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著名成语故事
1、1~3年级成语故事
(1)、相传有一年,正逢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八位神仙也被邀请参加。他们各自离开修炼之地,准备驾云去参加蟠桃盛会,路过东海,只见那东海浩淼无垠,波涛汹涌,巨浪狂吼,一派惊心动魄的景象。吕洞宾灵机一动,说:“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拿出各自的法宝,踏浪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看好不好?”众仙都齐声说:“好!”。铁拐李第一个过来。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往东海一抛,拐杖像一叶扁舟,轻轻浮在海面上,铁拐李往上一跳,稳稳当当落在上面。众位仙家一看,齐声赞道:“好本领!”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里的响鼓也说道:“看我的!”随手也把响鼓扔进了海里,他盘腿坐在鼓上,一副老僧模样。
(2)、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3)、孙敬,字文宝,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
(4)、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5)、(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都城。后来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6)、他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非尽善尽美不可。
(7)、(解释)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8)、这些倒霉鬼,和他们成为倒霉鬼的原因,我们一个一个说。
(9)、拜仙坛是八仙过海景区中轴线以北最后一个景观,坐落在宝葫芦景区迤北海面上,有一座迎仙桥与环海长廊的外廊相连。拜仙坛的右侧,立有一座石碑,上书“八仙过海处”五个大字,为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所题。
(10)、元朝,有个叫陶宗仪的人,考进士落榜,并不气馁,继续刻苦读书。他在下地劳作间隙时,总是读书。田野里没有纸,他就把心得记在树叶上,回家后装进瓦罐里,十几年时间装满了十几个瓦罐。有人不理解,他说:“学习就应持之以恒。”后来,他整理树叶,编了本《南村辍耕录》的书,很受欢迎。
(11)、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12)、(解释)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13)、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成语典故7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遂破铜镜为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会面。
(14)、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15)、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16)、太公说:“我听说:喜爱一个人,会喜欢他屋上的乌鸦(爱屋及乌);讨厌一个人,会讨厌他家的墙壁篱笆。应该杀尽那些敌对分子。”武王认为不行。
(17)、另一位大师孟子曾是齐宣王的座上客,当然更熟悉齐国人。他老人家在教训人这方面很失败,编段子倒很成功,比如那个“齐人乞食”的故事。尽管单身狗们普遍好奇,乞丐是怎么娶到一妻一妾的,不过这位乞丐既要占便宜,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也可谓极品渣男了。
(18)、典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19)、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创立“颜体”。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20)、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2、《中国寓言故事》
(1)、(看豹变)元·乃贤:“咫尺风云看豹变,鸣珂曳履登朝堂。”
(2)、(解释)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3)、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成语“入木三分”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4)、(解释)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形容刻苦学习。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5)、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6)、有人劝他出去走走,不要老呆在家里读书。他却说:“我不读书,只顾去玩,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讨论诗书。”后来他长大了,是有名的高等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7)、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8)、晋惠帝时有个侍中叫嵇(jī)绍,他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嵇绍在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夺利时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都城发生变乱,他奋不顾身进官去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身亡。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嵇绍在世时,有人对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说“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
(9)、仔细考察起来,其他主要国家的国民,其实都有过被黑的段子,只是比起以上三个公认“智弱”的国家,没那么明显而已。
(10)、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法家、画家。代表作:《山静日长》。
(11)、(解释)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里面充数;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个数而已。
(12)、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12岁孩子的求知欲。
(13)、此成语和高平有关是因两千多年前那场骇人听闻的长平之战。
(14)、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15)、(成语示列)湖海伴渔樵,任尘埃暗宝刀,枕流漱石吾堪老,因此上箕山挂瓢,缑山弄箫,幽怀尽付闲花草。明·王錂《春芜记·访友》成语典故20典源出处
(16)、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17)、(典故)明·敬虚子《小隐书·许由》载:相传许由隐居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躬耕自食,以手掬饮。人遗一瓢,挂于树,风吹历历作声,以为烦,弃之。
(18)、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19)、和“郑人买履”类似的故事是“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要不是题目就开了地图炮,相信没人知道它在哪里(据说是在如今河南开封东南的杞县)。
(20)、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50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故事
(1)、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2)、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3)、(成语示列)毁车杀马,逝从此以经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己。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成语典故12成语名称:铁杵成针
(4)、“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5)、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6)、“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7)、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8)、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9)、杜宣仔细一看,果然如此,这下他心中的疑虑立即消失,所谓的病也很快就痊愈了。
(10)、十六国时,前秦有一位大臣叫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东南)人。他学识广博,爱读兵书,为人谨慎,严峻刚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
(11)、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1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13)、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14)、认真、从容、坚定的知识账号。以大人感兴趣、孩子更喜欢的故事型知识,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到12岁孩子的求知欲,也让你轻松成为知识型家长。
(15)、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16)、《论语·八佾(yì)》:“子谓《韶(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7)、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18)、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19)、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没有可以生存的地方,变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的朋友知道后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20)、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还能够为它画脚呢!”他还没有画完蛇的脚,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那个人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随后喝完了那壶酒。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4、十大著名成语故事长篇
(1)、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2)、对于“到底哪国人最蠢”这个问题,春秋战国的诸子大师们似乎早已达成了共识,不约而同把矛头指向了同一个国家:
(3)、当时,前秦皇帝符坚有志争夺天下,听说王猛很有才干,便请他做了丞相。王猛施展自己的才智,终于帮助符坚统一了北方。王猛于公元375年病死,终年50岁,据史书记载,他死后,“朝野苍哭三日”。
(4)、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5)、过些天,女娃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女娃说:那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6)、唐高宗时有一位大臣名叫韦思谦,做人正直,时常会劝谏皇上,有话就会直说。他考上进士之后,被任命为应城县令,后来升为监察御史。有一次,他发现中书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价钱强行购买邻人田地,正直的韦思迁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势力大,立刻上书举发他。因为证据明确,朝廷不好意思公开庇护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调出京城,降职为同州刺史。
(7)、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被悲恨无情的海涛毁灭了自己,又想到别人也可能会被夺走年轻的生命,
(8)、燕国人的知名笑话虽然只有一个“邯郸学步”,不过却喜感十足,爬着回家这种画面,也只有毒舌不亚于韩非的庄子讲得出来。
(9)、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10)、(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11)、(注释)若:好像。悬河:形容像激流倾泻而下。
(12)、东汉末年的一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因长途跋涉,士兵们口渴难忍,可又找不到水。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给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顿时觉得口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13)、典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14)、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15)、(解释)比喻人或事物表里不外表华美,内质败坏。
(16)、(解释)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17)、传说,古代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走路很不方便。他决心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这山却不会再长高了,终有一天会被挖平的。”
(18)、出自: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