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愚不可及”这个贬义词,最早其实是孔圣人用来赞美宁武子的!变化这么大,估计连孔子自己都想不到。
3、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4、写作指向的限制。前两则材料都凸显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且有先后和主次之分,层次感比较强,都有明确具体的指向。第一句先指向“能思想”,而非宽泛抽象的“思想”,然后才“力量无边”;第二句先指向了“知足”,此处的“知足”倾向为一个动宾结构,而非一种名词的存在,然后才揭示结果——“生活才能美满”;第三句直接指向在失败挫折之间,精神意志的巨大作用。这些具体指向便是考生辨别分析、生发立意之所在;如何将其准确界定、清楚表现,便是行文的关键。
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五陵春》
6、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7、正如著名教育学者Halliday所说:“母语以及第二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自我与他人连续不断的交流
8、语出《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甘露歌》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1、用宽容的心境和同学相处,友谊才能稳固和长久。
12、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3、关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样的问题,简单地说,因缘和合而生的色和色的自性空,是名言和胜义的关系。色和色的自性空二者体性是但不完全一致:从安立的角度来看,“色”是在名言之上安立的,而“色的自性空”是在胜义之上安立的,这是二者不同之处。同时,体性不相异,如果体性相异,色之外应能找到色的自性空,色的自性空之外,应能找到色的妙有。事实上这是根本找不到的。
14、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领悟。
15、其实最终我们是在善待自己。
1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
18、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部尔卫
19、(赏析)名人有很多,名人也说过很多的话,确不是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名言.只是名人有些话说到人们的心里,大家觉得他说的对于是告诉了别人.一名话说的人多了就成了名言了.。
20、【名人名言的理解】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做了喜欢
21、爱迪生灵感只是偶然,平时努力的积累是基础,有了基础再给一点灵光闪现这才能成功。否则光有基础或光有灵感,那什么也成不了。
22、解:天下这么多的人,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生活啊?当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生活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他就会得到升华进而热爱每一个人
2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4、有人会把智者和仁者对立起来,变成“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这样理解就错了。孔子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
25、如果都只是一味的去索取又哪来回报。
2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27、思考知足坚定。(孤立谈论“能思想”“能知足”“精神意志强健”,缺乏有机关联,徒有其表,乏善可陈。)
28、然而这里的“仕”并不是指做官,而是说具体做一件事,也就是实践。“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
29、出自《论语·子张》,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作为家训啊!
30、赏析;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以谦恭之礼,举止淳化、得体。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人权平等以及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是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财富。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3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2、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记忆则是理解的必然。
33、在我们中间,就连最勇敢的人,对于自己真正理解的事拿得出勇气,也是罕见的。
3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5、最狂傲不羁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6、“三十而立”这个词,现在大概可以被列为逼婚常用语。这句话原本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3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
39、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40、“空即是色”。既然无有自性,不就变成没有了吗?回答说:“空即是色”。不是没有,因为自性空,所以在名言上可以成立。这样的自性空在名言之上安立为色,就叫“空即是色”。比如水中月,虽然它不是月亮,但是它的显现跟月亮一模一样。同样,一切有为法,包括色蕴,虽然无有自性存在,但显现为有这样的色蕴;犹如水中的月亮不是月亮,然而显现为月亮一样。
4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42、秋: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五谷丰登
43、这里的原壤是孔子的老友,好友相见,小打小骂,其实是一种亲热表现。就像“老不死”这个称谓,也经常被一些老夫老妻用来秀恩爱。不过,“老而不死是为贼”到了元明时期,已经普遍作为不敬语了。
44、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4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7、名人名言即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一般包括名言、格言、警句、古诗词名句等。在议论文或综合文体中,作者引用名人名言往往作为理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
48、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0、治大国,若烹小鲜。
51、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积淀
52、色即是空。色蕴,指的是人的身体。这个色蕴,在不以胜义观察智观察的情况下,能够成立如梦如幻般的名言上因果不虚、众因缘和合而成身体;当以胜义观察智观察时,得不到任何是身体的东西。所以“色即是空”,如水中月、镜中影,如阳焰,如梦,如幻化的牛马。在名言之上,仅有如梦如幻的显现,无有任何自性有的存在。水中的月亮只不过是显现而已,水中并没有真实的月亮;镜中影也不过是人的影子而已,镜子里并没有真实的人;阳焰只是像水,根本不是水;梦中的人,是梦中的显现,并非真有其人;幻化的牛马,仅是显现为牛马的模样,并不是真正的牛马;色蕴显现为我的身体,实质无有任何自性存在,就跟前面所说的比喻一样。
53、【名人名言的理解】为善者流芳百世,为恶者遗臭万年。——程允升
5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55、名言:著名的话。如至理名言。 警句:简练而涵义深刻动人的语句。
