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海德格尔名言
1、马丁海德格尔的名言
(1)、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
(2)、 “我是生的守门员,你是死的摆渡人。”我们对死亡意义的探索不是为了逃避死亡,而是为了给生命赋能。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提出“向死而生”的哲学概念,这种“倒计时”能让人们明白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是“内涵性”的延长,就是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标的密度,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3)、在以后的日子里,海德格尔大量阅读了尼采、克尔凯戈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谢林、黑格尔、狄尔泰等哲学家的著作;广泛地了解了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海德格尔受到了李凯尔特、舍勒等人的影响,并完全接受了胡塞尔的现象学。1913年,海德格尔获得了弗莱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做了母校的讲师。
(4)、在书中,萨特论述说,必须真正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这是人的真正存在价值,是对个体的最大尊重和包容。
(5)、1911年,海德格尔开始进行大量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是海德格尔思想形成的开始。
(6)、03 人是被抛入世界、能力有限、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这个受造之物对世界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我本身则常有烦恼。处于众人中,孤独生活,失去自我,等待良心召唤,期望由此成为本身的存在。
(7)、语数英一对一对三报名火爆,可授课时间有限,预报从速。
(8)、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他的思想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9)、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海德格尔
(10)、就算如此,我也要去。全部的棋子都被夺走,棋盘上只剩下王,也绝对不会投降。
(11)、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海德格尔
(12)、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觉到诗意的生活。
(13)、《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作者:托马斯・内格尔
(14)、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海德格尔
(15)、《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萨特”条目下的第一句话是:“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国际知名人物,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
(16)、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西方,普遍接受从柏拉图开始的决定论思想——“人”是什么,从人类诞生就已经被确定了。所以,历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都忙于对“人的本质”进行解读。但解读的结果,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背后的各种“神”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人,而不是被规定好了的东西。萨特始终宣称,他是一个无神论者。而这样的观点,是很难被不少思想受决定论浸淫两千年的人们所接受的。
(17)、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 (1936-38)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18)、04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当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19)、1945年,萨特创办了《现代》杂志,传播存在主义思想。
(20)、萨特的思想,在二战期间就发生第一次重大的改变,几乎完全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下走了出来。这很可能与他经历的二战有关,纳粹的残暴罪行和普罗大众的痛苦促使他发生了这一改变。
2、马丁海德格尔认为现代世界
(1)、萨特所说的自由,就是人的存在本身,“人即自由”;只有在自由选择的行动中,人才能变成自己所要成为的,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本质。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他是自由的。
(2)、以上三本哲学论著,主要阐述他受胡塞尔影响的现象学观点。
(3)、他说,人要在自我创造中展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可以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承担责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怎样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需要自己的选择,也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勇气,只有注重行动,对创造属于自己的“本质”怀有绝对的信心,才可能创造想要的人生。
