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西湖的诗句古诗大全
1、赞美西湖的诗句古诗大全唐诗
(1)、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2)、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3)、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4)、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5)、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唐)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6)、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南屏晚钟》明·万达甫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7)、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8)、“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表达了作者初出荆门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9)、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10)、花港观鱼(清)许承祖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11)、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2)、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13)、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刘因《观梅有感》
(14)、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15)、赏析:“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1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7)、4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他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18)、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19)、诗中指生不逢时的句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0)、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宋代:欧阳修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2、赞美西湖的一句诗
(1)、“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乱”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闻歌始觉有人来”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2)、“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4)、“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5)、描写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6)、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方》小学关于西湖的诗歌西湖留别(唐)白居易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7)、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8)、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根据百度搜索的数据显示,“最忆是杭州门票”、“赞美西湖的古诗”、“杭州旅游”的搜索量分别比上月增长了9600%、1817%、1400%。
(11)、一个“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魂魄的昂扬飞动。这是一个饱经人间沧桑的魂魄,也是一个不甘寂寞、“上穷碧落”以求索的精灵。
(12)、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1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4)、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赵孟頫《岳鄂王墓》
(15)、苏堤春晓(明)杨周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16)、现在虽然不是看断桥残雪的时节,断桥仍然是最热门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17)、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18)、在《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交代诗人轻车简从出使边塞的句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0)、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3、赞美西湖美景的古诗
(1)、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4)、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白居易《杭州回舫》
(5)、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6)、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7)、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重别西湖》唐·李绅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8)、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9)、10“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
(10)、日常学习中需要的各类小报,演讲,绘画等等所有资料都可以找老师哟!
(1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
(1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3)、青钱贴水萍无数。临晓西湖春涨雨。——张先《木兰花·青钱贴水萍无数》
(14)、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唐·白居易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15)、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16)、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17)、船的象征意义十分浓重。杜甫因严武举荐出来跟着严武做官共事,可以理解为上了严武的船。而三国时期有个同名同姓的东吴严武是著名棋士。其字:子卿。擅下围棋。同辈中无人能胜过该严武,所以有。官场如棋局。杜甫故意把这条船说成是东吴的,显然是在借两严武同名同姓把举荐自己的那个人喻为“棋圣”。
(18)、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9)、曹植《梁甫行》中表现海边的贫民生活极其艰苦,只能住在田野的草棚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4、赞美西湖的诗句或名言
(1)、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2)、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3)、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案:
(4)、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