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5 16:12:09

1、附人名、书篇名索引。

2、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3、①概念明确。一个概念要有确切含义,使用概念要求一定的准确性,以免产生歧义。当然,我们也可以创造新范畴,但运用新范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4、张岱年:做学问的三个基本方法

5、“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我们就必能为祖国、为人类做出一定的贡献。

6、《周易大传》又提出:“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又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所谓“进德修业”、“终日乾乾”即“自强不息”。所谓“及时”、“与时偕行”,即以自强不息与永恒变化的客观世界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世界永恒变化的性质,就是人应自强不息的根据。《周易大传》不仅从自强不息引申出“及时”即顺应变化潮流的原则,而且将这个原则与“中”的原则结合起来,称为“时中”。“时中”即随时处中。也就是说,在《周易大传》看来,所谓“中正之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的生活行动也必须随时间的变化调整,按当时的情况确立标准。

7、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到现在还是正确的。学是接受已有的知识,思是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只知接受已有的知识而不进行独立思考,则将迷惘而无所得。思而不学,不接受已有的知识,则将陷于荒谬。研究学问,一方面要继承前人已经达到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从事独立思考,发前人所未发,取得新的成果。学是基础,思是在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独立思考,以达到前人所未达到的更高境界。时至今日,前人做出的成果已有很多很多。然而宇宙万象是无穷无尽的,人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认识亦尚待提高。因此,思与学都是没有止境的。

8、要想研究学问,首先必须明确研究学问的目的。我们研究学问,是为了追求真理——为祖国、为人民而追求真理。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扬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

9、张:我认为世界还是辩证唯物论,辩证法是很正确的。(先生在上中学时就对宇宙和人生感兴趣,就已经开始思考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大问题,如此看来,这也是先生后来能够成为国学大师的原因之一吧。)

10、(6)张载.张载集(M).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2

11、《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是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主编的,公认是目前规模最大、收词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本大型中国哲学辞典。当然,也有人说方克立的那本比较全,各种想不到、没见过的生僻词条都有收录(听说不易买到)!还有人说韦政通的那本也可以用,对一些词条的解释比方克立的详细,更有层次感。。所以每个人的感知不还是你自己去认知吧!

12、凡称得上“国学大师”者,其学问自然理应在“国学”研究之范围内,属于出类拔萃者。而我们的“国学”,则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等在内的,蕴含极为丰富的称谓。

13、大体上说,“三观”趋同一致,比如说人心向善,比如说善恶有报,比如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等等。所谓“三观正确”指的是“三观”的趋同性。

14、张岱的诗文,初学徐文长、袁中郎,后学钟惺、谭元春,最终突破了前人的文学圈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其风格大多数以公安派的清新流畅为主调,在描写刻画中杂以竟陵派的冷峭,时有诙谐之趣。《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两书中,都是忆旧之文,所谓“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序),显示了其内心是颇为苍凉的。但着眼处仍是人世的美好、故国乡土的可爱,洋溢着人生情趣,如《西湖七月半》。

15、由撰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天人简论》五篇论稿组成,行文形式飞扬不拘一格,而说理论证逻辑严谨,自谓“譬如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驰骋独立思考,近乎‘洸洋自恣’”,“可以说是四十年代在哲学园地中一个理论探索者寻求真理的思想记录”。

16、《大纲》前的董仲舒研究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18、张岱年认为,董仲舒讨论了人生的三个问题,包括义与利、自然与人为以及情的问题。

19、这是张岱年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概括:“和与中”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崇德利用”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20、“国学”即便作为中国学术文化的简称,其蕴含极其丰富,单是在先秦,就有“百家”之说。在对于先秦“百家”的理解上,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至少包括阴阳、道、儒、法、墨、名、杂、小说,诗赋、纵横、兵、农、医、算、天文、地理、水利、堪舆、数术等等诸家学说。

