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含义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03 11:09:02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1、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原句

(1)、审察完自己之后,要通过周围的环境,才能定义我们自己。就像我们要定义一件物品,就要定义它是位置、颜色、形状等属性。从哲学上说,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就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都好,是因为他就是通过物质和不同于物质的意识的关系来定义的,他说物质是通过人的意识所摄写与反映,但是又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一种客观存在。

(2)、“自知自己无知”,是苏格拉底的一种探索真理的方法,即独特的“对话”的方法。苏格拉底指出,在事先假定自己无知的情况下,首先提问的必然是什么是某种普遍的德性(如勇敢、公正等),回答的一方必定以某种特定的德性为例子,而提问者必须牢牢掌握航向使讨论驶向那个普遍的德性本身。这样,提问者对答问者提出的某种具体的行为是否是德性本身就可以提出疑问,并且以相反的事例诘难,以此表明,这些具体的在外表上有相反特点的事例之所以被称为是同一种美德,一定有更深层的共通的本质特点。

(3)、(2)人的灵魂(理性)是至善,德行即智慧,智与德是合一的。

(4)、认识是对自己内在的灵魂的一种拷问与熟知,是为了能更好地发现存在的真理,从而显露自身的德性和潜在能量。

(5)、乔布斯说,他宁愿把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对于乔布斯这句话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理解,我也有我的理解。

(6)、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是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

(7)、在哲学史之外,苏格拉底的思想也指导了一代又一代人类。

(8)、“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梦幻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9)、他比别人知得更多的,是知道自己的无知。他知道了知的限度,他发现了无知之本质上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他想用辩论的方式去启迪别人去发现这个无知之知。你认为是A吧,他可以引导你得到非A的结果。那你认为是非A吧,他又可以引导你得到A的结果。智慧之人会感到困惑,从而走上哲学之路。因为,哲学往往始于困惑。

(10)、人真的非常复杂。《大学》里讲“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也间接地说明了人不认识自己的事实。儒家的目的虽然是治国平天下,但也绝没有逃脱修身正性的了解自己和格物致知的了解别人以及社会百态的过程。

(11)、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城市,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12)、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拿了一朵看起来尚比较可观的花。

(13)、如:古人所云:人之初,性本善。这原本是人生存的本源,但对现代人来讲却成了人们渴望的一种施舍,一种人人渴求的心灵鸡汤;

(14)、人生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又由于我们自己百思不得其解,而又产生了更多新的问题,一环套一环,我们就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接着就惆怅、忧郁。

(15)、“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16)、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17)、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槿汁而死。

(18)、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

(19)、美学沙龙:香道、手作、服装等生活艺术沙龙活动

(20)、他踱到邻屋,像一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型、面庞、躯干和四肢。

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含义

(1)、苏格拉底哲学的重大意义在于他是第一次真正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揭示了人不能真正认识自我就不能很好的认识世界这一深刻内涵。因此,古罗马时期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2)、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3)、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4)、那么,“认识你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听朋友说尼采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无可避免的和自己保持着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苏格拉底不可能知道尼采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我想,尼采也意识到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5)、人真的并不认识自己,苏格拉底要人认识自己,是要认识那个自私或是无私、恶劣或是善良、理性或是非理性等等的那个自己,这实在是和王阳明的“心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和孟子“求其放心”也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我想在这里穿插一下对孟子“求其放心”的简单解释。我想,我们每个人在做坏事之前,尤其是做第一次坏事之前,比如偷东西,自己下意识地就会意识到自己是不该干这个事情的,心里很纠结,很害怕,这里头肯定有害怕被逮到的心理,但也必定有道德的谴责在作祟,这道德是哪里来的?这一点在这里不深究,我要说的是,抓住自己心里那善意,顺从了自己的善良,决定不偷了,这是可取的,但是,很多人偏偏把自己心里的善意忽略了,孟子讲“放”掉了,这“放心”就是被放任的善心、好心、道德心,所以,孟子讲“求其放心”,要认识那个善良的自己,找到那个善良的自己。然而,更多的人不注意这一点,更注重外在的一些利益。

(6)、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去寻找当时雅典城邦中公认的聪明人,试图证明神是错的。

(7)、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8)、作为人,我们有着太多的角色与属性,所以审察自己是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过程。

(9)、仅仅是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人并不一定就可以认识自己。唯有去经历,在酸甜苦辣咸中感悟、体味和学习,才能逐渐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才能看到自己的局限,也发掘自己之前所不曾想象到的潜力,然后,在一个又一个自我怀疑、肯定、自信、成长循环中螺旋上升,趋于成熟。

(10)、据说,德尔菲神庙的墙上,有一些铭文,其中条最为有名的格言:“认识你自己”。

(11)、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呵护好孩子明净的心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自觉自悟,在成长中收获自尊、自信,树立生命价值意识。

