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图片
1、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作文
(1)、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2)、(2)说一说我的月饼盒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3)、指导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事情或问题?
(4)、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事先发放记录单)。
(5)、教师小结: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月圆就会联想到家人的团聚,所以把中秋节叫团圆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中秋节又叫丰收节。
(6)、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7)、水果拼盘比赛教师注意进行部分协作,其他班教师记录并进行评奖。
(8)、根据教师所给的阅读线索,仔细进行阅读并讲述。
(9)、注:本次活动以舞阳农信系统统计数据为主庆祝中秋活动方案6实施背景:
(10)、嫦娥奔月传说可谓家喻户晓。在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便让侍女在月光下摆上供桌,上面放着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邻里乡亲也在自家院内摆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丽善良的嫦娥。
(11)、美术:《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包装》、《设计月饼图案》、《我为妈妈做灯笼》
(12)、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幼儿园大班中秋节教案4活动内容:
(13)、大班(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的美食、中秋节的文化)
(14)、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幼儿园大班社会中秋节的教案3活动内容:
(15)、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有的年份天气晴朗,月亮又大又圆,有的年份这天晚上阴天下雨,就看不到月亮了。因此,古人通过八月十五当天晚上天气的情况来判断来年的收成。
(16)、听一听:听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中秋节的由来》
(17)、指导语: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再仔细地听一听。
(18)、活动过程:形式不限,画风不限,工具不限,作画出与中秋相关的美丽图画。
(19)、区域活动是课程内容的延伸或拓展,因此本主题的区域内容来园与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和个别差异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区域中的内容都是与课程和近阶段的活动内容紧密联系的,幼儿通过区域游戏,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会进一步得到巩固、迁移和提升,
(20)、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到明清时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节日之也是仅次于春节的
2、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故事
(1)、我们知道古代是农耕社会,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和农业生产有关系,就连历法里面的二十四节气都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活动而设立的。在八月半人们收获后,为了答谢神袛的保佑而举行的一系列活动和仪式被称为“秋报”。
(2)、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3)、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4)、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1)先由一名教师生动的给大家讲中秋故事。再每位幼儿轮流上台讲故事,幼儿独立讲,其他人做观众,要有观看的礼仪。
(6)、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7)、在活动过程的第三个环节中,可以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讨论,或者可以借助图片、视频了解卫星探月的过程。
(8)、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9)、大班统计《月饼品牌》、《月饼的生产厂家》、《等分月饼》幼儿中秋活动策划方案2活动背景
(10)、另外類似的傳說是月餅內藏一條紙,內寫〝八月十五夜殺韃子〞,大家切月餅時看到這一張紙,大家一起把韃子(蒙古人)殺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今天的中秋節,人們傳承了許多習俗,最重要的便是賞月和吃月餅。
(11)、鼓励幼儿在中秋之夜与家人共同赏月,感受月圆之夜月色的美好。
(12)、邀请制作月饼的嘉宾来园(携带材料和工具)和幼儿共同做月饼。活动过程:
(13)、科学:《会变的月亮》、《月亮上面有点啥?》
(14)、现场做月饼现场猜灯谜(跟月亮、中秋文化元素有关的灯谜)
(15)、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16)、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17)、目标:培养幼儿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良好行为习惯。
(18)、教师时刻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不可以东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19)、过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离秋分就越来越近了,当太阳从北回归线回归,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北半球因为太阳照射时间变短,照射角度越来越大,逐渐转凉。此时,秋高气爽,天气晴朗,正适合赏月。
(20)、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3、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图片大全
(1)、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2)、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3)、主题墙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主题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主题墙,让墙由“静”变“动”,融入到主题教学中,让幼儿与环境进行有效地对话,成为我们主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在创设前,先和幼儿讨论,多关注幼儿,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确定环境创设内容,并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倾听幼儿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为幼儿提供适度的支持。其实创设环境的过程也是幼儿的学习过程。经过与幼儿讨论决定了墙饰内容后,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材料和制作。
