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的诗【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3 17:53:20

1、关于卞之琳,你还可以了解↓

2、身在幽谷,心在峰巅|卞之琳的旅行

3、卞之琳,在家乡念完了初中,他考上了上海的浦东中学读高中,1929年毕业。毕业后考取了北京大学,随后参加新月社,与老师徐志摩、林徽因等新月派诗人有了更多接触,所以,也写了不少的诗、诗集,自然也就归入了这个文学流派。

4、诗人心中窃喜,也非常紧张,他担心再次与她擦肩而过,也害怕一步走错,将懊悔终生。于是他试探性开始进攻,他在诗中这样写道,“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这里“三日”指三年前的初见,而“小水”暗指一点柔情。诗人丝毫不敢造次,慢慢地营造出一种温馨而轻松的气氛。

5、“看风景人”常有人误读为“看风景的人”,其实,作者不多一个“的”字。诗以言志,寄深情于眼前景,《断章》之“断”让人回味无穷,落寞、无奈,寡欢、少言。通过哲理般的短句,曲折却尽情地表现出来。《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其实,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尽管只短短四句,名气却巨大。知道《断章》是哲理诗的多,而其实应是一首爱情诗。

6、虽然世界无时不在变动,但似乎一切动始于静,一切有始于无,一切满始于空;静即是动,无即是有,空即是满。正仿佛诗人卞之琳眼里的“白螺壳”,“空灵”得以至于“孔眼里不留纤尘”,可“漏到了我的手里/却有一千种感情”(卞之琳《白螺壳》)。

7、从此,卞之琳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8、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9、诗人以短短四行“断章”,便充分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绵绵的情思,同时又包含着深广的哲学象征意义。整首诗将一个相对性的世界融入在一幅精美的平方风景画中,有桥有月、有人有梦,和谐自然。读者在不同的境遇与迥异的心境下阅读这首诗会产生不同的体会与回响。

10、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

11、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12、“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13、回家奔丧的卞之琳料理完家事后,专门到张充和所在的江南古城苏州玩了两、三天,两人一起游虎丘,逛园林,还在水上划船嬉戏,应是别有一番情趣。我想象,那是两人欢乐的青春时光,拍了照片,留下了青春的记忆。

14、我就是一个,我开着眼睛,

15、我仿佛脱下了旅衣的老江湖

16、“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鲜少人知道,1958年上译厂推出的经典电影《王子复仇记》的最终完成的配音版台词,主要就是根据卞之琳的译本整理而成的。

17、我讲前一首诗说“无我”,这一首诗偏偏说“雨同我”,其实雨同你有什么关系呢?你的诗却是写得太好了,天下雨便让你去负责。

18、《断章》一诗的首段(前两行诗)和尾段(后两行诗)一是日景,一是夜景:白天的风景(小桥流水、草树舟船)悦了“你”的目,“你”作为风景里的一点,也悦了更高更远处(楼上)别的观景者的目;夜晚的明月陪伴了“你”的窗户,“你”温抚了别的人的梦。

19、莫非在自己圈子外的圈子外?

20、惟因空灵,卞之琳早期的诗,像这首《无题》,便不仅挥发了诗人的哲思,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艺术欣赏与咀嚼的空白之处。譬如,从爱情的角度来说,没能实现的便是一种空,也可以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和生发的空间。

21、(于慈江:《“圆宝盒”与“距离的组织”——卞之琳早期诗作的哲理与构思》,《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原《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年第2期)

22、哪能写出如此沉思的文字

23、对卞之琳其人其诗的感受

24、喂,你杭州?你上海?你天津?

25、卞之琳于古稀之年写就的这段话迂曲深婉、百转千折,把自己和梦中情人之间从1933年北京初识,到1936年苏州再见期间发生的情感的涟漪与一波三折、辗转反侧写得纤毫毕现、细腻之至!尤其是,其分寸拿捏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既弥足含蓄,又让一众知情人心领神会,堪称描摹和体味单相思味道极浓的恋情的经典文字。

26、我想当时,卞之琳是用心良苦的。我也想,作为“世纪名媛”的张充和是诚恳的,也必定是真实的,卞之琳先生尽管诗写得好,也勇敢,在延安毛泽东还见过他,但他生性内敛、持重,擅长的是书面表达。可能以为自己已用他的“实际行动”早作了“我爱你”的表明,但作为大家闺秀、又在家中排行老幺,生性开朗、随性的充和,愣是“装作”没看见,抑或也没放到心里去,一切以“言语”为准嘛。一对几近十年的“玩伴”终于心隔两处,未能谈到一起、走到一起。

27、【卞之琳的诗】——————————————

28、隔江泥衔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杯中。

29、如今莫非是火车的怔忡?

