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怎样读懂菜根谭122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17 08:11:35

看菜根谭的都是什么人

1、看菜根谭有什么好处

(1)、只有你“静”到位了,最后,到你该动时,你才能够“粮草”充足,一动必达自己的生命目标。从而,活出生命的充实和价值。

(2)、人心本来就是最难猜的东西,我们也不可能去吸传播每一个人的心思。明代奇书《菜根谭》中,曾经总结了虚伪的人都有的特征,我们循着这个规律去看,就可以避免接触这类虚伪的人。

(3)、如果你感受不到这种和谐、生机之美,反过来想想另一幅图景,你就能感受到了:空中鸢,整天就在云端嘎嘎嘎,穿来飞去;水中鱼,整天都在水面跳啊跳。

(4)、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这种气象,既不是“云电风灯”式的“动”,也不是“死灰槁木”式的“静”,正好就是一幅动静皆宜的画面。

(6)、中国人推崇阴阳思想,在《道德经》中就有叙述,提出盈满则亏,盛极而亡,过分特显必会遭受集中的对待。凡事好出风头的人,必然会被打压打击。

(7)、就像是人分善恶一样,耳朵听到的声音,也分顺耳逆耳,有用无用。

(8)、只有到了该猎食、繁殖的时候,它们才会卯足劲,爆发式地动起来。而且是力求动必达成目标。于是,你就看到了定云止水中,又偶有‘鸢飞鱼跃’的气象。

(9)、当你心中刚一浮起邪念时,假如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物欲或情欲方向的可能,就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坏的念头一产生立刻有所警觉,有所警觉后立刻设法来挽救,这是扭转灾祸为幸福、改变死亡为生机的重要关头,所以你绝对不可以轻轻放过这邪念产生的一刹那。

(10)、骂没事尽喜欢瞎折腾的人,这是“云电风灯”——云中闪电和风中油灯,注定无法长存。

(11)、《菜根谭》一部传世名作,被誉为“史上最治愈的书”,曾经为无数迷茫中的人拨开云雾,堪称一奇书。《菜根谭》的作者是明代思想家洪应明,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12)、得知他要上山,当地人赶紧告诉他,山上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根本不可能上去。

(13)、很多人,都认为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要保持中庸之道,不要走极端,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4)、心念若不能安定,见风吹草动即生畏惧,看不清事物的发展规律,所做决定亦非正确。心里安定祥和之人,才能不被外向迷惑,洞悉事情的真相,从而做出明智选择。

(15)、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

(16)、《小窗幽记》讲:“小人之言妄。”就是说,小人说话荒诞不经,很少考虑自己许下的承诺能否办到。

(17)、“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18)、我们先来把,“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这句话描述的画面勾勒出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19)、《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

(20)、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2、怎样读懂菜根谭

(1)、意思是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行路不走小道,除了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拜谒。

(2)、那些不懂感恩的人也是如此:我们帮助朋友,得不到感谢和回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方会反过来夺取你拥有的东西。

(3)、他每次下楼扔垃圾,都会把纸盒之类的废品单独扎起来,放在垃圾桶的外面。

(4)、就像你跟朋友约好六点钟见面,他每次都要迟到一两个小时;又或者对方答应帮你搬家,最后却跟你说有事不能来。

(5)、二是,生理刺激。即当鱼到了快要生殖的时候,体内就产生刺激神经的东西,使它处于兴奋状态之中,因此就特别喜欢跳跃。

(6)、无独有偶,在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中也有类似描述:

(7)、这段话其实就是在给我们讲述一种正常的、生活在“道”中的生命,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8)、所谓“树大招风”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过于显露照耀,就会招来横祸。

(9)、不懂感恩的人不值得你去帮助,不懂感恩的人,注定没有未来。

(10)、《菜根谭》说:“人有恩于我不可忘。”为什么别人对自己的恩惠不能忘记?第别人不帮你是本分,帮你是情分;第有感恩之心的人,不会做出伤害对方的事情。

(11)、渐渐地,周围的邻居都知道了洪应明腌制的菜根咸菜,香脆好吃,纷纷过来取经。洪应明毫不保留的将他制作菜根咸菜的方法教给周边人的。

(12)、《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

(13)、从不为私事而拜谒长官一事,子游看出澹台灭明为人光明正大,可深交。

(14)、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15)、有的朋友,天天约你把酒言欢,甚至已经相处了好几年,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利益,与你分道扬镳。

