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1、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后面是什么
(1)、比喻当别人要借你的东西,你要经过大脑思考,不然最后吃亏的是你
(2)、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理事长雷志强接受组织审查
(3)、因为张飞的形象是“豹头环眼”,大大的眼睛,中间是黑眼仁儿,外面一圈儿白眼珠,显得威武。
(4)、东吴招亲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孙刘联合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后,刘备借东吴荆州暂驻。周瑜设计赚备入吴招亲,欲以之为人质索回荆州。不料吴国太(孙权母)见备英姿出众,曰"真吾婿也",遂将其小女(权妹)嫁给刘备,是为孙夫人因以"东吴招亲,弄假成真"比喻有违初衷,弄巧成拙。
(5)、“借荆州”一说完全是孙权的不厚道,当时刘备立足荆州,取得益州,觊觎汉中之地,而曹操重心偏向西北,久北方压迫的孙权终于可以喘口气,然而看到刘备发展那么快孙权眼睛发红,便敲起了如意算盘,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这分明就是强盗行为,刘备怎么可能答应?但是为了孙刘联盟的继续,刘备还是忍痛割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6)、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
(7)、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孙悟空的毫毛——随变(便)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8)、歇后语的故事:诸葛亮哭周瑜——————假仁假义
(9)、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10)、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11)、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12)、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
(13)、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14)、当年,周瑜给诸葛亮气死,不是真正的死了,只是一时气咽,歇个三天两天就会缓过气来的。诸葛亮神掐妙算,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他也不情愿周瑜缓过气来继续跟他作对。他要想办法治死周瑜。这才去给周瑜吊孝。
(15)、孙权见他言之有理,又还有借据在手,于是便答应把荆州借给刘备。
(16)、“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成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刘备的信誉因此大打折扣。《三国演义》说到“三气周瑜”,多围绕荆州的“借”与“要”展开,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要债的快被逼疯、欠债的一味耍赖,不管做了怎样的艺术处理,对刘备显然不利。
(17)、结下梁子另说,单说孙权得到的这个南郡。从图上可以看出,南郡不仅地方小,而且还处于处于被刘备和曹操夹击的状态,战略地位十分不利。周瑜在时,一心想要夺回荆州,而周瑜病故后战略家鲁肃接任,他选择了继续跟刘备结盟。顺便送了一个人情给刘备,就是把南郡这个易攻难守的山芋送给了刘备。而刘备也愿意加强两家联盟,于是礼尚往来刘备同意攻取益州后就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主权交给孙权。其实这算起来孙权非但不亏,而且还赚了很多地盘,一郡换三郡,不动一兵一卒,孙权实在是赚大了。
(18)、孙悟空碰到如来佛——一物降一物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19)、故事: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20)、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话)儿
2、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呢
(1)、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2)、凡事都有自身内在规律,要善于学习,提高素质,把握关键,抓住重点,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更不能让冲动毁坏智慧。
(3)、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白骨精骗孙悟空——哄不住 牛魔王(罗刹女)的扇子——越煽火越大
(4)、可是,这并不能满足孙权的野心,谁都知道荆州的战略重要性。鲁肃曾向孙权这样描述荆州:“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也提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所以荆州这块地儿没有谁不想得到,曹操想得到,因为他想要统一全国;刘备想得到,因为他要立足发展;孙权想得到,因为他要全据长江。
