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贯注灌注)“贯注”指精神、精力等集中,如”把精力贯注到学习上”。”灌注”指浇进,流人,如”这些成绩的取得,灌注着老师的心血”。
2、【关于理解的词语和成语】扫码回复“1000”,获取时政1000题/答案
3、122(广大光大)“广大”,①指面积、空间宽阔,形容词,如”广大区域”;②指范围规模巨大,如”有广大的组织”;③指人数多,如”广大群众”。”光大”指使显赫盛大,动词,如”发扬光大”。
4、首先,你要把词语和成语的意思理解清楚,每一个字的含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会容易很多。另外,也可以多了解这个词和成语的用法等。比如,很多成语会有一些典故,当故事看,记忆会刚深刻。
5、(拼音):yúshìwúbǔ
6、如数家珍(rúshǔjiāzhēn)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7、118(贯穿贯串)“贯穿”指穿过,连通,对象可是抽象事物,也可是具体事物。如”这条公路贯穿全省个县”。”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用于抽象事物,如贯串着革命精神,如”这篇讲话贯串着民本思想”。
8、4白话文在应用中要实用的多,但不如古文精练,所以以四个字为主的成语数量下降,但名人名言仍然是很多的,仍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9、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0、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是二者都需从形式入手分析出所表达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词语的含义,即这一语句在一定语境中的语境义,一般的有比喻义、双关义、指代义等。而赏析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即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写。
11、管窥蠡测(guǎnkuīlícè)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12、拉萨师专2022上半年全国英语四六级公告
13、258(气魄气概)“气概”指豪迈态度,如英雄气概,”气魄”指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作敢为的办事魄力。
14、辨明——辨别清楚。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15、似懂非懂(sìdǒngfēidǒng)
16、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儿童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
17、如指诸掌(rúzhǐzhūzhǎng)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18、264(切记切忌)目同点:都用于对人的嘱咐。不同点:”切记”指牢牢地记住,如”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切记切记”;”切忌”指切实避免或防止,如”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切忌把它当作谋私的工具”。
19、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后边受动词支配的成分一起组合成的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宾语主要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充当。例如:敬畏生命吃包子热爱生活夸奖我爱好文学写文章庆祝回归修铁路安排工作盖房子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例如:报纸杂志老师和同学改革开放唱歌和跳舞雄伟壮丽讨论并通过聪明、美丽而善良光荣而艰巨
20、279(劝解劝诫)相同点:都有劝说的意思。不同点:”劝解”,①指劝导宽解,如”经过劝解,他终于想通了”;②指劝架,如”幸亏老支书及时赶来劝解,不然,他俩非打破头不可”;”劝诫”指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如”他时时劝诫我,勉励我”。
21、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22、251(期间其间)“期间”指在某个时期里面,如”春节期间,他走访了许多革命老干部”。”其间”指那中间,其中,如”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本世纪的一些科研成果,其间有不少属于尖端科学的成分”。
23、(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24、2语言是用的,能够很有效的说明事情,交流感情即是好语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库里随手取甪,是好习惯,不必计较是什么时候创造的。如果没有用的词语,也会随历史悄然而去。自造的词语,能为全体成员接受,需要时间和机遇。
25、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也泛指给别人带来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同病相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善解人意:善于理解他人的意思,想法。心心相印: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切肤之痛: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26、123(轨范规范)“轨范”指行动所遵循的标准,如”孔繁森为广大干部立下了行动轨范”。”规范”,①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名词,如”道德规范”;②指合乎规范,动词,如”这个词用得不够规范”。
27、烂如指掌(lànrúzhǐzhǎng)犹言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28、(出处):《庄子·天运》:“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29、(示例):但须不设暗计,~,有手段平空拿我,吾即拜降。◎《杨家将演义》第13回一清二楚(yīqīngèrchǔ)(解释):十分清楚、明白。
30、多”字的成语:观众多(人山人海)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比肩叠踵)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务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万紫千红)类别多(五花八门)困难多(千难万险)话儿多(喋喋不休)读书多(汗牛充栋)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琳琅满目)!!!!!!!!!
