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国的诗
1、有关爱国的诗句七言绝句
(1)、睡美容觉也有讲究,十二时辰养生之道,建议收藏
(2)、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4)、"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如此慷慨大义的诗词跟诗人本身的满腔壮志是分不开的,一句“视死忽如归”激励了万千将士,“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5)、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6)、释义: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面对敌人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仅是文天祥的写照,更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勇烈士的写照。
(8)、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9)、相对向、斜阳凄怨。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0)、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1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赏析:这首诗手起笔落,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间。诗人借古讽今,爱国之情溢于言表,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12)、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岳飞《题青泥市寺壁》
(13)、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1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5)、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16)、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1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18)、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19)、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0)、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2、有关爱国的诗歌短一点
(1)、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赏析: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力强,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6)、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7)、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8)、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13)、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14)、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15)、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16)、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17)、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胡皓《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18)、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有关爱国的诗歌朗诵稿
(1)、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2)、自由的思想灌溉着新时代的梦田,发出“起来!”的声音,谁说女子不如男,有女如秋瑾,吾辈之榜样也。
(3)、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读陆放翁集》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州 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夏日绝句 李清照 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6)、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7)、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寒山寺也因此诗的广为传诵而成为游览胜地。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
(10)、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11)、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1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15)、忍抛得,泪如线。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6)、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17)、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18)、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关山月》
(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20)、《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有关爱国的诗朗诵
(1)、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3)、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
(4)、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8)、译文: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9)、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
(11)、1-6年级孩子习惯养成一览表,一旦错过终身难以弥补!
(12)、关于秋天的好词、好句、好段、好诗!给孩子的绝佳作文素材
(13)、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4)、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适《登百丈峰二首》
(1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16)、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7)、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18)、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1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0)、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5、有关爱国的诗
(1)、《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2)、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3)、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赠梁任父母同年》清.黄遵宪
(4)、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5)、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陈子龙《渡易水》
(6)、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