(5)、从战略上看这的确是高明的一招,受益的不仅是刘备,还有孙权自己,《三国志》记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但需要注意的是,史书里对这件事一会儿说的是“给”、“与”,一会儿又说“借”,例如:
(6)、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猴子变戏法——无中生有 孙悟空上了花果山——称王称霸 孙悟空照镜子——目中无人
(7)、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还出本来的南郡,与曹操争汉中,于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据有了汉中。于当年七月,自称汉中王。但孙权还不知足,认为,荆州居东吴的上游,刘备对东吴是一个大的威胁。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长江中游,还能向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中国。
(8)、在晋江民间流传一句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带朝”。其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刘备,系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玄孙,人称刘皇叔,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创建者。早年,刘备驻兵新野。荆州是刘表(字景升)的城池。刘表去世,长子刘琦远在江夏,其妾蔡夫人立次子刘琮为主。不久,曹操引百万之众下江南,刘琮将荆州等郡献与曹操,却被曹操杀害。而刘备在曹兵追杀下,弃新野,走樊城,最后逃到夏口。后来刘备联合东吴于赤壁打败曹操,乘机占据了荆州。因此东吴派鲁肃前来欲讨还荆州。鲁肃道:“……幸得东吴杀退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皇叔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于理未顺。”孔明答曰:“荆襄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吾主固景升之弟也。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结果双方协定:待公子不在,即还荆州。不久,刘琦病亡。鲁肃又来欲讨还荆州。刘备立纸文书,暂借荆州;表示若图得西川,那时便还。后来,刘备并吞西川,荆州却仍不归还。这就是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带朝”的由来。“带朝”,闽南语,即永驻不移,也就是暂借变永久的意思。
(9)、夏水是汉水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江陵一带,刘备的具体作战方案无法考证,但他提出的以另一种思路打破战场僵局的想法是有价值的,被周瑜所接受,周瑜后来给刘备增兵2000人(以二千人益之)。从这条记载可以看出,虽然孙刘联盟,但战场上以吴军为主导,指挥权也在周瑜手中,刘备所部只能充当协同的作用。
(10)、另一派意见以鲁肃为代表,认为应该答应刘备的请求。《汉晋春秋》记载,鲁肃建议把南郡的江北部分让给刘备,理由是给曹操树个对手,给自己添个盟友,这才是上计(多操之敌,而自为树d,让之上也)。
(11)、公元208年赤壁战后,孙刘结盟进军夺取荆州城。因荆州乃兵家必争的重镇,故东吴主帅周瑜亲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功劳甚伟的刘备却只能率本部兵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营。刘备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于发展,于是他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不仅不借荆州,反而利用吴蜀联姻软禁刘备,使50多岁的刘备作了东吴的娇客。210年,周瑜病故,鲁肃继任。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刘备借得荆州后,即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 其实荆州本是刘备同宗兄长刘表的地盘,当初刘表让刘备,他却不肯要。认为从别姓手里夺回才名正言顺。
(12)、刘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和鲁肃口中所称的“与共拒曹操”为由,从孙权“借”得了“荆州”(事实上,仅借了荆州的南郡而已)。
(13)、汉末三国初期,荆州最初当然属于汉朝朝廷所有。三国初期,荆州牧刘表占据了此地,在此苦心经营多年,割据一方,事实上成为荆州的第二任主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刘表此时已病死,他儿子刘琮主持荆州大举。刘琮是个十足的废物,就此归降曹操,荆州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14)、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编成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打黄盖-自己人打自己人”、“周瑜打黄盖-苦肉计”等歇后语。
(15)、 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又辅助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太公垂钓——不是为钓鱼,是为磨练毅力和耐心。而许多人都不明白他不图功名利禄的坦荡胸怀,认为“直钓”根本钓不住鱼,除非鱼自愿送死,久而久之,便演转成一句歇后语。于是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