31、263(切实确实)“切实”指事情本身符合实际的,如:切实有效。”确实”指事情真实可信,毫无疑问,如:确实可信。
32、(译文):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说的话,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称为雪衣女。
33、想要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字典。还可以从句子里理解,毕竟有情景的情况下更能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
34、277(权利权力)“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对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国家,企事业单位等。如”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权力”指在权限内一种可以统治、管辖、支配别人的权柄。①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构”;②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35、(拼音)(shànjiěrényì)
36、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如:我俩脾气不合。
37、一孔之见(yīkǒngzhījiàn)
38、125(鬼怪诡怪)“鬼怪”比喻邪恶势力,名词,如”要扫除一切妖魔鬼怪”。”诡怪”指奇异怪诞,形容词,如”这些说法实在诡怪”。
39、273(情义情意情谊)“情义”指亲属、同志、朋友间相互应有的感情,如”他待我很有情义”。”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如”情意深厚”。”情谊”指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如”情谊似海”。
40、107(工夫功夫)“工夫”主要指时间、空闲时间、时候、本领、造诣等,如”抄完这篇文章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的工夫”。”功夫”指本领、造诣等,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1、260(牵扯牵掣)相同点:都有牵连的意思。不同点:”牵扯”指牵连,有联系,如”这个案子牵扯到三名领导干部”;”牵掣”有两种意思:①指因牵连而受影响或阻碍,如”互相牵掣”;②牵制,如”牵掣敌人的兵力”。
4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多种理解
43、(解释):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44、了若指掌(liǎoruòzhǐzhǎng)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45、【关于理解的词语和成语】257(启用起用)二者都与”用”有关,但所用的对象不同:”启用”指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如”本公司公章自今年月日始启用”;”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如”为振兴本厂,厂部决定起用一批离退休老工人”。
46、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47、一知半见(yīzhībànjiàn)
48、112(贡品供品)二者都指献出的东西,但献给的对象不同。”贡品”指古代臣民或属国贡献给帝王的物品,如”这是献给皇上的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或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如”摆上供品,以供鬼神享用”。
49、124(诡辩狡辩)“诡辩”常以欺诈的言辞迷惑人,以达到为自己辩解的目的。”狡辩”指理屈辞穷,以强词夺理进行辩解。
50、(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51、一篇事业单位综合概括能力提升的经验和技巧!赶快分享给小伙伴~
52、262(墙角墙脚)“墙角”指两堵墙相接形成的角。”墙脚”指墙跟,比喻基础,如”挖社会主义的墙脚”。
53、(举例造句):大错已经铸成,你再责备他也于事无补。
54、 比喻意思上理解。“当局者”比喻当事人,就是正在做事情的人;“旁观者”比喻旁观的人,局外人,就是与事情的利益得失无关,在旁边静静观看的人。往往是当事人因为对事情的利益得失考虑太多反而变得糊涂,认识不全面,而局外人却能客观地、清楚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比喻意思。
55、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C类):关于分析概括题审题及找点的那些事儿
56、但是比较起来,确实不如古代的多。原因有以下几点。
57、(出处):丁玲《风雨中忆萧红》:"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58、269(清冽清洌)相同点:都表示清。不同点:”清冽”表示清冷,清凉,如”空气清冽”;”清洌”表示清,如”清洌的泉水”。,
59、这三个词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区别是:“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有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有时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如“他每次进城,必定来我这里坐坐”。“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60、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除了经史典藉、诗词歌赋之外,在语言中,还有一个宝库,就是成语、谚语等一个数量庞大的精彩的常用语言元素。成语多来自诗词歌赋和历史故事,人物,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迷人的小故事,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形容一段很复杂的事,而且分外精彩,所以很多人使用成语,而谚语则是人类经验的总结。
61、一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62、1时间短,建国已70年,从五四运动算起,也只有100年,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其新建语言不会超过历史积累。
63、“不至”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作为一位受党教育多年的干部,不至于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不致”表示不会引起某种后果,如“事前做好准备,就不致到时手忙脚乱了”。
