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的成语故事视频
1、谦虚的经典故事
(1)、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成语故事:不耻下问4“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谦虚敬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同谦虚谨慎。
(3)、(梧桐书语故事汇第4期)李姿老师带你走进绘本的美术世界《艺术大魔法》
(4)、梧桐书语故事汇第26期|三年2班李俊纬妈妈邀你一起读《逃家小兔》
(5)、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而且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他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世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文公”的称号。
(6)、2-6年级数学脱式计算及答案解析(可打印)
(7)、❖我喜欢跳舞、喜欢弹钢琴、喜欢朗诵,还非常喜欢阅读。阅读是我每天除了学习以外做的最多的事情,我读过《中国上下五千年》《一千零一夜》……我尤其喜欢神话故事,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变成美丽的仙女呀!
(8)、我读完这两个故事,才知道成语中的心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即使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也不会觉的耻辱。
(9)、1~6年级十八类量词汇总及练习,含答案(可打印下载)
(10)、当时,在吴地有一个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欢写诗,对赵嘏十分仰慕。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到苏州来玩,便很想乘机得到赵嘏的诗句。他估计赵嘏一定要到当地的名胜灵岩寺去游览,就预先在灵岩寺的墙壁上题了两句诗,希望以此引出赵嘏的诗句来。
(11)、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采及葑菲):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
(13)、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14)、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15)、虚心,不自满。《诗·小雅·角弓》“莫肯下遗”汉郑玄笺今王不以善政启小人之心,则无肯谦虚以礼相卑下,先人后己,用此居处,敛其骄慢之过者。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上以谦虚为贤,下以傲诞为高。”
(16)、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17)、(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18)、张宾墓的遗迹有二处,即内丘县铁顶墓和南和县张宾墓。
(19)、(三命而俯):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20)、张宾博涉经史,胸怀大志,谋略过人。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大乱。当时的石勒是汉国主刘渊手下的一员将领。张宾慧眼识人,对他的亲属说“我见到的将领很多,只有胡将军(注:石勒是羯族人,故张宾称其为胡将军)可以跟他一起成就大事。”随后,他投奔石勒帐下做谋士,起初不得重用。
2、谦虚的成语故事视频讲解
(1)、董卿:我跪着,是因为穿着裙子不好蹲,你有教养的样子,真美!
(2)、(贵人贱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3)、后来,“抛砖引玉”逐渐成了人们熟知的成语,比喻用粗劣的东西换取珍贵的东西。现在人们常常用“抛砖引玉”来表示谦虚,比喻自己的看法和文字十分粗浅,希望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
(4)、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5)、(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6)、(梧桐书语故事汇第2期)大余老师邀你一起读《陪你长大》
(7)、(谦冲自牧):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克制。比喻谦虚谨慎,自我克制。
(8)、(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9)、后来,人们便用“骄兵必败”来比喻自负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会打败仗。骄,骄横;兵,军队。
(10)、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11)、梧桐书语故事汇第15期丨马敏老师邀你一起读《细菌世界历险记》
(12)、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13)、(谦光自抑):谦光:谦虚退让的风度。比喻德高望重的人能够谦虚退让。
(14)、成语“谦虚谨慎”,与后赵时期邢台人张宾有关。
(15)、于是子贡就不以为然地问孔子:“孔圉怎么配得上‘文’的封号呀?”孔子不动声色但却是十分肯定地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6)、在1956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确认为张宾墓,并被列为邢台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惜1965年张宾墓封土被挖与地平,墓碑移作均济闸砌墙,残留文字:“勒亲临哭之,张宾,张宾!天何丧其早也!”清晰可读。在挖土时出土大量红砂石残片,据考察是建墓时留下的石料残片,墓室还在深处。有待进一步挖掘考察。
(17)、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18)、(梧桐书语故事汇第9期)听,邓彬彬老师在讲故事:《可爱的动物》
(19)、鲍宣之妻,提瓮出汲,雅得顺从之道;齐御之妻,窥御激夫,可称内助之贤。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夫妇》
(20)、孔子回答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遇到不懂的事情,即使对方地位和学问都不如他,他也会虚心向对方求教,一点都不会因此而感到羞耻,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听了孔子的解释,子贡不禁对孔圉的学风肃然起敬。
3、成语故事关于谦虚的故事
(1)、执经叩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2)、张宾(?—322年),字孟孙,河北邢台内丘人。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政治家,中山太守张瑶之子。
(3)、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4)、我是桐南小学四年6班的林之子。我是一个喜欢学习、有爱心的人,还是一名光荣的大队委。我曾多次获得校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我喜欢英语、计算机编程、架子鼓、游泳、画画,尤其喜欢阅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阅读让我变得更纯粹、更透彻、更自信。
(5)、《晋书·张宾载记》:“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及为右长史、大执法,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士无贤愚,造之者莫不得尽其情焉。”张宾,今邢台内丘人,后赵右侯。
(6)、矜功伐善: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
(7)、永嘉五年(311年)正月,石勒率军北上渡过沔水,攻占新蔡,进攻许昌,给晋军很大打击。自此之后,石勒对张宾言听计从,张宾成为头号谋士。
(8)、(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9)、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10)、一言九鼎(拼音:yīyánjiǔdǐ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言九鼎(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指一句话重于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
(11)、语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12)、孔子的意思是说,孔圉虽然十分聪敏却仍然勤奋好学,并不因为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这就叫‘文’。
(13)、(谦谦下士):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14)、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15)、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16)、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17)、梧桐书语故事汇第17期丨池宗爱老师邀你一起读《李毓佩数学历险记(小学高年级)》
(18)、(谦卑自牧):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
(19)、听到这个消息,当时的皇帝汉宣帝赶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在群臣中有两种意见:将军赵充国主张攻打匈奴国,使他们不再骚扰车师国;而宰相魏相则不以为然,他对汉宣帝说:“近年来匈奴并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边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难,怎能为了一个小小的车师国再去攻打匈奴呢?况且我们国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灾还有人祸。官吏需要治理,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在增多。现在摆在眼前的事情不是去攻打匈奴,而是整顿朝政,治理官吏,这才是大事。”接着,魏相又指出了攻打匈奴的后果:“如果我们出兵的话,即使是打了胜仗,也会后患无穷。因为如果仗着国家强大、人民众多而出兵攻打别人,炫耀武力,这样的军队就是骄横的军队,而骄横的军队一定会灭亡的。(原文是:‘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我们汉朝的军队应该做一支文明而威武的军队,而不是骄横的军队啊!”汉宣帝认为魏丞说的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出兵去攻打匈奴。
(20)、(梧桐书语故事汇第12期)李雅老师邀你一起阅读《胡萝卜须》
4、有关谦虚的成语典故
(1)、梧桐书语故事汇第25期|五年1班包涵予妈妈邀你一起读《了不起的大盗奶奶》
(2)、你谦我让----谦:谦让。指双方互相谦让。
(3)、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名叫赵嘏(ɡǔ)。他的诗写得很有特色,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牧也十分欣赏。因为赵嘏曾在一首诗中写出“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称为“赵倚楼”。
(4)、一天,孔子和学生们在树林里休息。学生们读书,孔子弹琴。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渔夫静静地听孔子弹奏。孔子弹完了,渔夫招手叫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和子路,问了孔子的情况,又说了几句寓意深刻的话,就转身走了。
(5)、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6)、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儿,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看了他的画儿,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都一一修改过来,末了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7)、孔子常常教导自己的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了这种学习态度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8)、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9)、100首关于“夏”的诗词,让孩子读读背背!
(10)、“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