21、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22、本书撰写于抗战时期,因时代原因,搁置四十余年后方才面世,与同时期思想札记汇为一书,题为《真与善的探索》,由齐鲁书社于1988年出版。此次出版,将“五论”作为专著单行,另收入《真与善的探索》自序及张先生1944年为前三论所作《近三年来所写三稿之说明》。编校中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全集》所收为工作本,据《真与善的探索》进行校勘,并以张先生家属提供的1953年秋誊清稿对校,订正历次排印中的文字标点讹误,并核对引文,统一体例。附人名、书篇名索引,以供读者查阅。

23、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周易大传》所说的“自强不息”或刚健还含有“刚中”、“及时”、“通变”等引申的原则。

24、明确了治学的目的之后,我们还要正确理解四个方面的关系,即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思想与生活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5、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国主义的激情。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事实上,也知道仅靠学术是不能救国的。中国的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解决了民族危机的问题。这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

26、【张岱年】(15)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六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

27、50年代,我研读了以前没有读过的马克思、恩格斯所著《自然辩证法》、《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列宁的《哲学笔记》,对于辩证唯物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对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则没有进行研究。

28、本书原为张岱年先生1979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讲授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内容,而后整理扩充成书,研讨了有关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的大要,为学习中国哲学史开入学门径。

29、书跟一般的以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比较起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它是一本理论著作。作者把“爱国主义传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提出来并作为本书的核心而展开论述,进而把它视为中华民族的“心灵长城”。

30、(16)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七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

31、我的学术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一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文化问题的研讨。

32、儒家将就忠君的等级制度,在战国乱世,它是济世的,但是到了大一统的汉朝中期,再次把它提拔成国教,很明显就是统治之术了。当然,相比于法家,它更温和合理,更能收复人心,使得皇权更加稳固

33、将中国古典哲学的概念范畴分为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知识论三大类,从中选取“天”、“道”、“德”、“知”等意义深奥难解、歧义较多的60种重要概念范畴,引述文献,循名责实,逐一详述其内涵及历史演变。以条目形式呈现,体例独特,便于检索。

34、问:您少年时就思考这么深奥的哲学问题,是不是和申府先生的影响有关?

35、人的“三观”的概念最早出自北大学者张岱年先生。

36、(12)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二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

37、回忆往昔,在中学读书时受教于林励儒先生、汪伯烈(震)先生。30年代以后,会晤了冯芝生(友兰)先生、金龙荪(岳霖)先生、熊子真(十力)先生,受益很多。我赞同冯先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路数。我努力学习金先生的分析方法。熊先生为文笔力雄健,我读后深受启发。我远慕孔、墨、孟、庄的宏卓深湛,对外钦敬西方哲学家的笃实缜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38、周易:周易注疏(王弼、孔颖达)周易程氏传(程颐)周易集解(李鼎祚)周易本义(朱熹)周易述(惠栋)周易姚氏学(姚配中)周易费氏学(马其昶)周易古经新注(高亨)周易古经通说(高亨)公孙龙子:公孙龙子论(陈澧)公孙龙子形名发微(谭戒甫)公孙龙子集解(陈柱)公孙龙子译注(庞朴)孙子兵法:孙子十家注孙子兵法新注荀子:荀子集解(王先谦)荀子简释(梁启雄)荀子选注韩非子:韩非子集释(陈奇猷)韩非子浅解(梁启雄)贾谊:贾谊集董仲舒:春秋繁露注(凌曙)春秋繁露义证(苏舆)王充:论衡集解(刘盼遂)论衡校释(黄晖)论衡选注南北朝:世说新语弘明集韩愈:昌黎集柳宗元:河东集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张载:正蒙横渠易説程颢程颐:程氏遗书朱熹:朱子语类朱文公集朱子全书

