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最污的一首诗
1、元稹经典
(1)、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牧童词》唐·张籍
(2)、而这一天,白居易真的是跟李杓直一起在玩耍,并且他很想念元稹,在遥远的长安,于同一天写下了这首诗:
(3)、但元稹的"渣"到此并未结束,他不顾家中妻子,与薛涛好上了,但是没多久元稹离开四川去江浙上任,又爱上了江浙名妓抛弃了薛涛。总之,元稹是见一个爱一个,根本就不像他写的那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世人都被这痴情的诗骗了,这家伙真的写得比唱得还好听。鸿雁说这首词写出了痴情的最高境界,道出了爱的最高境界,可他自己却做不到。对于元稹,不知他是真的如此博爱,对每一个都深爱和痴情,还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写一首诗而夸大自己的感受。
(4)、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田家词》唐·元稹
(5)、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饮牛歌》宋·陆游
(6)、元和四年(809)二月,元稹出为监察御史,调查泸州监官任敬仲。三月,启程去东川,取距离最近但艰险的骆谷道。骆谷道首经骆口驿,元稹在驿站里休息时,见到驿站墙上有好友白居易留下的诗句,于是题诗一首: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我到东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7)、出自元稹的《遣悲怀》,是诗的最后两句。这首诗的前几句写了在妻子死后,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最后两句意为我知道夫妻死别是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诀别,则更为悲哀。
(8)、不过韦小姐死了刚一年,还尸骨未寒,元稹就和一个很有名的妓女薛涛好上了——不但和薛涛做了十年的情人,自己后面又娶了两个小老婆做妾。
(9)、“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这份痛彻心扉的伤情,似乎比元稹那个渣男写的“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还撕心裂肺呢。
(10)、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饮牛歌》宋·陆游
(11)、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12)、原标题:《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唐·元稹
(13)、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合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成颠狂,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14)、不是非你不可,只是你是独特的,错过了就是永别!女人那么多,不是说非爱你不可,只是内心装满了你,习惯了你的发香,习惯了你的美。
(15)、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诗人多少是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而元稹却在诗坛和官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怪不得,元稹与白居易号称"元白",他俩不但是同年科考的进士,还同样在诗坛和官场都混得风生水起,当然他俩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都风流成性。
(16)、野人爱静仍耽寝,自问黄昏肯去无。李频(及第后还家过岘岭)魏驮山前一朵花,岭西更有几千家。石斑鱼鲊香冲鼻,浅水沙田饭绕牙。杜甫(溪上)峡内淹留客,溪边四五家。古苔生迮地,秋竹隐疏花。
(17)、谁知为了前途,元稹娶了检校都官郎中、岭南节度行军司马韦夏卿之女韦丛,实锤是当了一回陈世美,而我们熟悉的《西厢记》便是改编自元稹的《莺莺记》,《莺莺记》便是元稹亲笔所写。
(18)、元稹《得乐天书》: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19)、当然,咏菊的文人之中,陶渊明的名气最大,他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奠定了咏菊祖师爷的地位。菊花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的高尚品格,正是隐士所追求的境界。众所周知,菊花开在秋季,此时秋风袭来,百花凋零,唯有不与群芳争艳的菊花尽情绽放,给悲凉的秋天增添些许颜色。
(20)、说到元稹,就不得不提到唐朝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而说到薛涛又不得不提及她与元稹的那一段姐弟恋,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元稹离开薛涛后,白居易也对薛涛下手了,只是白居易表白薛涛的诗《赠薛涛》,并没有打动这位才女而已。千古第一悼亡诗说起元稹和薛涛的姐弟恋,就不得不提及元稹最著名的一首诗《离思五首·其四》。这首诗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句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恐怕上至八旬老翁,下到十岁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元稹最出名十首诗词
(1)、全诗洋溢着欣喜欢快的节日气氛。诗人用清新自然的文字,为大家送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希望在武汉疫情肆虐的冬春之际,天地间的阳气能够压制住邪恶的扩散,早日唤回人们踏青的太平日子。
(2)、这首诗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诗,可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相媲美,不过元稹写的是诗,而苏轼写的诗词。但他自己却做不到他诗中写的那样,世人都被他骗了,先来看看这首诗到底说的是什么吧!
