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人对松树的称呼78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11 20:30:18

古人对松树的赞美

1、古人写松树的诗

(1)、枝干:老(古)松的枝干或直上、或虬曲、或盘旋、或俯偃,造型各异,无不霜柯露干,累柯多节,显示出历经风霜雨雪的沧桑之美。古松干直者直刺苍穹,旁枝斜出,层层叠叠。低偃者干短而俯,柯条横出,冠如张盖,龙姿虎势。明高启《偃松行》中“龙门西冈魏公祠”前之古松,更是“长身蜿蜒横数亩,巨石作枕相撑揞。春泥半封朽死骨,冻藓全聚雏生皮。无心昂耸上霄汉,偃仰独向荒山陲。”偃松枝干横向发展,蜿蜒如巨龙,文人喜以“卧龙”喻之。如宋赵扦《题杭州普应院偃松》曰:“深根盘屈卧龙形”,它们以一种雄奇之美冲击着人的视觉。老松虬曲者干弯转盘旋,枝随干走,奇形怪状,姿态万千,文人往往比之为“虬龙”。

(2)、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3)、这种内在美要比只在表面上的美和在温室中娇生惯养的名贵树种要高尚的多。人和树一样,做像松树一样有内在品质坚强的人,要比在“温室”中生长的花朵要伟大的多了。

(4)、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杜甫《四松》

(5)、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6)、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7)、“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两句,再对松树生长的环境进行描写,来烘托松树高大苍翠。“阴生古苔绿”,是说由于松树高大,在它的阴处长出了碧绿的古苔。既言“古苔”足见这棵松树的年岁之长。半空中松树茂密的枝叶,一片浓密翠绿,而地上的古苔也呈现出一片绿色,上下辉映,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要染绿了似的。“色染秋烟碧”,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迷人景象。其中一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都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8)、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唐·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9)、由于赤松优良的干、枝、叶性表现,适合表现苍桑、怪异、变化幅度大的雄奇之美,也适合表现阴柔、文雅、直中有曲的秀雅之美。在创作理念上,可以以表现千年古松的形象为精㰐,熟练地把握自然界古松的形象特征,紧紧抓住能够出彩的一个点,大胆地表现松树的风骨,该露的肌肤一定要露。在技法运用上,可以采用松树断面的雕刻技法,把握和刻画好断面的美感度和自然度。对影响干枝线条过渡的断面和阻碍鳞皮流畅的结疤,要采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雕刻技巧,化腐朽为神奇。对于需要调矫的粗干或粗枝,在技法运用上要把握的原则是方法合理、手法熟练、时间最佳、风险最小。嫁接补枝技法对提高赤松盆景的品质、节省时间犹为重要,随着嫁接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这些技术的运用随着时间的考验也会日趣完善。

(10)、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涧底松(唐)白居易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11)、松树,常用与人工造林,树姿雄伟,树体高大,长寿,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利用价值,我们人也一样,要像松树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做一个有用得人才,不光是给人们观赏,还要为祖国做出奉献。

(12)、树阴下老早以前就长满绿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

(13)、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白居易《涧底松-念寒俊也》

(14)、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15)、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16)、元代李士行绘有《偃松图》,画的是一幅老松盆景,浅薄长方形盆中,左边紧贴根基部配以拳石,像是树根紧抓岩缝。主干向右横斜而起,至三分之一处转折向左,树干略上斜成横卧状,至树梢部又硬角折回,线条刚而不折、柔而不软,极富张力。枝叶清疏简约,造型横斜纵肆,是一件典型的文人写意盆景。

(17)、译文:古时候的人常常有帮助别人的心,他们在路旁栽种的松树人们到今天还受益。

(18)、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19)、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白居易《松声》

(20)、果实躲藏在由“稻草”摆好的家里,就好象是保护房子的战士和风雨的遮阳伞、挡雨棚。还是那种力支持的它(门)们的信念,去保护果实。

2、古人对松树的称呼

(1)、震泽平芜岸,松江落叶波。在官常梦想,为客始经过。白居易《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

(2)、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

(3)、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故园未有偏堪恋,浮世如闲即合来。天暝岂分苍翠色,岁寒应识栋梁材。——崔涂《题净众寺古松》

(4)、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韩溉《松》

(5)、油松,也称豆叶马尾松、东北黑松,是沈阳等市之市树。原产中国,长江以北均有分布。树干挺拔苍劲,树冠展开,年龄愈大姿态逾奇,老枝斜展,枝叶婆娑,每当微风吹拂,犹如千军万马,如同大海波涛,俗称“松涛”。早在秦代,油松就用作行道树,黄河、长江流域的驿道每隔3丈栽一株松树。在古典园林中,油松作造景树,《洛阳名园记》中载有“松岛”之境,承德避暑山庄有“万壑松”景区。一株成景者甚多,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龙松”。在名山古刹中,可见数百年油松古树,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登泰山时避雨于松下,松因护驾有功,被封官爵“五大夫松”。北京北海团城一株800年古松,被乾隆皇帝封为“遮阴侯”。

(6)、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白居易《庭松》

(7)、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咏松》(清)陆惠心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8)、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在她以后的60多年中,她写下了14部著作。

