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100句
1、韩非子的名言有哪些?
(1)、诞生于韩非着作中的典故比比皆是,是中国文学的璀璨结晶。
(2)、这两句体现了韩非主张变革的进取精神。如果头脑僵化,一味照搬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不思变革和创新,那是办不好事情的。
(3)、(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概意思: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4)、(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意是: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5)、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韩非子·喻老》志向想要达成,困难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人大多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惰心理,想要达成志向,需要自我克服。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韩非子·解老》世间万物都有茂盛和衰败的时候,世间万事同样也有松弛和紧张的时候。所以人啊,对待任何事情,也应当跟随万事万物的规律变化而行动。
(6)、(感悟)自出《韩非子·显学》这几句大意是: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实进行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人。
(7)、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8)、(感悟)自出《韩非子·解老》。这几句大意是和氏之璧,无须用五彩来装饰它;隋侯之珠,无须用白银黄金来装饰它。因为它们本来的质地已经美得无与伦比了,没有什么东西足以用来装饰它们。
(9)、 这是对自我吹嘘、弄虚作假的至诚忠告。如果违反客观事实自我吹嘘,弄虚作假,必定会被事实揭穿,被民众识破。虽然时代更替,岁月流逝,但韩非的思想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10)、(感悟)大意是: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11)、《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蜚鸟尽,赶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论衡·定贤》有“高鸟死,良弓戴,狡免得,良犬烹”,和这两句意思相似。
(12)、山大,不易跨越,但正因为其大,困难多,人们重视,小心谨慎,所以能安全通过。土堆小,易于跨越,但也正困为其小,不成其为困难,引不起人的注意,产生麻痹心理,所以往往反而被绊倒。
(13)、(感悟)自出《韩非子·显学》这几句大意是: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实进行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人。
(14)、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大意是: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
(15)、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16)、以目失镜就无法刮脸剃须为喻,说明身失道就不辨是非的道理,强调了立身行道的重要意义。
(17)、韩非子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古代顾大体者不察寻细微,陷人以罪。现在可借用来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对待上级或下属,都要看大体,看主流,对同志持宽容的态度,不可故意地挑剔别人的缺点、过错,构人以罪。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亦作“吹毛求瑕”。
(18)、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19)、(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发去寻找其间的小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细察难以知晓的毛病。
(20)、(感悟)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冶强指的是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就是国家纷乱衰弱。阿就是不公正,偏袒的意思。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
2、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100句以上
(1)、韩非在这里以用刮骨疗毒方法根治大病作比喻,说明了君主能听进逆耳之言,严于律己,改正错误,就能挽救危亡的国家,换来长治久安的政局。
(2)、(感悟)出自《韩非子·功名》,大意是: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3)、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4)、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5)、(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概意思: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6)、团结是一个老话题。事实上我们中国人虽然多,但却没团结合作起来。在国外人家都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这不就是说明我们中国人不团结,还经常搞“内讧”。联想到以前曾听说过一片报道:在一个国际学生夏令营的一次活动比赛中,单项比赛的冠军几乎都给中国学生包了,而在合作项目中,中国学生就都是自顾自,一点都不团结合作。就算有一个人能的第但总分却非常落后。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反思。
(7)、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8)、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9)、(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概意思: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10)、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11)、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
(12)、(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意是: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13)、(感悟)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14)、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15)、(感悟)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16)、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韩非子·大体》
(17)、这两句体现了韩非主张变革的进取精神。如果头脑僵化,一味照搬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不思变革和创新,那是办不好事情的。
(18)、这两个比喻说明,互相矛盾和敌对的学说,不能兼收并蓄,不能同时用来治理国家。后世形成“冰炭不相容”的成语,用来形容两种事物完全对立,矛盾尖锐,有你无我,不可并存。
(19)、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20)、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韩非子·解老》
3、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
(1)、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3)、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韩非子·主道》
(4)、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
(5)、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订下心愿,志向是难的,不在胜别人,而在战胜自己的懒怯疑。)
(6)、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8)、(感悟)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大意是:以肉去除蚂蚁,不但没有把蚂蚁除掉,反而会引来更多的蚂蚁;用鱼驱逐苍蝇,不但没有把苍蝇赶跑,反而能招致更多的苍蝇。
(9)、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10)、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
(11)、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韩非子·解老》
(1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13)、韩非子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古代顾大体者不察寻细微,陷人以罪。现在可借用来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对待上级或下属,都要看大体,看主流,对同志持宽容的态度,不可故意地挑剔别人的缺点、过错,构人以罪。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亦作“吹毛求瑕”。
(14)、(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常可就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15)、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冰块与炭火不能放在一个容器里,严寒与酷暑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来到。
(16)、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17)、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韩非子·备内》
(18)、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9)、宁愿跑起来被摔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
(20)、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
4、韩非子名言警句与解释
(1)、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2)、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3)、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4)、(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大意是: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
(5)、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韩非子·备内》
(6)、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7)、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认为赏罚对官对民都应一样,不论上下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该赏就赏,该罚就罚,赏罚得当,公正严明,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使百姓乐于奉公守法。
(8)、(感悟)自出《韩非子·喻老》。这几句大意是: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
(9)、如果这句话对一个年轻人说,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人生五味。但是对于一个饱经世事的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说是不言自明的。看过庭前花开花落,望见天上云卷云舒,时间和生活总会让人明白,人生是很简单的。最大的利益是简朴、简单,最大的福气是平安、安定。
(10)、比喻有所凭藉,事业容易成功。现在可用于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可资凭借的条件越多越完备,事情就越容易做好。
(11)、这两句体现了韩非主张变革的进取精神。如果头脑僵化,一味照搬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不思变革和创新,那是办不好事情的。
(12)、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1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14)、解释:卞和献给楚王的玉璧,不用五彩颜色来装饰;隋侯的宝珠,不用银黄来装饰。它们的本质很美,其它物体不足以用来装饰。
(15)、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韩非子·守道》
(16)、不拘小节,不重微害,不在小处注意消除隐患,最终必酿成大祸。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来于此。可用于劝诫人们立身、处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萌芽状态之中。
(17)、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释义: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
(18)、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
(1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20)、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人民自然不服。
5、韩非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1)、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2)、(感悟)出自《韩非子·难一》篇。大意是,欺骗性的自我吹嘘,不要很长的时间就会被识破;掩盖真相弄虚作假,不要多久就会被揭穿。
(3)、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4)、(感悟)出自《韩非子·功名》,大意是: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5)、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6)、(感悟)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冶强指的是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就是国家纷乱衰弱。阿就是不公正,偏袒的意思。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
(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8)、(感悟)出自《韩非子·有度》。这两句大意是: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9)、解释:统治人民的人,应在邪恶的事情尚未萌芽时便有所禁止。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