39、老子集解(奚侗)老子校诂(马叙伦)老子古本考(劳健)老子正诂(高亨)老子校释(朱谦之)论语:论语集注(朱熹)论语正义(刘宝楠)论语集释(程树德)论语译注(杨伯峻)管子:管子集校(郭沫若)管子学(张佩纶)商君书:商君书注译(高亨)孟子:孟子集注(朱熹)孟子译注(杨伯峻)墨子:墨子间诂(孙诒让)墨子校注(吴毓江)墨辩发微(谭戒甫)墨经校注(高亨)庄子:庄子集释(郭庆藩)庄子集解(王先谦)庄子义证(马叙伦)庄子补正(刘文典)南华经解(宣颖)

40、附概念范畴、人名、书篇名索引。

41、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

42、考察张岱年的董仲舒研究的意义,诉诸史学史的脉络无疑是一个可行的路径。换句话说,即从董仲舒的研究史中去分析其研究的价值。

43、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纷繁复杂的理论问题梳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类,,分别阐述各个重要哲学问题的源流发展,进而探求中国哲学之内在的条理系统。

44、读书要读什么书呢?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不可能也不必一一阅读。读书要有选择性,有些书是必读的、有些则可以浏览。我们今天,对于古代的文化遗产,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应一概持否定态度。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今天的成果应建立在昨天已取得的基础之上,不了解昨天,也就不能建设好今天。所以,我们提倡有所选择地读古书。在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方面,都应该精读一塑名著。

45、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46、《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

47、②注重条理、层次的清晰。无论思考还是写文章,都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思维的逻辑性。

48、撰写《大纲》时,张岱年已经确立了新唯物论的理论立场,认为相较于其他学派的哲学,它是“现代最可信取之哲学”(1)1因而,张氏对董仲舒的研判,乃是在新唯物论的视域下。

49、纵观董仲舒研究史可知,张岱年的董仲舒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民国时期,他率先发掘董子的辩证法思想,更在《大纲》一书中系统呈现其整体思想面貌,进而立足新唯物论的立场加以评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研究虽带有时代烙印,但在有些问题上也不乏值得回顾的见解。

50、第二是真积力久。《荀子·劝学》中说“真积力久则入”,真积:真心诚意,日积月累。力久:力行而能持久。入:入门,有所成就。这就是说,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应有一种坚定持久的精神,应不辞劳苦地、持续不断地积累所得到的知识,不断地有所前进。

51、(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黄宗羲、唐甄等早期启蒙思想家。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所以他们只是批判君主专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点评:为什么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想发展不完善,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经济方面: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政治方面: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社会生活: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52、这是张岱年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概括:“和与中”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崇德利用”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53、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54、【张岱年】我亲睹张岱老风采,是因参会的机缘。2002年秋,我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大概是在11月份,人大成立孔子研究院,并在逸夫会议中心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人文学院的研究生都要去现场。那一天,不少著名学者前来捧场,记得有汤一介、成中英、牟钟鉴等先生,当然张岱老也在受邀之列。已退休多年的原国务委员谷牧,也出席了开幕式。谷牧同志1984年就担任了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名誉会长,1994年,他更当选为国家儒学联合会的会长,他曾明确指出,他对孔子基金会的工作“管得多些”。

55、第三是思想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所谓“学”兼知行两个方面,讲究知行合强调知行符合。中国古代的“学”不仅指书本知识,而且指对于道德修养的身体力行。在生活实践中思考问题,提出理论见解,并把自己的理论见解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这也就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56、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57、张岱年(20世纪80年代摄于书房)

58、张岱老讲话时间不长,毕竟已是93岁高龄了,他主要是回顾了历代对孔子的态度: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尊奉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现在,应该对孔子进行科学的研究。这其实是张岱老的一贯意见。早在1985年,他就公开申明过这个观点。

59、先秦时代,儒道两家曾有关于刚柔的论争。与儒家重刚相反,老子“贵柔”。老子提出“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三章)。他以水为喻来证明柔能胜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老子贵柔,意在以柔克刚,柔只是一种手段,胜刚才是目的,贵柔乃是求胜之道。孔子重刚,老子贵柔,其实是相反相成的。

