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王翦列传【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7:28:21

1、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

2、解读成语:纸上谈兵。

3、《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楚王负刍三年(公元前225年)李信伐楚之战的经过为(1):

4、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5、李信是谁?他攻打楚国的情况是怎样的?

6、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

7、那么两个人如果非要比个高低,究竟谁更厉害呢?白起的军事成就。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提到白起,不少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认为他是杀神,有些人认为他是人屠,不过无论如何,白起在军事上的成就和为秦国统一大业所做的贡献都是不可忽视的。

8、(段意):作者论赞。指出白起、王翦各有长短。二人之长是善于用兵。二人之短,白起在于“不能救患于应侯”,蒙冤而死;王翦在于“不能辅秦建德”,“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总收之曰“各有所短也”,深为叹息。

9、1卷一百汲郑列传第六十

10、秦始皇既灭三晋(三晋:指由晋分裂而为的韩、赵、魏三国。),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燕太子丹:姬丹,燕王喜的太子。衍水:即今辽宁太子河。),卒破得丹(此句说,终于击败燕军俘获太子丹。),始皇以为贤勇。

11、此外,白起以三万士兵一路所向披靡攻下楚国的国都郢都,把楚国西部大部领土划入秦国,而王翦灭楚动用了六十万大军,如果让白起带六十万大军,天下或许早已姓秦。

12、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13、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14、秦始皇东巡江淮,曾经在琅琊刻下石碑,碑文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

15、【白起王翦列传】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前236年(始皇十一年),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还一连拿下九座城邑。前229年(始皇十八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一年多之后攻取了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改设为郡。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谋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往辽东,王翦终于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楚兵战败。掉过头来再进击魏国,魏王投降,终于平定了魏国各地。

16、到了他的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各有自己的短处啊。

17、秦王就派人驱逐白起,不能让他留在咸阳城里。武安君已经上路,走出咸阳西门十里路,到了杜邮。秦昭王与应侯以及群僚议论说:“令白起迁出咸阳,他流露的样子还不满意,不服气,有怨言。”

18、廉颇、李牧、白起、王翦四位战国名将,如果论官职,排列顺序应该是:

19、咱们留意一下前文说到的那个赵奢,阏与之战后,赵屠被封为“马服君”,而他有个部下名叫许历,被晋升为“国尉”。白起目前就相当于许历这个级别。

20、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却:败退。),使者日至(此句说,报信使者天天到来。)。秦王乃使人遣白起(遣:驱逐。),不得留咸阳中(咸阳:秦都,在今陕西咸阳东北。)。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杜邮:亭名,在今咸阳东北。)。

21、0卷管晏列传第二

22、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23、《渚宫旧事》所指出的“惠王因乱迁郾”,确如其言“旧史缺见”,为人所罕知。由于清华简《楚居》的公布,我们才得以了解这段史实。值得注意的是,清华简《楚居》中楚惠王“徙居(鄢)郢”,《渚宫旧事》则直接记作“郾郢”,进一步补充了“(鄢)郢”与“郾郢”相通用的例证。

24、0卷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25、大家都知道“三公九卿”,廉颇做了上卿,职位就很高了,仅次于“公”。

26、(6)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上),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519页。

27、10卷一百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28、0卷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29、0卷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30、综上所述,咱们把战国四大名将各自的最高职位和封爵都列出来比较一下:

31、0卷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32、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谋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往辽东,王翦终于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

33、而秦出轻兵击之(轻兵:轻装部队。)。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此句说,秦昭王亲自赶到河内(黄河以北地区)前线。),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发:征调。),遮绝赵救及粮食(遮绝:阻绝。)。

34、(12)(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中华书局,1981年,第1267页。

35、(16)赵平安:《“为郢”考》,《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4期。

36、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37、 宋 王安石 《韩持国见访》诗:“愁伤意已败,罢病恐难瘳。”

38、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

39、困境之中,秦王亲自请王翦出马,王翦是如何要求的?