(3)、元稹奉旨回京之前,不敢当面与薛涛话别,而是留下了一首赠别诗。这首诗写的虽然好,但是太假,都是花言巧语,忽悠人的。诗云:“锦江滑腻峨嵋秀,生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似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元稹依依难舍的告诉薛涛,亲,我要走了,但在我心里你是永远无可替代的。元稹厉害,不仅皮厚,而且够狠。
(4)、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高启《牧牛词》
(5)、元稹的一片深情感人肺腑,所以他的爱情诗写得最好,往往只是那么寥寥数语,便是道出了无尽的相思之苦。其实除了爱情诗,元稹的咏物诗,也是一绝,以这首《菊花》来说,便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看似淡淡着笔,好像写得很一般,可是只要细细品来,则是会发现不仅写出了新意,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菊花。
(6)、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7)、再看最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先是进行*婉否定,并非偏爱菊花,略显无奈之感,而后又挑明原因,菊花凋谢的时间最迟,别的鲜花早已凋零,想看也看不到了。间接说明菊花的傲然不屈,历经风霜依旧倔强盛开,如此坚贞的品格,敢问谁与争锋?
(8)、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9)、出自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节刘琨的《重赠卢谌》,是其死前留下的千古绝唱。意为哪里会想到,我堂堂硬汉,竟落到任人宰割,不能反抗的软弱地步。麻烦男子汉们,要是遇到喜欢的人,不要再随便化作“绕指柔”了。
(10)、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是写诗人专注看花的情景。诗人赏菊兴致浓烈,绕着东篱观赏,直至落日西斜。从诗作中,可以想见诗人赏菊时是多么悠闲自适。一个“遍绕”写出其爱菊之情,与五柳先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充满了对菊花的喜爱。
(11)、元稹在诗注中解释道:“是夜宿汉川驿,梦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他说,他梦见跟白居易、李杓直到曲江去玩耍,于是醒来就马上写下这首诗。
(12)、江草秋穷似秋半,十角吴牛放江岸。——《五歌·放牛》唐·陆龟蒙
(13)、后来,元稹在武昌任所突发急病而死,白居易写下了祭文和悼念诗。祭文中有:“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以“未亡人”的自处,读来令人非常悲痛。
(14)、随后元稹出骆谷,行至汉中盆地,又发生了一件诗史上传奇般的千里神交之美谈。
(15)、妻子韦从病逝后,元稹在任监察御史按察两川时遇到的薛涛。薛涛当时名气很大,才堪咏絮、貌美如花,俨然一位上流社会的交际花。已近徐娘的薛涛并未出嫁,剑南节度使韦皋是她的情夫,业已病死。当丧偶的才子遇上单身的美女,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便开始了。
(16)、出自《道德经》,大意是:天地不感情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感情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是说众生平等的,真的真的不是说老天不公的。
(17)、这种感情,不仅我们读不懂,古人也读不懂。写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诗里发过疑问:“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18)、古往今来,菊花都是文人墨客的挚爱,吟咏菊花的诗作也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一句。自此以后,菊花在很多场合都与陶渊明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成为其精神的一种象征。
(19)、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经历过了非常苍茫的大海之后,其他地方的水就再也无法打动他了。看了巫山的云之后,其他地方的云就都不再精彩了。元稹说,就算是一排排的美女从他面前经过,他看都不会去看她们一眼,一半是因为他修道,还有一半是因为他的眼中只有妻子韦丛。
(20)、而白居易于长安,恰恰好和杓直去曲江,慈恩寺游玩,忆起远处的微之,赋诗一首《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3、元稹10首名诗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追念之情。我无事闲坐着违逆感到悲伤,也是在为自己感到悲伤。人生不过百年,真正的有多长时间呢?
