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为什么被撤职
1、麦克阿瑟怎么失败的
(1)、杨凤安,王天成编著.彭德怀与麦克阿瑟抗美援朝战争名将对决(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
(2)、然而,他此次的对手是“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两人的交锋,注定精彩绝伦!三场战役之后,彭德怀享誉世界,麦克阿瑟则名誉扫地,他达到了回家过圣诞节的目的,只不过是被撤职“回家”的。
(3)、1961年,肯尼迪总统曾征求麦克阿瑟的意见。两次会议的第一次会议是在猪湾入侵后不久举行的。麦克阿瑟对肯尼迪得到的军事建议极为批评,并告诫这位年轻的总统避免美国在越南的军事集结,指出国内问题应该得到更大的优先考虑。在肯尼迪去世后,麦克阿瑟向约翰逊总统给出了类似的建议。
(4)、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公众与媒体对麦克阿瑟狂热追捧,同时对杜鲁门政府强烈抨击,杜鲁门与白宫官员、军队首脑心情之沮丧是可以想见的。然而难受归难受,政府与军队仍在运行。
(5)、以上情节中有一些说法各异,连麦克阿瑟的传记都未能准确描述。例如麦克阿瑟得知被解职后说的那句名言:“珍妮,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究竟是何时何种场合说的,就有多个版本。
(6)、但是,他自认为是战神、常胜将军,但是,他遇到毛主席培养出来的解放军钢铁战士,只是一个纸老虎。
(7)、同步传到麦克阿瑟耳朵里时,他正在日本东京的美国大使馆陪客人吃午饭。东京与华盛顿,时差14个小时,此时是东京时间4月10日中午时分。
(8)、然而,就在1951年4月11日凌晨,这位五星上将竟然被杜鲁门总统解除所有职务。资历极深,也堪称功勋卓著的麦克阿瑟究竟犯了何种错误,竟然被如此轻易的解职呢?青年麦克阿瑟第一:麦克阿瑟与当时的总统杜鲁门,由于各自利益所系,积怨已久。二战结束之初,由于美国幕后真正的统治者——美国各大财团,开始享受二战胜利果实,他们经营的重点,则是欧洲地区:通过援助的方式在西欧急剧扩张。为此,麦克阿瑟极为不满,因为麦克阿瑟所在的财团家族认为,美国应该向太平洋沿岸的亚洲,比如中国大陆快速扩张,坐拥几十亿人口的亚洲才拥有无限大的潜力。
(9)、为不使敌人据守汉江南岸,彭总即令各军越过汉江,向仁川、水原和横城追击。至1月8日,志愿军将退逃之敌驱逐至北纬37度线地区。在胜利的追击中,彭总的头脑非常清醒,认为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大量歼灭敌人。
(10)、②,15岁少年带豹参军被老兵欺负,怒打8名老兵!震惊整军!
