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桂花的诗句和神话传说有关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16 08:57:17

关于桂花的诗句和神话传说

1、关于桂花的诗句和神话传说有哪些

(1)、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

(2)、“这句诗一定是和桂花有关的,对吗?”杜小默这样猜测着。

(3)、桂花一直受到魏晋门阀世家的喜爱,传说曹植喜欢桂花,也是人工种植桂花的鼻祖,但曹植如何将野生桂花挖到自己庭院里,这个史书没有记载。另外一位就是梁元帝萧绎,他在皇宫里种了桂花树,而且以“君子树”喻之。

(4)、桂花的名声被确立并被赋予神话内涵,是在唐代。诗人王维曾写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是说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的千古名句。

(5)、而嫦娥,更是服药成仙的月中唯一女性。如“嫦娥奔月”“月中玉兔”“玉兔捣药”之类的图像,皆是中秋节女性拜月图像中常见的意象。

(6)、东汉袁康等辑录的《越绝书》中载有计倪答越王之话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桂就受人喜爱。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7)、桂花的花语是什么?秋桂如金,代表“收获”。桂花的花语——“吸入你的气息”,永伴佳人。桂花的象征意义——“吉祥”的象征。桂树可是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室树,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征。因“桂”谐音“贵”,所以桂花又有荣华富贵的寓意,有些地方的习俗新娘子要带桂花,则是寓意“早生贵子”。在“桂花酒”的传说里,善良的仙酒娘子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花酒传向人间。所以桂花又有了“收获”的寓意。

(8)、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赏析词的上阙,起笔自然,虽然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但有几分凄凉:偶尔轻坠而下的碧绿色梧桐叶,那吐着馥郁清香的桂花,还有水塘中微微凋谢的荷花。

(9)、桂多生长于山间,多远离人世,是隐士的象征;桂花暗淡轻黄,深藏在枝叶间,不以色媚人,而已香怡人;桂花与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它是天宫之物,与人间众芳有本质的不同,它是高洁脱俗的象征。因此,诗人们常借桂花抒发自己的志向、胸襟与抱负。

(10)、看着小兔儿爷开心的神情,杜小默心想,看来,有了好东西,懂得与人分享,是一件可以让人快乐的事情啊!

(11)、词人抓住桂花不开在春天却放于秋节这个特点,想落天外,分几个层次写出桂花的一片高洁心志与满腔的似火热情,词意不卑不亢。在这里词人以花喻人,借花言志,旨意高远,层层转进,曲折深沉,词人的这种心境从吕祖谦对他说的几句话中也可反映出来。

(12)、念奴娇·中秋对月明代:文征明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有没有关于月桂花的传说或故事桂花的传说来自中国桂花文化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

(13)、此诗是唐朝时期的竟陵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记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4)、“好东西大家一起来分享!”小兔儿爷说着,向窗外吆喝起来,“大家快来尝啊,最好吃的糖桂花,最好喝的桂花酒喽!”

(15)、在中秋节令绘画中,缘何常常出现圆月、嫦娥、玉兔等意象,团员、拜月、折桂等场景?这些图像背后,隐含着自古以来人们什么样的情感诉求与文化心理?

(16)、“亭亭”言其挺立秀气之貌,“岩下”点明其生存环境,表明它所在之地是人迹罕至的,因此是“独”芬芳,它的秀美,它的芳香,无人欣赏。“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两句,分写岩桂的枝叶与花朵。桂树枝叶稠密,碧绿精巧;桂花淡雅,花小而多,一簇簇隐藏在枝叶间。注重刻画其数量的繁多。

(17)、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等记载。由此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18)、言桂花的浓艳香气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她的花香了。但是如果天气一旦转冷,虽然桂花的香气犹存,桂花却要像雨雪般地纷纷落下。

(19)、桂花既与女子相关,它定是美丽多情的。正如李清照所言,桂花的美是“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它是内外皆美的。

(20)、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

2、关于桂花的诗句和神话传说有关

(1)、传说上古时期,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炎帝,被发配到月亮上砍伐桂树,什么时候砍完,就什么时候放了他。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每砍一斧,掉落的枝叶会飞回树上,桂树的创伤也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始终砍不倒桂树。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玉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的枝叶捣碎。

(2)、果不出所料ا关于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ا大家对她疏远了ا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ا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

(3)、   “熏透愁人千里梦”这一“熏”字,绝妙。这清香无处不在,你无法拒绝,并陶醉其中,让思念千里之外的人愁肠百结。而这清香,也太无情,惹愁了思念的人,却淡淡不觉。如同歌词中唱的: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

(4)、中国人寓意桂花为“崇高”、“美好”、“吉祥”、“友好”、“忠贞之士”和“芳直不屈”、“仙友”、“仙客”;寓桂枝为“出类拔萃之人物”及“仕途”;

(5)、点评:在百花这种,桂花不大红大紫,但兼具高贵和雅致两种品格,所以当之无愧是第一流。连梅花和菊花都相形失色了点。诗人啊,你们怎么歌颂桂花,都不嫌多。这首词给桂花以定位,居第六。

