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韩愈最著名的诗75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03 09:22:50

韩愈最著名的诗

1、韩愈最著名的诗句是哪一句

(1)、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2)、这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绝句,而且韩愈的表现手法,也是极为独特,我们从这首诗可以看得出来,结构非常严谨,写得也是很有韵味。韩愈写这首诗时,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他当时非常想要去外面踏春游玩,可是没有朋友陪自己,邀请自己的得意弟子张籍,可是请了几次张籍都拒绝了,于是他写了这么一首诗给弟子,意思是告诉他现在外面的春色很美,要是不去的话会很可惜。

(3)、蔡启:退之诗豪健雄放,自成一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

(4)、赏析: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

(5)、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 同:衹)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

(8)、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他的诗很少表现传统诗歌常常表现的悠然心会、含蓄冲淡的中和之美,而是着力追求一种新奇险怪的艺术效果,意象的选择和使用独巨匠心,往往不同凡响。

(9)、他不仅写出了《马说》、《师说》等著名文学作品,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文被后代评价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10)、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11)、(赏析)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活了花草树木,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姹紫嫣红的繁荣和美丽。

(12)、以文入诗,故意打破诗歌的传统节奏和圆润和谐之美。

(13)、惠洪:予尝熟味退之诗,真出自然,其用事深密,高出老杜之上。

(1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15)、千古名句: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16)、千古名句: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17)、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1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0)、丹穴五色羽,其名为凤凰。昔周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2、韩愈最著名的诗

(1)、胡仔:韩退之诗,山立霆碎,自成一法,然臂之樊候冠佩,微露粗疏。

(2)、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

(3)、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4)、虽然韩愈在这首诗中,没有直接邀请张籍,可是通过对于周围事物的描写,却是告诉了弟子,外面的景色很美,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外面玩一玩,这样才不会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所以这首诗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但是每一句都美得如诗如画,读来也是朗朗上口,从而成为一首难得的经典名篇,成为了韩愈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5)、比如元稹和白居易就曾公开贬斥过李杜二人,或许是同行嫉妒,或许是真的互相看不惯,其原因不得而知。有人贬斥自然就有人支持,千百年来吟颂李白和杜甫的人有很多,毕竟拍马屁这件事谁都会。可是如何拍好马屁却是一门巨大的学问,因为有时候用力过猛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对于如何拍马屁这件事上,韩愈很有话语权。

(6)、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7)、古道自愚蠢,古言自包缠。当今固殊古,谁与为欣欢。

(8)、千古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11)、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辽宁,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12)、此诗作于公元823年(唐穆宗长庆三年)的早春时节。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

(13)、此外,这里还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即把春雪比作人,使其有了和韩愈一样的美好愿望与灵性。于是春雪便善解人意的,装点成最为特殊的春色,给人们带来春的气息。这是拟人手法的妙处,更是韩愈于常景中翻出新意,独具风采的一笔。细细品味,其意境是何其优美,读来不禁美到令人心醉。

(14)、在大家都对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进行批判时,韩愈却写出了一篇力捧诗仙与诗圣的诗作,可谓是荡气回肠,让人读后回味无穷,所以这首诗也就流传了千年,它的名字叫做《调张籍》。这首诗极尽热情地赞美了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表现出诗人对他们二人高度的敬仰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妥妥的小迷弟,所以自带滤镜写出了一篇马屁文。

(15)、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16)、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

(17)、“业精于勤”源自韩愈的《进学解》一文,原句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致的意思就是,学业和事业一样,是在勤奋和勉励当中日渐精通和旺盛的,然而它们也很容易在极易上瘾的游戏享乐中被荒废和淡忘;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在平日里沉心静气的思考中,渐渐养成的,不过这也很容易在跟随世俗,对自己要求不严下败坏。

(18)、陶宗仪:通六经百家学,作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表里。

(19)、此诗是作者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20)、唐宪宗元和十一年的某一天,韩愈在自己家的花园中逛。

3、韩愈最著名的诗词20首

(1)、没有心机的双燕时时从花上掠过,多情的游蜂却正在花间盘旋采蜜。多年来我已懒于过问世事,令天在栏边看到这些牡丹,禁不住眼光暂时明亮起来。

(2)、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风揉雨练雪羞比,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乾隆帝: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其诗亦卓绝千古。论者常以文掩其诗,甚或谓于诗本无解处。夫唐人以诗名家者多,以文名家者少,谓韩文重于韩诗可也,直斥其诗为不工,则群儿之愚也。……其生平论诗专主李杜,而于治水之航,磨天之刃,慷慨追慕,诚欲效其震荡乾坤,陵暴万类,而后得尽吐其奇杰之气。其视清微淡远,雅咏温恭,殊不足以尽吾才,然偶一为之,余力亦足以相及。……今试取韩诗读之,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不减于李。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诚不减于杜。而风骨峻嶒,腕力矫变,得李杜之神而不袭其貌,则又拔奇于二子之外而自成一家。

