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
1、敏而好学的敏是什么意思
(1)、其实人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不真是什么都比别人强。人获得了社会地位,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技能超出了常人,而不是所有的技能都超出常人。武术冠军未必写文章超过普通教师;大学教授游泳可能抵不上摆渡的老者。
(2)、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这节讲到孔子对于当时及其前后时代人物的评论。这个人物的评论,包括了如何作学问与整体的文化精神。
(5)、2004年10月,共青团中央向张立勇颁发了“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他被誉为团中央树立的全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之还受到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面对面”“新闻会客厅”等有影响的栏目和100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
(6)、释义: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7)、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8)、(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读解)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
(9)、1993年,有位叫张立勇的青年辍学到广州打工挣钱为家里还债。1996年在他叔叔的介绍下,他来到北京,并直接到清华食堂做了一名卖馒头的临时工。
(10)、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1)、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12)、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1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会议伊始,各班学*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在简单地交流之后,我院d总支**唐晓萍对本次会议进行了详细介绍,她提到各班学*要注重改进工作细节,从而提高工作能力。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杨连东:洞察自身,洞察学生,洞察班级,从引领学生成长到营造集体生长氛围,我们工作室的研修正逐步深入开展。今天老师们共同研讨以认识自身优势,将个人优势转化成引领集体成长的力量,懂得学生才能“爱”学生。在班级德育制度中的良法与恶法案例讨论中,我明白了好的班级德育制度应该能促进学生德性成长。我的班级学生场合感不强,我尝试过与同学们商讨制定班规,也尝试过亲自盯纪律,但是我一走开班内安静的学习氛围就不能保持,我甚至动过实施举报制度的念头,听了今天的案例分享,我获益匪浅,班内德育制度实施应该要促进学生德性成长,举报之风不能兴起。
(17)、 美术编辑:张瑞雪
(18)、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
(19)、打开百度搜索“橄榄树”,上面科普油橄榄树原产中东,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西班牙广泛种植的经济树木,油橄榄可以压榨出高档并价格高昂的橄榄油。而互联网上西班牙的一株一千二百多年的橄榄树图片,整株树的形态跟橄榄园内的橄榄树惟妙惟肖。橄榄园内上百株来自西班牙的橄榄树,高低错落有致,或高耸入云,或舒展绵延,一人或数人怀抱的淡赭石色粗大树干,上面错落有致的粗大的枝桠上,顶着一个个长满湖绿色树叶蘑菇头,可能是人为特意制做的园艺,一株株,犹如非洲广袤草原上的瓶子树,一幅斑驳灿烂的重彩油画。高大的橄榄树犹如江南田野里的布满的巨型盆景,你可以用你富有诗意情怀的心情来命名橄榄树,“壮志凌云”可以命名天牛冈上那株参天大树,“龙凤呈祥”命名那株左右树枝饱满的树,“百折不饶“就是这株已经部分树枝干涸的大树,“双峰插云”,就是前方风车前的两株高高的树;可用最美的词语给阳光下的橄榄树命名,“福寿双全”、“傲骨天成”等等......
(20)、关于“文”的说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
(1)、崔志婧:郑老师用教育案例《原来,是我不够了解你》向我们呈现了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特质进行教育的良好效果。聆听案例,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我的学生和家长很快也能够拥有进行DPA测试的机会啦,相信对孩子及其家庭成员性格特质的全面了解,一定能让我的管理更加科学、精准,收获前所未有的成效。几位小伙伴的读书分享让我对德育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断优化班级管理机制,让管理不仅是有助于教师的管理,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德性成长。思考和践行始终在路上!
(2)、 文章撰写:董晓莺
(3)、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4)、 “努力学习,超越自我”是我们的班级格言;
(5)、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6)、译文:孔子说:“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7)、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大方而谦虚地向人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9)、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 在此次学习活动,帮助工作室的学员们厘清了很多德育中的概念,也促使学员们更新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让德育活动不仅是有助于教师的管理,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德性成长。思考和践行始终在路上!
