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传【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7:46:14

1、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2、(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3、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4、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

5、由此可见,李密对于自己部下存在的致命弱点洞若观火,那就是一群“溃疡”尚不足以与隋朝“总决战”,而是要在洛阳这个隋炀帝对关东统治的中心一直存在下去,通过军事胜利来制造政治影响,鼓动关东各地的“土豪”反叛。

6、显赫的家世,加上过人的天资,让李密在年轻的时候,便拥有了不凡的见识和志向,身上流露出一种超乎常人的特质,被时人称为项羽重生。隋炀帝杨广在众多年轻卫兵中一眼就发现了他,对宇文述道:“左边队伍中的黑脸小孩,眼珠子乱转,一看就不老实,以后不要让他担当宿卫。”(帝曰:“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

7、☞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8、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

9、“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

10、但是,由于隋炀帝仍在,并在自己远赴江都之后,安排最亲近的亲族镇守长安(孙子:代王杨侑)、洛阳(孙子:越王杨侗)、太原(表兄:唐国公李渊)等战略要点作为核心支撑的北方防御布局,隋朝只是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依托众多自隋初即经营的国家级粮仓和行宫武库,完全可以实现自守。

11、年轻时在蜀做官,当郎。多次出使吴,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蜀灭后,泰始初年,下诏征入任太子洗马。李密因祖母年高,家中无人奉养,就不应召。于是上疏说:

12、【李密传】正史上记载有两个叫“李密”的:一位是西晋初年的官员;一位是隋唐群雄之瓦岗首领。二人都是乱世中的人才,都算得上是厉害的角色。

13、☞七下|☞八下|☞九下

14、☞2020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汇总

15、李密很想到朝廷任职,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由于朝中权贵畏惧他的刚正,朝中也没有知己,所以就没有人推荐他。

16、虽然李密通过个人魅力和一番“神操作”避免了更大规模的火拼和内耗,却并不能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新人”和“旧人”的矛盾,尤其是在战争的对手和规模逐步提升为隋朝禁军主力的层面时,原本习惯于“寇掠”的瓦岗军难以再打“巧仗”,而只有啃骨头的“硬仗”。

17、这个问题我很喜欢,不过我纠正一下,不是失败一次就土崩瓦解,而是因为一次“胜利”土崩瓦解。

18、牛角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嫌不够文雅还可以是牛皎书。

19、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20、蜀汉王朝地域偏僻,经济文化等也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加之有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蜀汉更是江河日下,国力衰弱。

21、☞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22、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帅兵灭掉蜀汉,李密也就成了亡国奴。

23、李密集团脱胎于翟让的瓦岗军,翟让本人是东郡法曹(唐代曹州人)出身,不是什么普通老百姓,而是地方的大豪强,他所聚拢的团队,其实也是同郡的“土豪”,比如徐世勣父子(唐代曹州人)、单雄信(唐代曹州人)等人。

24、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

25、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26、李密带领几十名随从男扮女装

27、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28、瓦岗寨是其中最强势的一支

29、☞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超全汇总,为孩子收藏!

30、换言之,李密在歼灭张须陀的“讨捕”野战部队之后,只是阻断了帝国的血液流动,众多反叛的郡县则只是帝国皮肉上的溃疡,哪怕是瓦岗军大业十三年春攻破兴洛仓之后定章建制,也不过是一个以兴洛仓周围四十里为驻扎地的坐寇组织,只不过是大一点的溃疡罢了。

31、(打开洛口城放王世充进入)

32、(①)(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

33、李密有治国安邦的本领,也有致君尧舜上的志向,虽然前面他要孝敬自己的祖母,以孝敬祖母为借口拒绝统治者的聘用,但只要深入到官吏队伍,他还是深深的迷恋上权利。

34、隋大业十三年(617),李密率军围攻洛阳,频战告捷,声望如日中天,遂从诸将之意,称号魏公,封官拜将。但翟让的某些部下对此深为不满,他们觉得瓦岗军的最初基业是翟让一手所创,不该让初来乍到的李密反客为主,位居翟让之上。

3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

36、爱卿们,有想过创业吗?

