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少年好学的成语有哪些?112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12 09:29:14

少年好学的成语有哪些

1、少年好学的名言警句

(1)、2 滴水穿石( dī shuǐ chuān shí ):

(2)、(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3)、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4)、学而不厌: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5)、成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下》:“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6)、在他身后不久,模仿谢灵运诗作风格的人越来越多,一时有所谓“谢灵运体”。下及唐代,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都曾从他的作品中吸取过营养。

(7)、“拾学好少年”们青春活泼的身影,认真学习的背影,都形成一帧帧影画映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是实小的榜样,是实小的骄傲,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也是新时代的希望!

(8)、另一个故事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苏秦身上。苏秦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日夜苦读不辍。为了让自己不会睡过去,他就在自己很困的时候用一把锥子,刺一下自己的大腿,用疼痛的感觉瞬间刺激自己的神经,使自己打起精神来继续全神贯注地读书。有时太困了,他就一次一次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那鲜血竟然从大腿一直流到了脚上。后来,他周游列国,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悬梁刺股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学子们都相信只要刻苦努力,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所收获。不过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劳逸结合的。后来,“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就被用来比喻废寝忘食勤奋地刻苦学习。

(9)、后来,成语“破釜沉舟”就被用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10)、奋发图强(fā fèn tú qiáng)

(11)、两军对垒淝水两岸,一番较量,结果是秦军大败,苻坚自己好险些当了俘虏。这就是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12)、史**载:积十余岁,衡封临淮郡,遂封真平陵佰以为界,多四百顷。衡遣从史之憧,收取所还田租谷千余石入衡家。四百多顷土地,每年几千石的粮食,这不是明目张胆搞贪污腐败吗?小皇帝很生气。面对大臣上疏弹劾,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小皇帝姑念匡衡三世老臣,劳苦功高,没有治罪,只是没收了他全部家产,废为庶人,不久,匡衡也忧惭而死。

(13)、“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

(15)、(解释)也说废寝忘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16)、4)青年作家要学习老一辈作家那种严谨不苟、惜墨如金的文风。

(17)、(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18)、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9)、项羽用这个办法告诉他所带领的楚军,他们这次迎战敌军是没有任何退路的,奋力进攻尚能求得一线生机,后退就只会落得死无葬身之地。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士气高昂,以一当每个士兵都奋力冲向敌阵,呐喊声惊天动地。经过和敌人长时间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被俘,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无还手之力。仅仅过了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20)、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乐于助人。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多难他都努力办到。大家都喜欢他。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便下令通缉季布。

2、关于少年好学的成语有哪些?

(1)、有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长自己的才干。”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我年轻时就读过许多书,掌权以来又读了许多历史书和兵书,得到的帮助真是太大了。你很聪明,更应该读些书。”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用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刻,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儿书。”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坚持不懈。这样他的见解也越来越精辟,有时连那些学识渊博的人也自叹不如。

(2)、又名青绫自蔽。此典故是说,魏晋时期清谈之风大炽,为一炷香,一盏清茶,一杯醇酒,便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不休,不分昼夜。一次,王献之舌战群儒,谢道韫端坐在青绫幕幛之后,引经据典围绕小叔子王献之的主题进一步发挥,立意高远,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使得客人口拙词穷,而甘拜下风。谢道韫胸怀哲理,口才出众,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慨。

(3)、汉元帝继位不久,发生了日食,还有地震。古人缺乏科学知识,这不怪他们,任何超自然的现象,他们都要引经据典论述一番,最后都要归结到作为“老天的儿子”的皇帝身上来。要么天降祥瑞,恭贺皇帝大吉大利,要么天降凶兆,劝诫皇帝不要太荒淫无道。日食和地震属于凶兆的范畴,不太吉利,于是匡衡上书,引经据典地论述了一番。

(4)、成语意思是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军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神经极度紧张。唳,鸟叫。

(5)、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6)、话刚落音,一位谋士就站起来说:“陛下,这真是好主意,以我们九十多万的兵马,小小东晋怎能抵挡得住?”苻坚听了当然很高兴。

(7)、悬梁刺骨:(xuánliángcìgǔ)。悬梁其解为:用绳索等吊具绑其头部(头发),使其固定在一个空间位置(悬空),不会因困倦自由活动,其中“梁”指房梁,“股”在古代为大腿的意思,故为“股”。形容刻苦学习。