40、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41、赵括一到任上,就发兵进击秦军。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两支突袭部队逼进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

42、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43、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上将军:最高统帅,职位在大将军之上。),而王龁为尉裨将(尉裨将:临时设置的上将军的副手。),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至:赴任。),则出兵击秦军。

44、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於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45、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怏怏(yang):因不平或不满而郁郁不乐。),有馀言(馀言:怨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自裁:自尽。)。武安君引剑将自刭(刭(jing):割颈。),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何罪于天:做错了什么事得罪了天。)?”

46、白起的升迁之路步履扎实而又十分艰难,《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秦昭王三十三年,白起因积军功至“左庶长”。白起是一步步地上升,他还做过“左更”。攻打韩魏的战役中立下大功,升为“国尉”。

47、如果论封爵,四位名将的排列顺序是:

48、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於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49、【白起王翦列传】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完全兼并了天下诸侯,王氏、蒙氏的功劳很多,声名得以流传于后世。

50、今河南郾城一带曾在楚惠王时期作过楚国都居,称为“郾郢”,它在《楚居》中因文字通用的原因记作“(鄢)郢”。《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信又攻鄢郢”,以及《伍子胥列传》“楚之边邑鄢”,《秦本纪》“与楚王会鄢”等处,“鄢”都通为“郾”,所记的是同一个地方。明白了这一点,李信攻楚的史实抵牾和线路矛盾也就不复存在了,其过程可以得到合理的复原和解释:

51、“前秦已拔上党(前:先前。),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反覆:变化无常。),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挟诈:怀藏欺诈。坑杀:活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虏:俘虏。)。赵人大震。

52、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垣雍:邑名,在今河南原阳西南。)、赵六城以和。

53、长平之战中,赵军四十万士卒投降,白起恐赵卒反覆作乱,使用诡计将其全部活埋。

54、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周、召(shao)、吕望:指周初佐武王灭商的三大功臣:周公姬旦,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召公姬奭(shi),封于燕,是周代燕国的始祖;姜太公吕望,封于齐,是周代齐国的始祖。不益于此:也不会超过他(武安君)。)。

55、0卷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56、0卷乐毅列传第二十

57、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

58、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岁馀:一年多。),遂拔赵,赵王降(赵王:指赵幽穆王赵迁,公元前235—前228年在位。),尽定赵地为郡。

59、雨终于停了。暴风骤雨之后,是绵绵细雨。我打开阳台门,去寻找那些自己钟爱的杜鹃。只见绿叶更晶莹肥硕,花儿更艳丽动人。我闻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悠然飘来,使人神清气爽。命运,有时的确很残忍,剥夺了你的健康,摧残了你的身心,可是,不要忘了,在你心中,还有那些如绵绵秋雨一样美丽的童年,如杜鹃一样旺盛的青春,面对病魔,面对挫折,面对困境,我们需要在心里呐喊:只要希望不灭,回忆不灭,美好不灭,就一定能风雨之后见彩虹!

60、本文全面而简要地记述了白起、王翦的主要事迹,肯定了二人在协助秦国统一六国中的丰功伟绩,歌颂了他们的军事才华,但同时对白起的嗜杀成性,于字里行间进行了谴责。长平之战是白起的辉煌点,他采取迂回、运动的战略战术,大败赵军,坑杀俘虏四十余万人,举世震惊。王翦是秦始皇的一员宿将,其在平楚过程中,秦始皇改用王翦大获全胜。作者为白、王立传,一方面肯定他们的赫赫战功,“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破荆灭赵,王翦之计”(《太史公自序》);另一方面也尖锐指出他们各有所短,白起“不能救患于应侯”,死于非命,王翦则“不能辅秦建德”,殃及后代。

61、(段意):写秦将王翦父子伐赵、燕、楚、魏,皆获胜。

62、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陈胜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孙王离击赵,围赵王及张耳钜鹿城。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强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

63、于是就免去武安君的官爵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迁到阴密。但武安君有病,未能成行。

64、每天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02)

65、于是就免去武安君的官爵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迁到阴密。但武安君有病,未能成行。过了三个月,诸侯联军攻击秦军更加紧迫,秦军屡次退却,报告失利情况的使者天天都有来的。

66、1卷一百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67、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68、卷七十二穣侯列传第十二;

69、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70、1卷一百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71、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计:计议。):