(6)、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7)、有人喜欢十里飘香的梅花,有人喜欢娇艳似火的玫瑰,我却独爱这娇小玲珑的桂花。“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我国作为桂花的故乡,桂花繁殖、嫁接等技术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桂花树是种在月亮之上的一棵神树,因其不断生长,玉帝派犯错后的吴刚去砍伐,便有了《吴刚伐桂》的故事和“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的诗句。

(8)、这七仙女没了仙丹回不了天庭了ا只有等她的姐姐们三天后再来洗澡时给她带来ا才能上天。你要知道ا天上一天ا人间一年ا在这三年里ا七仙女遇上了董永ا于是就有了众所周知的那个动人故事。

(9)、词人还想到了菊花,菊花也是秋天的名花,虽然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美好文化寓意,只不过在此情此景下,只会加重凄凉,加深秋意,哪里比得上“向他秋晚,唤回春意”的桂花呢?

(10)、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1)、在这个皓月当空的秋日夜晚,陈亮沉浸在桂花的氤氲香味中,词人看到桂花的身姿枝头浮动,这不禁让他浮想联翩。词人想到了其他花卉,秋天的木芙蓉盛开时,未尝不美,但一想起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的诗句,只能令他顿添愁思,又怎能“唤回春意”呢?

(12)、农历七月初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每逢这天的夜晚,相传是天上美丽善良的织女,要与勤劳勇敢的牛郎在鹊桥相会。

(13)、“人起”两句,以树拟人。“昭阳”,皇宫名,这里泛指皇宫。

(14)、拜月是中秋节女性特有的重要节俗活动之一。在传统文化观念中,月与“阴”有关,古人认为月为太阴,是女性的保护神。并用繁殖率高的兔子来象征女性。

(15)、本文图片为摄影家、上海SMG汤捷先生向本刊特别提供。谨此致谢。感谢您关注“宝宝念诗”。本刊欢迎投稿:1684233021@qq.com

(16)、后来ا人家都不来买酒ا她实在无法维持ا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ا到处去找ا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ا挑着一担干柴ا吃力地走着。

(17)、联系作者的爱情经历,可以推测,这首诗以桂花喻伊人,以“人间仙影难寻”暗示出歌姬已逝的怅惘,表达出作者对其深切的怀念之情。

(18)、桂花在我国古代就是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素以芬芳的香气而闻名。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文献里就有对桂花儿的提及。比如《山海经·南山经》里提到:“招摇之山多桂。”楚国的屈原也在《九歌》里提到:“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阐述了桂花的观赏和食用价值。此外桂花还有象征吉祥和友谊的寓意。在战国时期,燕,韩两国 ,为了表示友好就互相赠送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也常以互赠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

(19)、   跟上首宋高宗赵构的角度一样,桂花是因为月宫太冷清,嫦娥门没关严(难道还想放人进去聊天?),因为广寒宫门未关严,宫中的桂花香气,散入人间。

(20)、这时的月亮圆圆的,像一只纯白色的盘子,月光似水,照射在地面上,松树上,池水上和我们身上。地面上如松针尖尖的,月光透在上面,仿佛把尖尖的叶变成了软软的,看上去舒适极了。

3、

(1)、白居易在苏州东城的樵牧场看到一棵桂花,“惜其不得地”,于是赋三绝句以唁之。第三首诗,表达了对桂花生而不得其地(即生长的不是一个好地方)的怜惜,间接道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个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

(3)、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吴刚知道人间还没有桂树,他就把桂树的种子传到人间。

(4)、傍晚的天色里,桂花暗香浮动,淡淡的月光透过帘栊,一阵微风吹过,花瓣纷纷扬扬。月西沉,炉烟已尽,在这清泠泠的秋日,思念故园之情魂牵梦萦。

(5)、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6)、言桂花树又像是一位清晨从皇宫里走出来的贵妃,她被晨风一激,浑身生满了粉红色的粟粒——金桂花。“人起昭阳”两句,据杨铁夫《吴梦窗词全集笺释》说:“《飞燕外传》:赵飞燕居昭阳宫,与羽林郎射鸟者通,……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舒无疹粟,射鸟者以为神仙。”

(7)、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中众多树木的统称,包括金桂、银桂、丹桂等,每到秋天,飘香四溢,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李清照曾写下“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诗句,称赞桂花的芳香高洁。

(8)、   秋风夜不眠,思念的人,夜晚总漫长。有灯台一盏,烛光如豆照西窗。被子冷枕头冰,其实是心凉。月光如露洒在这冷冷的床上,把这失眠的人儿,照得断肠。幸好,窗前一树桂花,花香,我的梦也香。看样子,桂花还催眠。

(9)、桂花已达到了无法再圣洁的程度,你若不信就听我说说它非同一般的来处。你抬头望望天上那轮皎洁的月光,嫦娥轻逸地把长袖挥舞,白玉做成的台阶映射着银色的光辉,金碧辉煌的宫殿沐浴着一层甘露。那就是月宫,桂花就在那里生长。

(10)、桂花与明月,很早就联系在一起。“桂魂”、“桂轮”、“桂月”、“桂窟”等都成为月亮的代表。“桂花仙子”“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就是与桂有关的神话传说。

