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国演义成语人物及故事简单6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09 08:43:55

三国演义成语人物及故事

1、三国演义人物和故事

(1)、张飞(字翼德),出身地方豪强,按照血缘来看应是一名帅哥,雄壮威武,颇有胆识,被称为“万人敌”。

(2)、后又联合曹操攻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并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公元229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死后追封为吴大帝。

(3)、有些人虽然一度贫困潦倒,但依旧掩盖不了他的大贵之气,刘备就是这样的人。曹操跟刘备聊得很开心,问了刘备一个问题:“玄德兄,你说这年头谁是英雄?”

(4)、在《煮酒论英雄》这一篇绝世妙文中,把刘备和曹操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5)、费祎(字文伟),巴蜀俊杰,治政能力高超。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

(6)、回复“生字”:查询小学1-6年级生字、朗读

(7)、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8)、张飞:粗犷豪放 粗中有细 勇猛无敌 所向披靡

(9)、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10)、《三国演义》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链接:

(11)、黄盖(字公覆),早期跟随孙坚老将,赤壁一战中火烧连环船的重要人物。

(12)、(初中)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速记,逢考必备!

(13)、战胜别人,如何求其自身的发展。《三国演义》几乎成为国际上某些企业家善于经营、善于自我修养的好教材。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形象而深刻地描写了当时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 《三国演义》继承了《三国志平话》“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把蜀刘集团作为全书的中心,把刘蜀与曹魏两大政治集团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肯定了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颂扬了他宽人爱民从而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质,赞美了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风度。反之,对曹操,作者着力批评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揭露了他狡诈、忌刻和专横。这种“拥刘贬曹”的倾向,寄托了宋元时代在民族压迫下对历史上汉族政权的依恋、对明君的期盼和对暴君的憎恶,具有进步意义。在小说中,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曹操,有时也突出了他非凡的胆识和智谋;对他的贬斥,主要是道德的批判。 《三国演义》歌颂了一大批“忠义”英雄,主要集中于刘备集团。对于刘备、关羽、张飞之间名为君臣,情同骨肉,生死不渝的义气,作者极力加以颂扬。尤其是关羽,更被塑造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义的化身。 作者倾注了极大的心力,把诸葛亮塑造成智慧的化身。诸葛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善于随机应变,化险为夷,不断地夺取胜利。他的神机妙算连其对手也赞叹不已。《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已大大高于历史人物,他不仅成为《三国演义》的真正主角,而且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光彩照人的智慧人物。 《三国演义》中涉及重要历史的地方与史实相符,但在细节处又多有虚构,从而形成了小说“七分实事,三分虚假”的面貌。正是这“实”与“虚”的有机结合,才使《三国演义》既保持了历史的基本真实,又使情节具有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异常生动。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成就之高,堪称独步。小说共描写了大大小小战争上百次,在作者的大手笔下,可谓惊心动魄,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作者善于集中笔墨,着重描写战争双方决战前的力量对比、形势分析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从而揭示出战争胜负的原因。

(14)、暴殄天物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宝钗、李纨、探春)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15)、   三顾茅庐  (释义)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6)、七步成诗:是曹植的故事,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曹操的小儿子曹植非常有才华,深受曹操喜欢。他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写一首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潸然泪下,把曹植贬为安乡侯而没有杀他。 

(17)、人物及故事: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18)、我吕布生性不爱看别人互相争斗,只喜欢替别人解除纷争。”吕布命门候在营门中竖起一支戟,说:“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发射中,诸君当立即停止进攻,离开这里,如射不中,那你们就留下与刘备决一死战。”

(19)、吕布(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20)、《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有多大呢?它把封建社会的斗争经验介绍给了后世人民,所以不少农民战争都是以《三国演义》中的战略战术为借鉴,为后世提供了“斗智优于斗力,知己知彼、攻其不备,用兵攻心为上,团结一切朋友、孤立主要敌人”等战略思想,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2、三国演义成语人物及故事简单

(1)、80句诗词飞花令,“春”字篇,带你玩转“诗词大会”!

(2)、孙乾(字公祐),刘备早期谋士之口才是刘备手下中最好的。

(3)、曹操正用袖子擦胡子上的酒,听到了筷子落地又弹起的声音,就问刘备:“怎么啦?”

