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和理解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有些人假装能干,其实没什么能耐,什么事都办不成。就好比凿穿墙洞入室行窃的小偷,虽然身往前进,但内心胆怯,因为做贼心虚。
(7)、译文: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8)、译文: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已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
(1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7)、出自《论语·颜渊》。为了遵从仁义,要克制自己的言行和私欲,使符合礼制。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0)、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2、论语中的名言名句短句
(1)、君子周急不济富。——《论语·雍也篇第六》。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不会要小事上去衡量君子,但是君子可以接受重大的任务。小人不可以让其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在小的事情是衡量他。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君子学习了道,就能够恩惠天下苍生。小人学习了道,就会容易役使。
(1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3、论语中的名言名句10字
(1)、黑茶到底能不能养生,关键看这六点!概念都是虚的(科普)
(2)、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3)、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4)、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把是否对社会有用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而不是钱多钱少,虽然这样有时候难免陷入困顿,但只要不断提升自己,自我价值总有一天会得以实现。所以具有君子品性的人,只忧心自己的修为问题,而不在意是否贫穷。
(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译文)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9)、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10)、从我们传统文化来讲,凡事都有“体、相、用”三个方面,先有体,次有相,然后有用。这里的“性”指的就是本体,“习”指的就是用,不但是人,乃至万事万物的本性都是相近的,所以说“性相近”。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到后来差异越来越大,所以说“习相远”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中的名言名句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译文)天冷了,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3)、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5)、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可关注我们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顺风顺水,事半功倍。
(18)、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9)、(译文)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20)、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到韶山)
4、论语中的名言名句短
(1)、(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2)、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志存高远,乐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简朴,又有何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3)、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出自《论语·雍也》。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9)、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10)、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12)、译文: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3)、做官的人,在办完公事以后,如果还有余力,就要继续研究学问。读书的人,在学问丰足以后,就要出来做官,为天下苍生造福。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出了问题,君子首先责备自己,而小人首先责备别人。
(16)、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1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