37、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扩展资料: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

38、按照《旧唐书·李密传》的记载就是:

39、陆机向皇上上奏章,推荐“贺徇可以担任尚书郎”,但是贺徇不去任职。

40、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 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

41、(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且走且读。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42、关于《陈情表》的一则教学资料

43、高层翟让、李密出现了茅盾

44、【李密传】大业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清晨

45、翟宽还对翟让强调说:“你如果觉得天子宝座烫人,那就由我来挨烫好了!”翟让无言,他大概已在心里认定乃兄的想法过于疯狂。李密很快就听到了这种不祥的风声,为了根除后患,他决定先下手杀了这位瓦岗军的创始人,但他不动声色,表面上仍对翟让一如既往地敬重和信任,在稍后的一场战争中,当翟让被王世充逼得步步后退时,他甚至不计个人恩怨,亲自率兵击退了王世充的进攻,将翟让救出困境。

46、《李密传》中“因与语,奇之”的意思是:于是和他交谈,(交谈过后)觉得他不同寻常。因:于是,就。与:和。语:言语,说话,交谈。奇之:即“以之为奇”,奇在这里是奇异、不同寻常的意思。

47、意思是祖母刘氏有疾病,我就站在一边哭泣,不曾解衣睡觉。

48、真正的问题就是李密的核心团队,在对宇文化及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又在与王世充翻脸后大败,王世充这一战对于整个“瓦岗军系统”的伤害并不大,但是对于李密作为权力基础的内马军、外马军的核心团队伤害却实在太大,以至于李密丧失了号令群雄的本钱,更直接的是,干脆丧失了对自己所剩余2万残部的绝对控制权。

49、难怪晋武帝司马炎看了李密的《陈情表》也深受感动,不但没有追究他违背圣旨的罪名,还赞扬他的孝心,赐给两名奴婢,帮助伺候刘氏,并让地方郡县按时发放给刘氏的养老费。(武帝览表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养其祖母奉膳。《华阳国志》)

50、(图)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

51、内容与后世所传文字略异,

52、中国古代在没有“科举制”以前,推举官员的方法之一就是“察举制”,就是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拔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

53、我记得台湾历史学家柏杨先生说过: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未尝是孝子矣,读诸葛武候前后《出师表》不流泪未必真忠臣也。

54、所以,随着瓦岗军在洛阳周边声势的壮大,大批的“土豪”和“义军”表示了归顺,这时才有百万大军的声势,而直辖的力量也达到了三十万之众,革命形势大好之际,第二大势力翟让集团就开始对权力有更大的诉求,无论是翟让部下王儒信鼓动翟让成为“大冢宰”,也就是仿效北周宇文护建立“霸府专权”,还是翟让哥哥建议翟让夺权称帝,都是这种背景下内部出现的杂音。

55、李密率领7000精兵奇袭洛口仓

56、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57、李密答应隋炀帝的孙子招安

58、廷尉张闿住在小城里,想要夺取临近的住宅来扩大自己的居所,于是私自建造了一个大门,早晨关闭晚上打开,人们都很担忧这件事,上报到州府里,(这件事)都没有被过问。正赶上贺循外出,到了破冈,于是人们一块拜访贺循去质问这件事。贺循说:“我见了张廷尉,一定会为你们说到这件事。”张闿听说后赶紧拆毁了自己的大门,到贺循府上去谢罪。他被世人敬佩折服就是像这样的。

59、李密者,字令伯。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更ɡēnɡ适人。密见养于祖母。治《春秋左氏传》,博览多所通涉,机警辩捷。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自口尝。

60、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61、古人讲忠孝.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因为忠孝两全实在太难,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恰恰是一忠一孝,合称双璧的千古典范之作.后人常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忠孝观.古人讲忠孝.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因为忠孝两全实在太难,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

62、李密是西晋初年的大臣,即我们所熟悉的《陈情表》的作者。李密从小就很不幸,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幼小的李密只得靠自己的祖母抚养长大,有感于此,成年后的李密对祖母至亲至孝。据《晋书·李密传》记载: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在三国末年曾经担任过蜀汉的尚书郎,屡次代表蜀国出使吴国,每次都能不辱使命,并且深得吴主孙权的器重和欣赏。

63、思虑再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的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情表》。《陈情表》写的辞语恳切,委婉动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情真意切的散文表章了。就连残酷多疑的晋武帝看了,都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不仅欣然同意他暂不赴诏,还嘉奖了他孝敬长辈的诚心,李密由是天下闻名

64、只是需费一些功夫在目录中查找对应的传记

65、奇之:即“以之为奇”,奇在这里是奇异、不同寻常的意思。

66、因为李密的声势浩大,所以李渊想要来拉拢他,遣使通书。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自任盟主。

67、《李密传》用正面描写的表达方式,刻画了李密刚正的典型性格。具体表现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要有信义,人无信,不自立。待人接物要有礼貌。《隋书·李密传》是一部史书。主要叙述了李密的一生。