60、(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D不对,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从产生的原因看,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不对,黄宗羲、唐甄们本身也没有近代公民意识,更何况普通民众,而且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题干是关于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制度,从经济角度来说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点评: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61、(1)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一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

6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更是必读书。此外,现代哲学家如罗素、穆尔、怀特海、柏格森、尼采等人的著作也值得一读。

63、(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阳明先生”即王阳明,其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而天理在人的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选A。考点:陆王心学。点评: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本题还可以这样考查:禅宗语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此主张类似的古代思想家是(D)A.孔子的仁恕学说B.朱熹的理学C.董仲舒大一统主张D.王守仁的心学

64、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

65、我确实见过张岱老,当然,只见过一次。张岱老在其自传《耄年忆往》中,曾这样说:“我在初中读书时,学校(北师大附中)曾请梁任公先生到校讲演,我听不懂梁先生的话,只听懂‘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一句。总算见过梁任公先生。”能与大学者有一面之缘,真是人生幸事。

66、①少年时期,亲历民族危机,痛感国耻,对抗战胜利有着殷切期盼;②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抱有抗战必胜的信念。(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67、1989年,张岱年对董仲舒的总体认识中的时代痕迹已经基本消失:“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于是开始了中国学术史的经学时代。董仲舒在汉代‘为群儒首’,事实上他的思想是儒家与阴阳家学说的综合。他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却没有继承孟子的‘民为贵’说,而宣扬君权神授;又没有接受荀子‘天人之分’的观点,而鼓吹‘天人相类’‘人副天数’。董仲舒未能从先秦时代已经达到的高度更向前进,在一些问题上却向后退了。”(15)504尽管评价仍然不高,但叙述的话语趋于平实、理性。

68、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69、关于文化问题,我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所谓综合有两层含义:一是中西文化之综合,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之下综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与近代西方的文化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吸取、学习西方的科学成就及其与科学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哲学思想。二是中国固有文化中不同学派的综合,包括儒、墨、道、法各家的精粹思想的综合以及宋元明清以来理学与反理学思想的综合。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儒学定于一尊的时代久已过去了。尤其是对于墨家的贡献应该继承下来。文化的综合创新有一个理论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文化综合创新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结合。

70、集中体现张岱年先生“综合创新”的“新唯物论”哲学体系之作,被张先生认可为最能代表自己哲学思想的一部著作。

71、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72、全称《让智慧之花灿烂——追记国学大师张岱年》出自于《人民日报》2004年05月21日第十一版。关于考题就不知道了。

73、1983年前后所记思想片断

74、人生问题由人生中的矛盾引起。寻求解决这些矛盾的学说即是人生问题论。天人关系论与人生论指向人生的自然状态,人生理想论确定人生当然的总原则,人生问题论则是研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75、张申府(1893年至1986年)名崧年,张岱年的哥哥。河北献县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76、学术有许多门类。简言之,有哲学,有人文社会科学,有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又分许多学科。学术的总目的是追求真理,追求对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各门学科各有一定的方法,彼此不同;但是各门学科也有一些基本方法是彼此相同的。一切学术的基本方法可以说有三个,一为思与学的统二为知与行的统三为述与作的统一。

77、B试题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是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兴经济发展力量的发展要求,由于这种经济力量本身的弱小,尚不足以完全推翻封建的生产方式,反映在思想层面上就是这些思想家们尚不能提出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案,而只能倡导改革封建制度中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所以B项符合题意。

78、张岱年先生多年来研思探索中国哲学概念范畴体系之总结性专著。

79、除读书外,对于哲学问题,我们还要进行独立思考,要学会读“无字天书”——即考察客观实际。读书时,要能心知其意;思考时,要能掌握时代的脉搏,了解当前的实际问题和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在进行思考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80、问:在别人眼里您小时候有什么与众不同?