30、卞之琳的诗作都是抒情短诗,曾经公诸于世的总共亦不满二百首。除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过诗集《汉园集》(1934年编集,1936年出版)外,尚出版过的诗集有:《三秋草》(1933年),《鱼目集》(1935年)、《慰劳信集》(1940年),以及建国后的《翻一个浪头》(1951年)。

31、卡之琳的《寂寞》写出了生也寂寞,死也寂寞的人生状态。诗的最后两句:“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不曾休止”,用夜明表滴答的声响与死生命终结的比对,强化了读者对于诗文寂寞的感受。

32、你一心只想拿她来干那个勾当,

33、在晚年的访谈中,张充和谈到:“我从来没有答应过他,更没惹过他。他是另一种人,很收敛,又很敏感,不能惹,一惹就认真得不得了,我们从来没有单独出去过,连看戏都没有一起看过……(卞)完全是单恋,不过感情很强烈。前后持续的时间大概有十年。我不理他,他就拼命写诗,写了很多无题诗……”

34、诗人以短短四行“断章”,便充分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绵绵的情思,同时又包含着深广的哲学象征意义。

35、无独有偶,下面这首《无题》同样出自卞之琳之手,也同样是由相互呼应、互文互释的两小段组成——

36、衣襟上不短少半条绉纹,

37、一九二九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时,卞之琳开始接触到西方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歌。也正是这段时间,他结识了徐志摩,并师从于徐。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作在自己编辑的《诗刊》上面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38、自己大约寄住在朋友家里罢,或者住旅馆罢,故曰“客枕”。于是要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这个玻璃杯里所盛的不是水,是天下雨,是诗人一切的意思了,否则世界太抽象了。

39、像一个天文家离开了望远镜,

40、解析: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41、卞之琳最具知性的一首诗就是她的《断章》。《断章》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起先只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诗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精简的四句话,描写了四个镜头,不同的意境,不同的心绪,带给读者不同的心境,所以不同的人读《断章》,品读出不同的韵味,有着不同的感受。

42、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

43、————————————

44、但梦毕竟是梦,它代替不了现实;装饰也只是装饰,它总会露出虚幻的面目。当第二天红日高照,酣梦醒来,那楼上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时,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了呢?但相信,那已经尽情地领略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的甜蜜梦境的楼上人,定会从常人所有的那淡淡愁绪之中解脱出来,定会以更美好的憧憬,更深沉的爱心,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的。

45、这耐思耐品的一“看”,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情趣的戏剧性场面来。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钟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

46、今天是卞之琳先生的诞辰,让我们再来欣赏几首诗歌,感受诗人的纯粹。

47、卞之琳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48、其实诗情是无我,是美丽,我一点也不替他着急了。那么你就是钉一只蝴蝶在墙上,虽然无聊,虽然着急,还是美丽的,即是诗情美丽,可以与庄周梦蝴蝶比美也。现代诗人的梦真应该在火车站上!所以有卞之琳的诗也。

49、表明天下还有点公平。”

50、(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51、《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52、也是在这里,他接触到西方那种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歌。也是这段时间,他认识了徐志摩,师从于他。

53、五点钟贴一角夕阳六点钟挂半轮灯光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54、天天下雨,自从我走了。

55、【卞之琳的诗】“赤裸裸的可怜人,不论你们在哪儿

56、卞之琳(1910年-2000年)江苏海门人,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汉园三诗人之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57、可怜以浮华为食品,小蠓虫在灯下纷坠,不甘淡如水,还要醉,而抛下露养的青身。多少艘艨艟一起发,白帆蓬拜倒于风涛,英雄们求的金羊毛,终成了海伦的秀发。赞美吧。芸芸的醉仙光明下得了梦死地,也画了佛顶的圆圈!晓梦后看明窗净几,待我来把你们吹空,象风扫满阶的落红。

58、请在后台回复你的想法、建议、期望,

59、他醉心于新诗技巧和形式的试验,广泛汲取中外诗歌的营养,善于“在微细的琐屑的事物里发现诗”(朱自清语),同时给新诗带来了智性(哲理的诗趣)。

60、他晚年自述其写作观念:“我写白话新体诗,要说是‘欧化’,那么也未尝不‘古化’。……就我自己论,问题是看写诗能否‘化古’、‘化欧’。”

61、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

62、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

63、好叫你给他们抖下多余的东西,

64、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65、(内容来自蓝棣之《现代诗名著名篇解读》仅供交流学习)

66、卞之琳出生于江苏南通,祖籍南京溧水,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他在北京大学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并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他的诗歌在《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抗战期间卞之琳曾在各地任教,诗歌《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也被公认为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67、你同时还载了三十个失眠——

68、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69、我这串心跳,我这串心跳,

70、其实,卞之琳一生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美国人易社强著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中写道:“随着战事的爆发,他(卞之琳)的生活和工作转到另一片天地。在西北与抗日游击队员一起生活了大约两年之后,他于1939年来到昆明。”1940年10月13日敌机轰炸时,他就在现场。西南联大和云大大学区被轰炸的惨烈场面,让他对战争和和平有着深切的感悟。估计他是那个时候西南联大唯一一位受到过毛泽东同志接见的教授。他也去过国外,熟悉中西方文化。