(11)、孔子的看法是一以贯之的,他看中人的内在品质,而不在意这人的功绩或财富,传统的国人在精神上一直秉持着这种观念,但是,现在这种观念越来越淡薄了,这是我们如今的中国人应该深思的地方。
(12)、例句:对学过的东西要温故知新,对不认识的东西要~,对于学习要学而不厌。
(13)、张瑞雪:此次研修活动,我受益匪浅。在听了小伙伴的读书分享后,我对班级制度中的“奖惩”又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惩戒条例”。一些看似有效的方式,表面上好像很有效,但是背后可能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学生犯错,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会让他们抄课文,背古诗。这样做,能暂时约束学生的言行,但同时会让语文这门学科“变味”。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接下去自己对班级制度的制定还需要有更全面的思考。班级制度的设立,也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达成共识。
(14)、而象征和平的橄榄枝,是圣经里的一段传说,当圣主第三次放飞的鸽子衔回橄榄枝时,被洪水围困在高地上四十多天的圣主,高兴的看到了鸽子传来了洪水退去信息,洪水退了,人们又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了。嘴衔橄榄枝的鸽子就成了全世界和平的象征。而世界维和部队军装的绿色,也被亲热的称为“橄榄绿”,赋予了全世界对和平的冀望。
(15)、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6)、可是现在的很多学者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明明的,既然是明德了,其实明德指的是本性本心,也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17)、如果让一个人去向别人求教,似乎就在承认自己没有别人强。而如果让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向社会地位低的人请教,更会觉得拉掉了自己的身份和架子。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中华文化的很多优良传统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圈,尤其是东南亚地区都是备受推崇的。习近平引用“敏而好学”,旨在强调中国和东南亚山水相连,血脉相通,中华文明和东南亚文明千年互鉴共生,两种文明应当加强交流,共同发展。(来源:《习近平用典》)
(19)、今天这段话评论的人叫孔圉(yǔ),又称仲叔圉,孔文子是他的谥号。
(20)、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没自己高的人请教为耻。
(2)、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区级骨干教师高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中班集体教学活动——小侦探。高老师将幼儿代入小侦探这一角色,引导幼儿观察线索,从而感知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活动中,高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与讨论,幼儿在重重挑战下,仔细倾听线索,识别判断,在情境中获得了图形组合与分解的相关经验。活动充分展现了高老师授人以渔的教育智慧。
(5)、“......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6)、 朴实浓厚的学风激励我们提高。课堂上,老师们谈吐不凡,老师的博学无私与学生的朴实好学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课堂上的氛围融洽而又和谐。课下,讲台上总会围上一圈找老师提问的同学,图书角也挤满了人。
(7)、为了学好英语,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练习,同时还参加清华大学一些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活动。
(8)、 活动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郑英杰老师分享题为《基于优势洞察的班主任成长引领力》的微讲座;第二部分由陈怡、彭晓露、杨小彤三位老师分享她们学习张鲁川老师《学校德育的异化与回归》一书的感悟,在“案例研读——理论导引——问题诊断——延伸拓展”中共同探讨班级德育发展优势。
(9)、如果你因为不了解那部经典的价值而产生不了对它的兴趣,那更说明你还得要学习;因为经典的价值是在其它一本本分门别类的书籍中辅助表达和验证出来的。
(10)、《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由孔子生前的话语从而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11)、有人在电视剧中,看到一些演员扮演正在学习的古人时,会说:“我学习时会不会像他们那样,很有腐朽的学究感?”
(12)、我不知道张立勇是否是因为读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而刻苦学习,但我相信,今天读过这句话的你,应该知道孔子老先生是多么的具有智慧。
(13)、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4)、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江西7人上榜!
