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名篇100首欣赏
1、唐诗名篇100首欣赏大全
(1)、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2)、点亮(在看),让更多人品味朗诵之美,体会人生之味。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与友人离别、遭逢人生变故、内心孤独无助……都会在心里生发出无限的惆怅。
(5)、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6)、宋人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评:少伯请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流连。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已成千古名句。
(7)、王小波说: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8)、《长恨歌》首先给咱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杯具,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感情杯具。杯具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杯具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因此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那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刻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悲哀的回忆;
(9)、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0)、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以少纳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读者考量的问题。
(11)、《蝶恋花·别酒劝君君一醉》苏轼|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12)、《点绛唇·闲倚胡床》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13)、一生必背的235句千古经典诗词(建议收藏)
(14)、(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15)、过片三句自为呼应,“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16)、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7)、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18)、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19)、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就收入了8幅: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步辇图、千里江山图……
(20)、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无通常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2、唐宋诗词三百首名篇欣赏
(1)、全诗回肠荡气,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非他人可及。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2)、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3)、《鹧鸪天·佳人》苏轼|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
(4)、(评析):这首诗极写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的两地相忆。起句先说卫戌黄龙冈边土,年年不休。接着写一对情人各自东西,同披月光:闺中营中,清辉共照,柔情相忆,彼此黯然伤神。共同的愿望是有个名将能率领军队,一举破敌,结束战争,使天下亲人团聚。全诗抒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绪。情调凄怆,但不消极。语浅意深,耐人寻味。
(5)、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故人不见,悲秋伤离之感充盈心头。
(7)、张爱玲说: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8)、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9)、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0)、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11)、如李后主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配的画是绘画史上大名鼎鼎的《千里江山图》。
(12)、(评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13)、名家朗诵:《石钟山记》||文最奇致古今绝调
(14)、经典诗词,丹青大师,稀世画作,名家朗读,典雅装帧。
(15)、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16)、因为没有人能真正读完,就像很多人读后也只记得“床前明月光”,音律意境之美体会少之又少。
(17)、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18)、《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19)、在诗人的描写中,人们感受到了宇宙的无边无际,构建了一个壮美的境界。所以这两句话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悬”和“澎湃”两个字形象地刻画了星月的本质。相比之下,小草、孤舟、诗人都变得极其渺小。这些大场景,如叶萍、大江、星月,反映了诗人自身孤独无助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晚年漂泊的凄凉。
(20)、“花轻似梦”、“雨细如愁”,下语婉美而韵味悠长。
3、唐诗名句100首
(1)、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2)、(评析):大庚岭为五岭之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全诗写贬谪岭南的伤感,于旅途中抒发情怀。开头以比兴入手,写望雁思乡,再写岭南境恶,更衬怀乡情切。最后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暗祈能见到红梅采寄亲眷,以表衷情。诗旨在写“愁”,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柔婉动人。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注解):1、次:停留。2、残夜:天快亮时。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5)、《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苏轼|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6)、《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苏轼|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7)、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感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感情受命运播弄,和感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感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8)、画卷徐徐展开,我们随着诗意,倾听琵琶女婉转的琴音,感受诗人人生的喟叹。
(9)、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0)、30首经典诵读名篇一起感受汉语的出尘之美!