(16)、油江口听起来总是一个小地方,不适合把荆州的治所放在这里,刘备便改油江口为公安,作为自己的大本营,此地即今湖北省公安县。但公安毕竟太小了,刘备想自己这个州牧手里至少也得有一个郡吧,他决定亲自去面见孙权,当面提出把南郡的其它地区也让给他。
(17)、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四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18)、这时,狗才明白,原来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
(19)、刘备哭荆州————假充善人;哭着害人哩;用计哩;一哭就有计;假摔眼泪
(20)、了解了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3、刘备借荆州歇后语是什么下一句是什么
(1)、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孙悟空变山神庙——露了尾巴猪八戒坐飞机——丑上了天 猪八戒挑个破包袱——要人没人要货没货一口气吹灭火焰山——口气不小
(3)、歇后语的故事: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4)、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5)、为了彻底消灭刘备势力以及消除江东孙权隐患,曹操在没有十足准备下出兵攻打孙刘联军,结果遭遇了赤壁之战的惨败。赤壁之战后,曹操仅保留了襄阳郡和南阳郡,剩下的南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都丢了。但是作为赤壁之战主力的孙权只得到了半个南郡和半个江夏郡,其他四郡全被刘备给控制了,孙权难免不开心。
(6)、《三国志》程普传:“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
(7)、历史上并无借荆州之事。在曹操重心偏向西北的时候,东吴抽出手来,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
(8)、因此,后来上演了一出刘备凭借荆州为基地,西进占据了益州,北上不断攻击襄阳。
(9)、孙权即便有再多的不满又能怎么样?那个战争年代,谁有地盘谁就拥有战略的纵深,刘备好不容易连哄带骗得把长沙、武陵、桂阳、零陵这四个郡,还有江夏郡纳入了自己的口袋里,又怎么可能平白无故让给孙权呢?所以,赤壁之战以后,面对战利品的分配问题,孙刘两家结下了梁子。
(10)、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猪八戒初进高老庄——装好汉
(11)、包拯看了之后,非常生气,没想到自己侄子这么不中用,但又非常为难。包拯从小失去父亲,他的童年都是和包勉的一家一起度过的,包勉的妈妈对待包拯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12)、普京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这句话在这时的刘备身上,也是很贴切的。
(13)、实际上,刘备占据的南方四郡地面不小,人口也不少,怎么会容不下刘备的区区人马。
(14)、正史对“借荆州”也多有描述,《三国志》鲁肃传、吕蒙传多次提到荆州是“借”出去的,刘备传等提到孙权要讨回荆州,不过这些记载往往又比较含糊,既没有详细说明刘备是怎么借到荆州的,更没有具体指出这个“荆州”指的是什么。
(15)、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猪八戒初进高老庄——装好汉
(16)、毕竟,荆州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争之地,得到已属不易,焉能轻易放弃?
(17)、历史上并无借荆州之事。在曹操重心偏向西北的时候,东吴抽出手来,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
(18)、油江口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地方,属南郡,位于江陵沿江而下约百里的地方,归南郡太守周瑜管。南郡有三分之二在江北,三分之一在江南,在江南的部分,至少五分之四是荒无人烟的山区,孙吴一连得了3个郡,作为另一个战胜方,刘备只得到了小半个南郡,他这个荆州牧也就在油江口一带说话管用,确实不公。
(19)、鲁肃考虑得更加长远,赤壁大败后曹操把主攻方向放到了东线的合肥,目前正整顿人马以谯县、寿春、合肥等为基地向孙吴发起攻势,荆州虽然重要,但当务之急是全力以赴保东线,现在没有力量增兵荆州,所以不能和刘备闹翻。只要孙刘联盟在,曹操就不能不有所忌惮,在荆州一线就得保持足够的兵力,这样东线的压力可以减轻。
(20)、赤壁之战后,刘表的长子刘琦尚在,刘备顾全大局,建议仍然让刘表的后人刘琦担任荆州刺史。刘琦不久后病死,“琦死,群下推刘备为荆州牧”,荆州士民主动推戴刘备为荆州之主,因此刘备获取荆州,并非借之于孙权之手,他完全有这个资格占领荆州,问心无愧。
4、刘备借荆州 歇后语下一句
(1)、如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描绘了“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的故事。
(2)、缝衣针的 “眼儿” 很小,与张飞的大眼睛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就有了这句歇后语:
(3)、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4)、来看各旗区数字!鄂尔多斯2017年1-4月财政收支情况公布!