(4)、Was heißt Denken? (1951-52) 《什么叫思想?》
(5)、正是因为有死亡的存在,生命才会显得光芒四射,所以“不要自虐自嘲,而要自强不息。在我们面前有数的可能性。你们一定能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
(6)、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海德格尔
(7)、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海德格尔
(8)、另:秋季班火热报名中!语文秋季班有面授班以及直播课、视频课多种授课形式,内容完全相同。路程远的同学可以上直播课或购买课程视频,我们对待视频课、直播课的同学,会给予面授班相同的答疑待遇。作文和阅读系统视频课程同步售卖中。
(9)、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海德格尔
(10)、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
(11)、在海德格尔看来,近现代科学的诞生始于科学的数学化。表面上看,现代科学(如牛顿物理)比古代科学(如亚里士多德物理)更依赖实验归纳,应当更注重经验。但海德格尔认为并非如此,他认为亚里士多德也是注重观察、测量和归纳的,而重点在于实验设计的意图与假设---牛顿是先将自然看做可被『数学筹划』而去设计实验、观察归纳的。
(12)、1936年起,萨特发表了哲学著作《想象力》。
(13)、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觉到诗意的生活。
(14)、因此,反思语言,要求我们的是进入语言的说中,以便和语言共聚一堂,即,居于语言的说,而不是囿于我们自己的说话。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达于此一领域,在此领域中,一个事件或能发生或将不能发生,那就是,语言将从那里召唤我们,并且把它的本质交给我们。我们把说留给语言。我们不想用其他本身不是语言的东西来为语言奠基,也不想用语言来解释其他事物。
(15)、1939和1940年,发表哲学著作《情绪理论大纲》和《想象力的现象心理学》。
(16)、高中暑假期间海德格尔回家乡度假时,从康斯坦茨三一教堂回家度假的格约伯神父向他推荐了弗朗茨·布伦坦诺的博士论文《存在观念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中的多重意义》(1862年),唤起了他对“存在”问题的强烈兴趣,由此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业,并预示着他在今后几十年的全部思想历程。
(17)、最不抱希望的时刻,痛苦常是意外的宽慰。——海德格尔
(18)、我们绝不应该让恐惧或别人的期望划定我们命运的边界。你无法改变你的命运,但你可以挑战它。
(19)、所以,如果我们一定要在说出的东西中寻求语言之说,我们就要好好寻觅某种纯粹被说出的东西,而非摭拾一点随口道出的材料……纯粹地被说出的东西就是诗。
(20)、在被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之前,海德格尔在1933年5月1日加入纳粹d。1934年4月他辞去校长一职。虽然直至战争结束,他仍然保留纳粹dd员身分。在担任校长的期间,弗莱堡大学禁止海德格尔以前的犹太裔教师胡塞尔进入大学图书馆,引发了纳粹种族清洗法例。
3、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1)、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海德格尔
(2)、此书,回答了社会上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疑问或叫“责难”;解释了为什么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自由成为人类斗争的工具,它意味着社会责任心”。
(3)、萨特讲了一句名言:“人命定是自由的”。里面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人是被无缘无故抛到世界上来的,是空无所有的;第人一旦进入尘世,他就享有绝对的自由,就要对所做的一切负责 ,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
(4)、1906-1909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
(5)、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6)、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海德格尔
(7)、棋子就要像棋子一样服从上司的命令,这才是长寿和成功的秘诀。
(8)、思的任务将是放弃以前的所思,把真正应该思想的事情决定下来。
(9)、马丁·海德格尔是迄今为止最难以理解的德国哲学家。著作里充斥着大量像“存在之被遗忘状态”、“根基持存性”或“大地”、“本质情状”这样复杂的合成词。但在这些复杂的术语下面海德格尔揭示了关于生活意义的简单朴素的事实,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和通往自由的途径。他唤醒了人们正视无处不在的死亡,这就是我们应该重视海德格尔的原因。
(10)、不要再接近我,会死的。我在暗你在明,果然是不相容的两条路。
(11)、向死而生的意义: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生”。
(12)、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曾经凋谢过。——海德格尔
(13)、人怎么可能“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说:“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需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
(14)、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取得了政权。而差不多就在同时,风华正茂的海德格尔当选为了弗莱堡大学的校长。和许多正直科学家不同的是,海德格尔采取了和纳粹政权合作的态度,并在公开场合为希特勒和国家社会主义鼓吹。这直接导致了文章开头一幕的发生。
(15)、哲学家本雅明、卡西尔、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置身时代的“风暴之眼”,在不同的视角上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彼此相联,且紧张、勇敢又饱含热情的哲学冒险。