(2)、这样真挚的友情,今生不够,还盼望来生再续。元稹在《寄乐天》里写道: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
(3)、孤独的人往往比那些快乐的人,内心要更加细腻,情感也更加丰富,而元稹在这首诗写得生动有趣,仅仅是开篇的第一句短短七个字,使得是营造出了一种凄美之感,狂风吹动着竹林,那叶子在随风狂舞。后面一句又是马上接上来,那淅淅沥沥的雨落到池塘里,有一些还落到了荷花和荷叶上,让这些荷花和荷叶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4)、梦见白居易与他人同游慈恩寺,元稹醒后写了一首《使东川·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5)、被千万层山水阻隔使书信来往间断,今日忽接到你寄来的诗,难得你心疼我,在梦中还打听我。我现在生病,有些心神错乱,只梦见些不相干的人却没有梦见你。欣喜于好友梦见自己,失落于未能梦见好友,这种人世间珍贵的深挚友情,使诗人感深肺腑。
(6)、桃花是一种很寻常的花,许多地方都有种植,每年春天的时候会开出淡红色的花朵,不过花期很短,只有一个星期的样子。结出来的果实是一种上好的水果,不仅口感好,营养也很丰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
(7)、出自《诗经》,其实两个征战在外的士兵,携手共赴战场,无惧死亡,是形容战友之间的深厚友情的。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会发展成形容爱情。
(8)、元稹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极具诗才,一生写下过许多经典的佳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元稹是唐朝为数不多的当过宰相的诗人。
(9)、从他们相互唱和的诗文推断起来,简直好到让人怀疑是不是好基友的关系。《唐才子传》中“爱慕之情,可欺金石”的评价不可谓不精辟!南宋著名词人杨万里评价说“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也颇有意犹未尽之感。
(1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1)、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12)、所以元稹是在隐喻自己与亡妻韦蕙丛的凄美爱情虽然暂短,但是与爱妻两情相悦,绸缪恩爱和钟情不渝的情缘是刻骨铭心的,感叹今后是不会再有了!也再无如发妻这样的女子可相比了……
(13)、“咏菊”本来是古典诗词中非常平常的一个题材,但是元稹此诗却发掘出了不平常的诗意,新颖自然,淡雅朴素,饶有趣味。与他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诗相比,这首诗显得那么纯洁朴素,清新雅致,千百年来感动了很多文人。宋代诗人王安石就它倾心不已,仿写了很多诗作。
(14)、所谓崔莺莺者,即诗人所写《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实为寒族女子崔双文。元稹与崔莺莺恋爱始于贞元十六年(800),止于贞元十九年(803),而为莺莺所写艳情诗也多作于此其间。最后元稹为了飞黄腾达、攀权附贵,娶了豪门望族的韦丛,而抛弃了昔日的恋人。
(15)、元稹的状况每况愈下,自料必死,于是将自己的诗稿整理辑为二十卷,托附给白居易,一个人悲悲切切地踏上了一段段被贬之旅。他形容自己是“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然而,没多久,白居易也被贬了,去江州做著名的“司马青衫湿”去了。元稹得知后,惊得从久病的床榻上撑起来,留下了这首带有千古名句的好诗:
(16)、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元稹贬谪通州(今四川达县),同年八月,白居易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相同的命运把两颗心连得更紧,通州与江州之间,常有书信来往,赠送衣物,互相关切。
(17)、如果不是明知这是爷们写给爷们的诗,我真的以为是情诗。“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有多缠绵,暂且不说。这个“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用云雨来形容友谊,我真的是读不习惯。若是就这一首诗倒也罢了,但在《和乐天秋题曲江》中,元稹又痴痴地提到:“今来云雨旷,旧赏魂梦知。”
(18)、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吟牛》
(19)、谁曾想,你在江边思念着我的那夜,其实我也正在池畔思念着你。收到了你的信,我好后悔,早知道你如此多情,我就先寄信给你了。(想去眼科挂号……)
(20)、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官牛》唐·白居易
4、元稹最污的一首诗是什么
(1)、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黄牛》臧克家
(2)、收到信的元九情不自禁的老泪纵横,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让他如此激动,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妻子和女儿起初觉得很诧异,后来想想,一定是江州司马白乐天来信了。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病牛》宋·李纲
(5)、分隔两地期间,元稹有一段时间没梦到白居易,很是伤心。
(6)、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病牛》宋·李纲
(7)、但是,元稹的人品很有问题,对待爱情太过草率,抛弃初恋女友崔莺莺的事情,引来无数人口诛笔伐,用渣男二字形容他毫不为过。另外,元稹和才女薛涛之间,也有不清不楚的关系,虽说古代三妻四妾很正常,但不能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或许元稹未曾想到,死后千年竟然成为渣男的典型。
(8)、一人梦到对方在何处与何人游玩,一人正在那处与他人游玩时也忆起对方,而且双方同时写下了诗。如果这真的是巧合的话,那我们的语言未免也太过贫瘠以致根本无法描述他们的感情!
