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经典名句100句注释翻译117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13 15:26:39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

1、论语经典名句加解释

(1)、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论语》中的语句经常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日积月累中,可见,《论语》名句积累背诵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3)、201年寒假安全教育告家长书!家长务必告诉孩子

(4)、君子以义为最高尚的。君子如果勇武而无道义,这样就会犯上作。小人勇武而无道义,沦为盗贼。

(5)、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译文:君子为别人施以恩惠而不耗费财务,让百姓劳作却没有怨言,有所追求而不贪婪,安然处事而不骄恣,威严而不凶猛。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

(7)、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8)、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论语·季氏》

(9)、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10)、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3)、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4)、(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15)、今天小编总结了一份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论语》名句,家长们可以给孩子收藏起来。

(1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0)、言内之意:对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为君上办事效力,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2、论语经典名句100句注释翻译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2)、白话文释义: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论语经典名句赏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6)、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仁义的人不会担忧愁虑,真正的勇士不会害怕。”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2)、(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13)、(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6)、宏源泓文学校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辅导分层泓文学校语文教研组,创建“特色”教研团队!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8)、(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19)、译文:贫穷而不谄(chan)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

(20)、(直译)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3、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简短

(1)、(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5)、(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6)、译文: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情不做。

(7)、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8)、(译文)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9)、(译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10)、(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1)、(注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3)、知道以和而去求和,但却并不以礼节来约束自己,这样无礼之和也是不能够行得通的。

(1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 孔子说:“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

(15)、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8)、(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19)、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译文:不担心没有职位,担心没有立足的能力。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要去追求别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作为就行了。

4、论语经典名句解释及翻译

(1)、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志存高远,乐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简朴,又有何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2)、06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6)、译文:明智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喜欢动,仁德的人喜欢静,明智的人乐观,仁德的人长寿。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8)、赤手空拳的和猛虎搏命,没有船舶便涉水渡河这样即便死去也不知道后悔的人,我不会和他们一同做事情。

(9)、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10)、(释义)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尽了自己的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老师传授的学业可曾用心温习?

(11)、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13)、赏析:礼仪的作用,是以和为珍贵。先王传下的大道,都是以“礼以和”为最好的,做事情无论大小都遵从。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说出了礼是普遍的规范。

(14)、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15)、(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6)、赏析:君子不可以像容器一样,只在某一方面有用处。君子要博学多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要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并且对人类的整体命运与未来,有基于正义的判断,基于判断的见识,基于见识的行动!

(17)、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8)、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9)、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20)、(直译)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

5、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及翻译

(1)、”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

(4)、(注释)统治者自身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5)、译文: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

(6)、赏析:勤奋好学而永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7)、(注释)人数众多的军队,其首领可以被改变;但一个有志气的人,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8)、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

(9)、寒假语文老师提醒:家长别忘这件事,孩子假期收获多

(10)、赏析:君子如果不庄重,这样便没有了威望,学习就会变得轻浮,不牢固。这句话与《道德经》中所说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含义相通。

(11)、君子同小人的区分,只有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处境中才能显现出来,这是对人的道德最有效的考验。

(12)、(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14)、(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5)、(讲解):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17)、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会有可以做我们老师的人。。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8)、言内之意: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要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断从中觉悟,圆满自己的德行。心

(1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0)、译文: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易,既然这样,倒不如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包容宽厚的心态待人,自然更容易被人接受,大家其乐融融岂不更好?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4)、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5)、(译文)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论语经典名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译文:贫穷而不谄(chan)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

(7)、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8)、(注释)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9)、隐居起来是为促全自己的志向,出来做官是为了施行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样的话,却没有看见过产样的人。

(1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11)、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些最终登临绝顶的人,体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绝对是最有信念的。不自我设限,勇于进取,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12)、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4)、怎样投资自己的后半生最合算?你投资对了吗?

(15)、隐居起来是为促全自己的志向,出来做官是为了施行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样的话,却没有看见过产样的人。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