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曰:“姑娘拜客。”下拜。先行礼。
2、我最感兴趣的是卷五《伦类部》和卷八《文学部》。《伦类部》依照君臣、父子、夫妇婿、兄弟、嫂叔、姊妹、师徒先辈、朋友、奴婢的顺序解读所有相关的典故纲常,附赠各方称谓,是了解古人的人情世相和生活常态的一个小窗口。《文学部》是狂补历史文化知识的好地方,从《经史》开始,三易、十翼、洪范九畴、五行、五事、八政、五纪、三德、五福等,全部均是干货知识。《著作》、《诗画》、《文具》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3、康熙元年(1662年),张岱完成《大易用》。次年(1663年)六月,张岱至好友鲁云谷家观赏兰花,二人茶话终日,张岱作诗《癸卯六月鲁云谷鱼魫兰盛开茶话终日赋谢》以纪。八月,张岱的堂弟张培因腹泻而一病不起,不久后病逝;九月一日,张岱为其作祭文《祭伯凝八弟文》。再次年(1664年),张岱到富阳探亲。
4、张岱好饮茶,有辨水焙茶的绝技。他不仅能辨别水质水味,还能吃出产地,曾放言杭州周边一带,过口就能确认是什么泉。
5、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6、张岱的小品文是最出名的,有:《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琅嬛文集》《夜航船》。同时著有巨史《石匮书》。张岱生前以治史为己任,然而其才华以小品文为最佳,人称“绝世散文家”。
7、张岱特别爱吃蟹,每年十月都要与友人大办蟹宴。这蟹宴由张岱一手操办,自然非同凡响。
8、张岱一生涉猎极广,在诸多领域都颇有造诣。他写诗,今存于《琅嬛文集》中有三百余首;他治经学,撰有《明〈易〉》、《四书遇》等论著;他论述百科,著有包罗万象的《夜航船》;他最倾注心力的是作史,有《石匮书》,曾言“《石匮》一书,泚笔四十余载”在张岱各类作品中,最具生命力并使张岱不朽于文林的,要数那篇篇玲珑剔透的小品文,收藏于《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
9、看月亮则是常常的事。看张岱的文章里,曾记下过在虎丘看月,卧舟看月,山上看月,西湖边看月,与好友一起看月。有好月亮的每个夜晚,都不舍得“拥被”入眠,是要出门去看的。
10、然而,他的文字里,没有悲愤,没有绝望,没有怨天尤人和自暴自弃,甚至没有不甘、不平之气。
11、会觉得张岱是位雅致公子,但其实,他的生活要远远多于这些。张岱生于晚明时,在世间历经八十三年,那些精致的,广阔的,欢愉的,破碎的,他都见过。
12、他的朋友有第一流的学者文人,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艺人、工匠、妓女、和尚,三教九流,奇人逸士。
13、活动截止时间:2021年2月8日24点。(图书将于春节后寄出)
1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舟子的一“痴”字,体现了俗人之见,却道出了对张岱的最确切评价。
15、市场卖的乳酪,张岱觉得“气味已失”,便亲手来做。他养了一头牛,取牛奶放置一夜,等到乳脂分离,以乳汁一斤,兰雪茶四盏,放入铜锅煮到黏稠,张岱说它如“玉液珠胶”。煮出的乳酪还做了更多尝试,和酒入陶甑蒸,和蔗浆霜用温火熬,或掺入豆粉煎酥,味道“无不佳妙”。
16、清明时节,两个湖里的游船非常多,但桥太小所以船都不大。城墙下走得稍远一点,桃花烂漫柳树成荫,游人席地而坐,一边饮酒一边唱歌,有一首歌被录入《西湖》里面。
17、面对明朝统治集团争权夺利,任意篡改历史,以致"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的"诬妄"状况,他决心还历史本来面目,"事必求真,语必求确",写出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信史。
18、有人说,《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就是张岱,对比张岱一生的际遇,张岱又字石公,可不就是大荒山青埂峰下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块废石?