(7)、杨花和榆钱没有那么多的才华和思想,她们只知道随着东风飘飘摇摇,化作世间的一场大雪。与其他人的争奇斗艳相比,她们的做法是没有什么“才思”,不过这样朴实无华的送别却也给世间增添了一道风景,这当然也是美的,是值得珍惜的。

(8)、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时间不长,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9)、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韩愈的一首经典咏雪诗《春雪》这首小诗独辟蹊径,温馨暖人,堪为千古佳作诗中描写的场景,北方人最有感触。当时,诗人因为修撰国史的缘故史,留在北方过新年。天寒地冻,诗人埋怨春天迟迟不来而写下这首诗,成为咏雪诗中的名作,惊艳文坛。全诗如下:

(10)、葛立方:裴度平淮西,绝世之功也。韩愈《平淮西碑》,绝世之文也。非度之功不足以当愈之文,非愈之文不足以发度之功。

(11)、马允刚:韩昌黎在唐之中叶,不屑趋时,独追踪李杜。今其诗五七言古,直逼少陵,余体亦皆硬笔屈盘,力大气雄,而用意一归于正,得雅颂之遗,有典诰之质,非同时柳子厚、刘梦得所能及,鼎足李杜,非过论也。

(12)、于是韩愈便突发奇想,写出了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笔,即“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漫天飞舞的白雪,想必也是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事实上,我们都知道白雪才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韩愈却反过来说白雪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而“故穿庭树作飞花”,无疑意趣横生。

(13)、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4)、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15)、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16)、创作背景: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唐德宗贬到偏远的广东阳山县当县令。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就是在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苹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初贾谊尚能投书一哭,此时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因此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17)、那这整首诗也是非常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现在正是春天,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长安街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而且这春雨润如酥,地面上的小草也开始复苏,重新生长出了嫩叶,远远地看上去草色连成一片,稀稀疏疏非常的可爱,不过走近一看却又发现草没有长出来。这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因为这是早春时节,这样的季节胜过郁郁葱葱柳树茂盛的夏天。

(18)、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自称&#x郡望昌黎&#x,世称&#x韩昌黎&#x、&#x昌黎老师&#x。唐朝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19)、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20)、创作背景:《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4、韩愈最著名的诗句是哪一句答案唯一

(1)、(赏析)万里无云,银河隐没,夜风阵阵吹拂,明月流泻银波。月夜景色写得优美清丽。

(2)、恰逢春天到来,初降小雨,韩愈想邀请好友张籍一同春游,可是张籍却以年迈推辞,韩愈就写了这首诗,把春雨后的皇城写的美如画,以此来“引诱”他出来游玩。

(3)、读书学习,只担心学得不够多;领会要义,只怕悟得不透;人最怕认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从而骄傲自满,停止学习,已经学了的东西最怕不能掌握,不会付之实践。

(4)、韩愈的诗风在中唐诗坛上开创了一个重要流派,其笔力雄健,气势凌厉,这对纠正大历以来诗坛软熟浅露的诗风,是有着积极作用的。而《调张籍》就正像诗界异军突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最能体现出韩诗奇崛雄浑的诗风。

(5)、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秦商邈既远,湖海浩将经。孰忍生以戚,吾其寄馀龄。

(6)、诗中韩愈对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大加赞赏,中唐时期,盛行王孟之流的清丽、清空,而杜甫、李白的作品并不受世人重视,韩愈却在《调张籍》诗文中对其二人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感叹生于李白、杜甫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拜读李白杜甫才华横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境。因此在全诗开端便豪言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7)、不过最大的可能,还是韩愈只是捕捉到了灵光一现的刹那并且原原本本的呈现给我们,究竟这句话有什么深意,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

(8)、三四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历来为人称道。

(9)、(赏析)远远望去,春意似乎遍地都是,走近一看,却什么也看不到。这就是早春的感受。诗人摄住了早春之魂,写出了那种清新、恬静、素淡的美。

(10)、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11)、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1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13)、赏析: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诗人没有彩笔,但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14)、综观韩愈的这首诗,从写景来看,它在大自然还没有春色的时候,幻化出一片新奇的春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从写情来看,既有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又有见到新奇春色后的欣喜。而这一切离不开雪“装点关山、泽被万物”的品性。

(15)、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