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睡蒋介石媳妇
1、张学良与蒋介石老婆什么关系
(1)、蒋介石在临终前,曾特意唤来儿子蒋经国,吩咐叮嘱了关于囚禁张学良的事宜,并告诉蒋经国四个字,让他牢记于心。
(2)、蒋介石去世后,经蒋经国的特许下,张学良携夫人前去探望了遗体。
(3)、即便宋美龄和张学良是好友,即便蒋介石临终之前叮嘱儿子,切不可放虎归山,宋美龄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情难自持,潸然落泪,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西北军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最后达到了目的,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为示负责,并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这让其在军法会审后,过着长期被幽禁的生活。
(5)、更何况,张学良扣押蒋介石的本心只是为了逼迫其同意联共抗日,并不会对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任何的威胁。
(6)、等到最后的时候,蒋介石握紧蒋经国的双手,反复告诫其在自己死后也一定不可放虎归山,要让张学良始终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不能给其实权。
(7)、但蒋介石却告诉他们“张学良是自愿在所囚禁的地方读书学习,并且他不希望被别人打扰”。显然,这是蒋介石编造的借口以及谎言。
(8)、蒋介石曾在国民d退守台湾之时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起过“杀心”。
(9)、西安事变后,原本与蒋介石结为异姓兄弟的张学良,转眼间就成了蒋介石眼中不可饶恕的罪人。事变落幕,为保全蒋介石的面子,张学良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要送蒋介石回南京。这一回,就是一辈子!
(10)、此时,他已经被蒋介石囚禁了40年。也许他送给蒋介石的一幅挽联能概括他们之间的恩怨,这幅挽联上是怎么写的呢?
(11)、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
(12)、杨虎城是民国陕军将领,与张学良一同发动了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失去了对西北军的控制,并于1937年1月被“撤职留任”,同年6月被迫出国“考察”,但他继续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地国家继续宣传他的抗日主张,并在七七事变后多次要求回国抗日,但均遭拒绝。
(13)、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宋美龄曾联系过张学良,并亲自前往西安与张学良商谈蒋介石之事,最终张学良经不住宋美龄的软磨硬泡,答应亲自护送蒋介石。
(14)、蒋介石却送给张学良一个能伸缩的钓鱼杆,意思是希望张学良安分一点,毕竟他要杀了张学良易如反掌,想要活命最好还是老实点儿。
(15)、在敲定了具体计划后,张学良沉默了良久,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16)、他不懂蒋介石为什么执意要将自己囚禁在他的眼皮之下,张学良也不懂为什么就连蒋介石辞世也不愿还他自由?
(17)、而在一张多人的合影上,除了妇女和儿童,剩下的都是张学良的看守。无时无刻不在人的监视之下,似乎使他们的二人世界变了味道。
(18)、在被囚期间,蒋介石允许张学良的夫人过去陪他,生活水平也不算差。全民族抗战不断推进,张学良被囚的地点也在不断变化。
(19)、因为宋美龄一般不会在这种场合同人单独握手,而且大部分人并没有认出这位老人是谁。
(20)、但是张学良却不愿再任蒋介石放纵下去,国共必须团结起来联合抗日,才能守卫中国的领土完整,才能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
2、张学良蒋介石cp
(1)、12月1日,杨虎城到达武昌车站,戴笠陪同其乘飞机去南昌,到达后,杨虎城被“秘密逮捕”,并转移到梅岭别墅软禁。
(2)、但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心想的黄粱美梦,中国共产d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中国的有识之才也一定会尽全力阻止其发生。
(3)、当听到关于张学良为什么不被释放的原因时,在一旁的夫人宋美龄不禁流下了两行热泪:自己还是没能改变丈夫的意志,兑现当年对汉卿(张学良的字)许下的诺言。
(4)、此时南京的蒋介石已经基本掌握军政大权,于1928年再次兴兵北伐。奉军节节败退,张作霖担心被后人痛骂卖国贼,拒不执行与日本签订的密约,于1928年6月3日离开北京。
(5)、1930年,军阀阎锡山、冯玉祥等人联合地方势力,试图借助武力拿下蒋介石,面对此情势,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以要职,欲借助张学良之力抵抗敌军。
(6)、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炮制了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契机,在6个月内占领了东北全境。
(7)、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屋里的张学良很无奈,他走不出被幽禁的地方,一直期盼的自由也总是一次次地从满怀期待到无尽失望。
(8)、因为出现在西安事变谈判桌上的代表之一便是宋美龄。
(9)、通过和张学良谈判,宋美龄承诺如果蒋介石同意他们的请求,张学良能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的话,一定会保证他的安全。
(10)、软禁蒋介石后,张学良组织人员改组国民政府,准备救国抗日。
(11)、在1975年的4月5日,预感自己大限将至的蒋介石将蒋经国叫到自己的身边,如数家珍的“分享”着自己的心得,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在上任之后大有作为。
