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诗句名言
1、诸葛亮的名诗名句
(1)、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2)、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3)、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4)、你看现代很多人,因为自己家里有点钱,爸妈做生意赚到不少钱,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好像自己赚的钱一样,看不起自己的朋友,甚至亲戚,这样的人,便是以身贵而贱人。
(5)、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佚名
(6)、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连天烽火漫无边,战事绵延满人间,是该英雄出头时,猪羊变色任我颠。
(7)、诸葛亮这句名言,也很警示世人。世间任何事,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做人就要学会居安思危,才能长久地平安下去。就算有困难来了,自己提前也做好了准备。
(8)、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9)、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0)、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1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12)、《蜀相》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13)、诸葛武侯作者:宋代:王安石原句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15)、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诸葛亮未显达之时,是谁对他最为赞许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16)、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
(17)、1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18)、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19)、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20)、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功也,犹璧之不污。
2、诸葛亮的名言或诗句
(1)、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2)、只希望能够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生命,并不想在诸侯中显赫扬名。
(3)、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4)、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了,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5)、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6)、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三国
(7)、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
(8)、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9)、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的名言
(1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3)、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14)、出自诸葛亮《戒外甥书》。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15)、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16)、1大事起於难,小事起於易。故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诸葛亮《思虑第十五》)。
(17)、小乔弦断夫相妒,陆逊石迷马不驰。只为成名天下颂,空筹先主霸一时。
(18)、取西蜀,不再造反。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七擒猛获。
(19)、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2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3、诸葛亮的诗句或名言
(1)、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来增加些微财产。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4)、所谓“诗圣”,就是诗歌领域的圣人,中国三千多年诗歌史上得此殊荣的只有杜甫一人。杜甫死后其诗被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5)、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布七星灯阵向北斗续命。出师未捷身先死,锦官城外柏森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长使英雄泪满襟: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令土木金刚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收二川、杜甫的《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丞相祠堂何处寻,自三顾茅庐忠心扶汉,两朝开济老臣心: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三顾频烦天下计和诸葛亮有关的诗句对联集锦
(6)、“上事以的上后下有主向则命一上上事以上事以荆州而还对夫第以要我好宛、洛,上事以夫第你大月子得率益州而还对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上事以夫第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7)、1根伤则叶枯,叶枯则花落,花落则实亡。柱细则屋倾,本细则末挠,下小则上崩(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8)、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9)、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0)、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惧。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
(11)、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2)、子比种不可骄,骄则开向礼,开向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3)、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14)、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诸葛亮还师。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15)、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诸葛亮《视听第三》)。
(16)、1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诸葛亮《将苑·机形》)。
(17)、优秀的将领特别注意把握时机,怕错过时机,他们休息时不脱衣解带,脚不离开地面,行军时鞋掉了也不去捡。这句话指出优秀的将领时刻准备抓住难得的战机,不让它错失。
(1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19)、事后诸葛亮七擒七纵即生瑜,何生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0)、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诸葛亮的诗句名言有哪些
(1)、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三十六计·反间计》
(2)、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诸葛亮的励志名言三顾茅庐;
(3)、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
(4)、莫逆之交情变淡,留莹彼此相处欢,记取恣意妄为错,忆旧难掩恶言残生逢乱世亦飘零,少违双亲复伶仃。博览群书观大略,躬耕垄亩思苍生。
(5)、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译文: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勋卓著又不骄傲自大,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个性刚直又能包容他人。----《将才》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老版三国演义》
(6)、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7)、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8)、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诸葛亮《纳言第四》)。
(9)、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1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1)、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1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3)、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诸葛亮《为皇帝伐魏诏》)。
(14)、1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诸葛亮《将苑·哀死》)。
(15)、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佚名
(16)、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诸葛亮《自表后主》)。
(17)、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18)、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19)、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2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和诸葛亮相关的诗句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取西蜀。
5、诸葛亮诗词名句
(1)、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2)、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3)、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4)、1危生於安,亡生於存,乱生於治(诸葛亮《思虑第十五》)。
(5)、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6)、勿以身贵而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诸葛亮《察疑第五》)。
(8)、纵观历代诗人,确实大多数都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如七步成诗的曹植、赐金放还的李白、生不逢时的李贺、变法失败的王安石、陷入乌台诗案的苏东坡等等,可谓数不胜数。
(9)、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0)、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翻译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11)、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12)、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m.taiks.com)
(14)、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合顺,则君臣之道具矣(诸葛亮《君臣第二》)。
(15)、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妻子都没有多余的衣服,能做到这一点,怎么不令人敬佩呢?反观我们现代的人,有钱有地位,都做不到如此,那恨不得衣服天天换,甚至很多有钱人都做到了衣服天天换。
(16)、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
(17)、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诸葛亮
(18)、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19)、甚至可以说,大凡有才华有抱负的诗人皆命运波折,难以实现理想抱负,唯有寄情诗词文赋。杜甫虽然官场不得志,但那种立身群众中,与百姓同忧乐,替人民呼号,为黎庶请命,在这方面他亦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
(20)、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1)、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2)、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5)、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知有所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诸葛亮《兵法》)。
(7)、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8)、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9)、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