(16)、怎么经营呢?《菜根谭》里说:“冷情当感”,就是用冷静的心态来处理情感问题。

(17)、《菜根谭》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熟习沉玩而励行之……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静心沉玩,乃得其旨。

(18)、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对待底层人的态度,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19)、但是情感并非愈多愈好,倘若情感投入过于狂热,往往会令对方窒息。

(20)、但什么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人说,就是要劳逸结合,要讲究一个度,不要动得太过,也不要静得太过……

3、菜根谭能看懂吗

(1)、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2)、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3)、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4)、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5)、《菜根谭》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慢慢鉴赏、深思。

(6)、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7)、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8)、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大凡要想观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观人之术更好的了。

(9)、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之路崎岖不平。交朋友的其中一个目的,本就是为了在这不平的人生路上相互扶持。

(10)、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中取得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11)、每年秋天瓜果丰收,她都会送一批去贾府,让府里的人尝个鲜。

(12)、攲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13)、一个人的“不为”,更能显示他的品质和底线。

(14)、和西方推崇“尽显才华”以及现代人鼓吹的“出名要趁早”不同,中国古人认为“才华隐藏”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恃才彰显只会招来他人非议和攻击。

(15)、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天跟你说这件事的人未必知道其中的乐趣。虽然很多人为了生活为了工作了,必须强迫自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这是一种生存的法则,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是读起书好也要有个度过度了就是虚伪了,就像在职场中通过一些歪门邪道来获得别人的喜欢和欣赏,这本质上就是虚伪的充满目的性,达到目的就是一脚踢开,这样的人都是虚伪的。

(16)、农民将自已种的蔬菜拿到集市场上去卖,菜根苦涩又压称,买的人一般会去掉菜根,这样一来,农民的收入就更低了。洪应明当时生活也非常清苦。

(17)、(本文源自于网络,感谢大家的关注和阅读,如果您喜欢,不要忘记点一下“在看”,同时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阅读到,知识只有分享才有价值!)

(18)、以冷眼看待身边人,更能看的清楚明了、通透。

(19)、遇事冷静,不慌不忙,先稳住阵脚,以不变应万变,这便是做人的智慧。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洪应明又取纸一页,在上面写了一句话,大体意思是:买菜根咸菜,送洪应明菜根真言一句。洪应明说:“到山上游玩的,都是有钱的官宦人家,他们到山上游玩。

4、菜根谭适合多大年龄看

(1)、心神不定,疑心疑鬼的人,喝水都容易有幻觉,以为杯中弓影为蛇蝎,看到暗处的石头,以为是老虎,周边充满了危险。而心神娴静和平的人,内心在任何环境中都心安神宁,毒虫猛兽也不会伤害他,虫鸣都只是音乐而已。

(2)、他的《菜根谭》最后以菜根命名,也正是缘于这一特殊的经历。洪应明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有一个故事,说到他有一年夏天到山上游无,路上遇见一位贫穷的白发老太太。

(3)、如果交错了朋友,不仅不能让自己的生活走得更顺利,甚至还会让自己堕入更深的深渊。

(4)、那么,何谓“冷耳听雨”?即用冷静的耳朵听他人说话。

(5)、有的人呢,又太能耐得住“寂寞”了。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他学了点佛学的东西,觉得人生一切都是空。于是,不管家人怎么着急,催促,都不娶妻,不生子。跟家人关系也日渐淡漠。一个人,就这么单身着,到现在。他所追求的境界,就是恨不得把一切社会关系都看成零。他以为这就是得道了。

