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2、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3、朋友已不省人事的躺在地面,
4、饮尽杯中酒打遍天下无敌手?
5、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6、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
7、在另外的版本里,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到底孰是孰非,我更倾向于前者,但这里就不深究了。
8、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去冠披发,指隐居不仕。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9、这个境界以慧学来讲,这心一境性就是观。这一段很重要,要搞清楚,也有大地震动的记录。
10、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hān):畅饮。高楼:指谢朓楼。
11、古刹吉祥萨迦寺曾现瘟疫数种。为此,密咒师与苯教师做堆坛、朵玛、药、咒及符等法为以対治,然皆无成效,险致全寺无人生还。尔时,大成就者呼吁众人念诵《皈依虚空文》、《六字大明咒》及愿文。众人奉行。随即,瘟疫净除。而后,人们便称此愿文——《萨迦愈病》。并因其加持力非凡而闻名遐迩。
12、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13、⑼称(chèn)意:称心如意。
14、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15、正酒气熏天的躺在地上。
16、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7、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8、抽刀切断水流,水流更畅;借酒消愁,愁绪更强烈。
19、【举杯消愁愁更愁】形式:对仗极为工整,末字押韵,读起来顺畅.
20、“又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有染污,极安稳住,熟道适悦相应而转,故名无罪适悦相应,是故说言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亦名为善心一境性。”
21、你或者念佛,进入定的境界,一句佛号三根普被,所缘是大家共同的,这就是“同分所缘”,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也不属于某一阶层人的。
22、佛法就是人生的地图(下)
23、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24、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5、此句诗词出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精典一句话。
26、“若于九种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
27、商务合作|15116151869
28、或者止,或者观,前念已去,后念不生,当体即空。空境界一止就是正止观,就在空念境界,知道此念自性体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一空也是中道观,这一观,了解清净就是毗钵舍那。
29、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刀月。
30、该句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怀才不遇,面临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抒写其强烈苦闷。
31、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32、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
33、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34、你的支持,让我看见就好
35、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36、这句话出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诗原文如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全诗翻译:舍弃我而逝去的昨天,已经不可挽留,扰乱我的心绪的今天,令人多有烦忧。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37、小青说:“我来到世上,被世人所误,你们说人间有情,但情为何物?连你们人都不知道。”
38、全文释义:昨天的日子离我渐渐远去,已经无法再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内心,充满了无限在忧愁。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天的落雁,对此我可以开怀畅饮酣醉在高楼。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其中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我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圆月。拔出刀砍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想要举杯消愁,却又变得更加忧愁。人生在世上总是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日披头散发驾舟随波漂流去吧。
39、2018菩提妙音生日会
40、懂你...懂佛...懂自己
41、表达:比兴方法.前一句是比,是比喻的喻体,拿“抽刀断水水更流”来比喻“举杯销愁愁更愁”.后一句是兴,是比喻的本体,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42、譬如念佛,所缘境界是一句佛号,或者一个定境,没有散乱,当然也不昏沉。不散乱,不昏沉,就这一念,一晃就是两个钟头或半天过去了,而只觉得是一刹那之间,这种定境叫“无缺无间”。因为在这个定境上,“无间殷重加行,适悦相应而转”,这两句在修行上非常的重要,讲到这里,也应该是大地六种震动的。
43、如何修十善业,修福修慧!