(11)、其次是资历深。他当军官后,历经胡佛、罗斯福、杜鲁门3任总统,3个总统他一个都不屌他们,罗斯福的命令他都不听,更别说杜鲁门,为了见一面麦克阿瑟,老杜不得不屈尊前往太平洋岛礁。
(12)、最失败的例子其实是二战时期的希特勒,他是军政军令一把抓,并且抓得还特别细,这就要了命了。比如一打败仗,他就经常解职一群高级将领的职务,这倒也没什么,是他权力范围内的事情(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其实他没有现役军人身份,也算文职),德国也不缺优秀将领,但是如何打仗的“军令”他也跟着瞎掺合,好像那么多身经百战的将领都不如他专业,于是事情搞得一团糟。
(13)、在联合国军武器军备都远超我国志愿军的情况下,麦克阿瑟接连战败,这让他感觉颜面扫地,于是疯狂的麦克阿瑟计划动用原子弹来轰击志愿军,不仅如此,他还打算将战火扩展到中国本土。
(14)、解释下其中倒数第二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麦克阿瑟虽然失去了部队指挥权应该“立马滚蛋”,但是怎么滚和什么时间滚出东京总司令部、以及怎么回到美国的问题,麦克阿瑟还是有权安排的,比如乘坐军机或者军舰,目的地哪里等等,总不能让70多岁的老麦自己花钱买民用机票船票,这是美国总统给高级将领留下的一些面子和尊严。
(15)、英国首相明确表示,在投放原子弹方面,英国持强烈反对意见,其他欧洲国家同样如此,他代表整个欧洲来跟美国进行磋商,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很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战争全面升级之前,欧洲将不再是美国的盟友。
(16)、当得知美国想用原子弹时,最紧张的不是中国,也不是苏联,更不是朝鲜韩国,而是美国的盟军欧洲多国。
(17)、如果评选二战中美国哪位将军最会打仗?恐怕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答案。但如果评选 哪位美国将军的名气最大,那麦克阿瑟肯定是票数最高的回答。 说起来,麦克阿瑟之所以名气巨大,实际上跟他自身的风格有很大关系。
(18)、麦克阿瑟统率的“联合国军”,是高度现代化、机械化的陆军和占绝对优势的空、海军。而彭总统率的志愿军,当时只有步兵和少量炮兵,行动靠两条腿,既没有空、海军掩护,又没有足够的对空防御武器,完全暴露在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空军的控制之下。
(19)、杜鲁门总统在第二任总统任职期间,由于产业纠纷、贸易、苏联间谍等,声誉大损,失去了1952年民主d竞选总统的资格,而麦克阿瑟是共和d的总统候选人之一。
(20)、麦克阿瑟传记中有一句话:自古以来,庸才都是没有争议的。有争议的人都是影响历史的人,而评判对误和历史,本身就是立场的斗争。
2、麦克阿瑟为什么这么牛
(1)、高官解职的事古今中外都有,这里只说当时用的什么方式将麦克阿瑟解职以及解职后发生的事情。
(2)、麦克阿瑟在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成功后,没有估计到志愿军入朝参战。彭总发现麦克阿瑟在部署和指挥上的错误后,即利用和扩大他的错误,并建议毛泽东迅速调第9兵团(辖第第第27军)入朝,向东线长津湖方向开进,担任阻击和攻歼美第10军的任务。
(3)、麦克阿瑟解职后不到一个月参院听证会即召开,而并不是先挂起来或先“冷冻”一下。
(4)、麦克·阿瑟说,他要用4枚来轰炸敌人进攻部队,再用4枚袭击敌人空军的重要集结地。
(5)、他们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所用的装备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了。
(6)、在得到消息后,时任英国首相艾德礼第一时间飞往华盛顿,亲自找到杜鲁门问清楚,他表明了强烈反对在朝鲜战争中投放原子弹的意见,并且建议美国赶紧结束朝鲜战争。
(7)、而杜鲁门早就看透了他,此时的表演很拙劣,就像个小丑。这还不算,麦克阿瑟紧接着没与白宫商量就发表声明,想扩大战区,这违背了美国众多高层的决议,于是杜鲁门下定决心罢免他,撤了他的职并让李奇微接任。
(8)、其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实调查委员会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追究校方的责任,也就是说,要搞臭西点军校。麦克阿瑟自然清楚其中的厉害,他坚称自己在这场“恶作剧”中,之所以四肢发抖直至晕倒,是因为体质差,和他人无关。
(9)、无论如何,战争永远是残酷且可怕的,他们都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再度陷入惶恐。
