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诗句
1、道德的诗词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2)、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3)、鉴于法律和道德的区分和避免道德话语的泛化、滥用,道德话语的适用应严格限定于裁判理由部分,而且以辅助说理为必要。在司法裁判中,法律话语和道德话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法律话语占据主导地位,道德话语居于补充地位。因此,在裁判中道德话语的辅助论证篇幅不能超过法律话语,道德话语的运用限于法律话语不能充分论证判决的合法合理性为前提,其应用以增强判决的可接受性与合理性为目标。即道德话语的运用目的是增强法律话语论证的可接受性、信服度。正如姜涛老师所述:“法官的眼光必须要努力穿行、往复于法律话语系统和道德话语系统之间,必须要多次来回往返于情—理—法之间,为‘常识、常理、常情’等道德话语系统交融于法律解释并影响司法运作开启一个公共的制度性空间,从而为法律话语系统和道德话语系统之间的有效沟通营造一个‘理想的交谈情境’,并正确评估这种道德系统是维护,还是否定法律”()
(4)、沈杏培认为:“由于我们的灾难文学传统并不发达,稳定的叙事法则和成功的书写范例并不多,而灾难往往被视为一种升级版的苦难方式和故事资源,对灾难的书写常常滑向英雄主义的赞歌或景观式的呈现——关于抒情者的汹涌激情,关于苦难的堆砌,仪式性的记忆和念诵,这种灾难文学似乎总是自带动员机制、光明方向和代言意识,喧闹而饶舌,却很少能打动人心。”[21]沈杏培所言指出了灾难写作当下的现实和存在的要害问题。对于一些疫情诗歌,虽然能让人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真挚,但是,这些诗歌也只能是作为情感反映的原始文字记录,从诗歌自身的价值来看却是匮乏的、缺位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布罗茨基在面对重大灾难和事件时的态度,对我们来说富有启发意义。美国耶鲁大学的温茨洛瓦教授在评论布罗茨基时曾指出:“对周围的一切持有清醒的认识,对那些轰动性的题材持有外露的冷漠,但与此同时,却又充满对人的同情,带有对虚伪、谎言和残忍的憎恶。”[22]对于轰动性题材,布罗茨基并不是如影随形般去热捧,而是将炽热的情感沉淀,在沉淀中保持清醒与冷静,适机将这种情感转化为经验,用诗的方式表达出来。实际上,作为诗人任何时刻都不要忘记诗歌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不要因为志在对题材的追随而背叛于诗,对于灾难写作,不要因为表现了灾难而忽视了“诗歌”,恰恰应该是用诗的方式来书写灾难。希尼也指出:“诗人尊重语言的民主,并以他们声音的音高或他们题材的普通性来显示他们随时会支持那些怀疑诗歌拥有任何特殊地位的人,事实是,诗歌有其自身的现实,无论诗人在多大程度上屈服于社会、道德、政治和历史现实的矫正压力,最终都要忠实于艺术活动的要求和承诺。”[23]也就是说,对于表现灾难的诗歌来说,不管承载多少艺术之外的道德、历史等,归根到底,由于艺术自身规律的规约,必须是秉持艺术的要求而呈现出来。
(5)、社会之河的圣水就是因为被一股永不停滞的激流推动向前才得以保持洁净。——泰戈尔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6)、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7)、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8)、(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关于古代君子高尚品德的诗或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古人对关于道德与利益的名句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作者:王安石
(9)、●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10)、人生就被“回不去”“长不大”等等这些精神难题“呛卡”得如鲠在喉、不知如何是好。《中年十二拍》在刘怀彧的创作生涯中应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12)、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13)、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5)、《西京杂记》卷五至诚:极大的真诚。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16)、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17)、疫情诗歌究其根本是关涉人类苦难记忆与生命意识的一种文字表达,通过对抵御疫情的形象书写和主旨挖掘,使人类生成一种自我的宽慰和安抚,从而完成审美悲剧性的现代升华。因此,对于灾难写作而言,诗人要能“进得去”,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情怀,同时,诗人也要能“出得来”,实现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现实关怀到终极关怀所强调的意义在于,灾难写作不仅仅在于表现灾难的现场,而且还在于表现灾难对于人性的冲击,表现人性的复杂和人类命运的归宿。
(18)、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徐世昌(中)
(1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0)、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关于道德的古诗词及解析
(1)、———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2)、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3)、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注释)(1)约:穷困、困窘。
(4)、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不过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应予批判。
(5)、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6)、此寿山黄芙蓉石狮钮方章是《用之美》专栏最近接受藏家委托整理的一批文房印章藏品之此印章未经专家鉴定是否确实为邓石如之作,可以确定的是印章材质是寿山黄芙蓉石。
(7)、“白玉,即使被破碎了也会发光;青松,即使埋在雪中也永远郁郁苍苍;青竹,即使被火烧了还是笔直挺拔。”