44、【举杯消愁愁更愁】这首诗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
45、这是李白的诗句,出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诗:
46、朋友,我任务,望采纳!意思是客观事情不会以主观意志为转移,越是想改变,越是办不到。同时也告诉人们遇到问题,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2/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所以诗人只能举杯销愁,在日渐增长的愁意中不能自拔。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47、“何等名为数数随念。谓于正法听闻受持,从师获得教诫教授增上力故,令其定地诸相现前,缘此为境,流注无罪,适悦相应,所有正念随转安住。”
48、“蓬莱文章”说的是汉朝文学的璀璨风格,“建安骨”说的是曹魏年间建安文学的刚劲风格。后者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是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如果李白写的是四言诗,“蓬莱文章建安骨”就应该写成“蓬莱文章,建安风骨”。接下来这位“小谢”是谁呢?既可能是谢朓,也可能是谢惠连,而且后者的可能性更高。南北朝时期,南朝的谢家,也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里说的那个谢家,先后出了谢灵运、谢朓、谢惠连三位文学家,谢灵运被称为“大谢”,谢朓和谢惠连都被称为“小谢”。
49、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50、要给“举杯消愁愁更愁”对一个反义句,不知道是从意义上表达反义的句子,还是从词语的角度为句子对上一一相反的词语。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可以对上这样的反义句:“举杯消愁愁更愁,下箸取悦悦愈悦”。
51、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52、●狂放风格的极致:李白
53、“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前一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
54、“以后喝酒千万要注意了,半夜在外睡马路上还是非常危险的。”
55、子美贪几坛,百年多病独登台。
56、太白饮几杯,一夜飞渡镜湖月,
57、⑺览:通“揽”,摘取。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另一版本为揽。
58、四句描写面对着澄明的秋色,遥望着万里长风吹送着鸿雁,这两句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像一幅画,显现出他那豪迈阔大的胸襟,一望无际似的。由李白本身就可了解他素怀远大的抱负,但因长期被黑暗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无时无刻都向往着广大的空间可以自由地驰骋。
59、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于宣州不久,他的一位老朋友李云路过此地,但很快又要离开,李白于是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关于图书的校对。李白称他为叔,但他们二者并非种族关系。
60、发现一名体格微胖的中年男子
6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创作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在翰林书院。天宝三载(744年),由于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并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
62、销:一本作“消”。更:一本作“复”。
63、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风的清秀。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刀月。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64、弃我而去的昨日不可挽留。
65、投稿|1552802132@qq.com
66、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67、4月16日凌晨1:30左右
6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句出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zhāo)散发弄扁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意思: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69、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70、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71、下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72、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缘生缘死…西湖很美,光影很美,王祖贤很美,最美的那段音乐叫流水浮灯。(网易云音乐网友评论)
73、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74、二十岁的中文系姑娘,愿作一颗细小却明亮的星子,将诗歌的光传递给你。
75、自古以来关于“酒”的诗句非常多
76、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节选)唐代: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大约是在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77、(如遇播放卡顿,可点击绿标重播)
78、“若于四种慧行中,心一境性,是名毗钵舍那品。”
79、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8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8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诗和音乐
82、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83、“云何名为同分所缘。谓诸定地所缘境界,非一众多种种品类,缘此为境,令心正行,说名为定,此即名为同分所缘。”
84、“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85、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86、“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前一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这首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为: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译文: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参考资料诗词名句网:
87、何为“道”,何为“果”。
88、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迈的意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89、“复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散乱行,无缺无间,无间殷重加行,适悦相应而转,故名流注适悦相应。”
90、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扩展资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词句注释
91、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欲上青天看明月。
92、⑽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93、定境是不散乱、不昏沉,这一念就定。当你在这定境界上不昏沉、不散乱,念佛的人真念到这个境界,佛号也念不起来了,也没有佛的观念了,一念一定,觉得只有一下下,实际上半天、一天过去了。这个时候“无间”,没有间歇性,“殷重”,诸佛菩萨同你一样非常诚敬。“加行”,煖、顶、忍、世第一法,都来了,自然一身发“煖”,身体就软了,自然就“顶”,上下通了。“加行适悦相应而转”,身上业力也转了,心念也转了,因为心这一念都在定境界上,都懂了吧?
94、佛说有九种住心,以九住心来讲,这个住就叫心一境性,就是止。
95、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96、“中间小谢又清发”实际应该是“然后小谢又清发”。所谓“清发”,大意是清新、焕发,有生机蓬勃的感觉。
97、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98、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99、如念佛专一心不乱,也就是“心一境性”。“谓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在《楞伽经》上有“流注住”的道理。法相学来讲,有妄想流注,凡夫一切众生业力都在流注。流注就是念头像一股流水一样,一念一念地接着流,中间切不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切众生业力流注,就是第六意识妄想不停的流注。流注也没有关系,只要是善的流注,就是佛菩萨所开示的一条基本修持之路。
100、万里长风送走秋雁。面对美景,正可在高楼饮酒作诗。
10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