81、张岱年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82、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83、《天人五论》是张岱年先生于1942至1948年间撰写的哲学理论著作,包括《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天人简论》五篇。其中,《哲学思维论》论述哲学的性质、哲学命题的意义以及辩证法的基本原则,《知实论》从感觉经验推证客观世界的实在性,《事理论》论述事物与规律的关系,《品德论》论述价值的标准与道德理想的基本准则,《天人简论》则综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该书是张先生重要学术代表著作之标志着其“综合创新”的“新唯物论”哲学理论体系正式形成,也是张先生自己所钟爱的“驰骋独立思考”、“探索真理与至善”之作。

84、问:在别人眼里您小时候有什么与众不同?

85、在具体阐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前,需要对“文化基本精神”一词的含义做一点说明。何谓“精神”?精神本是对形体而言,文化的基本精神应该是对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文化的具体表现即文物、制度、习惯等,文化的精神即思想。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这种能够作为文化发展内在动力的基本思想,本身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并随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文化的基本思想,同时也一定是文化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心思想,是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观点。要而言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86、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87、《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初版1958)http://sunchunrong.***.com/viewdiary.1388500html

88、《雷锋日记》是雷锋自1957年开始写的日记合集,(其中记录了雷锋做的所有好事)是在雷锋去世后由《前进报》社等组织整理的。

89、这以人为本的思想,后汉思想家仲长统讲得最为鲜明。仲长统说:“所贵乎用天之道者,则指星辰以授民事,顺四时而兴功业,其大略也,吉凶之祥又何取焉?……所取于天道者,谓四时之宜也;所一于人事者,谓治乱之实也。……从此言之,人事为本,天道为末,不其然与?”(《全后汉文》卷八十九)这提出“人事为本”,可以说是儒家“人本”思想最明确的表述。所谓以人为本,不是说人是宇宙之本,而是说人是社会生活之本。

90、我们现在的历史任务是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长短得失,是完全必要的。(本文是张岱年先生为傅永聚、韩钟文总编的《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所作的代序言)

91、《周易大传》提出:“能止健,大正也。”据高亨考证,“能止健”当作“健能止”,“能”读为而。“健而止”即强健而不妄行,可止则止。《周易大传》认为,强健而不妄行,不走极端,是大正即最合乎中道的品德。《文言》认为,“乾”的品德就是这样。“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乾”的品德是刚健而又不过刚,是最理想的品德。这里所谓“中正”,即孔子所谓“中庸”。刚健而中正,《周易大传》称为“刚中”。《彖传》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用刚健而中正的态度对待险恶,能吉利而无灾祸。

92、问:有人说你“思考哲学问题,常至废寝忘食”,是真的吗?

93、张岱年先生全集的修订版即将由中华书局推出,在中华工作的友人将此喜信惠告,我脱口而出,“我见过张岱老”,友人当即建议我写回忆文章,我说:“好”。

94、张岱年先生之学术代表作,首部以“问题解析”形式书写的中国哲学通史,公认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性著作之一。

95、《张岱年全集》(增订版)总书目

96、首次完整收录张岱年先生毕生著述

97、前堂石坡的果子松、牡丹、芍药;后厅池塘的奇峰绝壑;卧房槛外的沟壑;园后水阁的小河、灌木、禽鸟。

98、(4)朱熹.朱子全书:第七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5

99、(7)廖平.廖平全集:第9册(M).杨世文,仇利萍,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1

100、(3)程颢,程颐.二程集(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3

101、本书内容原为张岱年先生1979年为北大哲学系研究生讲授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讲义,而后扩充整理成书,198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后多次再版。此次出版,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集》所收为工作本,并以中华书局本对校,订正历次排印中出现的文字标点讹误,核对引文,统一体例。新编人名、书篇名索引,以供读者查找之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