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名句107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30 09:05:52

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

1、描写战争场面的诗词

(1)、第二把钥匙: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2)、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3)、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4)、可怜这个士兵,死在沙场也不是为国而死,死了之后战友们仓皇逃窜,也没能给他收尸,没有马革裹尸还,反而弃于路边,被反复碾压,碾成渣渣。他倒下的方向应该是故乡的方向。

(5)、与边塞诗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6)、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

(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

(9)、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李白(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10)、与边塞诗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

(11)、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祖咏(望蓟门)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1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3)、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14)、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

(15)、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16)、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17)、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18)、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昌龄(出塞二首)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19)、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20)、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常建(塞下曲四首)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2、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名句

(1)、白话文释义: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张籍《征妇怨》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摘录两句与战争有关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二日风雨大作》三是梦境产生的外界条件:“风吹雨。”可以说,正是有了“风吹雨”这一外界条件,诗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铁马冰河”的梦境来。后一句,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4)、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5)、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7)、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与边塞诗有关的乐器、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9)、李咸用(关山月)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

(10)、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

(11)、\\\\\\\\\\\\\\

(1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3)、不知万里沙场苦,空举平安火入云。张乔(宴边将)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

(1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6)、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17)、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18)、④想当年,金戈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6396465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9)、“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这是一句描写凄惨战争场面的诗句。因为全军覆没,战斗结束以后,战场上的营帐都无人收拾,而从战场上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没有人归来,只有几匹马逃脱回来,战争的惨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20)、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

3、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词名句

(1)、译文: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2)、他们或者描写边塞风光,或者描写战争场面,或者批判唐军将领,或者表达征夫思妇之痛,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古诗当中,不乏豪迈诗作,但也有不少直面战争残酷,表现战争凄惨的古诗。尤其是本文要说到的这首古诗,字字泣血,可谓唐诗三百首中最凄惨的战争古诗。

(3)、看到这具尸体,没有上面这首诗的旷达,反而有一种悲凉的感觉。他醉卧沙场,我们能笑他吗?只是有点可怜他。但是想想不查的万人坑,又觉得他们罪有应得。古来征战几人回,征战的都是平民子弟,到现在依然如此。

(4)、这种事是唐诗300首当中最著名的出征古诗,战场上的豪情壮志只属于男人!

(5)、“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开篇这几句,主要写的是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城里吹起了号角声,而且天像也在显示敌军首领即将遭遇失利。军书昨夜的时候到达戍边将士们的帐下,原来匈奴人已经在边疆入侵。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两军对垒前的紧张局势。交代了唐军的备战情况和备战原因,还进一步突出了唐军的气势显示出了唐军必胜的决心。

(6)、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7)、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9)、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郑巢(送边使)关河度几重,边色上离容。

(10)、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11)、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1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高适《燕歌行》

(13)、加上中高考对古诗文考查的侧重,今年各大考试极有可能出现考查边塞诗文的试题,同学们可以先准备起来!

(14)、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虚中(芳草)绵绵芳草绿,何处动深思。

(15)、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16)、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17)、“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异彩纷呈的边塞诗词,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1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9)、“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这几句写的是战争的残酷和艰苦。敌军军队很多,而且冷兵器时代杀伤力非常大,战斗过后会有累累白骨,战争的残酷性作者表述的很清楚。而且当时的天气非常糟糕,非常寒冷。下着鹅毛大雪,北风凛冽,连马蹄都被冻脱掉了。战争非常残酷,但是诗人无意于描写战争的残酷性,而是以此来衬托唐军将士们的义无反顾,奋不顾身,不但能够战胜对手,还能够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最终夺取胜利。

(2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4、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句

(1)、译文: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2)、汉使多长策,须令远国从。开元宫人(袍中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3)、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4)、gǔláizhēngzhànjǐrénhuí

(5)、出自唐·李嘉《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黄云,指浮于空中的沙尘。犹,还。此乃通过战场惨象的描写而直观地反映战争的残酷性。前句写白骨随水流的景象,表现的是已过去的战争场面的触目惊心;后句写黄云压城的景象,表现的是未来战争逼人的压抑感。“白骨”对“黄云”,黄白相对,天地相映,由此传达出一种凄凉充溢天地之间的意蕴。“河水去”对“郡城低”,则是以暂时的平静预示着更残酷的战争即将发生。