(16)、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著有《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前者影响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逻辑实证主义,后者影响了日常语言学派。
(17)、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18)、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海德格尔
(19)、一诗一评|巴克斯特:每当我漫步在无花果树旁
(20)、要是没有把握住棋子的认知和战略,就没法进行游戏了。
4、马丁海德格尔哲学思想
(1)、其次,海德格尔在胡塞尔的影响下,创立了存在主义哲学。然而有两个问题,第海德格尔过于强调自我,这很容易被外界看作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哲学;第海德格尔曾经很有影响,当上了大学校长,可是在希特勒纳粹掌权以后,他很快臣服于纳粹政权的淫威下,还率领一些大学教授向希特勒宣誓效忠。这不仅令人们对海德格尔侧目,也对存在主义哲学颇有微词。
(2)、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萨特从纯粹主观性和纯粹意识活动出发,引出了两个根本不同的存在领域——“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他说,我以外的世界是“自在的存在”,而“自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这个观点,是多少受了海德格尔影响的。
(3)、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潜质存在者感知认识决定利用的本源
(4)、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决定的,而完全是由自己的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
(5)、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 ——海德格尔
(6)、天才维特根斯坦是亿万富翁之子,他在剑桥被誉为哲学的上帝,而这样的天之骄子却来到上奥地利州偏远地区担任乡村小学教师,过着完全赤贫的生活。
(7)、到这里,萨特的存在主义已经显示出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区别。
(8)、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9)、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类型:intj 作品:《存在与时间》 派别:存在主义 名言:人,诗意的安栖。
(10)、澄清或者治疗的哲学过程必须接受的形式是:持续耐心地整理、阐明和判断出现的混乱。这种哲学过程的主要方法在于,在回忆中唤醒自己,想想人们是在哪些上下文中真正有意义地使用了哪些语词。哲学思考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回忆。
(11)、死亡这件事是不可逆转的,我们除了接受它没有别的办法,无论多高超的防腐手段,遗体也总会腐烂,但爱不会。
(12)、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
(13)、从那一天开始,直到现在,在黑暗之中,黑暗中。
(14)、“筑居”与“栖息”不同,“筑居”只不过是人为了生存于世而碌碌奔忙操劳,而“栖息”是以神性的尺度规范自身,以神性的光芒映射精神的永恒。即使身处于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也不应被劳绩所役,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精神独立、心性自由。
(15)、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潜质存在者感知认识决定利用的本源。——海德格尔
(16)、谈论语言比撰写有关沉默的文章或许更糟糕
(17)、随着《存在与时间》的发表,海德格尔声名大振。在胡塞尔的力荐下,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了老师,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在这段时间,海德格尔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和讲演,对存在与时间的问题进行诠释和展开。正在此时,海德格尔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18)、Gelassenheit (1959) 《泰然任之》
(19)、这种无声的聚集,无声的召唤,言说正借它启动世界——关系,我们称之为寂静的轰鸣。它就是:本质的语言。
(20)、1925年冬,马堡大学提名海德格尔担任该校的教授,但教育部没有批准,理由是他没有正式的著作出版。于是,海德格尔便将他对存在的多年思考所得,选其中成熟的部分写了出来,整理发表了。这就是使海德格尔一举成名的、20世纪划时代的哲学巨著——《存在与时间》。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存在是什么的问题,和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这本书在出版时有40多万字,但只是原写作计划的1/由于种种原因,后面的部分没有续补。但海德格尔宣称他后来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基本展现了他哲学思想的全貌。由于这本书,海德格尔被视为现象学学派的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5、马丁·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
(1)、在弗莱堡大学神学系学习期间,海德格尔得以亲聆卡尔·布莱格教授的教诲,并开始阅读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于10年前写的《逻辑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被布伦塔诺唤起的关于存在问题的回答,此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外,胡塞尔的早期著作《算术哲学》使他对数有了全新的看法。