(10)、当时本就是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本就很多时期要处理,所以就想尽快的解决这个事情,所以就让人麦克阿瑟去清场,结果就是死了几个人受伤几百人,而杜鲁门当时也在请愿大军里面,虽然当时杜鲁门没和麦克阿瑟见过面,但是这梁子就算结下了。
(11)、敌军退过汉江后,李奇微即迅速收拢和整顿部队。为防止麦克阿瑟诱志愿军穷追,再来一次“仁川登陆”,彭总果断地停止追击,结束第三次战役,及时调整部署,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率前指,指挥第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汉江南岸组织野战防御,监视敌人,防止敌军反扑;主力则在汉江北岸休整,补充粮弹。
(12)、联合国军在1950年底,被逼退至三八线附近。
(13)、可是,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进入朝鲜时,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敌军迅速向北推进,已先进占志愿军预定的防御地区,志愿军已不可能抢占预定地区组织防御。在这种情况下,彭总于10月21日决定放弃原定计划,决心以运动战方式歼灭冒进之敌。
(14)、1950年10月19日,美军本想着越过三八线,直接将战争推向中朝边境。这时,刚刚成立一周年的新中国的选择完全出乎了美国人的意料之外:自愿出兵“抗美援朝”。经历多次惨烈战役以后,美军被强大的志愿军彻底赶回三八线。曾经在二战战场上都所向披靡的美军,就这样被光速打脸。麦克阿瑟这位被全球吹捧为天才军事指挥家的将军,沦为了国人的笑柄。麦克阿瑟这个时候,由于战争失利,杜鲁门将一切的职责都归咎在麦克阿瑟身上,他认为,麦克阿瑟不听政府指挥快速撤退美军;麦克阿瑟则完全否认这样的指控,认为正是政府一直没有批准他的全面作战计划,这才导致战争失败。
(15)、在复杂的地形之中,原子弹的破坏力必然显著下降。
(16)、巴顿大家都知道吧,是出了名的自大狂,但他和麦克阿瑟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17)、白宫为发布解职命令而作出的复杂策划、因情况发生变化又临时变更以及最终解职命令生效方式的颠三倒看起来是左支右绌、手忙脚乱。但是,由于无论发生哪种情况,都还在制度与规则的底线之上,因此“麦克阿瑟解职事件”大致是能经受住历史检验的。
(18)、很快,美军第1营被志愿军锐利的攻势瓦解,第2营也遭到袭击,无数士兵筋疲力尽,向西边溃逃。
(19)、麦克阿瑟过分狂妄,早已引起了美国内部高层的不满
(20)、11月24日,麦克阿瑟在发动进攻时,宣称这次是结束朝鲜战争的最后攻势,可以让美国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了。麦克阿瑟这些极为自信和乐观的大话,被美国新闻媒介大肆渲染,使这种自信和乐观的情绪笼罩着美国及其盟国。他们都认为战争已胜利在握了。可是,没有几天麦克阿瑟就被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打得大败而仓惶溃退,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大丢其脸。
3、
(1)、不仅如此,美国的原子弹还极有可能白白浪费。
(2)、1951年3月,美国秘密截获的外交文件披露了麦克阿瑟的秘密谈话,麦克阿瑟将军向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东京大使馆表示,他将成功地将朝鲜战争扩大为与中国的全面冲突。当截获事件引起杜鲁门总统的注意时,他得知。麦克阿瑟不仅试图增加公众对他指挥战争的立场的支持,而且还秘密地通知外国政府,他计划采取违反美国政策的行动。总统无法立即采取行动,因为他无法透露拦截外交文件的存在,而且由于麦克阿瑟在公众和国会中的支持率很高。然而,在众议员马丁于4月5日公布麦克阿瑟的信后,杜鲁门得出结论,他可以下达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这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政治损害。
(3)、直到麦克阿瑟卸任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才被提拔到美国陆军的一个旅担任准将旅长,仇恨已经结下了,马歇尔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物,从来没在大事上为难麦克阿瑟,有时经常站在麦克阿瑟一边,时机未到不出手。
(4)、毛泽东究竟怎样看待这件事?杜鲁门为何将麦克·阿瑟撤职?世界大国间围绕着这26颗原子弹,又有怎样的博弈?
