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名人短素材
1、关于教育的素材和名言
(1)、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2)、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苏联
(3)、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
(4)、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在园子里捉迷藏玩耍,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小伙伴们惊吓得束手无束,四散跑开。遇事冷静的司马光找来块大石头,双手举起奋力砸破了水缸,水流出来了,那位小伙伴得救了。
(5)、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
(6)、启示:“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7)、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8)、教育是属于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的,而教育依靠并拥有生活的帮助。
(9)、根据所给材料,选写这样的文章应该是切题的,作文素材《以教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例文及经典语句》。
(10)、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11)、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12)、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
(13)、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爱因斯坦
(14)、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15)、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16)、国民d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17)、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18)、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
(19)、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20)、作文和阅读作为语文的半壁江山,恰恰又是失分的重灾区,成为阻碍孩子提高语文成绩的两座大山!
2、关于教育的名人素材例子
(1)、1949年10月1日,濠江中学老校长杜岚在校园中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1947年,杜岚接任濠江中学校长,她始终坚持爱国教育,赢得澳门各界的敬重。她说“我们的希望就在下一代身上。”澳门回归祖国当天,87岁的杜岚放下拐杖亲手升起国旗。
(2)、诸葛亮非常喜爱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他在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曾说道:“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
(3)、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
(4)、尽管马克思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总是挤出间隙时间花在孩子身上。每当晚餐后,马克思就给孩子们讲故事,做纸剪的轮船,还和孩子们一起把“轮船”放在一个大盆里航行。有一次,小女儿爱琳娜正起劲地玩“航海游戏”。
(5)、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6)、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8)、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9)、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10)、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倍加呵护。——苏霍姆林斯基
(1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2)、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
(13)、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14)、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15)、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16)、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
(17)、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苏联
(18)、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19)、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20)、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3、关于教育的名人名言和事例
(1)、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2)、小男孩打消了让妈妈抱着他的念头,开始用四肢小心翼翼地往上爬。他吃力地爬了上去,他的小屁股高高翘起,他的小脸因疲劳而发红,但最后他还是爬了上去。年轻的母亲拍拍儿子身上的泥土,在他红红的脸颊上吻了一下。那个小男孩就是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
(3)、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4)、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
(5)、一个人的教育从他出生时就开始了,他在会说话或听别人说话之前就受到了教育。
(6)、皮尔·卡丹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是父母安排他去一家缝纫店学艺谋生....这令他痛苦不已,皮尔·卡丹给当时一位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写信,诉说了自己苦闷。没有想到那位艺术家很快给他回了信,在信中告诉他:人应该先学会解决生存问题,再才谈得上追求理想,你应该听从你父母的安排。皮尔·卡丹看了信后,欣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到巴黎一家裁缝店当了学徒。
(7)、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着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8)、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0)、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1)、古往今来,很多名人政要都选择以书信的形式教育子女。诸葛亮就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篇二:司马光: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内容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兼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他著述宏丰,其名著《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工作作风稳重踏实,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
(12)、道德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标,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13)、学生身边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写好这样的文章不成问题。
(14)、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15)、启示:皮尔·卡丹的放弃,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先解决生存问题,再创造辉煌。人生就要懂得放弃,放弃是壮士断腕,成就的是辉煌的未来。
(16)、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
(17)、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18)、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9)、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
(20)、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4、关于教育的名人短素材50字
(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2)、但也有反面的,李双江是家喻户晓的歌唱家,但他对儿子教育培养太放松警惕,溺爱,放纵,不严,导致儿子犯错,犯法,螳螂入狱。
(3)、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4)、然后从正面写如何去教育学生。选用自己的家长或老师的二件事,阐明他们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做法。这样,既有事实,又讲道理,不难写出好文章来。
(5)、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后来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政绩显赫。
(6)、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法)
(7)、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8)、岳飞,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9)、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10)、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祟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痱,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11)、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
(12)、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
(13)、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d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14)、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15)、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16)、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17)、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18)、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
(19)、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
(2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5、关于教育的名人故事100字左右
(1)、用殴打教育孩子的方式与猿类教育后代的方式类似。
(2)、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3)、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4)、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5)、这一切,佣人看在眼里,她想了个巧妙的办法。端来一盆开水,把核桃放进开水中浸泡,过会儿,取出核桃,用手轻轻搓柔,核桃青皮很容易地剥了下来。这一幕恰好被刚进门的父亲看在眼里。司马光开始砸核桃吃了起来。这时侯姐姐跑了过来问:“你是怎样快速剥下核桃青皮的?”
(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7)、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8)、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布鲁纳
(9)、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10)、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11)、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2)、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13)、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14)、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15)、三好朋友,直朋友,知心朋友,朋友听多了,就好;三个朋友不诚实,就是顽固不化。如果他们是友好的,他们就是马屁精。──孔子。
(16)、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17)、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着校园环境,绿树成荫,花开不败。在社会上的公共场所是否也是这样。好的方面,例如:大连市60%的绿地有人认养。不好的方面,例如,有人滥伐树木,有人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样,举出正反事例,有理有据,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有感染力。
(18)、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19)、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20)、空虚的精神,枯竭的思想,低微的兴趣,无知,等等,永远不可能孕育出真正的爱情。
(1)、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