71、独醒者放下屠刀来为你们祝福|卞之琳诗三首

72、诗的前两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

73、遭受到这种无情的暴风雨敲打,

74、B(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75、卞之琳的《断章》《无题》读解

76、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77、鸢飞,鱼跃;青山青,白云白。

78、卞之琳,一九一零年出生江苏海门,一九二九年从上海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

79、作为诗人,他师从于“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与“雨巷诗人”戴望舒并称“南戴北卞”,与何其芳、李广田合称“汉园三诗人”;作为翻译家,他的译作《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代表了中国莎士比亚作品翻译的最高成就;而作为才子,他一生苦恋“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留下刻骨铭心的遗憾。

80、点击上方蓝色「语言与文字」可快速关注

81、衣衫褴褛,小破绽里露大恶,

82、2018年12月8日,是卞之琳先生诞辰108周年纪念日,特别分享由初岸君非常喜爱的、民国时期著名诗人废名先生推荐、品析的6首卞之琳的小诗,让我们在品读中走近他的诗意人生吧~

83、赋一支镜花,收一轮水月,我为你记下流水帐。

84、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85、在卞之琳的众多诗歌中,除了《断章》,亦有不少佳作于凝结的诗行中教人理解生活与爱。

86、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

87、确实,就像诗人自己做的注释所说,“古人有云:‘无之以为用’”,“空灵”的境界既是一种最为初始的、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当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时,强调的正是这一空灵。而这一空灵说到底是心灵的空灵。情以物载,载以空灵。

88、因此,从哲思上透视卞之琳的诗世界,该是一个最佳的角度。然而以往刘西渭、朱自清、废名、李广田诸大家尚来不及选择这样的角度,却多半先在具体诗的诠释及繁琐的形式分析上束缚了手脚。诗到了人们需要细细地解析方能了解的当儿,原是一个成熟的喜征,但若同时忘了‘诗无达诂’的名训则又未免可叹了。”

89、断章反应了:世界事物的相对性.别人是你的风景,你又是别人的风景.事物的相互依存性.明月的意境依赖于你守望的窗,某人的梦因缘于你.自我中心的谬误性.我们都在复杂关系网络中.

90、接着“古人在江边叹潮来潮去;我却像广告纸贴在车站旁。”真是太好了,令我非常之同情,我仿佛看到卞之琳像一张广告一样贴在火车站上等车。

91、而如此朦胧浪漫的诗,折射在现实中,却是一段爱而不得的忧伤恋事。

92、这一首充满着哲学智慧的诗歌

93、(王佐良:《一个莎剧翻译家的历程》,袁可嘉等人编《卞之琳与诗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65页)

94、有意思的是,关于卞之琳艺术成就的第一篇博士论文不是出自中国,而是来自荷兰莱登大学的汉乐逸;关于卞之琳诗艺剖析最早的书,也不是出自大陆,而是香港中文大学张曼仪教授的《卞之琳著译研究》。

95、头两行意思非常之明白,我顶喜欢他的比喻新鲜,非常之显得个性。天下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天文家的望远镜,世上最没有声音的场所也莫过于天文家的范围,自己的足音倒真是一件奇事了,理应出来听听!

96、创作背景:《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97、此刻在这里做了店小二。

98、“中国诗人奖”首届颁奖礼后不久,当年12月卞之琳驾鹤仙去,一切的美好终结。斯人已逝,终成历史。有一段时间,我抓紧做卞之琳的名人文化工作,可惜成就廖廖,没做成什么大事。奥运会开幕后的2008年8月10日,我与同事一起专门去了一趟北京,拜访其唯一女儿青乔女士,先是商量南通举办文学展的事儿,后来想将卞之琳“书房”搬到正在筹建的市图书馆来,却因暂时没有场地而搁置。

99、实际上,卞之琳继承了“新月派”的主张,也同时受到法国象征派T.S.艾略特、瓦雷里、奥登等人的影响,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被评论家认为是出“新月”而入“现代”,独成一家。

100、这种情形是从前的诗里所少有的。但是,重要的,是诗人用这种新的感觉成功地表现了一种心情或者说情绪。时空相对的字宙意识,与关切祖国存亡的社会意识互相交错,使得诗人的感觉更加复杂了。远人寄来的风景片,其作为表象与实体的区别,在诗人的感觉里消失了;灯下验土而辨别方位的土科技,使诗人加倍地感到在灰色世界里的失落感;《聊斋》的离奇故事也因了微观宏观的关系,而成为诗人表达对国人(包括自己)昏沉如梦的危机感的极适当的幻象。对于这样一个闭门沉思,以至陷入梦境的敏感诗人,外面实在的天气变化以至当前的时间观念,都消失了。所以,“雪意”和“五点钟”都是由友人带来,并至此才从白日梦中醒来。

101、——摘自《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