1、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2、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3、难怪南宋诗人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赞叹:「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4、【山园小梅】你好,《山园小梅》这首诗它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名诗共有两首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其二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其中比较出名的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欧阳修曾感叹:“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希望对你有帮助
5、这样,诗中的梅花形象,就带有诗人本人的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与梅花就不是客观的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而是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6、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7、暄妍:明媚美丽。暄,温暖。
8、这首诗的影响很深远。“疏影”一联,被称为千古绝唱。后来词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从林和靖的这首诗中得到启发。
9、檀(tán)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金樽(zūn):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10、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杭州钱塘人。北宋著名诗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恬淡好古,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与梅花、仙鹤作伴,称为“梅妻鹤子”。
11、《山园小梅》是宋代林逋所写,其二原文如下: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12、(1)社经环境:先从两宋的社经环境来看,私有园林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发达,使梅花得以在此环境下被大量的欣赏与歌咏,赏梅风气于是普遍流行在宋人的生活中,梅花的审美特征于此又更能深入被关注与探究。
13、梅花傲骨凛然,投射了人性高贵的情操,令人联想起唐裴休〈上堂开示颂 〉:「不是一番寒澈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14、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5、红梅丨一个喜欢在午后说话的女人,与你下午2点相约
16、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美丽、明艳,成为小园中最美的风景。
17、“占尽风情向小园”,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一开始就把梅花写得很不一般。
18、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很是传神,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19、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逋“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
20、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21、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22、《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吗?
23、金樽(zūn):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24、山园小梅写的是梅花,其实也是作者用梅花自比,根据作者生活来说,他隐居在孤山,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边上,他喜欢梅花,喜欢养鹤,所以又有梅妻鹤子这个典故。作者一生未娶,他把梅花作为妻子,把鹤当做儿子,他的生活是那种清幽的,梅花其实也是这样的品性,清幽,孤傲。钗头凤是陆游怀念表妹唐婉的作品,恨两个人不能在一起,不过根据唐宋词鉴赏中对唐婉身世的调查推测,唐婉应该并不是陆游的表妹,也不居住在福州,应该是绍兴当地人士。钗头凤是表露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婚姻破碎的悲愤。
25、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
26、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27、(3)理学兴盛:而在宋朝儒家理学复兴的影响下,士大夫注重品格及德行的要求,有「岁寒三友」和「四君子」美名之称的梅花,自然便符合宋代文人对自我的期许,一时之间,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创作空前兴盛于两宋。
28、山园小梅其二尾联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议论做结,作用是抒发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之志
29、下面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所以他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这两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后来南宋词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为词牌的名称写了两首歌颂梅花的词。
30、咏梅诗词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北宋早期描写梅花意象之美的代表诗人是林逋。
31、从诗意来看,林逋是以隐士之心性、视野去观照体悟梅花,视梅花为天酬僧隐的独特风物的,表现了梅花的独特神韵与价值。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梅花也因之与闲隐之流结下不解之缘。
32、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这组诗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33、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34、“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
35、《山园小梅》这首诗它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一首名诗。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他的字叫做“和靖”,人们称他林和靖。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非常喜欢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
36、梅花不但灵动多姿,耐人寻味,更足以彰显林逋「澄澹高远」的人格与风格。
37、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是对她无限深情。这样,梅花的美又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在写法上,上句,霜禽欲下当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用词是十分讲究的。
38、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39、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40、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美丽、明艳,成为小园中最美丽的风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冬天的鸟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惭愧得死去。幸好可以吟诗与梅花亲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饮酒助兴。
41、冬天的鸟停落在梅枝上要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惭愧得死去。
42、由此可知,苏轼赞同景仰林逋在文学,诗词上的高贵情怀,也因此林逋创梅花诗的成就,更成为了千古咏梅之经典。
43、狎(xiá):玩赏,亲近。
44、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45、“向背”、“稀稠‘’描绘了在白天丽日高照下的梅花风姿。接下去说梅花在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这段时间里,可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温暖,但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严霜的侵袭下,梅花可能要受不了吧。
46、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47、梅花诗至北宋林逋、苏轼二人,整体审美形象与品格神韵的确立已臻完备,并超越于百花之上,更下开南宋文坛梅花形象的登峰造极。书林逋诗后 苏轼曾经创造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对林逋的人格、诗歌、书法,表达自己的景仰。
48、因此,苏轼笔下梅花就不能仅仅只有花容的美感特色,还必定得具备超凡的品格神韵,才能达到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这也是梅花始具「梅格」的开端。