(8)、史**载:事下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府梁丘贺问,衡对《诗》诸大义,其对深美。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宣帝不甚用儒,遣衡归官。而皇太子见衡对,私善之。

(9)、此典故是说,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从驻地来朝廷,皇上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到新亭去迎接。当时,京都之下人心不安,传言桓温准备诛杀王、谢,从而篡夺晋室。王坦之当时非常惧怕,而谢安却神色不变,果断地说说:“晋朝的存亡,取决于此行。”

(10)、祖逖小时候不爱读书也懒得习武,整天只喜欢到处游玩。但是随着一年年长大,少年时代的祖逖看到国家衰落,连年战乱,老百姓无衣无食,生活困苦,内心受到巨大的触动。他非常想为国家和百姓做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于是祖逖开始发奋读书,每天从书中汲取丰富的知识。

(11)、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他和祖逖一样,都希望早日平定战乱,让国家强大起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两个人每次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都会不知不觉谈到很晚,就在一张床上休息。第二天早上,他们又会一起练剑习武,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准备。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在叫我们起床,现在就去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后来都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

(12)、很多年后,匡衡果然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匡衡尤其善于讲解《诗经》,当时的人们还为他编了一首歌谣:“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衡来。匡衡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据说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13)、本关为成语填空。每组派出一名选手出战,抽题作答,每套题有6道。每组答题时间1分钟。正确填入并读出成语,答对一题本组加1分,答错、答不上来不得分。

(14)、牛渚怀谢亭、祠和亭,采石镇谢公祠、赏咏亭,此古今四座建筑均为纪念谢尚于牛渚采石之时发现并赏识了当时并不为人所知的寒士袁宏而建。李白有诗《夜泊牛渚怀古》:“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就是将自己比作袁宏,而叹息当世无如谢尚那样的名士能发现并赏识自己。

(15)、(释义)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

(16)、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九十六万大军,南下攻晋。东晋谢石、谢玄带领八万北府精兵迎战。

(17)、太子以后可是能当皇帝的人!能够和太子成为朋友,那得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匡衡祖上积德,在匡衡这一代彻底爆发了。等到老皇帝驾崩,太子继位,是为汉元帝。曾经的太子老师萧望之当了大将军,匡衡迁博士,给事中。二本出身的匡衡,不仅熬出了头,而且熬成了相当于北京大学这样第一等学府的博士生。

(18)、“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发。

(19)、“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虽然家贫,但是勤学苦读。

(2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小选手们都有足够的成语储备,这一关,孩子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成了致胜的法宝。

3、关于少年好学的成语故事

(1)、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3)、谢超宗曾担任新安王刘子鸾的常侍,王府中的文告函件都出自他的手笔。新安王的母亲殷淑仪出世后,谢超宗为她写了一篇悼念死者的诔文,非常精采,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扬,对谢庄等人说:“谢超宗真是独有凤毛,此文竟象谢灵运复生所作!”当时右卫将军刘道隆也在座,他听孝武帝夸谢超宗有凤毛,误以为他真有凤凰的羽毛,就跑到谢家,央求说:“听说你有稀奇物件,快让我看看!”谢超宗不明来意,反问道:“我这个贫寒之家,你说能有什么稀罕之物?!”

(4)、后接受征西大将军桓温请求作了他的司马,此时已年皆四十。赴任之日,许多人前来欢迎。一个叫高菘的开玩笑说:“你过去高卧东山,屡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还是出来了!”

(5)、学风浓郁xué fēng nóng yù 、

(6)、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吕蒙年轻时,家境贫困,没有钱上学读书。从军后,他虽然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没有文化,不能把战斗经验总结并记录下来。

(7)、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8)、史**载: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文章写得好,即使坏事也说成了好事,鼓舞人心,皇帝龙颜大悦。匡衡能言会道,领导很高兴,很欣赏,领导表达高兴和欣赏的方式也很直接——升官发财。

(9)、谢鲲想了一想,摇着头说:“使不得呀,刘隗的确是个坏人,但他们只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毁坏;要用火熏或用水灌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如今这个刘隗就好比那城墙洞里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势力相当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是那么容易除掉他。”王敦听了谢鲲的话,也只好罢休。

(10)、(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11)、可是,苻坚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他说:“过去周武王伐纣之前,占卜不吉利,但还是取得了胜利;夫差、孙皓虽然据有长江天险,仍被敌国消灭了。现在凭我这百万大军,只要把军士们的马鞭都扔到江中去,也足以截断长江的流水,东晋还有什么天险可以依仗呢?”

