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句中的“红领巾”与其所代替的少先队员之间是戴与被戴的关系,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
2、相关性2:以特征代本体。
3、这里有最好的原创,不忘来路,不失本心!行走的路上,有故事相伴,有文字相伴,有书相伴
4、⒋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如:
5、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格因为它们都有“借”字,也往往分不清。怎样区别一个修辞格是借喻还是借代呢?一个最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法。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万里的鸿鹄。
6、借喻的作用是以喻体相代。着重在喻,喻而不代;借代则是以借体相代,着重在代,代而不喻。换句话说,借代的作用在于“代”,一般只起代称作用,使语言丰富多彩、具体形象、简洁精炼,但对所说的事物没有描写作用。借喻的作用在于“喻”,即能起“喻”的作用,能对所说的事物起描写作用。
7、(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8、魏文源编《颜真卿集字对联》,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30页
9、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10、“巾帼不让须眉”,单单用客体“巾帼”“须眉”表达为“头巾、发饰不让眉毛、胡须”肯定不通;“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单用客体表达为“她希望长大后当社会上白衣服的天使之神”也不通。“买一瓶洋河”“大金牙也在看《史记》”“红领巾们越干越欢”也是如此。
11、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13、〔译文〕专门耍弄笔杆子,是要被有能耐的人耻笑的。
14、例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
15、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6、我今天在知网上查到的一篇论文,说的意思好像差不多,请问这篇比我试讲时使用的资料质量高一些吗
17、问题:文段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
18、【借代句的例子】①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19、桃花源记中哪一句以借代的手法,表现了桃源人幸福和谐的生活?答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中,黄发——指代孩子;垂髫——指代老者;……
2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1、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22、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3、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24、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25、例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26、例(3)中“袁世凯”是银元上的标志,用以代替银元,这是以标志代本体。
27、王老师,您在课上说的“倾城”是指“守城士兵为美女的容颜倾倒”,所以“汉皇重色思倾国”里相关性是这个意思是吗?但是我在知网和独秀上查询了基本上“倾国”的意思都和“倾覆国家城池”或者“一城一国的人皆倾心而爱悦之”两种观点差不多。
28、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29、用民族代人。例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句中的“吐谷浑”是古代少数民族,在今甘肃、青海一带,这里用民族名称来代指吐谷浑族的首领。(译)前军(和敌人)在洮河北夜战,已经传来了活捉吐谷浑族的首领的报告。
30、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31、例(5)用喻体“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来比喻长而空的文章;可以改为“是把那些像懒婆娘的裹脚一样又臭又长的文章,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例(6)用喻体“走过很长很长的艰苦道路”来比喻遭遇过很多艰难困苦。可以改为“我知道你们已经像走过很长很长艰苦的道路似的遭遇过很多艰难困苦了。”
32、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例如:
33、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34、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5、因为一个喻,一个是代,我们应着重从相同中找出不同。
36、【借代句的例子】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37、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38、借代和借用在运用中也有其区别。
39、释义: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40、问题: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41、魏宛静秋2021/12/719:34:40
42、借代修辞手法: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借代的两个例句。①一队红领巾走出校园。红领巾——代替小学生②那个蓝体恤的歌声真好听。蓝体恤——代替唱歌之人
43、比喻必须出现“喻体”(乙物);比拟不出现“拟体”(乙物),只出现拟体的特征、情感、意志、动作等。
44、千树万树梨花开。(借喻)
45、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46、魏宛静秋2021/12/518:01:00
47、阿富汗长久以来烽烟不断。
48、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已经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49、二词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即“借”字。“借”字是个形声字,此处为“借助,利用”的意思。二者不同的地方为“代”和“喻”——“代”为代替义,“喻”为“比喻”义。
50、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国曹操《短歌行》
5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52、魏宛静秋2021/12/720:53:56
53、有人们总是把老师比喻为燃烧的蜡烛。Teachersareoftencomparedtoburningcandles.
54、以上是“意象分析0”模式(只区分取象、取意与理据)
55、例(11)是用“江山”来代替“祖国”这个整体。
5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7、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预感式示现、悬想式示现。
58、②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59、⑥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他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测你一身的污泥。
60、王老师,您看一下我以这种形式呈现行得通吗?
61、⑮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62、例句: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63、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64、分析:第(1)句中的“三座大山”与其所代替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间具有“压迫”的相似性,所以是借喻;
65、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
66、本订阅号的相关文章,点击下面链接可查看:
67、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68、⑥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69、例(13)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宏大抱负的人,作者取其渺小、宏大两个相似点把本质不同的两组事物通过联想联系起来,充分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志向远大与众不同的鲜明性格。
70、以汉代唐。例这是一种特殊的借代形式,主要出现在唐代。唐代的一些文人为了躲避文祸,常常喜欢用汉代皇帝来隐指唐代皇帝。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这里的“武皇”本来指汉武帝,但在此句中是暗指唐玄宗。这就是采用了“以汉代唐”的方式。(译)边疆将士们血流成海,但唐玄宗用武力扩张领土的想法(还是)没有停止。
71、以上是“意象分析0”模式(区分借代意象、比喻意象)
72、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73、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
74、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75、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一种修辞格。
76、例(13)为借喻。
77、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78、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79、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80、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81、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82、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83、魏宛静秋2021/12/517:55:33
84、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85、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汉书·鲍宣传》
86、(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87、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88、“烽烟”借代“战争”。
89、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90、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91、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92、魏宛静秋2021/12/517:53:48
93、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94、借喻是借而不代,借代���代而不喻。
95、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96、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9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98、张帆老师,比喻和借代有什么区别啊?
99、例1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100、从以上的例子来看,在借代中借体与本体之间是有实实在在的联系的;而在借喻中,本体与喻体有相似之处,却无实实在在的关系。
101、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