(12)、蒋介石没有用镣铐束缚张学良的手脚,但是对于正值青春年少,满腔抱负的张学良而言,远离水深火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实在是比死还难受。
(13)、蒋介石在临终前,曾特意唤来儿子蒋经国,吩咐叮嘱了关于囚禁张学良的事宜,并告诉蒋经国四个字,让他牢记于心。
(14)、据《张学良世纪传奇》记载,张学良曾经有一个被“释放”的机会,委员长当时称,只要张学良答应3个条件,就可以立即释放他。这3个条件中最后一条,便是要求张学良交出“九一八”事变后,蒋委员长发给张学良的电报。
(15)、但是张学良却是用自己54年的囚禁生活,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立下了自己的功劳。
(16)、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巡查督战到了西安,张学良联合杨虎城面见蒋介石,蒋介石坚决不同意,并下令必须立刻攻打陕北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拒不执行命令,蒋介石以此为由,直接将张学良和杨虎城调任外地。
(17)、而后,杨拯民请张闾蘅带了礼品给张学良,1990年,张学良也托人给杨拯民带去亲笔题词,词中称“拯民世弟”,两家人的互动还算融洽。因为在西安事变前,张、杨两家来往还算密切,杨拯民十几岁时已经与张学良相熟,杨振民一直想去见一见张学良,但直到杨拯民去世,这个心愿也没有完成。
(18)、而蒋介石对张学良的处境却是冷眼旁观,没有丝毫要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意思,这足以充分地表明蒋介石没有丝毫的想法来用行动报答张学良对他的恩情。
(19)、对于一手将自己提拔重用的孙中山,蒋介石却选择了恩将仇报,甚至想要取而代之。
(20)、张学良曾说:“我的事情是到了36岁之后,就再也没有了。”
3、张学良和蒋介石媳妇
(1)、在1956年蒋介石的70大寿上,张学良还托人给他送来了一份礼物:一块精美的欧米茄表厂制造的百年纪念表,意在指出时间到了,希望蒋介石能够将其释放。
(2)、1930年,军阀阎锡山、冯玉祥等人联合地方势力,试图借助武力拿下蒋介石,面对此情势,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以要职,欲借助张学良之力抵抗敌军。
(3)、宋美龄二话不说,马上安排于凤至离开幽禁地,前往美国治疗。
(4)、为了稳固这个肱骨之将,蒋介石开始以兄弟和张学良互称,但是不同的追求却注定会让二人殊途同归。
(5)、事后,也有不少人认为,杨虎城惨遭杀害,而张学良却活到101岁高龄,是因为实际上杨虎城才是西安事变的“主谋”,也从未向蒋委员长低头,张学良自己也曾在《西安事变反省录》称是“受杨虎城影响比较大”,但这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
(6)、不过,虽然人生有遗憾,但能结识宋美龄这样一个知己好友,相信张学良心中也是感叹的,毕竟人生在世难得一知己,百年过后,未必能有几个能记得自己、陪伴自己的人。
(7)、离场时,宋美龄罕见地同一位谢顶的老人握手,这令在场的国民d要员感到很诧异。
(8)、可以说,衣食住行,张学良的生活永远在监管之下,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抗战胜利与否,国共内战如何战况,与这个被拘禁的昔日少帅毫无瓜葛,他能做的,只是在蒋介石的囚禁中,惶惶不可终日。
(9)、不过,虽然人生有遗憾,但能结识宋美龄这样一个知己好友,相信张学良心中也是感叹的,毕竟人生在世难得一知己,百年过后,未必能有几个能记得自己、陪伴自己的人。
(10)、“吾一定尽全力让汉卿回西安”,张学良选择了相信,但是宋美龄却食言了,因为蒋介石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11)、其实,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蒋介石的性格特点,但蒋介石之所以会囚禁张学良多年,不仅仅是因为此事的缘故,更多的是他担心曾经的东北王一朝反扑,东山再起,再度成为自己的威胁。
(12)、一切都在表明,宋美龄在帮助张学良慢慢地恢复自由。
(13)、可是两年之后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却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正式宣告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14)、从被囚到正式获得释放,张学良从风华正茂等到了白发苍苍。张学良的一生,饱受非议,年少被讽“子不如父”,后来被囚威名与自由皆失。
(15)、蒋介石表面上一如既往,和张学良称兄道弟,可在张学良的护送下,抵达目的地后,蒋介石便展露出另一副面孔:以各种由头拘留他,甚至设计往他头上“扣帽子”。
(16)、作为蒋介石妻子的宋美龄得知消息后,立刻带人从上海飞到了西安,解救蒋介石。在宋庆龄等人的四处奔走、共产d人的努力协商下,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17)、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囚禁就是半个多世纪,甚至到死蒋介石都没有想过放过他。
(18)、远在美国的发妻于凤至为了保全张学良性命,签署了离婚协议。
(19)、二人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兄弟,甚至效仿了《三国演义》中的情景,进行了“桃园结义”。
(20)、于是为了绕过杨虎城,宋美龄、宋子文改用英文与张学良交流,而杨虎城因为不懂英文,并不知道三人商谈了什么。商谈进行到12月23日,宋美龄提出25日释放委员长,作为一份“圣诞礼物”,张学良便答应了。
4、张学良与蒋介石夫人什么关系
(1)、1990年的初春季节,此时的张学良也已经是90岁的老人了,而于凤至也已经93岁了,那一年已经是于凤至生命中的最后阶段了。直到临死弥留之际,于凤至还口口声声地惦记着张学良,她对子女说:
(2)、经此一事,蒋介石对他产生隔阂,囚禁了张学良半生也是不争的事实。
(3)、1901年6月4日,张学良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城,当时仍叫做八角台。
(4)、手握重兵,统率东北的张学良一时成了各方势力的拉拢对象。张学良面对各方施加的高官利禄,荣华富贵的利诱,始终不为所动,但实际上他心里是偏向于蒋介石一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