19、曰:“姑娘转身。”看妹子的正脸。
20、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那里肯定有张岱;曲终人散,风冷月残,吹出一缕悲箫,那听客肯定是张岱。
21、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南朝宋有同名人物。中文名:张岱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浙江绍兴出生日期:1597逝世日期:1679信仰:儒家主要成就:散文代表作品:《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
22、回复“书单”看书单推荐;回复“职场”看职场干货好文;回复“金庸”看金庸系列书评;回复“民国”看民国人物评说;回复“红楼梦”看红楼读书笔记,回复“出书”看简书作者出书计划;
23、《湖心亭》是张岱流传最广的一则小品文,也是一篇追忆。彼时,梦中的西子湖已完全被战争的霜雪覆盖,“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
24、把《贺知章传》归入《唐书》的《隐逸传》,也算是很不伦不类了。月湖一湖浩荡的湖水,明亮闪耀惹人可爱,直通南城。
25、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26、张岱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因素造就的,除了良好的家学传统外,当时文坛的一些名宿和广泛的交游也对张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7、【张岱】曰:“姑娘几岁?”听妹子的声音。
28、张岱出身于富贵家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享尽了荣华富贵。唯独到了张岱五十岁时,赶上国家衰亡,为逃难隐居深山,自此,节衣缩食,时常断顿。穿着粗布衣裳,吃着瓜果蔬菜的张岱,在回望人生前五十年时,端的是恍若隔世。
29、花园中的楼阁掩映在浓密的槐荫竹影中,千层绿色遮挡了炎炎日光。我手握书卷,在阁中临窗而坐,一窗所对是波光粼粼的湖面,绿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水面的鸟儿,还有水里的水藻和荇菜,看起来都像漂浮在空中一样!低头看书,满卷的文字也都染上了鲜碧的色彩!
30、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家养病,除了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虎溪称为“今之江淹”外,还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灼见;在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则悠游自在,留下大量诗文。
31、老者看见卖饼的人路过,就用珍珠换了饼吃。贺知章不好意思开口,非常懊恼悔恨。老者说:“吝啬的毛病没有除去,长生的办法从哪来呢!”于是把珍珠还给他走了。这么说贺知章只不过是一个追求富贵利禄的人了。
32、张岱是顶级的美食家,热衷于到处搜罗好吃的。他有“三不吃”:非时鲜不吃、非特产不吃、非精致烹调不吃。
33、张岱有一个机会回到西湖。最后一次看到她,还是明亡前一年。
34、“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
35、《烟雨楼》是张岱看透世事之后在游览江南烟雨楼的时候写的一篇小品文,表达的是对当时世上不良现象的讽刺,也是抒发个人内心的情感。写作背景:张岱写《烟雨楼》的确切日期不清楚,但整个《陶庵梦忆》的写作时间当在清顺治三年九月,他避兵嵊县西白山时。这时年将五旬,经过明亡的痛苦,他已把世事看清看深看淡,于编撰《石匮书》的同时,以空灵晶莹之气为统领,兼郦道元之博奥,刘同人之生辣,袁中郎之倩丽,王季重之诙谐,写下了这篇小品文学的精品。
36、初闻《夜航船》,窃以为是本科幻小说。人工智能时代,夜空和航行能引起无限遐思和灵感。却又怕中规中矩的智商,能否驾驭脑洞大开的剧情,放在购物车里许久,迟迟未付款。某一日无意中看到一小篇简介,《夜航船》作者张岱,明代文学家。我忽然醒悟:原来,《夜航船》并非什么科幻,而是实打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心里窃喜,赶快手脚麻利订购付款。
37、此文出自明·张岱所写的《西湖梦寻》。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38、城下面种植的桃树柳树密密麻麻,不满在湖岸四周,中间也种植了名花果木来穿插。湖中麟次栉比的都是官人们修的园亭,楼台都已倾斜破败,而松树石头依然苍翠悠久。石头上的凌霄藤有像斗一样大的,大概是活了百年以上了。
39、【张岱】眉公是陈继儒的号,陈继儒骑的正是张岱祖父送的鹿,“打秋风”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有占人便宜、揩油的意思。才思敏捷、对仗工整,顺便挖苦了一下混吃骗喝装圣诞老人的陈老先生。
40、祠中勒唐玄宗《饯行》诗以荣之。季真乞鉴湖归老,年八十余矣。其《回乡》诗曰:“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归老,不为早矣,乃时人称为急流勇退,今古传之。
41、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
42、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隆重出品
43、张岱还反复研究、精心自制了一款“兰雪茶”,其形状“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一时成为饮茶者的新宠,四五年后称霸一方市场,导致邻近省市的茶商纷纷把自己的茶叶改名“兰雪茶”,风潮再次因时尚教父张岱而改变。
44、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1597年到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崇老庄之道,喜清雅幽静。不事科举,不求仕进,著述终老。精小品文,工诗词;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之其最擅散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园道古》等绝代文学名著。另有史学名著《石匮书》亦为其代表作,时人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