(9)、松树松龄长久,经冬不凋,实为仙物,常用以祝福长长久久。这种象征意义为道家所接受,后成为道教长生不老的重要原型。道教神话中的松,往往是不死之象征。道士服食松叶、松根,以期长生不死。松常与鹤为伍。鹤是山世之物,高洁清雅,有飘然仙气。仙物自然长生,松鹤延年顺理成章。

(10)、取势是营造盆景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关健,不同的取势造就了盆景不同的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11)、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岁冬至唐村坟山扫松宋卫宗武谷鸟正嚘嘤,芬芳尤妩媚。

(12)、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李山甫《松》

(13)、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白居易《寄题盩厔厅前双松》

(14)、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15)、释义: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苍:青色。翠:青绿色。

(16)、▲徐昊作品《白云生处》(赤松,树高100cm)

(17)、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白居易《涧底松-念寒俊也》

(18)、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19)、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白居易《松声》

(20)、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松树因为其特有的性格,历来被文人墨客讴歌赞颂,在国人眼中,松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挺拔向上、甘于奉献、心胸博大的象征。

3、古人对松树的描述

(1)、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韩溉《松》

(2)、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3)、(陶渊明的一贯风格:举世皆醉,我要出仕。)

(4)、李白还有一首著名的的《南轩松》:“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半注释》云,此诗于开元十五年(727年)而作。此诗借用“孤松”、“清风”、“游云”、“日夕”、“苔绿”、“秋烟”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衬托出“孤松”潇洒高洁、顽强挺拔的品性,表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道明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5)、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南园桃李虽堪羡,争奈春残又寂寥。——崔涂《涧松》

(6)、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直上古寺深,横拂秋殿冷。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萧寺偃松》

(7)、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8)、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9)、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松更能比拟一个人的人格。的确,一棵苍劲的古松显示给予我们的是耐霜傲雪、坚忍不拔、树大根深、巍然挺立的气度与品质。

(10)、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白居易《寄题盩厔厅前双松》

(11)、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12)、垂涕悲故时。《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三》阮籍登高临四野。

(13)、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14)、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有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人。他残废后,毫不灰心顽强学习,努力工作。

(15)、白居易的《栽杉》也非常有名:“劲叶森利剑,孤茎挺端标。才高四五尺,势若干青霄。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病夫卧相对,日夕闲萧萧。昨为山中树,今为檐下条。虽然遇赏玩,无乃近尘嚣。犹胜涧谷底,埋没随众樵。不见郁郁松,委质山上苗?”

(16)、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涧底松》(唐)白居易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17)、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18)、隆冬季节,万木凋敝,惟松柏仍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尤其是雪花纷飞之时,劲松身着白袍,临风傲立,象征着坚忍不拔、不改其志的大雅君子。

(19)、松树坚贞高洁的形象也为当代人所喜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很多喜爱松树的。革命烈士方志敏曾非常喜欢这样一幅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陶铸以《松树的风格》为题,赞扬松树的风格“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聂荣臻元帅对松柏情有独钟,在他居住的院子里处处都是挺立的松柏,就连室内墙上挂的国画也全是松柏图,80岁生日时,还自题了“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的联句。

(20)、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古松感兴》(唐)皇甫松

4、赞美松树的文言文

(1)、化繁为简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必要手法,是在无序中整理出秩序的过程。对于松树盆景的造型来说,比之其它盆景的造型更应讲求简约,把多余的树枝去掉,只留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枝叶,经过攀扎造型,作出自己先前立意的树型,突出表现其形象和本质之美,这才是对松树盆景造型的追求。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孤松》(唐)柳宗元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4)、在自然当中,高山的松枝大多是呈平行舒展的云片状的,树枝的线条经过转折和起伏而产生节奏劲势,使得树枝的舒展充满力量和动感,给人以畅快淋漓、一泻千里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制作反映高山松盆景的时候,往往应用云片枝法,以反映高山松的雄壮魁伟。

(5)、李商隐《题小松》: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孤单,雪霜多后始青葱。

(6)、漫道无华争俏丽,长青更胜一时芳。关于赞美松树的名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

(7)、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

(8)、树叶:松叶呈苍青色,诗人多用“寒翠”、“苍翠”等词描述。松叶针状成束,苍劲有力。唐诗人白居易就有“烟叶葱茏苍麈尾”,不仅点出了树叶如烟如雾的苍苍之色,也形象地道出了松叶的形象特征。

(9)、1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10)、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

(11)、弱枝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侵玉帐,疏翠近珠帘。未件紫烟集,虚蒙清露沾。何当一百长,欹盖拥高檐。——杜甫《严郑公阶下新松》

(12)、切勿用小材,小材必倾覆。操斤走宇内,濯濯无遗育。

(13)、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14)、《南轩松》唐.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15)、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16)、清风时时摇着它的枝条,潇洒终日是多么惬意。树阴下老早以前就长满绿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

(17)、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皇甫松《古松感兴》

(18)、青苍初得地,华省植来新。尚带山中色,犹含洞里春。近楼依北户,隐砌净游尘。鹤寿应成盖,龙形未有鳞。李正封《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