(6)、朱之文成名之后,为村里捐款铺路,却换来更多的贪婪和不满。

(7)、除此之外,《菜根谭》还能培养成熟人格:"鸽恶铃而高飞,不知敛翼而铃自息;人恶影而疾走,不知处阴而影自灭",培养"知敛翼"、"知处阴"的能力,就是明晰自我边界的过程;《菜根谭》指出"迷则乐境成苦海,悟则苦海成乐境","悟",就是指我们明确认识到自我边界的时候,放下控制范围之外的执着,从而化苦为乐。

(8)、每个人都有一颗大慈悲的心,维摩居士和屠夫刽子手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人间处处都有一种真正的情趣,金宅玉宇和草寮茅屋之间也没有什么两样。所差别的只是,人心往往被欲念和私情所蒙蔽,以致于错过了慈悲心与真情趣,虽然看起来只有咫尺的距离,实际上已经相差千万里了。

(9)、僧人更加疑惑地说道:“人们不是都说山上的积雪有腰深,根本无法行走吗?我们都因此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

(10)、(闻尘)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带你探寻中国古代各个学说的思想与魅力。

(11)、但是,我们人呢?往往反着做的。用一句我们经常骂人的话,叫“喜欢穷折腾”。

(12)、这段话,并不是在讲劳逸结合的道理。这种道理不需要讲,只要是个活人,自身的身体机能就会告诉你,你累了该休息了;你体力恢复了,可以做事了。

(13)、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和他的格言小品《菜根谭》《菜根谭》是以阐述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乃是儒家中庸思想、道家无为思想和佛家出世思想的集大成体。自明朝万历年间问世以来,《菜根谭》在中国几经沉浮,经历了从深入民心,到时隐时现,甚至几乎失传的坎坷历程。

(14)、直到1915年,奉化学者孙锵东游日本,购得竹子注释《口袋菜根谭新释——一名处世修养篇》,如获至宝,其后,《菜根谭》在中国重印。近代中国终于重新发现了《菜根谭》的价值。

(15)、每次见到他,都会很高兴,因为不用去垃圾桶里翻找废品了。

(16)、这样的理解,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实际上你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因为,你并不清楚,这个“度”在哪里?怎样算“不过”,怎样算“过”?就更谈不上操作实践了。

(17)、铲除奸恶之人,应留有一条生路给他,如果使他没有容身之地了,就像堵塞老鼠进出的洞穴,慌乱中会把室内所有的器物都咬破。

(18)、后来,丈夫无意中得知妻子花销,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结婚纪念日上,送自己一件贵重礼物。

(19)、刘姥姥回去之后,开了间铺子,日子逐渐富足。

(20)、“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5、看菜根谭的人能开悟

(1)、余生不长,愿你我都能做到冷耳听雨,不道听途说。

(2)、这本书的成书和刊行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当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致使宦官专权,朝纲废弛,d祸横流,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愈发深重,有识之士难以从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穷则思变,因而会有人将一腔热血思潮付诸笔端,表达时代的心声。

(3)、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坦诚”二字。坦诚之后,合则亲,离则散。

(4)、海阔天空任你飞,有些人偏偏喜欢把自己反锁在狭小的空间里,断了飞翔的能力,只看眼前耳目所及的寸缕之地,追求眼前的小名小利,让自己越来越狭隘,走向生命的终端。

(5)、他们心里有别人,为别人设身处地去想,这样的人,人品肯定不会差。

(6)、一个具有高深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会遭受那些热衷名利的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无所忌惮的小人的嫉妒。所以一个有才学而又有修养的君子,万一不幸处在这种既被怀疑又遭忌恨的恶劣环境中,固然不可以略为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但也绝对不可以过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7)、这就是说,鸢和鱼的这种生命之“动”,都是带着某种非常明确的生命动机或者使命而“动”。

(8)、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不料却遇到大雪封山。

(9)、贾府被抄家,所有人避之不及的时候,是刘姥姥去狱里探望王熙凤。

(10)、都会求平安问运势,你现在告诉游人,说洪应明亲笔书写的人生道理,买菜根咸菜就送一份。”老太太半信半疑地按照他的话去做,菜根咸菜果然被人抢着买光了。

(11)、如今很多人却常常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知恩不报,甚至倒打一耙。

(12)、所以说,人生在世,结交朋友要用心,该亲近的要亲近,该疏远的要疏远。

(13)、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当政治黑暗天下纷乱时,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时期,待人接物就应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众应宽严互用。