45、明万历二十五年,张岱出生在浙江绍兴的张家宅邸。
46、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4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8、此后“禊泉”名气大振,引发哄抢。最后连官府都惊动了,地方官员强行将“禊泉”收为官有。
49、说书人柳麻子。张岱说他“貌其丑”,长相黧黑,满脸疤痕,但麻子书说得好,一说书神态都不一样了,“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
50、简单地说,声色犬马的事情他都爱,玩物丧志的东西他都行。事实上,张岱几乎精通晚明所有的艺术门类,堪称集富豪之家的穷奢极欲与文人雅士的精致讲究之大成。
51、张岱自己也不谦虚,“嗣后曲中戏,必以余为导师。”
52、山阴张宗子云:“阮圆海大有才华,恨居心勿静,其所编诸剧,骂世解嘲多诋毁东林,辩宥魏党,为士君子所唾弃。”然则园海诸作果各有所影射欤?今读诸剧,惟《双金榜》略见寄托,顾亦非诋毁东林也。
53、如果张岱只是个会玩的公子哥儿,历史恐怕不会记住他的名字。他还做过一些比会玩儿更牛逼的事情,比如,以一人之力写出一本维基百科。
54、崇祯八年参加乡试而不第,因而未入仕;明亡后先是避兵灾于剡中,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开始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55、四鼓时分,喧嚣落尽,人群逐渐散去。此时,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白云冉冉起脚下,远处山巅仅露髻尖,恍若置身唯美写意的水墨山水画中。
56、张岱出身于名门望族。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汁,隆庆五年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除了身居高位外,张岱先辈也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张岱的家族也是文艺之家,祖孙几代都工诗擅文,咸有著述。
57、小张岱不慌不忙,随口对出下联:“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58、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所称“雪浪”等石,在某氏园久矣。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城墙下趾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一曲。
59、张岱专门写了一篇“选二奶攻略”,详细描述了其中的流程和细节。
60、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61、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1)明末清初散文家。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
62、张岱在交游中也结识了许多奇人志士,除了一流的文人学者,更多的是那些名不见经传,身怀绝技的艺人,可谓三教九流,形形色色。张岱从他们身上开阔了的视野,了解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也熟悉了各种民间技艺。正是与各阶层人民的密切的交往,让张岱有机会深入了解下层人民,了解他们的世俗之乐,了解他们艰辛的生活,增加了张岱小品中的人文气息,也使得他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
63、同时,饮料要配上玉壶冰,蔬菜搭配兵坑笋,米饭佐以新余杭白,最后用兰雪茶漱口。一整套流程下来,齿颊留香,酣畅淋漓。
64、深谱此套路的张岱还总结了一套专业辨别方法,凡是走出门时裙子先被脚踢响的,肯定是大脚;而人没出去,脚先跨过门槛的,肯定是小脚。我琢磨了半天,可能是因为脚太小重心不稳。
6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6、首先蟹的品质得有保证:“壳如盘大,中坟起……小脚肉出,油油如螾愆……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一人六只,不多不少,怕冷腥必须分批煮。
67、张岱(1597~约1676)晚明散文家。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68、“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69、张岱晚年想起前尘往事时,常常向佛前忏悔,觉得之前的奢靡与现在的艰难,都是因果报。于是每晚,灯前,与年幼时见到的母亲一样,念起观音大士的经书。
70、说起养戏班演戏,张岱还颇有家学渊源。他的祖父采办优童,创办了“可餐班”、“武陵班”,父亲创办了“梯仙班”、“吴郡班”,张岱最直白,他办的叫“苏小小班”,可见一家三代都是颜控。
71、除了历史味,丰富感,知识性,《夜航船》还有一个显著优点:美感强。封面贾平凹大师题字古朴拙雅,苍劲有力;扉页多副老树先生绘画作品,生动洒脱,韵味十足,一画一诗一境界,与张岱先生文字相得益彰,互映风华。读诗灵秀,读史明志,读《夜航船》,而懂知识海洋浩瀚,知人类自身渺小,从此不敢妄言妄想,虽身处暗夜,亦心怀璀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失人生一重境界。
72、小张岱在万千宠爱中渐渐长大,博闻广识,年少轻狂,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73、每年春将尽时,卖破塘笋的小船必定从这里经过。一叶轻舟飞出,卖笋人挑出一株最大的笋扔到水面上,接着喊一声,“捞笋!”随后便划桨飞逝而去。园丁划着小船过去拾起大笋,只见其“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旋即煮了吃,味美无可名状,只觉得“惭愧”。