(4)、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5)、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并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喜爱各民族的情感。
(6)、歌唱(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曲),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7)、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8)、出示月饼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月饼的外形、颜色、味道,说说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9)、活动准备:场地布置制作材料的准备表演节目的准备
(10)、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庆祝中秋活动方案7设计意图
(11)、通过本次活动策划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12)、喜欢听中秋节的故事,学习跟读中秋节的儿歌。
(13)、道具准备:投影仪/手电筒,白墙/幕布,月亮图片,抠画出嫦娥形态的纸板;灯泡,气球(大、小各一个);整间教室都要遮光
(14)、过程太简单,形式、画风、工具虽不限,但是也要给老师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否则老师会觉得很空,例如:水粉画、水墨画、黏贴画、添画、手工折纸、剪贴、拓印、砂纸、陶艺、装饰瓶子(将瓶子外层图上水粉。
(15)、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眼下正值中山陵举办桂花节,市民不妨与家人踏东郊,赏时花,度佳节。
(16)、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1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中秋节也是水果丰收的节日。
(19)、活动前,请家长给孩子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月饼的歌曲或诗歌。
(20)、舒苏轼的水调歌头就出在这个地方。当时舒适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小圆圆的月亮满月钱。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4、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相傳,元末,中原漢民不堪被蒙古人統治,紛紛抗元,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要屬下扮道士到各縣賣符,稱天將降災,要避災者可於八月十五日懸掛日月旗,旗將藏於大月餅中。到了這天,各地民眾都切大月餅,將其中所藏的旗都掛起來。朱元璋一擊成功,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後來,這種日月旗就是〝明〞旗。
(2)、品尝月饼幼儿园大班社会中秋节的教案4活动目标:
(3)、老师提前将若干灯谜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请孩子们站在教室中间,告诉他们在教室内去寻找灯谜,拿一个写有灯谜的卡片,让孩子进行观察,知道去找什么样子的.卡片。幼儿中秋活动策划方案3活动目标
(4)、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5)、最后,幼儿将自己做的灯笼悬挂在事先准备好的线上,然后相互介绍和欣赏。
(6)、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7)、古人还发现“冬至日”这天太阳的直射点在到达南回归线时,就开始往北回来了。从一个冬至日到下一个冬至日就是一年,所以,古人把“冬至日”作为一年的开始,来决定人们的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经过多个朝代的变迁和几辈人的共同努力,到了汉武帝时期才把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增加到历法里,这样人们就可以按时令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
(8)、物质准备:与幼儿共同制定庆祝中秋节亲子活动的计划、确定布置后,共同准备布置活动会场所需要的材料,月饼及分享食物等。活动前幼儿通过张贴海报、制作邀请函的形式,邀请父母来园参加庆祝活动。
(9)、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10)、积极开展网点优质服务工作,提高业务办理质量,加强柜台人员与客户的交流,切实提升网点服务形象。
(11)、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作、文艺联欢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12)、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的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13)、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14)、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15)、师:看到“月亮”你会想到什么节日呢?引出主题。
(16)、"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作品展示。(适合小小班、小班)
(17)、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18)、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19)、配合童谣《月姐姐》展示的月亮变化的图片由一个个单独的图片改为电子版的图片在幻灯片上进行演示,这样更科学、更形象。
(20)、小结: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月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古人又称团圆节,是欢庆丰收/家人团聚/赏月、品月饼的传统节日,月饼圆圆就像月亮一样人们都要吃月饼来欢庆中秋节。月饼也象征团圆,一般人们把一个月饼分开来全家吃,就好像全家人永不分开。
5、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故事简短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利用书报、网络、参观展览和博物馆等方式,扩展孩子对中国过去和现在的了解,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3)、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
(4)、中秋节前,各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及渲染以"快乐中秋"为主题气氛的环境。例如"团团圆圆庆中秋"图文并茂的主题环境创设,或者是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故事"的图文并茂资料或者"中秋诗词"等等。(x月xx日检查各班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