56、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57、冬: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寒风呼啸
58、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59、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和青春。——奥斯特洛夫斯基
60、理解会给别人带去幸福。
6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64、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就是鼓励人努力,天才的成功也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得来的。
6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6、所以,这句话实际讲的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仔细想想,也许孔子当时只想感叹:相爱容易相处难。
67、不管怎样,从字面意思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已经成了古往今来攻击女性的第一话术。同样因为这句话,孔子一到现代社会就背上了“不尊重女性”的黑锅。
68、我一直希望他能理解我,但却忘了傲慢的我从未了解过他。
69、孔子的“立”,立的是人格。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
70、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71、不同点: 两者不同点在于,各有表达上的侧重点和特点。 警句着重表达含义深刻生动,使人特别注意而告诫的句子,强调“警”就是使人特别注意 名言是着重从言论的知晓度来说的,它是著名的,因此名言也常说成“名人名言”,往往名言不仅言论著名,且大家一般知道这句著名的话是谁说的。
72、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73、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学而优则仕”并不是说“读书好就能当官”。
74、凡心所向,素履以往。(把“能思想”“能知足”“精神意志强健”泛化,夸夸其谈,不能结合具体实践进行思辨论证。)
75、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76、最大气悲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7、“婷婷唱古文”和《婷婷诗教》创始人,
78、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79、宁武子是卫国大夫。孔子对他有个评价:“宁武子这个人,国家政治清明时,就表现得很有才能;国家政治混乱时,就表现得很愚笨。他在该聪明的时候聪明,这个别人也能做到;他在该愚笨的时候愚笨,却是别人很难做到的。”
8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8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82、最惊心动魄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3、荀子在《劝学》中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广泛的学习下思考反省,就会智慧明达,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就不会再犯太多的过错了,这便是让我们获得力量去使自己变得更完美。孔子劝说弟子“每日三省吾身”,这亦是教其弟子学会思考,即每天都能在思考中收获些什么。这就会使我们的人生拨云见日,不再迷雾重重。
84、(鉴赏)此诗作于1912年。范君指范爱农,是鲁迅的好友和同乡,又曾同留学日本。范爱农曾任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学监(教务长),后被辞退,失业,陷于穷困中,有一次,他坐船在风雨中落水淹死。原诗中的风雨飘摇日:指时局的险恶和动荡。华颠:指头发花白。萎:枯萎。寥落:稀疏脱落。白眼:表示藐视。看鸡虫:比喻冷眼看那些争权夺利的家伙。这首诗的大意是:畸人与世人不合,但合乎正道。鲁迅以畸人来赞范爱农。鲁迅以十分沉痛的心情写下三章诗哀悼范爱农。这是第一章。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下,因而横遭迫害,吃尽苦头。辛亥革命失败了,正直的人仍是没有出路。不料分手才三个月,范爱农竟溺水而死了!诗中明白地指出范爱农致死的原因。
85、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86、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亚里士多德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莎士比亚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莱辛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黑格尔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面热爱它。——罗曼·罗兰知识之岛越大,好奇的海洋线越长。——PalphSockman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爱因斯坦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A。M。兴趣是不会说谎的。——英国谚语。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8、使我们快乐或者忧伤的事物,不是那些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89、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90、意思是我们因为有了自我的意志才有了我们所认识的万物,如果没有自我的意志也就没法去认识万物
91、谈用心思考和知足常乐或精神意志之间的关系等。
92、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93、一切法都是缘起,没有一个不是缘起的法,因此也没有一个不是空性的法;空性是缘起的前提,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生。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说:“是故离缘起,更无有少法;故说离性空,亦无有少法。”正因为如此,一旦离开了因缘所生,就没有任何一个法存在;一旦离开了空性,也没有任何一个法存在。摘自夏坝仁波切《心经讲记》
94、从人类能够用文字记录开始至今这么久远的历史中都会出现名人,他们说的话会有一部分成为名言,太多了。
95、失败是成功的先导,失败是成功的基础。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直接经验的积累,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方式,书籍把一部分人获得的知识更广泛地传播,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和知识的交流的融合。态度决定一切。生活中每一个成功者无不是心态的主人。如果一个人具有想学才学,想做才做的心态,那么他将一世无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
96、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迪读者。
97、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动;
98、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9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0、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说话必定有信用,行为必定果决,这是不管是非曲直的固执小人!不过也可以算再次一等的君子吧。”
10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