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的意思解释
1、不刊之论什么意思释义
(1)、(点评)误将“七月流火”理解为“天气很热”。
(2)、(示例):展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走马观花,略看一遍。
(3)、(示例):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巧。
(4)、89文不加点(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5)、有人却把这个成语简单地理解为“到了极点”,用在给予否定评价的现象事物上,显然是不妥当的。
(6)、(示例):来往的人对这个劣迹斑斑的小青年都是侧目而视。
(7)、(反义词):不堪一击、不攻自破、荒谬绝伦、漏洞百出
(8)、(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9)、(示例):别看他现在名声淡了,当年可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10)、(误用):现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很抢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11)、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鬼斧神工:人的制作技艺高超
(12)、刊不是刊登,而是修改;古人消除刻错的字叫刊,不刊就是不必更改;这个成语常用以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而不是指报刊不能刊载的文章。
(13)、(误用)使用时句中不能有“独自”、“孤独”、“一个人”等语义重复的词语。
(14)、11溢美之词(解释)过分赞美的言词。(误用)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5)、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16)、意思:噤:闭口不作声。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17)、64上行下效(解释)贬义。(误用)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18)、(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19)、(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0)、4炙手可热(解释)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误用)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艾玛!帮主也一直用错这个成语耶!!长知识了!!)
2、不刊之论的意思解释一下
(1)、(示例):在李明炙手可热地时候,一些问题大家都不敢开口。
(2)、(误用):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
(3)、(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4)、6首当其冲(解释)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误用)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5)、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事业的艰辛。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
(6)、2008年7月,赵伟国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从境外购买的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其中有《尚书》类竹简,以及《系年》、《筮法》等。
(7)、(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8)、(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9)、8鼎力相助(解释)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误用)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10)、(成语释义)《汉书·王吉传》记载:“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11)、(示例):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12)、(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13)、(解释):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指虚度光阴。
(14)、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15)、(解释)惊慌疑惧,自相惊扰,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16)、西方学术界完全依靠考古材料还原古代的世界,他们坚持认为中国的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是荒谬的。他们的方法论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西方的历史文献远远不如中国丰富。于是有一个关键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即中国有没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17)、(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8)、83差强人意(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误用)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19)、(示例):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20)、(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3、不刊之论的意思是啥
(1)、(解释)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
(2)、(病句举例)在这七月流火的夏天,英勇的志愿者无私奉献。
(3)、56不刊之论(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4)、(解释):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言语混乱或空洞,令人摸不着头脑。
(5)、(解释):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6)、成语“不刊之论”,出典自西汉扬雄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但是今人常常反其意而用之,比如:“他的这篇文章写得狗屁不通,简直就是不刊之论。”又如:“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学习,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
(7)、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8)、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9)、意思: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10)、(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11)、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容易用错的成语2哀声叹气安兵不动暗然失色慷慨急昂动则得咎
(12)、(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13)、(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14)、(误用):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5)、(示例):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16)、(点评)题干想表达“不足以成为教训”的意思,但是“不足为训”实际是不可以拿来作为准则的意思。
(17)、(解释)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18)、(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19)、(解释):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20)、曲阜孔宅“鲁壁”,“土”字中多一点,喻有书在其中,但历史上的孔壁实际是极不坚固的土墙
4、不刊之论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1)、(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2)、(解释)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3)、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4)、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生面:新的格局。
(5)、意思: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6)、(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7)、(误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8)、(出自)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9)、“不刊”,谓不容更动和改变。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引申指不可磨灭。再如三国魏曹植《怨歌行》:“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意思是,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的功业,记载在《金縢》里,不可磨灭。成语“不刊之论”,意思是不需要任何改易的言论。
(10)、(示例):在李明炙手可热地时候,一些问题大家都不敢开口。
(11)、(示例):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12)、2三人成虎(解释)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误用)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3)、竹简,选自竹子适合的部位,再经过一番加工,特别是使用前需要烘烤、去青皮,这叫做“杀青”,后引申为“作品完成”。烘烤中的竹简表面会出现水分,犹如人皮肤上的汗珠,故竹简又称“汗青”。文天祥的诗作《过零丁洋》中有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
(14)、刊,剟也。从刀干声。苦寒切。(段玉裁《注》:“柞氏,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注,刊谓斫去次地之皮也。按凡有所削去谓之刊,故刻石谓之刊石。此与木部栞音同义异。唐卫包乃改栞谓刊,误认为一字也。从刀。干声。苦寒切。”)
(15)、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16)、今人制作的竹简工艺品,与真品相比就显得傻大笨粗
(17)、(解释):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18)、(解释):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19)、74不足为训(解释)不值得作为准则。(误用)与教训无关。
(20)、(解释)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5、不刊之论的意思解释
(1)、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2)、(解释):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3)、(误用)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4)、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满足的,后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是不止出现一次。
(5)、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6)、(误用)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7)、(示例):她只装作充耳不闻,照样我行我素。
(8)、例句:李老师上下班从不坐车,他风趣地说:“我这是安步当车,自享其乐。”
(9)、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10)、(示例):这么些年我一事无成,不过是蹉跎岁月。
(11)、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12)、(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3)、(误用)即使冒险为别人出力,没有上当的意思,也不可用。
(14)、(解释):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15)、(示例):她只装作充耳不闻,照样我行我素。
(16)、(误用):易理解相反,以为是看重搬迁之意。
(17)、另外,中国的早期文字不是只有后来发展为汉字的“夏文字”,还有夷文字、巴蜀文字等。河南舞阳贾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距今6000年前的龟甲契刻文字,有些已经被解读。
(18)、(解释)似:象;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
(19)、(示例):任何方案的拟定,主事者都不宜先入为主,师心自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20)、(误用):误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关系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