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整首诗66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16 08:56:59

读书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啥意思

(1)、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2)、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3)、于是《三国志·魏书》中出现这么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阅读一本书,自然能逐渐了解它的涵义。这是一种通过精读以促进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尤其适用于自学者的钻研。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5)、字词解释:见:知道,古同“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6)、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王梓坤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8)、骆驼祥子告诉我们,人如果失去奋斗目标,就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分别了。一个人一定要有个奋斗目标,而且是万万不可以丢掉的,如果失去它,人就会堕落下去,最后变成个废人。祥子是最好的例子。我们在为祥子感到不幸的同时,应该正确认识新时代给我们创造的方方面面的条件,有梦想就去努力,不断前进完成自己的目标。

(9)、宽敞明亮的读书环境,耐心精讲的引导员,配合高科技的读书软件,仿佛还原了《老人与海的》故事环境。一本世界名著被讲解员讲的浅显易懂,台下一双双小眼睛期待着下一个精彩的桥段。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听完讲解的孩子们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所有参加的家长都出乎自己的意料,自己的孩子对这么有深度的读物竟然发表的意见是深刻的,是精髓的。

(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13)、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14)、一直都觉得成功难以复制,失败可以借鉴,所以对于讲如何成功的书持保留态度。好在这本更多的是说一种能靠后天训练的方法,对于周围和周期善于倾听且敏锐观察,在遇到挫折时不放弃。这些技能掌握,就算达不到世俗定义的“成功”,人生也不会过得太差。

(15)、《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16)、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1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8)、解释,见:显现。古同“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熟读后,自然会领会其中的道理。

(1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总之,我们专注的时候一定是显意识在读书,不专注的时候其实是潜意识在读书。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整首诗

(1)、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

(2)、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3)、一得:你看,我都找了本《水浒传》,自己在看。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6)、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7)、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这本书其中深藏精妙而深厚的投资管理技巧,以及取得成功的经验与教训,也不乏人生信条、人生感悟。投资、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学生、研究人员、企业白领等大众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并发挥自己的潜能。

(1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宋 苏轼

(11)、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2)、释义:古人所著的书不要满足于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

(13)、当你还是放不下他的时候,多想想他是怎么放下你的。

(14)、一得:一米姐姐,你讲的《水浒传》一周才讲一集,我都等不及了。

(15)、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16)、朱熹讲“凡人若读十遍不会,则读二十遍;又不会,则读三十遍至五十遍,必有见到处。五十遍暝然不晓,便是气质不好。今人未尝读得十遍,便道不可晓”。《朱子语录·学四》朱熹主张的读书法,散见于各处,需要综合来看。随便拿出一条说事,都容易落入片面。朱熹不是董遇,更不是只叫你读经百遍的国学大师,他本诲人不倦、论学不断,留下了多少讲学的文字记录,很多是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他讲读书既要强调读书,也强调思考,如果五十遍还是读不明白,那就不要勉强了。他讲的读书多少遍,也不是让人鼓足干劲、埋头苦念,一天要完成多少绩效考核,反而的让人留有精力余地“如会读得二百字,只读得一百字,却于百字中猛施工夫,理会子细,读诵教熟。”这种读书的涵泳玩味,与专心致志,与理性思考,与力行实践,与读书百遍,都不矛盾,也都不可偏废。再看今天,对书籍的态度要不然是一遍不读的冷漠,要不然就是百遍狂读的偏执。过犹不及,岂虚言哉?

(17)、一米姐姐:嗯。不但这样,就是去田里耕作,出门做些小买卖,董遇也是随身带着一些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街坊邻居也跟着笑话他,笑他是个书呆子,可他不管别人怎样讥笑,董遇依旧我行我素。后来,董遇成了有名的大学问家,有不少儒生想拜他为师,跟他研究学问,董遇都婉言拒绝,对他们说:“你们若要拜我为师,就一定要把各种经典诵读一百遍才行!”“为什么要读一百遍呢?”有人问。董遇笑笑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读了一百遍书,书中的意思难道还会不明白吗?”可又有人说:“哎呀,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怎么办呢?”董遇脱口而出:“可利用三余来读书呀!”“三余,什么是三余呢?”有人不解。董遇耐心地解释:“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晚上,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你们只要好好利用这三余来读书,怎么会没有时间呢?”那些想拜董遇为师的儒生听了,都感到获益匪浅,一个个都很满意,告辞离去。后来,三余读书这一典故流传下来,专门用来勉励读书人要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学习。对了,学习用英文是?

(18)、不求太过闪耀,但至少要活的平凡而不平庸,不是么?正如影片所言,有些鸟儿就不该被关在笼子里,生活中也亦是如此,有些人注定会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他们向往自由向往更好的生活,他们会为此而努力奋斗。

(1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实隐含了一个道理:量的积累够了,才能产生质的突破。

(20)、现代没有分得这么细,但是,大学课程有主修与辅修的区别,文学课程也有精读与泛读的划分。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名言是谁写的

(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明 冯梦龙

(2)、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3)、一米姐姐:是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成语意思就是读书上百遍,书的意思自然领会,也只有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好了,来听听今天的英文单词吧。

(4)、                ——豆瓣书友大枚旅

(5)、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事在人为:一年可以等于二年、三年,例如每天用八小时读书;反之,三年也可以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还少,例如每天只用五六小时以下读书,我决心每天用十六到十八小时翻阅中国历代文集。 ——蔡尚思

(8)、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9)、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10)、目治之书,快速浏览一遍,大致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11)、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12)、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

(13)、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14)、其次,我们聊聊“其义自见”的问题。这里指的首先是字义。《四书章句集注》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晓文义而见其意者也”这段应该是过去读书人都熟悉的话。一本书里面的文字,每个字词如何理解,往往有着丰富的字形、字意和背景知识,不是依靠单一文本读上百遍所能解决的,所以需要相关的工具书与参考书。自古以来都有读书顺序的讲求,先小学后经学,先《大学》《论语》后《中庸》等等兹不赘述。想要读懂某本书,绝不是靠机械式阅读就能解决的。如何对文字有了错误的理解,通过上百遍的重复,反而会闹出笑话,贻害不浅。

(15)、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6)、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17)、欧阳修《卖油翁》里面也说了类似的故事:“无他,惟手熟尔。”

(18)、读,大量读,反复读,先了解、领略书的内容。

(19)、“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取快乐,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会快乐’或‘怎么努力让自己在这里心情愉快地度过’我觉得这才是应该考虑的关键。”

(20)、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典故

(1)、释义:见:显现。古同“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尽管孩子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没有经历过那个事件,但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每个同学通过自己的心里想象想塑造了自己心中的老人,通过孩子们灵巧的手,一件件生动的小作品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5)、   关爱学生,就是用我们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