(5)、你应将所任各职移交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下达为前往你所选择的地方所需下达的命令。
(6)、由于美国在西欧的急剧扩张导致政府军费紧张,再加上这二人意见不合,杜鲁门开始将麦克阿瑟所指挥的军队进行大幅度裁员。朝鲜战争爆发之时,麦克阿瑟所在的军队已经不足11万人,其实这个时候,杜鲁门就已经有了撤掉麦克阿瑟职务的想法。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第二:由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节节失败,导致两人之间矛盾激化。如若在战场上美军能够取得胜利,总统与这位将军之间倒是相安无事,甚至还能够弹冠相庆;一旦战争失利,双方就会互相推诿责任,甚至肆意指责谩骂。
(7)、白宫之所以如此慎重处置解职事项,是因为麦克阿瑟问题的特殊性:
(8)、在谈话中,他再一次对使用原子弹一事表达了强烈的反对,并且要求美国尽快结束在朝鲜的战争。
(9)、当然,麦克阿瑟亦谙此道。在其侵朝战争初期,他力排众议,选择和指挥美军第10军在不宜于登陆的仁川港实施登陆,一举成功,使他成为“英雄”。可是,他当面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帅彭德怀时,就显得很笨拙了。
(10)、而其父亲,自率部参加与西班牙的战争,远征菲律宾后,一直没有机会与儿子见面,连儿子上军校都没有时间赶回。由于战功卓著,他被任命为驻菲美军司令,成为人人皆知的“英雄”,而潘兴、马奇等人更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并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11)、1950年年末,苏联保守估计已经储存了20~30枚原子弹,如果美国率先动用原子弹,苏联必然下场。
(12)、麦克阿瑟将军已完全确定了在历史上的地位。对于他在重大责任岗位上对国家作出的卓越和非凡的贡献,全国人民深表谢意。由于这一原因,我对不得不对他采取的行动再次表示遗憾。
(13)、1950年代,也可以被简单划分为“核时代初期”。
(14)、解职命令称“撤换理由将在上述电文送交你时,同时公布”,一方面说明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是指挥权的顺利交接而不是撤换理由,另一方面表明撤换理由只有一个版本,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在后台解释或私下交换意见。
(15)、他甚至在阅兵结束后乘坐飞机,要求“沿着鸭绿江飞”。
(16)、他们认为,既然1945年已经投过一次,那么再次一次也无妨。更何况,核武器的介入或许反而能加速战争的结束。
(17)、作为总统和美国军队总司令,我有责任撤换你盟国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总司令、美国驻远东陆军司令官等职,对此深感遗憾。
(18)、彭总抓住麦克阿瑟轻狂骄傲的心理,“采取了故意示弱、纵敌、骄敌和诱敌深入”(引自《彭德怀自述》)的方针,造成敌人更大的错觉,迅速、隐藏地调整志愿军的战役部署,引诱敌军进至志愿军预定作战地区。
(19)、但是麦克阿瑟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开口便是一顿臭骂。
(20)、麦克阿瑟对这种不留一点情面,出其不意地撤职送他回家的方式使他“在陆军服役52年后受到了公开的侮辱”像战败的“日本天皇一样名誉扫地”,是非常怒恨的。但是,这是他必然的下场,因为骄兵必败。
4、
(1)、在3月20日,联席会议主席通知麦克阿瑟,注意最近的战争火候,杜鲁门总统准备通过外交开启和谈判解决朝鲜问题。
(2)、杜鲁门这位不受欢迎的政治家因与麦克阿瑟与国会沟通而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这导致了一场宪法危机和一场公众争议。民调显示,大多数公众不赞成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决定。到1952年2月,也就是近9个月后,杜鲁门的支持率已降至22%。截至2014年,这仍然是历任总统盖洛普民调支持率最低的记录。随着越来越不受欢迎的朝鲜战争的拖延,杜鲁门政府被一系列腐败丑闻所困扰,他最终决定从1951年5月3日开始不再竞选连任,由民主d人小理查德·罗素主持的参议院联合委员会调查了麦克阿瑟的下台。它的结论是,“解除麦克阿瑟将军的职务是在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范围内,但当时的情况对民族自豪感是一种冲击。”