64、(解释):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65、 从成语故事上理解。比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螳螂就是当局者,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再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中的人就是当局者,一片树叶就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还有“皇帝不急太监急”中的皇帝就是当局者,太监就是旁观者。等等。
66、在小树林的动物大讲堂的课堂上,森林的成员都全部坐在下面,小动物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年长的熊猫讲着江湖中的传说,难以置信的是平时热闹的森林此刻却万籁俱寂;两百岁的乌龟讲着它当年的怒发冲冠为红颜,学业半途而废,困难望而生畏,颓废不足为奇;熊猫妈妈却一直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教育着尽管长大却还不懂事的小熊猫,皇天不负有心人小熊猫最后也慢慢成长,开始懂事,最后成为了古今中外第一的武学大师。小动物们都惊呆了。
67、(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68、(举例造句):博洛兴师动众,旷费时日,徒劳无功。华而实《汉衣冠》七
69、(解释):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70、望文生义(wàngwénshēngyì):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造句)有的人读书,只从表面看,不弄清背景,因此望文生义,无法深入。
71、(举例造句):遇事需当机立断,任何犹豫和怯懦都是无济于事的。
72、(拼音):wújìyúshì
73、疼痛猜测奔腾丑陋长久模仿固定寒冷恐惧奇怪整齐漂浮特殊虚假遥望微弱消灭珍贵祝愿缠绕颤抖抚摩拉扯柔软明亮宽敞黑暗破旧美好飞翔挖掘搜索期待盼望祈祷微小捕捉
74、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75、也说几个词语的古今含义。
76、254(祈求乞求)二者都有向别人有所求的意思。不同的是:”祈求”指向神恳求,如”每逢春节,这里的百姓有向神灵祈求降福的习俗”;”乞求”是请求别人给予的意思,如”他乞求有关部门给他一次再就业的机会”。
77、横行 古时是指驰骋疆场,纵横天下,为国立功的人,没有贬义。现在是指横行霸道,或行恶的人。
78、268(轻率草率)二者都有随便之意。”轻率”指说话、做事随便,未经过慎重考虑,如”这种说法太轻率”。”草率”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如”不能草率从事”。
79、(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了若指掌(liǎoruòzhǐzhǎng)(解释):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80、一个是多看书,看的书越多,你就可以积累更多的词汇量,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另外,很多词语可以望文生义去理解,就是字面意思第对于成语,都是有典故的,只有了解成语出自哪里,你才能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原意,很多成语和字面意思都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是相反,这点要和词语区分开
81、出处: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82、108(工效功效)相同点:都表示效率。不同点:”工效”主要指工作效率,如”我们上课要注意提高学习的工效”;”功效”指功能、效率,如”药液注射后,很快就产生了功效”。
83、116(怪癖怪僻)“怪癖”指古怪的癖好,名词,如”长期与他接触,你会觉察到他的怪癖”。”怪僻”指古怪,形容词,如”他是一个怪僻的人”。
84、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如:学习必须刻苦。②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如:你必须离去。
85、267(轻率草率)“轻率”常形容处理问题不认真严肃的态度。”草率”常形容办事的态度。
86、(出自):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87、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的或奇异的变化,不能带宾语。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88、旁观者清(pángguānzhěqīng)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89、zzzong:你好。你问:带'绿色'两字的词语或成语有什么?你得给个要求、条件、范围,我找到了135个,能都打出来吗?
90、270(清静清净)“清静”指环境安静,不嘈杂,如”咱们找个清静的地方谈谈吧”。”清净”指没有外来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91、言语理解常考词语与成语辨析
92、勤能补拙,意思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语本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理由《高山与平原》:“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如果我的答案对你有用,麻烦点击"好评",谢谢!
93、(出处):《管子·形势篇》:“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94、“不止”,①指继续不停,如“他的一句笑话引得伙伴们大笑不止”;②指超出某个数目范围,如“他恐怕不止60岁了”。“不只”有不但之意,如“河水不只可以用来灌溉,还可用来发电”。
95、259(气候天气)“气候”指一定地区多年概括的气象情况,它的比喻用法指”动向,情势”。”天气”着重于一定时间内的各种气象变化,多指每天,一句等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变化。
96、121(广阔宽阔辽阔)“广阔”一般指土地面积大,如广阔的田野,又指较抽象的,如境界,前途等,如生活多么广阔;”宽阔”指土地范围广,宽敞,如:穿过宽阔的风门厅,还指其他事物,如宽阔的胸怀;”辽阔”着重指面积大而空旷的地方,如:辽阔土地。
97、走马观花(zǒumǎguānhuā):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造句)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游览巴黎,当然是走马观花,谈不到有很深刻的印象。
98、言语理解常考词语与成语辨析600组
99、一目了然(yīmùliǎorán)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100、(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101、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