(9)、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赞美菊花的诗歌。自古以来,人们把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文人墨客当中,有人喜欢梅花的坚韧不拔,有人欣赏兰花的色淡香清,有人赞扬竹子的不卑不亢,也有人称颂菊花与世无争的气质。描写菊花的古诗词不胜枚举,比如苏轼的“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10)、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词》 唐·张籍
(11)、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唐.元和初对策第官左拾遺。曾因得罪宦官仇士良被贬为江陵士曹參军。唐穆宗读其歌辞,称为才子,迁祠部郎中知制诰,进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职)。唐文宗时,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职。所著有《元氏长庆集》。其人文采风流,才华出众,诗文与白居易齐名。其微时被朝中重臣韦夏卿所赏识看重,将最小爱女韦蕙丛嫁于他。夫妻间情意笃厚,甚是恩爱绸缪。她安于穷困,在元稹未发迹之前从未有过怨言,竭尽妇道。只可惜在与元稹同甘共苦七年后因病亡故。直令元稹痛苦悲怆不已,前后写下多首对爱妻的悼念诗。特别是他所写之《遣悲怀.三首》中,写得凄美感人,令人读之澘然!诗中对于爱妻在他穷困时“顾我无衣搜荩箧(jinqie ,草制小箱),泥她(软求)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野菜甚至豆叶当饭),落叶添薪仰古槐(仰看树落槐叶拾起做饭用)。‘’思想起来柔肠寸断!仰天长叹“貧贱夫妻百事哀”!甚至字字悲泪:“唯将終夜长开眼(为深深思念和内疚而辗转反侧,长夜难眠),报答平生未展眉(未欢乐)!”……这是对亡妻多么令人感动的深厚情感啊!
(12)、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
(13)、所以,在元稹这首《菊花》的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中,作者直接就用“陶家”来代指菊花。一个“绕”字即写出了菊花之多,也点出了环境的幽静雅致。元稹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抛开人品不论,其性情之中也有纯洁高雅的一面。
(14)、宰相被贬后,失意的元稹曾念起薛涛。这一别已经是十二年之久。此时元将逾不惑之年,而薛涛已知天命。他刚刚萌生了将薛涛接回的念头,舞女刘采春又出现在他的视野中,见异思迁的元稹,又激发起强烈的荷尔蒙,包养了这个舞女达七年之久。
(15)、韦从回没回不知道,白居易倒是回了一首: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16)、白居易回诗道:露湿墙花春意深,西廊月上半床阴。怜君独卧无言语,唯我知君此夜心。不明不暗胧胧月,不暖不寒慢慢风。独卧空床好天气,平明闲事到心中。白居易说:我知道你晚上一人孤寂无眠时的心情,只有我知道。
(17)、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18)、他一收到信就激动哭了,把妻女都惊着了,好在妻子很聪明,一看就知道寻常看信不曾如此,如此激动,那一定是白居易来信了。这位妻子如果生在当代,估计可以考上哥伦比亚大学(不要问我这是什么梗)。
(19)、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0)、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田家词》唐·元稹
5、元稹最有名的一首诗
(1)、元稹再往前行,行至嘉陵驿,他望着一去不复返的嘉陵江水,又写诗了:
(2)、这个“向南看月北看云”嘛,实在是写得很好。这首诗写毕传回长安,白居易读后大为感慨,马上回诗:
(3)、以上这句“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我仿佛读出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感觉……
(4)、《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5)、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饮牛歌》宋·陆游
(6)、做秀才的一辈子最大的出路就是考科举做官,小表妹追到手后元稹进京赶考,还真一举高中,做了官。当官了自然不能要乡下没名分的土包子,元稹娶了朝中一个姓韦的大官的女儿,攀上了高枝。小表妹哭着来找他,元稹只装傻充愣说不认识。不过他后来还是把自己和小表妹的故事写成了一个爱情小说《莺莺传》,也就是明代戏剧《西厢记》的原型。
(7)、据传此词是宋徽宗写给李师师的,这就露骨多了,放今天就是拍腿与拍两个裸体激情深吻,在床上滚来滚去的区别。
(8)、谁能想到你在江边思念我的那个夜晚,我也正在思念着你。收到你的信我才后悔,早知道你如此多情,我就先寄信给你了。
(9)、前两句是说:经历过沧海之后,再看到其他地方的水,便很难感到波澜壮阔,见过巫山的云朵,就会觉得巫山之外的云不能算作是秀丽的。这里的“云”和“水”都可以当做是人生的一种追求。
(10)、藉糟分汁滓,瓮酱落提携。饭粝添香味,朋来有醉泥。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戴叔伦(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百年浑是客,白发总盈颠。佛国三秋别,云台五色连。
(11)、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于陶渊明和王维这两位诗人,一个是把菊花描写的深入骨髓,另一个是把红豆,变成了相思的代名词。其实除了菊花和红豆之外,桃花那也是古人喜欢描写的一种植物,并且同样的诞生了很多的名篇。
(12)、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牧童词》唐·储光羲
(13)、尾联,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来临的喜爱,寄托了诗人良好的祝愿。万事万物,都在春光中蕴含着清新,明亮与快意;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时光万年长……
(14)、和你在一起的日子,眼中都没了其他女人。因为不确定下辈子是否还能遇到你,更不确定失去后能否还能回去,所以只想把最好的都给你……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你给的都是ta想要的!