(3)、云山之战的失利,让美军将领麦克·阿瑟恼怒不已。
(4)、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承认的五个核武器国家里,中国是唯一一个敢于做出这样承诺的国家。
(5)、两任总统召麦克阿瑟回国述职而不得,杜鲁门的命令竟也不提麦克阿瑟解职后的安排或去向,但解职4天后的4月16日,麦克阿瑟即启程返回阔别14年的祖国。笔者看到的资料均未有对这一离奇现象的探究,大概的推测是: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清楚自己具有的终身现役军人身份,到陆军部报到去了。
(6)、美军地面部队炮火很强,坦克也多,习惯于白天作战,以便于诸兵种协同。他们先是航空兵轰炸、扫射,各种口径的炮火轰击,然后以坦克为先导,步兵紧随其后,实施进攻。
(7)、杜鲁门没有要求麦克阿瑟辞职而是下令解除其职务的做法其实略带惩罚的含义,之前的1950年9月,杜鲁门认为国防部长约翰逊不能胜任,采取的是温和方式,即让约翰逊辞去职务由马歇尔接任。但如此规定命令送交方式、生效方式显然又照顾了麦克阿瑟的面子。其时陆军部长佩斯正在东京,是恰当的送信人选。国防部长马歇尔通知佩斯立即到朝鲜去并等待进一步指令,解职电报避开陆军通讯系统而是由国务院发给在釜山的美国大使穆乔,由穆乔转交佩斯,然后佩斯飞回东京当面交给麦克阿瑟。
(8)、彭总这一很有战略预见的决策得到毛泽东的支持。事实很快证明彭总的决断完全正确。1月15日,李奇微将退逃之敌稍事整顿,即以所谓“磁性战术”,发动了试探性进攻。从25日开始、发动较大规模的全线进攻。
(9)、就拿麦克阿瑟独特的造型来说,他总是带着一顶样式奇特的军帽。这款军帽是他自己设计的, 不同于一般的美国将官帽。他的这顶帽子用的全是黄色金带,戴上之后,在阳光下会显得格外 耀眼。杜鲁门总统曾在回忆录中嘲讽麦克阿瑟的帽子,就像是淋了蛋汤一样。不过麦克阿瑟却 始终没有更换其他款式。 除了帽子以外,麦克阿瑟的嘴上还永远叼着一杆长长的烟斗。最关键的是,这杆烟斗却是玉米 芯,而且从来就没有人看见他点燃过。连麦克阿瑟也说烟斗只是他的象征,点不点燃,根本就无关紧要。
(10)、包围圈步步缩小,子弹从四面八方涌来,喷薄而出的火焰阻挡了逃窜之路。
(11)、以当时美军的技术装备,换谁指挥都好使,但如果是把麦克阿瑟换做是德军或者是苏军的指挥官,他根本就打不了胜仗。
(12)、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他力克日本鬼子,打得日本兵丢盔弃甲,屁滚尿流。
(13)、4月5日,众议院共和d领袖小约瑟夫·威廉·马丁(JosephWilliamMartinJr)在众议院发言时大声宣读麦克阿瑟的一封信,批评杜鲁门的欧洲第一政策和有限战争战略。信的结尾是:“有些人似乎很难认识到,在亚洲,共产主义者选择在这里为全球征服发挥作用。这很奇怪。我们加入了战场上提出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是在用武器来打欧洲战争,而欧洲的外交官们仍然用言语来战斗;如果我们输给亚洲的共产主义战争,欧洲的垮台是不可避免的,赢得它,欧洲最有可能避免战争,自由得以保留。正如你所指出的,我们必须赢。胜利是没有替代品的。”
(14)、1950年年末,麦克阿瑟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提交了一份“迟滞目标”清单,其中4颗用于轰炸我国志愿军,以此缓解攻势,4颗轰炸我军集结地,进行重创打击,其余核弹分别轰击我国重要城市。
(15)、王毅力.美国为何在朝鲜战争中没有使用原子弹(J).贵州文史天地,2001,(第4期).
(16)、正因有了总统杜鲁门的命令,1945年8月,两颗原子弹才会在日本的领土上爆炸。
(17)、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