(2)、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
(3)、50年代,萨特积极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由此和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成为挚友。1953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4)、1936年起,萨特发表了哲学著作《想象力》。
(5)、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
(6)、为什么马丁海德格尔说“科学家是当代最悲惨的奴隶”?科学家在我们这个社会其实是默默无闻的,我们对于科学家总有一种无法靠近的距离感,但是科学家却在我们对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科学家,就没有科技。第马丁海德格尔所说科学家是“奴隶”,其实并不是指的是对于科学家在人格层面的歧视,而是指一种状态,指的是一种被束缚和不自由的状态,人类更加注重的是科技本身,很大程度上,人类对于科技研发之后的科研人员是比较忽视的,如果没有研发出什么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科技,科研人员在人们眼中就没有意义。虽然说马丁海德格尔说科学家是奴隶,但是他批判的不是科学家,而是那种不反思科技的本质只盲目推动科技发展这一行为本身。
(7)、随着时间的流逝痛苦会变得淡薄,然而我并不想让时间来治愈我的痛苦,就算从痛苦中逃脱,忘记一切,得到的得也只是停滞,无法前进。
(8)、二次大战中,萨特从军,1940年被德军俘虏。第二年逃出集中营,与庞蒂、波伏瓦等左派知识分子积极参加抵抗运动。
(9)、如果我们把荷尔德林对语言的命名,“语词如花”,仅仅看作一个比喻,那就说明,我们还深陷于形而上学的泥坑难以自拔。
(10)、Holzwege (1950) 《林中路》
(11)、萨特所说的自由,就是人的存在本身,“人即自由”;只有在自由选择的行动中,人才能变成自己所要成为的,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本质。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他是自由的。
(12)、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正因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正因思属于在,听从在。
(13)、萨特说,“自在”与“自为”的联系,依赖于“自身”;没有“自为”,“自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他说:“存在先于本质。”
(14)、格奥尔格·卢卡奇,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类型:? 作品:《历史和阶级意识》 派别:马克思主义 名言: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
(15)、海德格尔一面在黑森林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风暴,建筑自己的小木屋,一面审时度势,在学术界平步青云,并经受着他与汉娜·阿伦特的爱情冲击。
(16)、前行不息,无须迟疑和退避,健行于你寂寥的小径。——海德格尔
(17)、看它的眼睛,它早已失去了自我,在那里的不是你们所熟知的普鲁托,只是野兽,被夺走尊严毫无目的地存活着,这是多么悲惨的事,你们应该明白吧。
(18)、要是说谁的力量都靠不住的话那也没关系,本来我就是一个人。这是从受诅咒的凡多伍海姆家中诞生之人的宿命,你这样的人是不会理解的。英格索尔名言英格索尔名言
(19)、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西方,普遍接受从柏拉图开始的决定论思想——“人”是什么,从人类诞生就已经被确定了。所以,历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都忙于对“人的本质”进行解读。但解读的结果,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背后的各种“神”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人,而不是被规定好了的东西。萨特始终宣称,他是一个无神论者。而这样的观点,是很难被不少思想受决定论浸淫两千年的人们所接受的。
(20)、但是,如果问题是要把某种从未被说出的东西诉诸语言,那么一切就将取决于语言是给出了抑或收回了恰当的言辞。诗人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的确,诗人甚至可以走到某一点,在那一点上,他被催逼着以他自己的方式即诗的方式,把他经受的语言之体验形诸语言。
(1)、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海德格尔
(2)、谈论语言比撰写有关沉默的文章或许更糟糕。我们并不想对语言施暴,迫使它落入事先规定好了的观念的掌握中。我们不希望把语言的本质归结为一个概念,好让它充当一个普遍有效的语言观,而把所有更进一步的洞察搁置一旁。
(3)、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4)、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能力存在者感知、认识、判断、利用的本源. ——海德格尔
(5)、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海德格尔
(6)、接下来跟着小朋朋来看看关于电视剧的精彩语录和精彩影评吧~
(7)、科学家搁在以前,可能被人误会为是疯子,因为他们会痴迷于研究,在好不发达的社会里求生存,说大了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发展进步而奋斗终生,我这种小白是敬佩他们的,他们一生肩负的是整个人类的使命。科学家也挺悲哀的,基本上历史上推动人类发展史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都过得蛮惨的,不是被打压就是被误会被不理解,死后才被我们所记住所镌刻于世界历史上。诺贝尔,注明的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为了研究炸药,炸死了自己的弟弟,至亲在研究中牺牲了,他自己也不好过啊,这种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和痛苦的研究过程,非常人能承受,他死后所有遗产都设立了诺贝尔奖学金,科学家从来都不是自私的,但是从来都是被命运折磨的人。