(4)、三国时期,刘备非常注意任用人才。他担任平原相的时候,手下有两员猛将,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刘备对他们非常重视,与他们亲如兄弟。后来刘备吃了败仗,依附荆州刘表,他们不嫌刘备势力小,仍然忠心耿耿地辅佐他。

(5)、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爱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四十多首,后人编辑出版有《魏文帝集》。

(6)、为孩子上重点中学,他真可谓是老牛舐犊,费尽了心机。

(7)、刘备得了荆州后,又占领了蜀地,收降了名将马超。关羽听说马超的本事很大,就写信给军师诸葛亮,请他向自己介绍一下马超的能力。诸葛亮了解关羽,知道他不愿意看到别人取代自己的位置,便给他回了封信:“马超文武双全,非常勇猛,是一代英雄,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等人相仿佛,与张飞的本事不相上下。但是,他绝对不能和你这个超出众人、独一无二的美髯公相提并论。”

(8)、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9)、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10)、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罗贯中把它放在《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文中描写到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刘备,然后巧然的机会刘备认识了张飞和关羽,三个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为兄弟。在文中结尾描述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1)、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12)、   (语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3)、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14)、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15)、发言的人谨守要言不烦的原则,必可提升会议的品质及效率。

(16)、黄忠(字汉升),有“百步穿杨”之弓法,能开二石之弓,箭术三国独一无二。黄忠与严颜、廖化共称为蜀汉三老将,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老当益壮,定军山一役斩夏侯渊。性情孤傲、重情。

(17)、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18)、刘晔(字子扬),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19)、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人。汉灵帝时为中军校尉,领导皇宫禁卫军,灵帝死后,他带兵进宫杀尽了宫中宦官。董卓控制国家大权时,他从冀州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在诸侯混战中势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兵将最多的豪强。但在与曹操决战时,因不听谋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击败,不久病死。

(20)、刘备在长坂退走后,与孙权的军队联合,在赤壁打败曹操,使其退走。

3、三国演义人物故事

(1)、鲁肃(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代表作:《榻上策》。

(2)、张辽(字文远),五子良将之早期跟随吕布,后转投曹操,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文武俱佳的武将,被称为曹五子良将之首。

(3)、马谡(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导致街亭失守,后被诸葛亮斩首。

(4)、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5)、甄宓,书上说她:"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初期嫁与袁绍次子袁熙,袁熙带兵出外征战,留下甄氏独身照顾婆婆,袁氏败亡后,曹操之子曹丕见其美艳动人,便纳为己有。

(6)、    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7)、程普(字德谋),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8)、庞德(字令明),原来是马腾的部将,后来因为马腾被诛,马超和韩遂被打败,庞德归顺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庞德曾经和关羽单挑,与关羽不分胜负,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最终殒身殉节。

(9)、步骘(字子山),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及将领,官至吴国丞相,被封临湘侯,有二子步协、步阐。

(10)、刘备——后患无穷,义不容辞,髀肉复生,安身之地,宽以待人

(11)、乐进(字文谦),五子良将之斩杀淳于琼。屯兵襄阳,击退关羽、苏飞等人。

(12)、刘备赶紧把筷子捡了起来,顺口说了句:“这么大的雷,吓死我了。”曹操哈哈一笑:“大丈夫怎么可以怕雷呢?”刘备赶紧接口:“孔子是圣人,他也怕打雷,别说我了。”

(13)、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14)、刘璋(字季玉),东汉末年益州牧。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迎接刘备入川,让刘备攻汉宁王张鲁,刘备军攻到成都,他开城投降,被刘备迁驻南郡公安。后孙权攻下荆州,再次任他为益州牧。后因病而死。

(15)、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

(16)、典韦(无字),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人称“古之恶来”。

(17)、   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18)、邹氏,张济之妻,在宛城攻略战中被曹操看上,结果送了典韦一条性命,可见红颜祸水,为害之甚。

(19)、脑筋一转,办法来了,曹操快速赶到队伍前面,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了,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20)、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的治世之才,善丹青,被孙策、孙权倚重。

4、三国演义成语人物及故事介绍

(1)、糜竺(字子仲),蜀汉官吏,与孙乾、简雍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