(12)、要真正认识自己:需要把理性的自己剔除出来,观察正在做事的自己,做事的自己往往充满了太多的感情,在讲道理的时候也往往是不讲道理的。儒家“修身养性”的方子,可让自己充分认识自己,基督教中让自己忏悔以及其他的方式,也可让自己认识自己。

(13)、“认识”和“成为”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合一的,

(14)、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15)、认识我们自己还要通过我们和周围的人之间的关系。鲁滨逊在孤岛上的时候,他是人,又不是人。是人,只是肉体的人,不是人,是因为他周围没有其他人,他也没有了社会属性,只能说是人这种动物,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了。

(16)、当他听到有人在谈论勇敢,则必定会走上前去,询问勇敢的含义。

(17)、没有认识自己,就无法成为自己;不去成为自己,认识自己也是白搭。可以说是同一个真理的不同侧重,也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18)、就这样,苏格拉底成功的让一名原本清醒的雅典人陷入了无尽的迷惑之中。

(19)、最后苏格拉底在狱中服毒受死,终71岁。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了作用,为欧洲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历史。

(20)、逆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高学府,难题是人们取得智慧之门。

3、如何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1)、以无知诘难有知的“对话”方式,就是苏格拉底的“无知”所表现的卓越智慧,他把这种爱好智慧、追求知识的方式叫做“精神助产术”。

(2)、哪怕是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认识自己?一层一层剥去我们外在的标签,也始终很难找到那个真正核心的答案吧。因此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竟富含有极大的哲学深意。

(3)、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因为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已,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朵花也没有。

(4)、苏格拉底:你再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取一次。

(5)、首先,苏格拉底本人就是谦虚的人,认为自己无知。他本人最有名的那句话,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认识你自己。”很多人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认清自己只是人,不是神。我看这种解释是欠妥当的,并且这么解释也实在是肤浅。当我本人仔细考虑这句话的时候,出奇地发现中西方文化在根源上也是相通的。

(6)、尼采认为,如果所谓的“认识自己”——即“理性”——是我们走向毁灭的原因,那么自弃、误解、蔑视、心胸狭隘、庸俗,往往就是理性的本身。因为认识自己的本能太快,往往会让自己陷于极端的危险当中,但其中的意志会产生支配作用,慢慢将你从偏失的轨道中引入正途,培养出一切有用的能力。尼采在《瞧这个人》中说:我一点也不希望自己有所改变。总而言之,尼采希望成为一个“自我肯定”的人,成为自己。成为那个最原始的拥有生命本能的人。

(7)、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8)、当雅典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处死了当初的控告者,然而苏格拉底却再也回不来了。

(9)、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用什么方法使学生获取知识呢?

(10)、苏格拉底这位“街头演说家”是全雅典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他讥讽旧习,抨击时弊,对那些自我标榜为社会支柱的政客们的揭露尤其不遗余力。最后政府嫉恨之余,终以“煽动罪”、“败坏道德罪”逮捕了苏格拉底。

(11)、苏格拉底所生活的年代,很多哲学家都在寻找世界的本源到底是什么,有认为是火,有认为是水......

(12)、说到婚姻,不得不提苏格拉底的老婆。她的脾气火爆,经常对苏格拉底大喊大叫,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每当妻子发火时,他总是淡然处之,丝毫不放在心上。

(13)、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形式。

(14)、苏格拉底说:“我发现这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完全不用心灵,也不把它当成安排事物的原则,而是求助于气、以太、水和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对阿那克萨戈拉的失望或许就是苏格拉底的“自我”哲学产生的原因。由此苏格拉底也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所有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

(15)、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16)、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

(17)、精品阅读文章,只为探寻真理,您的一次传播可能会照亮无数人的生命。

(18)、由法国画家雅克·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19)、古希腊哲学从智者转向关注自然本身,转向关注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它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直到苏格拉底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

(20)、一种是惊觉自己此前未经反思的人生是如此荒谬,从此走上爱好智慧的道路。

4、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我们认识自己也是如此,我们是爸妈的儿女,是儿女的爸妈,是兄弟的兄弟,是朋友的朋友,这些相互关系,就定义了我们自己。

(2)、苏格拉底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就是说从苏格拉底开始,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程序就被尊崇为在其他一切能力之上的最高级的活动和最堪赞叹的天赋。其特点便是知识高于一切,包括生命。于是,唯理智主义支配了此后的西方文化,导致了哲学史上最基本的派别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最终形成。

(3)、苏格拉底呼吁“精神转向”,把哲学从对自然的研究转向对自我的研究。他相信对自然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他觉得世界是多变的,他所获得的知识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个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个真理不能转向自然的外部世界,而是转向自己去研究自己。

(4)、本文来源:《文化随笔散文选读》,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

(5)、传统文化:民乐以及书法、茶道、花艺、礼仪等

(6)、而到了尼采生活的近代,对科学的崇拜进一步加强了唯理智主义。而尼采认为对此的过分推崇,使科学的界限就不是那么地正确,有所僭越。这也使得人被束缚,丧失了原有的生命力。因此,人就无法克服自身,成为一个超人的人。他对他所定义的真正的人,或可能的人充满了渴求与期望。在尼采的思想中,人就是要成为自己。