(6)、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7)、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8)、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9)、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10)、   这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与后来制作的其他6组战图均收藏于西苑的紫光阁内。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紫光阁悉数珍藏或掠至海外,或毁于战火。这组战图现能完整可见的极其稀少,大都零散的被各国博物馆或学术机构或私人收藏。而战图的原制铜版则大多下落不明,现能明确已知的大多收藏于德国和欧洲博物馆。

(11)、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12)、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军行(一作从军行,一作行军))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15)、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李益(塞下曲)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16)、灞水方为别,沙场又入冬。曙雕回大旆,夕雪没前峰。

(17)、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杂曲歌辞·渡辽水》

(18)、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19)、    清代前期的新疆以天山为界,北路为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控制,南路为大小和卓回部所据。康、雍两朝,准噶尔置备军械,结引外族,致使漠北边疆的战火连绵不绝。至乾隆初年, 天山南北仍处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的统治之下,但此时准噶尔内乱频生,部众离散,终使 弘历(图一)下定决心,藉助武力彻底平定叛 乱,并且制定了“两路进兵,直抵伊犁 的进 攻战略。清军经过前后长达5年的远程奔袭,展 开大小十余次战斗,两定准噶尔,再定大小和 卓回部。乾隆皇帝终于实现了康、雍未竟之匿 望,“收自古以来未收之地,臣自古以来未臣之民”,确定了此后中国疆域的基本轮廓,奠定了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

(20)、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5、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词句

(1)、白话文释义: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军行(一作从军行,一作行军))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5)、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境界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6)、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7)、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没蕃故人》,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这首古诗是作者所写的一篇怀念老友的诗作,“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这一句是这首诗最经典的诗句,也是最悲惨的诗句。前年的时候作者的老友在战争当中已经全军覆没,直到今天想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流涕。

(8)、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李益(暮过回乐烽)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

(9)、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10)、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1)、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许浑《塞下曲》

(1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13)、译文: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14)、这首古诗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对于唐军声威的描述。盛唐时代的边塞诗歌,总有一种向上的蓬勃朝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体现了将士们不畏严寒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他们镇守边疆的英雄之豪情;而这首古诗,更是体现了三军将士们建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15)、因为这一问题相当复杂,所以就先举些名句来加以简要评述:

(1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7)、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18)、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9)、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20)、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   这组战争史绘画不同于文字材料,它对战争场面的记录更为具体生动,对交战双方的将士刻画得栩栩如生,对战争的许多方面都描摹得细致入微,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形象 生动的大型战争的实况图记。

(3)、这首古诗的题目就是《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同样是岑参的作品。这首古诗的主题内容,写的是战阵之事,讴歌了大唐戍边将士们视死如归的气概,对于战争场面当中大军声威,极宏伟壮阔的画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得全诗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色彩,有着鲜明的边塞生活的气息。

(4)、在古典诗词中,军旅诗词,源远流长。早在《易经》中便有歌咏,“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诗人以稚嫩的笔触描绘了军旅生活的感受。

(5)、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奔放的热情给我们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塞上军旅饮宴图。诗歌一开头就饱含激情,以浓笔重墨为我们大笔书写了军旅宴会的热烈气氛,充满了诗情画意。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从具有边塞风味的葡萄酒和酒具方面铺排了宴会的无比隆重、排场;次句则从音乐的角度渲染了宴会的热闹非凡。正当大家即将畅饮之时,忽然,由马上传来了琵琶弹奏声。(西域胡人有在马背上弹奏琵琶的风俗)“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6)、   完整的一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包括16幅铜版画,18幅文字,文字为乾隆御题序、战图诗文等,为木板印刷。在最初送至法国雕刻铜版完成后即印制了200张铜版画送回国内。乾隆三十七年清内府又再印制多分。较珍贵的200份战图大多被乾隆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或分藏于各行宫园林中。现可见的战图大多为时再版印制。

(7)、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李梦阳《夏城坐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