(8)、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英格索尔
(9)、马丁·海德格尔(18026-190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10)、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 -- 海德格尔
(11)、要飞的终于飞了。亲情的线,终究会面临时间的狂风。其实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幸和不幸。哪怕是关系最亲密的父子儿女、夫妻爱人,都有数不清的矛盾争执、冷战和误解,甚至还有不想被发现的伤口和秘密。不过,我觉得这种情感对我来说更像是牵绊,这牵绊很复杂,里面含有责任、在乎、可爱。
(12)、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13)、1924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获中学哲学教师学衔,并到勒阿弗尔一所高级中学任教。
(14)、1960年,萨特出版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这标志着他思想的第二次转变。这个期间,他读了不少马克思的著作,感觉深受启发,于是试图把个人的存在与社会历史及实践联系在一起考察。后来,一是忙于社会活动,二是身体状况逐渐不佳,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就未及写成。
(15)、卡西尔在阿比·瓦尔堡的图书馆中获得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并在日渐抬头的反犹主义风潮中笃定立场,继续着自己的研究。
(16)、1939和1940年,发表哲学著作《情绪理论大纲》和《想象力的现象心理学》。
(17)、小学毕业后,海德格尔因家境贫穷,无钱再上学。先跟私人教师学习拉丁文,后由天主教会资助,到离家乡50公里以外的康斯埋茨中学(旧天主教会耶稣会学校)四年级学习。在这里,他受到欧洲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古希腊文学、天主教拉丁文献、拉丁文学、德国文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
(18)、小朋朋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这部剧能引起大家对生命的思考,希望大家都心有暖阳,逐光而行。
(19)、海德格尔的思想究竟如何呢?今天精选了他的22个名句,一起来体验,感悟。
(20)、人是被抛入到这个世界的,他是能力有限、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这个受造之物对世界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己本身则常有烦恼。处于众人中,孤独生活,失去自我,等待良心召唤,希望由此成为本身的存在。
(1)、道谢、道爱、道歉、以及终将面对的道别,这四件事,就是我遗愿清单的主题。
(2)、1943年,萨特出版了《存在与虚无》一书。《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此书充分展示了其才华。这部著作里,“将人的意识(即虚无)与存在(即物性)对立起来,意识是非物质的,并由于这个特征而摆脱决定论。”
(3)、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4)、Der Satz vom Grund (1955-56) 《根据律》
(5)、唯有词语才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因此让它在场。
(6)、技术是阶梯,是载体,是真理之路,是通往更高平台的阶梯。要站得远看远,有更广阔的视野去揭示一切。人是各种感应受体的总和。科学扩大了接受的范围和渠道。事实上,作为一个局内人,很难分析原因。是否奴隶暂时不管它,因为它的哲学意义不是大多数人的洞见和分析。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像一个商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是在想怎么能拿到第一份好处,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使用学校或相应的研究机构的资源来做自己的商业事情,或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是为了发送文章去做这些事。一些真正在做研究的人可能比不上这些为了好处在做研究的“商人”。外界越来越清楚,那些人只是在做生意。还不如再雇佣一些人做这些事比较好。
(7)、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萨特从纯粹主观性和纯粹意识活动出发,引出了两个根本不同的存在领域——“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他说,我以外的世界是“自在的存在”,而“自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这个观点,是多少受了海德格尔影响的。
(8)、恩斯特•卡西尔,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创始人,被视为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堡学派的集大成者”。著有《自由与形式》《神话思维的概念形式》《语言与神话》《人论》等。
(9)、对我来说,这部剧最特别的是让我懂得了“死亡是生命的起点”的道理。死亡并不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如果意识不到即将到来的死亡,就不能完全地实现生命。我们常常会缅怀于过去,或期待将来,以至从未花时间活在当下。只有我们愿意放弃幻想,承认自己的迷失、无助和害怕,才能摆脱自己,脱离虚假的归属感。在“死亡”的深渊面前,我们要为活出有意义的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