(12)、该成语的意思是,把我各路兵马的马鞭投到江里去,也能截断其水流。比喻人众马多,兵力强大。

(13)、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14)、成语出自《晋书·谢鲲》:“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1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16)、(解释)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

(17)、废寝忘食读音:fèiqǐnwàng shí 释义: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8)、小时候老师讲“凿壁偷光”的那个少年,并没有说这个少年后来干什么去了,只说他成了大学问家。现在想来,“凿壁偷光”恐怕是个假故事吧,毕竟光是直线传播的,匡衡在墙上打个洞,蜡烛的光照实在有限,他在光照不良的条件下苦读这么多年,竟然没有成为近视眼,太不现实了。

(19)、《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20)、学风向上xué fēng xiàng shàng 、

4、形容少年好学的词语

(1)、谢迁,明朝余姚人。少年时应聘于毗陵郡(今江苏省武进县)富户任家教;富家女儿见谢迁少年博学,举止优雅,而有爱慕之意。有一次趁父母外出时,到谢迁住处,细诉自己仰慕之情。谢迁面对着这么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来访,而且主动向自己表达心意,他不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严肃的劝导少女:“女子未嫁,应当洁身自爱、举止庄重;你单独来找我,一来:落人你父母家教不严之口实;二来:若遇轻狂男子,使你丧贞失节,更将终生蒙垢、受人轻视,父母及夫家都无颜面。好男子内心尊重、敬爱的是端庄贤淑的女子,而不是轻佻、率性而为的人。请你快回去,今后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卧薪尝胆”、“画蛇添足”,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经典的故事,紧张的思考答题之后,孩子们也学到了更多的成语典故。

(3)、半工半读(bàngōngbàndú)一种把工和读结合起来,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的教育制度。

(4)、公元382年10月,苻坚召集群臣商议消灭东晋,他说:“自我称王的二十多年来,可谓是国富民安。可是,南方尚未被征服。每每想起此事,连饭都吃不下,我打算亲自率军去攻打晋国,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5)、成语是五千年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国学底蕴,培养中国灵魂,10月8日下午,我们在演艺厅隆重举行了眉山东辰第二届读书节“书香校园,魅力东辰”国学月之三四年级“成语大会”决赛。

(6)、《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成语意思是,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祀之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7)、(释义)匡衡小时候很勤奋,好学,可是自己没家里没有出灯,于是听说跟邻居家有灯,但是照不到,然后从墙上挖了一个洞,用这个邻居家里的光来读书。

(8)、《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9)、有劳有逸(yǒuláoyǒuyì)指工作与休息安排得合适恰当,劳逸均匀。

(10)、于是愚公领着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开山石,铲下泥土,装进箩筐,然后挑到渤海边上。他有一位邻居是个寡妇,有一个刚刚换牙的小儿子,看到愚公一家干得热闹,也跟在母亲后面蹦蹦跳跳地帮着一起装泥土。转眼之间,他们已经干了整整一年。

(11)、成语意思是,凤毛,传说中凤凰的羽毛;麟角,传说中麒麟的角。麟角与凤毛都是世界上没有的东西,人们用它比喻稀有难得。

(12)、今天,和大家分享10个励志成语故事,希冀用成语打开孩子热爱阅读的大门,让孩子在阅读中汲取下笔成文的力量。

(13)、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14)、是不是很鸡汤很励志?这个故事出自汉代刘歆所著的历史笔记小说《西京杂记》。刘歆生活的时代,距今两千年了,也就是说,好学少年匡衡凿壁偷光终成一代大儒的故事,影响了两千年来无数的读书人。

(15)、准备开战前,项羽先让士兵们都饱饱地吃了一顿饭,还命令每个士兵只需带够三天吃的干粮,其余的全部扔掉。然后,项羽又传下命令,把部队渡河时所乘坐的船只,全部凿穿了沉入河里;再把部队做饭、烧水用的锅,全部砸个粉碎,一个也不留。最后,他还让人把部队里所有的帐篷也全部烧毁了,一个不留。这就叫破釜沉舟。

(16)、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17)、成语意思是看见敌军阵容严整,误将敌方山上的草木也都当成士兵,表现出主帅临阵心虚、过敏、疑忌、惊恐的心理。