74、唐朝皇帝怎么选宰相?把几个候选人名字写了放在琉璃瓶中,焚香祷告,然后抓阄。唐玄宗亦然。
75、一起感受一下张岱修史的与众不同之处。“我明二百八十二年金瓯无缺之天下,平心论之,实实葬送于朋党诸君子之手,如举觥而酹,一气饮干,不剩其滴。”抛开他对政治历史的洞见不谈,这种一边怒陈国家灭亡的苦大仇深,一边还能联想到痛快喝酒一饮而净的,恐怕也只有张岱了。
76、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陶庵梦忆》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张岱《陶庵梦忆》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张岱《陶庵梦忆》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张岱《自为墓志铭》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张岱《陶庵梦忆》
77、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78、张岱的诗文,初学徐文长、袁中郎,后学钟惺、谭元春,最终突破了前人的文学圈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其风格大多数以公安派的清新流畅为主调,在描写刻画中杂以竟陵派的冷峭,时有诙谐之趣。《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两书中,都是忆旧之文,所谓“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序),显示了其内心是颇为苍凉的。但着眼处仍是人世的美好、故国乡土的可爱,洋溢着人生情趣,如《西湖七月半》。
79、祁彪佳与张岱是好友,有些事情他们共同经历过,也来看看祁彪佳的故事
80、前一句悲从心起,后一句又忍俊不禁。
81、张岱的文字精炼而富有深情。他下笔三言两语,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
82、夜航船(4册):148元
83、收到书后,迫不及待打开细读,竟发现另一重天地,《夜航船》虽不是科幻,但论起内容之浩渺,文化之精深,境界之博大,遐思和灵感,更胜一筹。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常识小百科,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的不朽经典,问世三百年一直秘本流传,仿佛漫天星光,在漆黑的夜空闪烁,璀璨而迷人。
84、在南京城,秦淮河绕城缓缓流过。
85、天镜园浴凫堂,高耸的槐树,幽深的竹篁,林荫层层叠叠,坐落面对着兰荡湖,一泓湖水荡漾,湖水林木明净新鲜,瑟瑟多姿,游鱼、飞鸟、水藻、荇菜,大致类似像大乘空灵境界一样。我坐在浴凫堂里读书,扑面而来,满眼的全是绿色,推开窗子,打开书卷,所有的文字,全是青碧鲜绿的颜色。每年春末,破塘笋必定经过这里。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呼唤园中人说:“捞笋!”然后划桨飞逝而离。园丁划小舟拾起大笋,形状犹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嫩,像蔗糖一样甜。煮着吃着,妙不可言,只有惭愧。
86、张岱交友自有一套原则:“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有缺点、有嗜好的人才能愉快地做朋友。
87、谁能精准地翻译张岱的文字,我们颇费了思量,最后经过再三邀请,著名诗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四平先生接下了这个重担。
88、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全书共计二十卷,分为二十大类125个小类,收录四千多个条目,可谓包罗万象。这本书的名字叫——《夜航船》。
89、他还把志趣相投的人拉不同的“朋友圈”,有学历史的“读史社”,弹琴的“丝社”,写诗的“枫社”,还有斗鸡走狗的“斗鸡社”,隔三差五地就呼朋唤友出来聚聚。
90、张岱五叔建的天镜园浴凫堂,也是用心营造的一处好园子,祁彪佳称赞说“越中诸园,推此为冠”。
91、随后在写给包严介的信中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观点不以为然,提出了“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的观点。同年,张岱结识了十九岁的陆癯菴和二十六岁的周懋榖。
92、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
93、经典三部曲:198元(6册)
94、四明一代的官宦世家,田宅留给后代,园亭自己享用(意思是死后埋葬于此)。就像平泉别墅一样,大多归属变换不定,所以园亭也姑且这样,就像驿馆衙门。屠赤水娑罗馆也只剩下娑罗一个了。所谓的“雪浪”等石头,在其中一家的园林里面很久了。
95、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顺治三年(1645)避兵入山,仅携带数箧书籍而行。而所存者为清兵所居,日裂以炊烟;又用图书做甲盾,以当箭弹。40年所积,荡然无遗。
96、“积书满架,开卷视之,多蝌蚪、鸟迹、霹雳篆文,梦中读之,似能通其棘涩。
97、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
98、看张岱的文章和书,常常出现一个字:梦。
99、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至老,手不释卷。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
100、单吃蟹自然不行,必须搭配肥腊鸭和牛乳酪,街上买的牛乳酪气味已失,也是不行的。他亲自提前选牛取乳,“夜取乳置盆盎,比晓,乳花簇起尺许,用铜铛煮之,瀹兰雪汁,乳斤和汁四瓯,百沸之。”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
101、小张岱聪颖活泼善对对子,6岁就有“神童”之誉。著名隐士陈继儒考他,指着堂前《李白骑鲸图》出了上联:“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