49、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50、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
51、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52、林逋擅作咏梅诗,其咏梅诗后人合称为“孤山八梅”,还有一首咏梅词《霜天晓角》。另外写及梅花意象的有八处。在这些咏梅诗词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山园小梅》,其一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后人公认为咏梅的千古绝唱:
53、所以在咏梅的诗歌当中,这首诗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诗歌。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欧阳修是特别推崇,认为这句诗歌在咏梅诗中是最杰出的。所以林和靖的这首《山园小梅》,在我们整个中国的咏梅诗歌当中也是一枝独秀的。
54、上句诉诸视觉,绘梅之姿态,下句诉诸嗅觉,写梅之芬芳,在月色朦胧,稀疏的枝叶倒映在清浅的水中,摇曳生姿,不知何处传来一股幽香,令人陶醉。
55、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
56、林逋(967~1028),钱塘人。北宋诗人。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正是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才能写出这首流传久远的咏梅绝调来。
57、暄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
58、【山园小梅】作者:林逋(968—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岁浪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经身不仕,也不婚娶,旧时称其“梅妻鹤子”。天圣六年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宋史》、《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均有传。逋善行书,喜为诗,与钱易、范仲淹、梅尧臣、陈尧佐均有诗酬答。其诗风格淡远,有《林和靖诗集》四卷,《补遗》一卷。《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59、作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愿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人生追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诗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作者没直写梅,而是通过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梅枝与梅影相映,朦胧的月色与淡淡的幽香相衬,动与静,视觉与嗅觉,共同营造了一个迷人的意境。疏影、暗香这两个新颖的意象,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由于这两句诗极佳地捕捉并传达出梅花之魂,所以成为梅的代名词,成为历代诗人咏梅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佳句。
60、林逋不仅是写眼中之梅,更是道出心中之梅,将自我高洁的隐逸精神与梅花的幽雅合而为使梅花冰清玉洁的神韵品格拉至繁花之上,成为咏梅文化中牢不可破的审美形象。 北宋梅格的确立 继林逋为梅花审美形象揭开崭新的一页后,苏轼更是进一步梅花特有的品格神韵,确立出梅花无花能及的独特「梅格」。
61、苏轼将此诗中的红梅,比拟成深怕自己不入时而学桃杏的美人,却在红颜底下不经意地流露出异于桃杏的孤高幽雅之脱俗,展现出梅花特有的「梅格」气韵。
62、在此联想杜甫〈江村〉:「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霜禽粉蝶之痴迷,燕鸥之自在,其实都是诗人的移情投射。
63、《山园小梅二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首组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作者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64、其山园小梅成为千古咏梅绝唱的原因也受到了宋代社经环境、政治环境与理学兴盛这三点之影响以下就此三点分别说明之:
65、暄(xuā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疏影,指梅枝的形态。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逋“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偷眼:偷偷地窥看。合:应该。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狎(xiá):玩赏,亲近。檀(tán)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金樽(zūn):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66、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67、关注后,可按分类查看更多内容及更新。
68、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69、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
70、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71、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
72、梅花本来是以其经霜耐寒的品格受到人们称赞的,“霜深应怯”的顾虑似乎大可不必,但正是这不必要顾虑的顾虑,才能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
73、林和靖与陆游都在杭州西湖孤山隐居过,两人都写了有关梅的诗,但风格各异,林和靖的诗乐观向上,而陆游的诗则充满悲观情调
74、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7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76、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这组诗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77、向背:面向和背对的姿态。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
78、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79、暄(xuā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
80、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81、原诗二句分写竹、桂 。林逋易「竹」为「疏」,易「桂」为「暗」,专叙梅。
82、nvxingjiayuan
83、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84、而在苏轼咏梅诗中,明确提出梅格的为〈红梅三首〉诗之一: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春枝。(苏轼〈红梅三首〉)
85、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86、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
87、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
88、上句,疏疏落落的梅枝,纵横交错,映在清浅明澈的池塘中。写的是姿态,但又不是直接写姿态,而是着重写水中的梅影,所以,读者更加感到她的摇曳多姿。下句,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幽香,这是写梅花的香气,是那种淡淡的幽香,所以很雅致,很有韵致。而姿态、气味之所以给人这样的美感,是因为诗人把这些放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来写。
89、合:应该。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
90、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91、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金尊 通:樽)
92、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93、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
94、今天节目主打“问题人生”.
95、三首诗中,梅花的形象不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林诗中,梅花美丽高洁,有风骨,作者咏物言志,立志高洁。陆词中,梅花落寞凄凉,境遇凄惨,表现了作者饱受排挤时内心的凄凉毛词中,梅花凌寒独放,不与其他花朵争妍斗艳,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三位诗人个人境遇不同,所以创作时情感基调也不同。
96、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逋“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偷眼:偷偷地窥看。
97、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98、点击上方蓝色「书香人生」可快速关注
99、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00、山园小梅·其一是北宋诗人林逋所著作,北宋诗人林逋,字君复,杭州人。早年浪游江淮间,后归隐西湖孤山,不仕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以「梅妻鹤子」闻名于世,更以「孤山八梅」八首梅花诗为梅花诗坛带出划时代的意义。 山园小梅·其一
101、金樽: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