(8)、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两首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品德素养古诗词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映古代士人优秀品格的个格言诗句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0)、例在“葛长生诉洪振快名誉权、荣誉权纠纷案”中,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裁判理由中作出如下论证:
(11)、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关于道德的古诗句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1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3)、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4)、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15)、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形容道德高尚的古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1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
(17)、作为社会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庞德对道德论证能否适用司法裁判持肯定态度,他主张:“在我们生活的地上世界里,如果法律在今天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那么它就需要宗教、道德和教育的支持,而如果它不能再得到有组织的宗教和家庭的支持的话,那么它就更加需要这些方面地支持了。”()
(18)、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19)、●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20)、别情无远近,道别方愁予。孰想古人言,乃知悲风雨。
3、道德的诗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2)、(《毛诗•序》)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3)、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4)、幸福,其实是容易满足关于品德修养的诗句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7)、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评析)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9)、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10)、(苏轼《赠刘景文》)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
(11)、格楞(中)文舞兼备,系土中“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骨干;傅莹(右)才貌双全,长袖善舞,婀娜多姿。 乌恩摄影
(12)、祗期尽分,不计人知,如是之人,堪为世仪。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
(13)、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至诚则金石为开。
(14)、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5)、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总之,在裁判文书中是否适合运用道德话语进行论证,争辩双方各执一词,但均有其合理性,不能偏执一方,既要认识到“肯定说”所提的道德论证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忽视“否定说”所提的道德论证的消极影响。
(17)、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8)、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杜甫闻讯后作此诗。诗人认为,偌大的长安,无李白存身之处,众多的职务,却没有李白一个,还将他流放到夜郎,使其备受折磨,这太不公平了。
(19)、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20)、 老柯在上述情境里一直在向同龄人老杨表达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占卜师老杨显然已将自我角色从同龄人成功地上升为“玄学家”,援引因果、修行等道理劝解老柯。事后老柯抱怨说“怎么被他数落一顿”,这个抱怨背后的意思是老柯一个有更高社会地位的公务员却被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同龄人教训。但在具体的对谈情景中我们发现老柯在老杨的谈玄论佛面前找不到发难的突破口。占卜者之所以能做出居高临下的指点姿态,是因为在占卜咨询的场景里,他们首先临时占据了一个知识技术专家权威的地位;再占据道德高地,占卜者就不仅是知识和技术专家,也是道德权威。从而一个更饱满的等级关系就在占卜者和顾客之间建立起来了。占卜师从出售日常实用技术的“师傅”,变成了交往日益稠密的心理咨询师,甚至可以在一些忠实的顾客那里上升到讨论存在与人生意义的“导师”的高度。这个逐步升级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种伦理自我的构成(ethicalautopoiesis)(Fabion,2011:27)。
4、道德诗句与名言
(1)、刘怀彧喜欢以个头不高和身体上的某些不足、为人的不够周全来“说事”,但弦外之音从来都是落在自我内省的主旋律上。“她过于高峻/因此孤单/我过于低矮/因此幽暗”(《因果》),“就等我们卸下这一副/臭烘烘的皮囊再去/就等我们消掉这一身/沉甸甸的欲望再去”(《无人区》),“年纪大了 父母不好管我/工龄长了领导不好管我/脸皮厚了 道德不好管我/常常捂住嘴巴 脚却踩了线/刚刚拍疼脑袋 心却越了轨”(《经书》)等等,在这些“西藏系列”中,诗人不断地向反诘自我、自我批评。自不待言,这些发诘、这些批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作者绝非有意说教,最多与人共勉而已。
(2)、格楞、额博与中央美院副院长、著名画家苏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