(5)、诸葛亮道:“鲁公差矣!我是说今冬借了明冬还,并没有写几年几月几日借,几年几月几日还呀?”鲁肃仔细一看,发现借条上果然没写年、月、日,知道自己上了当,气得语无伦次地说:“我……我上了你们的大当啦!”
(6)、接下来曹操头脑发热,发动赤壁之战,想要一统江东。孙权和刘备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背水一战,与曹军展开殊死搏杀。最终意外地逆转战局,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曹操势力范围被迫向北方收缩,退出荆州。
(7)、此事首先要从荆州说起。荆州,是战国秦汉以来的国家行政区划之与豫州、青州、扬州、兖州、梁州、雍州、冀州、徐州合称为“九州”。三国时的荆州并非是指一座城,而是一个地区,由占武陵、零陵、桂阳、长沙、江夏、襄阳、南阳等几个郡组成,汉末三国时期荆州下辖郡数目曾发生多次变化,从七个到十二个不等,《三国演义》笼统称之为“荆襄九郡”。
(8)、小说以周瑜一番话,将此场景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吾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去图现成,岂不可恨?”
(9)、据《吴录》记载,看到江陵城无法攻克刘备向周瑜建议:“江陵城里粮食很充足,这是攻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城中粮多,足为疾害)。建议让张飞率1000人跟您攻城,您分给我2000人,从夏水绕到曹仁的后面,曹操听说后必然撤走。”
(10)、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话)儿
(11)、面对颇具战略重要性的荆州,刘备向孙权借荆州无疑是“肉包子打狗”了。
(12)、民间有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人们错认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事实并非如此。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
(13)、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二岸上按捞月——自费功夫;白费劲
(14)、包拯,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中国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其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
(15)、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三按着脑袋往火坑里钻——憋气窝火
(16)、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藐视一切规矩,众神都没有办法制住他,刀剑不能伤、火烧烧不死,连玉帝都着忙,神仙都发了慌。所以,这个歇后语巧妙运用了典故:慌了神。
(17)、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晴雯撕扇子——千金一笑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
(18)、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这是一句歇后语,意思是:心里慌张起来;一时失去主张。神:这里指“神思”。
(19)、刘备借到荆州以后,一直赖着不还。三年以后孙权派鲁肃拿着借据来讨,诸葛亮理直气壮地说道:“鲁公,只怕借荆州的期限还没到吧!”
(20)、有一个非常富裕的地主在他们村发大旱的时候闭门不出,从来就不救济他们村的村民,而那时地主家有一只5米高的铁铸的大公鸡,所以村民就用铁公鸡来形容十分吝啬的地主,久而久之大家就用铁公鸡来形容那些一毛不拔的人,也就是吝啬的人。
5、刘备借荆州一一( )歇后语
(1)、刘备继续忍耐,为了换取孙权的支持,刘备主动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这时刘琦因病去世,孙权作为回报,表奏刘备为荆州牧。
(2)、孙权一方的优势在于,曹操北撤后,荆州的重镇南郡还在曹军大将曹仁控制之下,周瑜带领一路人马,经过一年苦战,方才占有南郡。
(3)、江东内部对此事的看法出现严重分歧,身在江陵的周瑜听说刘备到了京口,写密信给孙权说:“刘备是个枭雄,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不会久居人下。我建议把刘备留在吴地,给他修宫室,让他整天吃喝玩乐,使他与关张二人分隔起来,我趁机发起挑战,大事可定(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
(4)、孙悟空碰到如来佛——一物降一物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5)、《三国志》吕蒙传:“(鲁肃)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6)、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7)、说的就是:周瑜千辛万苦打跑曹军,结果为人作嫁,城池尽被诸葛亮偷袭占领。其余江南四郡,兵力空虚,也被诸葛亮手到拿来。周瑜因此被气得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