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道德名言
1、孔子道德教育的名言
(1)、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2)、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3)、(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4)、(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5)、(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6)、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7)、孔子语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8)、绝粮之愠鲜知德,浮海之喜无取材。子思孟轲缘底事,列之舜禹与颜回。
(9)、孔子语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
(10)、孔子语录: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5)、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16)、(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7)、孔子语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1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9)、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孔子的道德经经典名句
(1)、看见善良的东西,努力追求,好像赶不上似的;遇见邪恶的东西,使劲避开,好像将手伸到沸腾的水里一样。
(2)、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卫灵公》
(3)、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4)、(翻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关于孔子的名言及解释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5)、(译文)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6)、《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翻译)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9)、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10)、(翻译)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11)、(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14)、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1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6)、(翻译)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宽宏大量,举行礼仪时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不悲伤。这种表现,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17)、(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18)、(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9)、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20)、(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孔子说的道德的名言
(1)、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2)、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文化教育、言行教育、忠诚教育、诚信教育。
(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6)、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8)、(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9)、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10)、孔子语录: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1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2)、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13)、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
(15)、(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16)、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17)、(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18)、(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9)、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名言
(1)、(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2)、(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3)、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4)、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5)、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
(6)、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7)、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8)、(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9)、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1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11)、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1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6)、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17)、释义: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说”,通“悦”。愠:生气,怨恨,yun第四声。)
(1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9)、(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5、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5)、(释义)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6)、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道德名句孔子道德名句
(8)、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
(9)、孔子语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10)、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11)、(《关罘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3)、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
(1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15)、(释义)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饱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6)、(释义)孔子曰:“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
(17)、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8)、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19)、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20)、(译文)孔子说:“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结果没好处,还不如学习。”
(1)、译文: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6)、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www.oh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1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1)、(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2)、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13)、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4)、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6)、无论你出身高贵或是低贱,都无关宏旨。但你必须有做人之道。歌德
(17)、(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歌路过孔子车旁,说:“凤啊!凤啊!你怎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算了!算了!现在的执政者很危险!”
(18)、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20)、释义:《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关睢》,《诗经》首篇。淫:yin第二声,过多,过甚。)
(1)、(释义)孔子说:“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2)、(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3)、(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4)、(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5)、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6)、绝粮之愠鲜知德,浮海之喜无取材。子思孟轲缘底事,列之舜禹与颜回。
(7)、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8)、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10)、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11)、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3)、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4)、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5)、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16)、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德谟克利特
(17)、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克雷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