72、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割取了韩国的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邑便讲和了。正月,双方停止交战。武安君得知停战消息,自有想法,从此与应侯互有恶感。

73、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74、城父,《史记索隐》:“在汝南,即应乡。”《史记正义》有详细考辨:“言引兵而会城父,则是汝州郏城县东父城者也。《括地志》云:‘汝州郏城县东四十里有父城故城,即服虔云城父楚北境者也。又许州华县东北四十五里亦有父城故城,即杜预云襄城城父县者也。此二城,父城之名耳,服虔城父是误也。《左传》及《水经注》云楚大城城父,使太子建居之。《十三州志》云太子建所居城父,谓今亳州城父是也。此三家之说,是城父之名。《地理志》云颍川父城县,沛郡城父县。据县属郡,其名自分。古先儒多惑,故使其名错乱。’”(9)李信、蒙武向西所会的城父,即颍川父城,在今河南郏县与襄城之间,位于汝水上游。郏县一带在较长时期内都是晋楚间的分界。

75、篇章第六十一:《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并故事版)

76、(11)(宋)司马光著,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第1册,中华书局,1956年,第230页。

77、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

78、如果赵国灭亡,秦王君临天下,那么武安君位居三公是定而无疑的,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吗?即使不甘心屈居下位,可已成事实也就不得不屈从了。秦军曾进攻韩国,围击刑丘,困死上党,上党的百姓都转而归附赵国,天下百姓不甘作秦国臣民的日子已经很久了。

79、前262年(昭王四十五年),白起发兵进击韩国的野王城,野王投降,使韩国的上党郡同韩国的联系被切断。

80、0卷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81、(2)(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中华书局,1981年,第1267页。

82、陈胜起义反抗秦朝时,二世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国,把赵歇和张耳围困在钜鹿城。

83、赵王数以为让(此句说,赵孝成王屡次认为廉颇太退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应侯:范雎,详见《范雎列传》。反间(jian):用计离间敌人,使起内讧。),曰:“秦之所恶(恶(wu):憎恨,引申为忧虑。),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赵括: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子,又叫马服子。他只能死记书上所传兵法,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廉颇易与(易与:容易对付。),且降矣(且:将。)。”

84、第二年,再次进攻楚国,占领了楚国都城郢,烧毁了楚国先王的墓地,一直向东到达竟陵。楚王逃离郢都,向东奔逃迁都到陈。秦国便把郢地设为南郡。

85、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贤勇:贤能勇敢。)。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势:或作“断”。)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归老:辞官养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86、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87、如果有人问,白起怎么死的?你一定会说,书上原话是“武安君引剑将自刭”。这不是说白起是自杀死的吗?且慢,继续看这句话的后面“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这句话大意是,想了很长时间,自然自语道,我就该死。想当初长平之战,赵国十万人被我使诈全给杀了,就因为这个我就该死。也许真的白起就是这样认为的,他自己就是该死。杀人偿命,因果报应。

88、鄢郢,学者一般认为即湖北宜城东南的鄢文献习见。

89、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90、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

91、(19)可参拙作:《清华简与楚都“丹阳”》,《文史知识》2013年第6期。

92、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果势:果敢。),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93、于是就派赵括取代廉颇率兵攻击秦军,秦国得知马服君的儿子充任将领,就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担任上将军,让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命令军队中有敢于泄露白起出任最高指挥官的,格杀勿论。

94、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两支突袭部队逼进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但是秦军营垒十分坚固,不能攻入,而秦军的一支突袭部队两万五千人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骑兵的快速部队楔入赵军的营垒之间,断绝了它们的联系,把赵军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部分,运粮通道也被堵住。

95、所以不如趁着韩国、赵国惊恐之机让它们割让土地,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劳了。

96、昭王三十四年(前273),白起进攻魏,拔取华阳,使芒卯败逃,并且俘获了赵、魏将领,斩敌十三万人。当时,白起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把赵国两万士兵沉到黄河里。

97、于是便派人通报赵国。赵孝成王跟平阳君和平原君一起研究这件事,平阳君说:“不如不接受。接受它,带来的殃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得多。”

98、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99、1卷一百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100、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101、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悉:全部。)。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