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的知识【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7:25:26

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2、②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

3、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4、春题湖上(白居易)

5、★科举考试同一年考取进士的人互称:同年

6、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7、本诗的尾联(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8、★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集,是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又名《昭明文选》。

9、★法家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和李斯

10、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11、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12、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13、答:(1)点面结合。上片先总括春光之盛、郊游场面之热闹;下片分写女戏男饮之乐,点面结合。使读者既有整体感知,又有具象把握。(2)视听结合。写景有视觉形象如桃李烂漫、游人如织,又有听觉形象如欢声笑语、管弦笙歌。使场面更热闹、更富有活力。(3)铺陈渲染。对众多意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为全词带来一种珠玑列锦的繁复之美。

14、国粹团队招募☞原创散文小说诗歌摄影作者&朗诵主播

15、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16、诗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而注重形式美是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富有民族性的。

17、C.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8、从主题的格调来看,此诗与柳永的《望海潮》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9、谋篇指诗词的结构章法而言。对于诗,前人总结的经验很多,但归结起来一般不出“起”、“承”、“转”、“合”四字。

20、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21、影像暂留(或说成残留影像):物理现象;如一种挥之不去印象、感觉。

22、虚构的:特别去营造出来的,定向(最常用)

23、★“前七子”和“后七子”

24、(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5、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26、诗体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27、【关于诗歌的知识】★韩愈按照“郡望”所作的称谓是“昌黎”。

28、★清朝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29、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3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1、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32、总之,概括起来对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其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其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其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其张挂的对联,传统做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其对联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33、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4、★三瘦词人指: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35、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36、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37、“两小无猜”出自哪首诗:(A)

38、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39、答:①“劝诚”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诚做了铺垫。

40、★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41、幻想:特别去营造出来的,不着边际(常用)

42、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

43、(对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

4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5、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46、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是从律诗的对偶句中演化出来的,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可以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对联是最常见也是极富导游意味的点景艺术。

47、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

48、字数固定。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言诗,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由此可知:

49、七言绝句的字数=四句×每句七个字=二十八个字;

50、七律的首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51、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五律的首联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52、下列诗句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5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4、(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贴于书店的:“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贴于理发店的:“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贴于旅店的:“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

55、★洪迈的《容斋随笔》(文言笔记小说)、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称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56、【关于诗歌的知识】诗歌的风格:民谣、挽歌、古代史诗、寓言诗、古典诗、抒情诗、田园诗、现代诗、短歌。诗歌的结构:五行诗、四行嘲讽短诗、无韵诗、俳句、五行滑稽诗、四行隔韵诗、十四行诗、散文诗。诗歌的修辞:明喻、暗喻、讽刺。诗歌的韵律类型:抑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格、杨扬格、扬抑格。诗歌的诗行:单音步诗行、双音步诗行/对句、三音步诗行、四音步诗行、五音步诗行、六音步诗行(亚历山大诗体)、七音步诗行、八音步诗行。

57、★“公安派”: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袁宏道(字“中郎”)、袁中道、袁宗道(并称“三袁”)。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公安派的“性灵说”和李贽(李卓吾)的“童心说”一脉相通,和“理”尖锐对立。

58、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59、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60、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61、★二十四史又称为“正史”。“前四史”:《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最后一部是《明史》。24史都是纪传体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均为断代史。

62、觉得不错,请点亮↓↓↓

63、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64、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

65、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66、答: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67、这种节奏的灵活变化,使三字尾在整齐的七言句中可以调节变化。因此,五七言体成为诗人们在创作实践中逐步选择的奇数字句式。五七言诗的成熟为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

68、这是近体诗押韵的基本规则,即上句不押韵,仄声收,下句押平声韵。

69、★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

70、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71、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72、网站首页及诗人社交网络图

73、“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4、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75、★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

76、★《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所编。

77、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

78、酬郭给事(王维)

79、出将入相,(转)才兼文武世无双。(结)

80、句式:省略句(简练含蓄)、倒装句(满足强调、平仄、对仗、押韵等之需)、意象组合、长短结合、整散结合

81、★唐代边塞诗代表作家:高适、曾参、王昌龄、王之涣

82、分析意境:先概述画面(一幅+修饰语时、地、特点>+画面),再描绘景物及氛围特点四字短语>,最后分析情感四字短语>。比如:描绘了一幅初秋(时间)边关(地点)阴沉凝重(景物特点)的夜景(画面),表现诗人思乡苦战(情感)的心情。

83、我们的旅游欣赏,贵在用丰富的内心去感受,只有以情观景才会真正体会自然的美和自然的真。“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84、★第一部学史专著是清初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85、揭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

86、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87、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88、咏物言志诗:言志寓理、咏物讽世正侧结合

89、(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90、★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91、下列哪一句出自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C)

92、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93、另外,律诗的八句中,每两句称为一联,共分四联;第二句为第一联,称为首联;第四句为第二联,称为颔联;第六句为第三联,称为颈联;第八句为第四联,称为尾联。根据诗的内容语气,又分别称第四联为“起联,承联,转联,合联”,相对应的绝句的第四句分别称为“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所谓“起”,就是“起头,开头”的意思;所谓“承”,就是承接上面的话,继续延伸的意思;所谓“转”,就是话锋一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及独特新颖的表现手法;所谓“合”,就是最后将话题一收结尾。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一首诗中要有“起,承,转,合”的顿挫语气。

94、★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95、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96、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97、共分75关,关卡难度逐级递增,用户连续闯关可以获得惊喜称号。

98、接下来就是大家期待的福利环节~

99、小朋友,仔细听,安全常识有本经,时时注意言和行,家长老师才放心。过马路,眼要明,一路纵队靠右行,车辆靠近早避身,举手行礼表深情。拐弯处,莫急跑,以防对方来撞倒,夜晚走路更小心,不碰墙壁不碰钉。风扬尘,护眼睛,尘埃进入需冷静,轻柔慢擦手洗净,情况严重找医生。细小物,注意玩,千万别往口中含,一旦下肚有麻烦,快找医生莫拖延。饥饿时,嘴莫谗,吃饭之前洗手脸,细嚼慢咽成习惯,这样身体才康健。吃零食,坏习惯,不分场合和时间,三心二意分精力,别人觉得也讨厌。照明电,不要玩,千万不能摸电线,电线处处有危险,。

100、(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101、概括型举例: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性格)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