(7)、旁边的邻居见了纳闷的问:“刚才你老婆骂你,为何不还口了?”苏格拉底不紧不慢的说:“我知道,一阵雷电之后就会有一场盆倾大雨的。”

(8)、他说,雅典法律比父母更为崇高和神圣。因雅典法律赋予了自己生命、教育和其他生存的权利。出于对法律的尊重,对城邦的热爱,自己都不应当逃走,否则就等于以个人力量毁灭雅典法律,会犯下大逆不道之罪。

(9)、他们访问了政治家、诗人和手工艺者,却发现这些人并不像看起来那么聪明。

(10)、有一天苏格拉底刚一进家门,莫名其妙的被老婆就对破口大骂,言语不堪入耳。苏格拉底已习惯这一切了,于是就坐在一边抽起烟来,这时他老婆看到他对自己不理不采的,更是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端起一盆子水就是迎头一泼,顿时苏格拉底全身湿淋淋的。

(11)、十余年美学研究与艺术培训经验的师资与顾问团队

(12)、教育的过程也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唤醒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与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发展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

(13)、法庭最后以多数票宣判了苏格拉底的死刑。这位老哲学家死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的思想比以前传播的更加广泛了,哲学也由此从自然转向了人事,转向了对人自身的发掘,转向了对人自我意识的肯定。

(14)、注:这篇文章大概写于2013年,此处节选。并做如下补充。

(15)、在爱情中,我们总是追求另一半的完美,却忘记了自己的不完美,因此最终空手而归。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随缘:你所遇见的适合于你的就是最好的。

(16)、作为西方哲学家的第一人,苏格拉底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圣人模样,也没有任何系统的哲学理论。

(17)、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追求真理不能外求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18)、直至今日,苏格拉底教学法仍然是我们教学中关注的一种积极意义的方法。

(19)、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言论自由的主张与雅典民主制度发生了严重冲突,因此被以“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处死罪。

(20)、苏格拉底则会追问,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舍己救人,是不是没有舍己救人的人就没有办法勇敢呢?

5、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理解

(1)、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美德即知识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各种有益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2)、他出生在公元前469年~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跟我们的孔子,老子几乎是在同一条时间轴上。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希腊是苏格拉底,印度是佛祖-释迦牟尼,真可谓是大咖云集。

(3)、另一种是惊觉自己的无知,同时惊觉自己的无知被他人看穿,恼羞成怒。

(4)、想到乔布斯曾说过愿意用所有财产换取和苏格拉底一下午的谈话时间。可见苏格拉底的魅力历经数千年不减。

(5)、还有财富,在大多数人看来,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享受,物质财富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奠基石,在生存状况基本满足的情况下,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应觉醒,精神创造才是人生命延续的真谛,因为在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涵着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这种需求理应及早觉醒;

(6)、他在教学中很少直接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交谈,甚至辩论,来指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答案。接下有几个小故事特别有意思,是苏格拉底用精神助产术启发他的学生柏拉图。

(7)、(1)人的本质是理性,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这就确立了人的理性主体的地位。

(8)、苏格拉底并没有试图以妥协来换取无罪释放,反而在法庭上以一敌五百,为自己做出了精彩的辩解,证明自己的行为正是爱好智慧与真理的体现。

(9)、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10)、苏格拉底。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11)、对于苏格拉底和尼采,不需要给他们比个高下出来。们应该去辨证地认识这两个人,他们的思想产生在不同的背景下,而且有一定的继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去努力地理解其中精华,让自己进一步完善,向着更好的自己努力进发。

(12)、高贵的品德是人类历史得以延续的瑰宝,是看成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宝贵财富。人的涵养,学识风度,申士风度过去都是人们心里所向往,更是妙龄女子所追求的偶像。突然间人们的追求变了,变得那么粗俗,麻木不仁。有的人仅为一角钱可以将一个活生生的人打死;有的人有了钱就想过皇室般的生活,更想过那妻妾成群的生活如此等等。

(13)、我们经常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我活着的动力是什么?”

(14)、苏格拉底的认识论实际上是抬高理性,并承认他的巨大能量,因此,“认识你自己”在欧洲思想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15)、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步。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困难。

(16)、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

(17)、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美德来自于知识;

(18)、雅典醒过来后,却一掌拍死了苏格拉底,并继续沉睡。

(19)、苏格拉底自比为一只牛蝇,试图叮醒沉睡雅典这匹沉睡的千里神驹。

(20)、此外,认识自己的难点还在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很难能公正、清醒地评价自己。这既要求自己能足够的自省,也仰仗身边有智慧之人愿意给予真诚而有价值的反馈。当然,如果这个反馈是自己的不足,还需要自己有强大的勇气和宽广的胸襟来接纳并纠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