(18)、南北朝刘宋时期谢灵运是山水诗鼻祖,文章也写得好。他的孙子谢超宗,也聪明好学,极有文采,颇有名声。

(19)、5 笨鸟先飞( bèn niǎo xiān fēi ):

(20)、本关为“你比我猜”。每组2人合作出战,一人通过动作和语言来提示成语意思,另一人来猜,规定时间(1分钟)内每答出一题小组加1分。语言提示中不能出现成语中带有的字,否则该题作废。

5、形容少年好学的诗句

(1)、史载谢尚善为鸲鹆舞,李白有诗《对雪醉后赠王历阳》云:“谢尚自能鸲鹆舞,相如免脱鹔鹴裘”。

(2)、本轮为风险题。每组可从1分题、2分题、3分题中抽取一题作答,选题时间15秒,小组三人可合作商议选题;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答题时间45秒,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3)、成语“手不释卷”就是用来指书本不离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4)、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5)、因怕困倦影响学习,而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学习十分刻苦。

(6)、同舟共济tóng zhōu gòng jì

(7)、(出处)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8)、苻坚向北望去,只见那八公山的八座峰峦连绵起伏,地势非常险要。因晋军的大本营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阵阵西北风呼啸而过,使山上晃动的草木,如同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军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9)、好学不倦:(hàoxuébùjuàn)。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10)、中华成语,妙趣无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本次成语大会在师生们的意犹未尽之中落下帷幕。希望孩子们能多多积累成语,灵活运用成语。让我们一起行动,使我们的汉语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11)、正史中记载的好学少年匡衡,小时候的确家境贫寒,祖上世世代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了匡衡,这孩子特别好学上进,因为家境贫寒,匡衡就给地主家打短工,精力过人,赚取生活费和学习费。匡衡好学不倦,尤其对《诗经》颇有研究,得到了当时人们的一致称赞。

(12)、匡衡当了太子的老师,做到了当年老校长萧望之的职位。但是和老领导不同的是,匡衡更会做人,因此也更有前途。匡衡继续发挥所长,继续利用才华讨领导欢心。

(13)、温酒读三国,煮茶观水浒。我是一刀,欢迎关注博书。

(14)、(拼音)(nángyíngyìngxuě)

(15)、膏:灯油;晷:日影。点燃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

(16)、有个名叫智叟的老头听说了这件事,特地跑来观看,一看就哈哈大笑起来,对愚公说:“算了吧,你们这样干太愚蠢了!你已经是风烛残年啦,连大山的毫毛都动不了一根!”愚公叹了口气说:“你呀,简直可以说是顽固不化!我年纪大有什么关系呢?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不会再增高了,只要一点一点地挖下去,终有一天会挖平的。”智叟没想到愚公会说出这样一番道理,不禁张口结舌,无话可说。

(17)、悬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18)、原来刘道隆是个行伍出身,没读过书,实不知“凤毛”究竟什么意思,又正巧谢超宗的父亲名字叫谢凤,他以为谢家真藏有什么宝贝。刘道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凤毛,自言自语地说:“早上陛下说你有凤毛啊,怎么找不到呢!”只得扫兴而归,后来这件事成了大家口耳相传的笑话。

(19)、后台回复“作文”领取高分必备作文素材电子版

(20)、不久,谢安官至太傅,在著名的淝水大战中,指挥谢石、谢玄率领八万北府子弟兵御敌,击破前秦苻坚百万大军的进攻,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

(1)、经过五轮精彩对决,孩子们一路披荆斩棘,纷纷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杜亚群主任为获奖的班级颁发奖状,祝愿孩子们能继续学好成语、用好成语;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2)、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夫妇二人都被抓到吴国当人质。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就派他去马棚喂马,每天做奴仆才做的工作,吃粗劣的食物,穿粗布衣服,睡在马棚的柴草垛里。勾践自从当了俘虏,一直为自己以前只图享受没有治理好国家而感到自责。他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非常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勾践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3)、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4)、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5)、叶圣陶《伊和他》:“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贯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

(6)、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练武。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努力。

(7)、(出处)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8)、《人民日报》1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9)、(解释)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

(10)、焚膏继晷:(féngāojìguǐ)。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11)、孜孜:勤勉,努力不懈。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2)、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让人民都能安居乐业,越国因此连年丰收。越王勾践还给士兵添置最精良的武器和铠甲,大大增强了越军的战斗力,越军的士气空前高涨。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大举进攻吴国,并且取得了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地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军又乘胜进军中原,让越国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