(15)、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写了四句诗给元稹:“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元稹写了下面这首和诗: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16)、诗中提到了两个景象,大海和云,这是世间最美的景象,诗人通过比喻,表面上来看是经历了这些,就看不上别的地方的景象了,不过其实这背后要说的是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就像是这大海和乌云,其中的美好是世间无法比拟的,他想说的就是除了自己的妻子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女子能够打动他了。
(17)、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老黄牛》臧克家
(18)、元稹,字徽之,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当时的白居易齐名,两人并称为“元白”,在唐朝诗坛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公元779年生于河南洛阳,祖上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可谓是出身高贵,人也是长得英俊潇洒,所以他有过好几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正是由于他爱得深沉,创作出来的爱情诗也就感人至深。那在这首诗中,元稹正是写了听雨的感受,写得也是非常的伤感,也非常的孤独。
(19)、很多人都是通过这首诗才知道元稹的,通过这首诗也让很多人误认为元稹是一个非常痴情和专一的人。其实不然,在感情上元稹可以说是一个"渣"到极点的人,怕是与白居易不相上下。先来看看这首诗:
(20)、出自杜牧的《赠别二首》,全诗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大概的意思就是杜牧同志遇到了个13岁的歌女,觉得很美,扬州城十里长街(红灯区)所有的歌女,都没她一人儿漂亮。所以,不要轻易对别人说这句话,容易“友尽”。
(1)、邻肩抵尾乍依隈,横去斜奔忽分散。——《五歌·放牛》唐·陆龟蒙
(2)、这是一首悼亡诗,是元稹的第一任妻子韦丛病逝后,元稹思念妻子所作。这是元稹最痴情的一首诗,写出了爱的最高境界,也写出了痴情的最高境界。
(3)、元稹在这首诗中,一开篇便是直接描写到了桃花盛开后的形态,这种直白的描写,从而也令这首诗,显得更为生动。起句“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就写出了桃花独有的特点,还有对于桃花的喜爱,每当春天来临之后,桃花就会在春风中绽放,这时开出来的桃花艳丽无比,有深红色的,也有浅红色的。这一句重点是落在桃花的外型上,然而到了第二句,则是把桃花比喻成了美人,那开出来的桃花别具一格,好像是美人脸上淡淡的妆容,不深不浅恰到好处,从而衬托出了美人独特的容貌。
(4)、这句诗不是描写梨花和海棠竞相盛开的,而是苏轼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用来调侃好友张先在八十岁时纳了个十八的小妾。前一句是: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老牛吃嫩草的*婉说法。想不到苏轼还有点污呢,捂脸。
(5)、也许元稹并不是陶渊明的铁杆粉丝,但他肯定和陶渊明一样,对菊花情有独钟。且看诗句“秋丛绕舍似陶家”,房子周围被盛开的菊花环绕,诗人瞬间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来到陶渊明家中,为何这么写呢?据史**载,陶渊明当年在家里种满菊花,说明元稹房屋周边的菊花也很多。
(6)、元稹在这首《菊花》一诗中,也是表达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还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第一二句中则是引用了陶渊明的典故,由于他最爱菊花,在居住的屋前种了许多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到了秋天之后,菊花就会绽放,那一丛一丛的菊花,把陶渊明的家围在其中,看上去非常的壮观,也非常的漂亮。站在篱笆外面欣赏菊花,不知不觉之间夕阳西下,这时的菊花更美,也更加的优雅。
(7)、人谓“脏唐乱宋”,在大唐,男欢女爱是空前奔放的,元薛这段一不拜堂、二不拿证、有名无份的痴恋缠绵,并不违背当时的伦理道德。两个高级知识分子所擦出的爱情火花,与凡夫俗子不同,注定会闪落一地的画意诗情,成为后世文人饶有兴味的噱头。
(8)、白居易晚年奉佛行善,将钱财捐给了佛寺,他在《修香山寺记》中说:“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复同游于兹寺乎?”……嗯,他还想和元稹结后生之缘……(《求佛》的音乐传来了……)