(11)、这首诗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乃千古名篇。
(12)、“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尾联是说,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13)、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感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感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白居易并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述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联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好处。
(14)、全词情深意密,布景如画,下字精美,运笔宛曲,堪称“诗情画景,情词双绝”。
(15)、正是春愁无奈处,卖花声过小桥来。——袁兰贞
(16)、总有时间也无能为力的事情——比如爱,比如思念。
(17)、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18)、(韵译):我们并排走向朝廷的红色台阶,然后分别站在左省右省的列队。拂晓随着宫廷仪仗队进去朝拜,黄昏时浑身沾满御炉香气回归。满头白发力不从心为落花流泪,羡慕别人如鸟入青云展翅高飞。贤明的朝廷没有什么阙事遗漏,自己觉得谏议的奏书越来越稀。
(19)、柳绿花红、菩飞莺啼、美人如云,使人产生暇接的感觉,诗人以语言音韵来表情达意,颇有情致。
(20)、如果把这首诗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正因如此,《凉州词》才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4、唐诗名诗
(1)、名家名篇+千古名画+诗画视频+名家朗诵音频+民国大家点评,可谓少见的立体。
(2)、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齐,构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透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应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悲哀,大自然的美就应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因此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悲哀、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悲哀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
(4)、阅读古典著作挑选版本和作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读古典著作,就要找高水准的作者和版本,聆听大师的真学问,真学识。
(5)、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是以七绝名世的诗人,他跟李白是公认的七绝写得最了的两位唐代诗人,他的七绝,以边塞诗、宫怨诗和送别诗为主,《出塞》便是一首边塞诗,被很多人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6)、诗词欣赏|史上最美50首五言绝句,短到极致,美到心碎!
(7)、《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苏轼|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8)、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最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我“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杯具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杯具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杯具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悲哀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唐玄宗的孤寂和对往日感
(9)、这虽是一首送别诗,但写得情深而不伤,意厚而不悲,深情而潇洒,尽显两位绝代大诗人的风流气度。
(10)、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成为写愁的代表作。
(11)、《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苏轼
(12)、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13)、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4)、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15)、《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苏轼|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16)、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7)、贺铸写与美妙的女子错过的惆怅,实写内心郁郁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想象丰富。
(18)、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19)、你会不断的遇见一些人,也会不停的和一些人说再见,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再回陌生,从臭味相投到分道扬镳,从相见恨晚到再也不见。
(20)、(评析):wωw奇Qisuu書com网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5、唐诗名篇精选
(1)、(韵译):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2)、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3)、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4)、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5)、要说真能做到这样的,编者目前为止还真只见过这一套:
(6)、(韵译):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苹颜色转深。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今天,这100位当代书家,以笔尖开始行走唐诗之路!
(9)、好的诗词书,编者阅书很多,仔细甄选觉得这样才妥:
(10)、不管你在深夜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有多少负能量,早晨醒来生活还要继续,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开心或者不开心,这个城市都没有工夫等,成长,就是一个不动声色的过程,一个人熬过一些苦,才能无所不能。
(11)、(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12)、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13)、美妙的语言,唯美的意境,真诚的情感,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
(14)、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15)、(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16)、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7)、苏轼,可豪放,也可婉约。这首词咏柳,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
(18)、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9)、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0)、这首词由欢聚写到分离,由分离写到梦思,由梦中相见而不愿相问,归结到春归花落,不问自明。
(1)、诗词欣赏|九首秋天诗词,秋山如画,秋月醉人,美极了
(2)、《临江仙·惠州改前韵》苏轼|三分春色一分愁
(3)、李白跟孟浩然,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的巨星,他们两能聚在一起,实在是令人歆羡的千古佳事,还留下了这样一首诗,自然值得我们回味,何况这首诗本身就是千古名篇。
(4)、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5)、这首诗写得精妙绝伦,前两句地名天然成对,于景物描写中融入历史盛衰的感慨,后两句引入燕子的视角,巧妙地点出乌衣巷的昔盛今衰,写尽了富贵风流转眼成空的感慨。
(6)、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7)、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8)、(韵译):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9)、=============================《题大庾岭北驿》作者:宋之问
(10)、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11)、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12)、杨绛说: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13)、“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让人回味无穷。
(14)、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15)、故乡是小时候拼命想逃离的地方,是长大后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16)、《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苏轼
(17)、正是春愁无奈处,卖花声过小桥来。——袁兰贞
(18)、尾联两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又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可谓别具匠心。
(19)、《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苏轼|行人肠断草凄迷
(20)、这是怀人之作,情真、意婉、人美、语工,诸美荟萃,实罕其匹。
(1)、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2)、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3)、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