68、(节选自《三国志·邓张宗杨传》《华阳国志·后贤志》1119字)

69、公元287年(晋太康八年),只当了一年汉中太守的李密在故乡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70、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之。”

71、(译文)(为臣)想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属于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还)蒙受怜惜养育,何况为臣孤独困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为臣年少时(曾经在)伪朝做官,连续(在)郎署任职,本来谋求(的就是)仕途亨通,不会(拿)名誉节操(来自我)夸耀。如今为臣(是一个)亡国(的)低贱俘虏,极其卑微极其浅薄,(却)得到过分(的)提拔,加恩特赐的任命(极为)优厚,哪敢徘徊(不前),有什么企图。只是因为刘氏(已如)夕阳迫近西山,呼吸微弱,生命垂危,早晨不能想到晚上(会怎样)。为臣(如果)没有祖母,无法(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为臣,无法度过余生。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不能中止(对祖母的奉养而)远行。

72、李密的祖父叫李光,曾经担任过朱提(今云南昭通)太守。但李密的青少年是不幸的,甚至可以用悲惨来形容。李密出生六个月,父亲去世,幼年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失去母爱。自幼年起,李密就没有享受到父母的疼爱和呵护。

73、(②)(虔)(qián)。

74、☞2020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75、初出山的李密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他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毅正直闻名。后来,他又做了汉中太守。

76、武帝览表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bì二人,下郡县供养其祖母奉膳。及祖母卒,服终,从尚书郎为河内温县令,政化严明。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温吏民患之。及密至,中山王过县,欲求刍chú茭jiāo薪蒸。密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扰,“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之碎,所未闻命。”自后诸王过,不敢有烦。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密,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密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直,不曲意势位。后失荀勖xù、张华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著《述理论》十篇,安东将军胡熊与皇甫士安并善之。

77、李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①李密是一个孝顺的人,祖母有病他日夜伺候,连饭菜和汤药都要尝过之后再让祖母吃;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李密不接受官职。②李密是个正直有才的好官,他讨厌奸佞的下属,他能正确分析齐桓公和安乐公用人的正误,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认识深刻。

78、人,只要你有过硬的本领,敌对阵营也器重你。“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这是美国海军次长对“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评价。美国百般阻挠,百般挽留钱学森就是证明。

7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密传

80、说到激动之处,三人怒点了两盘花生

81、原标题:成也文章,败也文章的李密

82、当了几年的地方官,李密就有些不安分了,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

83、但是,不同的政治眼光看到的局势根本不一样,李密对于这时候的外部风险,更加了然于胸,所以他采取了最快刀斩乱麻的手法,就是“斩首行动”,直接在酒宴之上杀死了翟让,铲除了翟让亲族,并为了团结翟让的东郡旧部,独自进入翟让的军营,又把翟让的部队,分给单雄信、徐世勣和王伯当三人统带。

84、有三千地窖,存粮八千石)

85、于是,他又想起了笔,文人的毛病又犯了,写起了发牢骚的诗。什么“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什么“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这样一些烂七八糟的牢骚话、讽刺话,当政者肯定不高兴,司马炎更不高兴:“‘不如归田’?好!你就回你的田园去吧!”

86、一纸圣旨,李密又被打回原形,被贬为庶人,回到老家种田去了。

87、李密简介: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后杀瓦岗寨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后被隋军屡败,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88、这一点上,李密的团队和日后李渊的团队完全不同,因为哪怕直辖武力之中,仍旧掺杂着翟让的势力,更不要说那些不远千里表示归顺的地方势力了。

89、打算干掉目光短浅的翟让

90、李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91、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B.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C.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92、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

93、事实上,他部下核心将领的纷纷投降,都是在战败之后,而在战斗之中,偃师守将郑颋即遭部下士兵劫叛,而之前一直忙活着和王世充做买卖的邴元真也私下勾引了王世充,这些情况的发生,实质上都与瓦岗军的物资匮乏有直接关系,也就是“穷”。

94、“密虽据仓而无府库,兵数战皆不获赏,又厚抚初附之兵,由是众心渐怨。”

95、业务能力超强的职业经理人

96、李密原本以为能被李渊重用

97、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98、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99、几乎与此同时,其他的伏兵一拥而出,乱刀将翟宽、王儒信砍翻在地。这几个人一死,李密又连忙下令刀手们停止行动,亲自安抚翟让的几名得力部将,并及时抖出真相,说他实在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自卫。

100、(⑩)(黄皓)三国时蜀国的宦官

101、☞2020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