(15)、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6)、朱琳:本次工作室的活动中,聆听了郑老师的关于基于优势洞察的班主任成长引领力的讲座。通过案例分析,我了解了洞察优势对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换个角度也是优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尊重孩子性格的多样性,善于运用各种技巧和方式去发挥优势,给学生搭建各种平台,发挥优势,规避性格弱势,让孩子自信快乐地成长。从杨老师的读书分享中,我学习到班级规则的制定方式,制定规则后组织学生听证会,汇总学生意见,学代会通过后执行,变管理型规则为契约性的教育性规则;用舆论支持,获得学生最大程度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
(17)、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9)、他在若干年前就已经把拼命学习能带来的巨大好处告诉了我们。我们知道孔子老先生是智慧的,我们就应该对他的话语加以研究,并照着去做;如此,你的收获一定超过普通的大众。
(20)、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
4、敏而好学的完整古诗句
(1)、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4)、 自由写意,在绘画世界中徜徉,找寻多彩的童真乐趣:雄健有力的运笔,在有限的方格之间挥洒书写之豪气……
(5)、董晓莺:聆听了郑老师分享的案例《原来,是我不够了解你》,我认识到性格优势能使所做之事变得得心应手,学生会因此乐于做事,既能做好这件事,又能在做这件事中获得自信与阳光,而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洞察学生优势,帮助学生快乐成长。在聆听了三位老师对张鲁川老师《德育的异化与回归》的读书分享后,我学到了不少解决德育实际问题的方法,收获很多。书中的案例都是十分“接地气”的,是我们在德育教育中会经常面对的那些情况,张老师深入分析并对教师提出了在遇到这类情况可以如何思考并可以做哪些德育教育,指导性很强。会后,我还要多读,多思考,真正读懂,以切实运用到实际德育中去。
(6)、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7)、杨小彤:通过案例《原来,是我不够了解你》,郑老师从前期研究对象的选择、DPA测试的实施以及基于测试数据的性格特质个例剖析等方面,示范引领着我们如何做洞察学生特质的个例研究,为我们明确了下阶段的研修方向。工作室三位老师关于《德育的异化与回归》的阅读分享,借助六个章节的导入案例,在讨论中把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针对其中的教育困惑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不仅帮助我厘清了一些容易混淆的德育概念,而且让我对于如何做德育有了进一步思考。教研相长,常学常新,这次研修活动内容丰富,让我受益匪浅。
(8)、例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10)、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总括则是拥有治世之得的才能谥号文。
(11)、■释义:“敏儿好学”出自《论语》。这句话是子贡请教孔子的话,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12)、 郑老师在《基于优势洞察的班主任成长引领力》微讲座中,提出基于优势洞察的班主任基本功在于首先要“懂”学生当下,即知晓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成长困惑;然后要会“导”,即寻求路径、方法、策略;最后要“知”目标,即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和学生的个性。总是,基于优势洞察的班主任成长引领力在于洞察自身特质,提升引导能力;洞察学生优势,引领学生成长;洞察班级特点,营造生长土壤。郑老师在微讲座中分享了《原来,是我不够了解你》的案例,案例中班主任戴老师依据DPA测试中女生高红桃的气质特点,鼓励她在班级活动中发挥优势,增加自我认同,收获自信与快乐。DPA测试体现了学生个性特点,给老师和家长指引了育人方向,从而有效育人。
(13)、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14)、 艺术节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连连;
(15)、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16)、从另外一面说来,你不懂的问题如果就放在那边不问,到时候做错了,是不是又失掉了另外一个层次的大礼?
(17)、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18)、引证:看他前九首,便是一位努力从王之人,而以~终之。◎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六。
(19)、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20)、(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
5、敏而好学《论语》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2)、《论语》讲到,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地向周围的人询问典礼相关事宜,当他问完之后。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孔子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知礼的表现啊。”
(3)、敏而好学中的“好学”还包含着“不耻下问”的意思。即使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这就是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好学精神。
(4)、不耻下问可以让一个人真正的软实力加强,不需要为了自我的面子而刻意伪装。一个人在刻意伪装的时候,内心是很纠结的;那“心在腼腆脸在笑”的撕裂感可以让一个人减少一定的生存质量。
(5)、陈怡:郑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原来,是我不够了解你》的案例。班主任戴老师依据女生高红桃气质特点,鼓励她在班级活动中发挥优势,增强自我认同、收获自信和快乐。DPA测试也给家长指引了方向,相互沟通和理解缓解了亲子间的矛盾,拉近了彼此距离。看到镜头里一家人发自内心的欢笑,也让我更加期待我的学生能尽快完成DPA测试,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小伙伴的读书感悟分享,帮助我们厘清了很多德育中的概念,也促使我们更新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
(6)、“不耻下问”就是如此容易,也是如此之难。试问,谁不在乎面子昵?