(9)、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10)、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
(1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醉酒歌》李白
(12)、诗的最后两句,元稹又直抒胸臆,把内心的苦闷,以及忧愁结合桃花的花开花落,描写的极为忧愁。“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作者的笔锋突然一转,描写了爱情中的无奈。这桃花原本非常的漂亮,可由于有了春风的存在,时常会将那刚刚开放了来的桃花吹谢,而且那艳丽花瓣落到我白色的衣服上,真是令人肝肠寸断。在这两句中,诗人进一步地描写到了桃花的易逝,从而也写到了自己的悲伤,这种两两相照的描写,更加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忧伤气息。
(13)、撇开人品不谈,元稹的文采确实不一般,八百多首诗歌留存至今,其中不乏精品之作,比如“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足以证明他的才华。今天介绍的这首诗,称得上元稹作品中最为独特的一首,看似平淡无奇却暗藏玄机,最后7个字惊艳千古,几乎世人皆知。
(14)、诗作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出了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先否定后肯定,一抑一扬,指出自己之所以钟爱菊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因为在秋天,菊花是百花之中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了,便无花可以观赏了。
(15)、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16)、白居易首先提倡《新乐府》诗体,元稹为他和了十九首,诗歌的味道极为相似,时称“元和体”,这些语文课本上都有,不赘述。但有一首诗,不提不快啊:
(17)、最后两句则是直抒胸臆,从而体现出了诗人对于菊花的喜爱,还有那份深沉的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由于偏爱菊花,只是由于到了九月,再也没有了其它的花可以欣赏,所以只能欣赏菊花。在这里诗人显得漫不经心,好像并不是很喜爱菊花,其实恰恰相反,对于诗人来说,到了秋天无花可赏,唯独菊花最怡情。
(18)、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19)、元稹对友情的态度,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他和白居易是铁哥们,经常写诗互诉思念之苦。在元稹的心目中,无人能够取代白居易的地位,他曾毫不掩饰地向白居易“表白”,有诗句为证:“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简直太肉麻了,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20)、说起描写桃花的诗作,可谓是比比皆是,那个人却是更加偏爱元稹的《桃花》,他以桃花自喻,写得缠绵悱恻,读来当真是令人肝肠寸断,而且他的这首《桃花》,应当说也是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可能很多人一提起元稹,第一时间便会想到他的《离思》,里面的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是成为了他标志性的诗作。元稹的这首《桃花》,首先描写的很自然,其次充满了感情,最后还很感人,也正是这几个因素,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唐诗里描写桃花的千古名篇,很是值得我们一读。
(1)、写毕将诗传回长安,白居易回诗:拙诗在壁无人爱,鸟污苔侵文字残。唯有多情元侍御,绣衣不惜拂尘看。
(2)、秦系(题僧明惠房)檐前朝暮雨添花,八十真僧饭一麻。
(3)、我想,每一个人在读到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都会先入为主地把他想象成一个对待爱情专注而深挚的人。然而,从古至今,很多时候,人品和文采并不是相当的。不管历史上真实的元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可否认,他那些描写爱情的诗作,确实都很惊艳。
(4)、白居易在《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寄乐天》中描述与元稹的友谊是:“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所以我说他们“如胶似漆”并不是出于腐心,而是出于原句。试问世上有几人,能把朋友形容成这样。他们做同事时,好得不得了,形影不离,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