(14)、一个人的耳朵假若能常听些不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才是敦品励德的好教训。反之,若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之中了。

(15)、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16)、所以,静不是让你静止不动,而是有两层深意。

(17)、你听过吗?这是在《菜根谭》中的一则,说了在一个静的地方,很安静,这不是真正的静,要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静下来,才是真正的静。

(18)、它把一个个独立的人串联在一起,有情感的地方,就有温暖。

(19)、孔子回答:“弑父与君,亦不从也”。这是对自己弟子的信任,相信他们有底线,杀父弑君之事,决不会跟着干的。

(20)、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这些邻居将菜根咸菜到集市上售卖,都赚了不少钱。到清朝以后,很多经营菜根咸菜的手工业者,都很感激洪应明对菜根咸菜的贡献。

(2)、清廉纯洁而又有能容忍不廉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有能当机立断的魄力,聪明睿智而又有不失于苟求的态度,性情刚直而又有不矫枉过正的胸襟,这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过分地甜,海产的鱼虾虽然淹在盐里却不过分地咸,一个人要能把持这种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作美德。

(3)、《弟子规》中蕴含的8大精髓,道破人生大智慧

(4)、要问祖宗给我们留下什么德泽,只要看看我们现在所享受的生活就知道了,所以应该时时感念祖先积德累善是多么艰难;要问子孙将来会享有什么福祉,只要看看我们此生能给他们留下什么恩泽就知道了,所以需要经常想想败德倾家是多么容易。

(5)、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6)、恰如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一时一刻也没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当空,可见日月昼夜都在奔驰,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却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一个聪明睿智的君子,平日闲暇时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忙碌时也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的乐趣。

(7)、和西方推崇“尽显才华”以及现代人鼓吹的“出名要趁早”不同,中国古人认为“才华隐藏”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恃才彰显只会招来他人非议和攻击。

(8)、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9)、无独有偶,在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中也有类似描述:

(10)、《菜根谭》的作者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历经半生收集编著了各种修身养性,人生处世的语录,从问世以来,被视为旷古宝录。

(11)、这就需要我们在交友识人中独具一双慧眼,以冷眼观人。

(12)、骂追求所谓的“入定”,恨不得一入定就跟石头一样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人,你这跟“死灰槁木”有什么区别?

(13)、无论是光荣或者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地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是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如地舒卷。

(14)、美国作家佩里·萨罗笔下,有一个短篇故事很感人。

(15)、这么一对比,你就会感受到,其实,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的“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画面是多么美妙了。

(16)、闲暇时不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繁忙时闲时所作的准备就用得着了;平安无事时不要陷入空虚无聊,有事要行动时前时的修养就用得着了;背地里不欺骗隐瞒,人面前便能光明磊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远见的人只看到眼前的、摸得着的、手边的东西,相反,有远见、并肯于提前做“功课“的人心中装着整个世界。

(17)、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18)、其中两句是这样写的:“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以肥甘丧也。”“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19)、明朝万历年间,朝纲不振、吏治腐败、流寇四起、社会混乱不堪,而随着商业大潮的荡涤,社会经济的变革,社会风气的大变,思想领域空前解放,形成了一个“千古未有之大变局”。影响所及,文化界涌现出了一批性灵之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隐士洪应明。他以旁观的态度洞察世情,以自身的生活体验人生,在山水泉石间寻求雅趣,直抒胸臆,适意而止,他将儒家积极入世、济人利物的精神与佛道两家避世超俗、修身独善的思想融为一体,创作出一部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菜根谭》。

(20)、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农村,那里很穷苦,他们在那里干活,种田,满头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开心,可是我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种田的大人们也很开心。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快乐的环境中很快乐,这不是真的快乐,在很穷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1)、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2)、细品此书,一来,重温人间早已淡忘的真趣;二来,清醒一下被金钱烧得晕头转向的头脑;三来,寻找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准则,从而学会高瞻远瞩,学会豁达乐观,学会为人处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