(7)、 文章审核:郑英杰
(8)、其实演员演出来的,还不是真正学习时的样子,毕竟假装和真做效果是不同的。真正用心学习时的人,在当时一眼就让你迷住。
(9)、本次交流会加深了学*对自身职位重要性的认识,使学*们明晰了近期工作重点。相信在各位老师和学*的带领下,我院将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1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1)、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2)、在会议接近尾声的时候,各班学*就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难题向老师们提问请教,老师们耐心地解答了问题并让学*互相交流经验。
(13)、敏而好学更多是强调一种学习精神。具备这种学习精神的,难能可贵的不是天资聪明,而是好学。天资聪明是学习的先天条件,这一条件具备为学习创造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是,究竟能学到何种程度,还要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态度。倘若一个人既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谓之是敏而好学。
(14)、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5)、橄榄园内的指示牌,欧月长廊,浪漫星空,月季迷宫,一个个诗意的名字,让人向往。而指示牌的下方是用汉字笔画的装饰画,而仔细看看,中间从上而下的是”敏而好学“四字的笔画,有内而外,点、竖、横、撇和捺的汉字笔画向外铺射。原来,橄榄园的园林设计者的理念,就是:敏而好学。
(16)、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8)、韩燕丽:郑老师的案例分享《原来,是我不够了解你》让我感受到了DPA测试工具的效果,更让我体会到了班主任用心观察、用智引领、用情润泽的力量。每个孩子都有期待与梦想,也有优势与短板,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会接受孩子的短板、要善于发掘孩子身上的优势,更要懂得借助DPA测试工作,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指导,从而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引领孩子的成长。
(19)、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20)、坦白说,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能做到就是优秀。
(1)、但是由于后天欲望的污染,使得明德被掩盖。所以要明。书就是要这么读的,才能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 运动场上,足球比赛,篮球对决,输赢不是关键,握一握手,顷刻赛场上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4)、从文中可以看出,“文”在古代谥号中,对于人的评价是非常好的美誉了。
(5)、下午我园李芳老师以教师的基本功为切入点,通过微研讨《观察——通往儿童的世界》为主题,围绕儿童观察的四个观点:观察是有选择有目的的。观察,让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看得见。观察,是了解孩子的一把钥匙。观察,不仅需要科学的观察方法,更需要专业的支撑。借助心理游戏、理论解析、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等多种形式,让见习教师逐步开启观察解读幼儿的大门。
(6)、 这就是我们班,一群快乐的雏鹰,享受着操场上奔跑的欢乐,陶醉在书声琅琅的教室中,更在浩瀚知识的探索之余,接受着老师的熏陶,在一点一滴中逐渐成长。
(7)、如果天资聪敏,然后又好学,这就是敏而好学,这种人想不成大事都困难。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即为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9)、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10)、孔子为师,且为师之鼻祖。如果他说了的话自己不去照着做,就没有一点点的公信力。孔子的话能被国学经典收录,则是对其话语权威性以及品行的间接肯定。因此,多读孔子的话语,你一定会收获匪浅。
(11)、随后,我院副院长李俊对教学信息工作进行了全方面讲解,他鼓励各班学*平衡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做好师生之间的桥梁,及时向班级传递信息,带领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3)、彭晓露: 今天,我们工作室的成员们齐聚云端,三位小伙伴分享了阅读张鲁川老师《学校德育的异化与回归》的感受,在“案例研读——理论导引——问题诊断——延伸拓展”中共同探讨班级德育发展优势,在揭示问题实质的理性分析中,我获得了很多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4)、孔子所言所行,给我们的正是最好的表率行为。不懂的事向别人问,对被问的人而言,就是一种尊重。
(15)、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6)、朗读者用平实的语气语调讲述了少年孙中山求知问道的故事。她的朗读蕴含着孙中山求知的困惑、提问的忐忑、背诵的自信以及同学们的惶恐,还有先生的自我反省和他对孙中山渴求知识敢于提问的赞赏。朗读者讲述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少年孙中山求知的胆识和气度以及先生对勤学好问学生的宽容和大度。
(17)、是人死后的评语。也就是对人功过是非的评价。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今天的探讨正是他的这个谥号,子贡并没有看出他哪一点称得上“文”。我们可以先了解下历史上得到过“文”谥号的都有哪些人,著名的有:清朝平定太平天国的曾文正公,曾国藩;知行合立德、立言、立功三不巧的王文成公,明朝的王守仁,在春秋之前有大名鼎鼎的周文王,由此可见能得到“文”谥号的人都立下过不世功勋,而孔圉显然无名多了,不过孔子却不这么看。
(1)、没有学习能力,如果再去学习,那学不出什么成绩来,就是既浪费时间,又给别人说风凉话的把柄。但张立勇没有顾虑那么多,他只是去做了,而且做得很用心,结局也很令人感动。
(2)、一般而言,天资聪敏的人都不太好学,因为聪明,所以会将自身的聪明视为一种天然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下苦功夫去学,更难以在某个领域上持之以恒。
(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5)、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6)、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