(11)、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

(12)、月桂,是樟科月桂属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原产于地中海一带,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古代希腊人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以桂冠,即月桂枝叶编成的帽子,“桂冠”也因此成为光荣的称号。

(13)、世界难题!谷雨中的“雨景”要怎么画?(独家视频)

(14)、桂花多开于八月,而八月又是团圆之月,作者由桂花而想到与家人团圆,最后由实转虚,照应首联所营造的朦胧意境,结构紧密,意脉流贯,构思灵巧,层层深入,引人入境。

(15)、桂花的香味是张扬的,每当桂花绽放时,细碎的花瓣会散发出悠长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而桂花树散发出的那股令人魂牵梦萦的香气也是桂花树最为迷人的时刻。

(16)、据南宋学者叶适《龙川集序》的记载,陈亮曾去看望吕祖谦,两人畅谈时事到夜半。吕祖谦对他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并引用《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执政子皮把政权交给子产时的话说:虎(子皮自称)率领全家族的人听从您的话,谁敢触犯您?表示支持。陈亮听了大为欣慰。

(17)、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

(18)、点评:这四句都是名句,是不是?天、海、楼、门、江、潮、桂、月、天、香、云,这么多元素有机整合在一起,气势磅礴。前面两句很气派,成为灵隐寺最著名的对联。后面两句很缥缈,只有大诗人才能如此驾驭。居第五。

(19)、白居易非常喜欢桂花,他在苏州任刺史时,将杭州天竺寺的桂花种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晚年曾写过三首著名的《忆江南》,其中一首写道:

(20)、这首词的作者陈亮,乍一听似乎不是很熟悉,但如果提起辛弃疾那首脍炙人口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辛弃疾口中的陈同甫就是陈亮,而且《破阵子》也是辛弃疾写给好朋友陈亮的一首词作。

4、

(1)、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ا那老人突然跌倒ا干柴散落满地ا老人闭着双眼ا嘴唇颤动ا微弱地喊着ة“水、水、……”荒山坡上哪来水呢ث仙酒娘子咬破中指ا顿时ا鲜血直流ا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ا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ا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ا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ا另有一张黄纸条ا上面写着ة月宫赐桂子ا奖赏善人家。

(2)、“秋来”两句,述现实中的自己。词人说:“进入秋天后,自己的头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发?头上的乌纱与白发衬映,更显得黑白分明。

(3)、文人骚客秋夜望月,吟诗作赋时,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4)、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日,正是桂花盛开之时;花好月圆是家人团聚和生活幸福美满的真实写照。而花残月亏则是人事沧桑的另一侧面。

(5)、月宫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是遥不可及的美丽传说。就让这些传说,成温暖镌永时光开不败的嫣然。

(6)、(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7)、桂花仙子:传说八仙中的何仙姑到南岳山采药,将金簪埋在山上长出桂花树,化为仙子。一位书生擅长画桂花,结果感动仙子,与其结为夫妇。

(8)、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

(9)、对于李清照来说,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多情,所看到的桂花却是另一种境界。

(10)、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11)、“枝头万点妆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介引幽人雅思长。月桂传说

(12)、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

(1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14)、楼上的姑娘们,都正忙着在穿针引线,默默地乞求着织女能给自己以智慧和心灵手巧。远望高挂的明月,它那洒下的清辉,正如水一般清澈。

(15)、联系此词的背景可知,这首词约写于作者献《美芹十论》之后,这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图的时候。这桂花之香是美好的愿望、理想、抱负的象征,作者以“染教世界都香”来歌赞桂花,似隐寓他有“兼善天下”的宏愿。

(16)、桂花除了名品和奇香外,她的品格也是历代名人赞赏不绝的。例如,南宋爱国名相李纲最喜爱桂花,他抗金壮志未酬,晚年退居福州,其书斋就命名为《桂斋》,而且亲植桂花以明志。

(17)、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为美的化身。

(18)、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9)、劳动光荣!皇帝也要自己种地...(独家视频)

(20)、龙涎染就,沉水薰成,分明乱屑琼瑰。一朵才开,人家十里须知。花儿大则不大,有许多、潇洒清奇。较量尽,诮胜如末利,赛过酴醿。

5、

(1)、顿时ا河面清香扑鼻ا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ب人们喝着这河水ا疫病全都好了ا于是人们都说ا这哪是河水呀ا这分明就是一河的比金子还贵的救命水ا于是人们就给这条河取名为金水。后来ا又在金字旁边加上三点水ا取名”淦河”。

(2)、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4)、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天咫》。

(5)、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6)、此时的牛郎不肯耕田,织女也没有心思纺织了。他们远隔银河,相互守望。

(7)、点评: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这一联,十分工整,也十分形象。都说桂花好,这么写实的白描,还真的不多见。当然也太直白了点,居第十。

(8)、这是一首很有名气的咏桂诗,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1130—1200)所作。语言自然朴实,短短二十个字,就把桂花的生态习性(生于岩岭间)、物候表现(花开仲秋节)以及挺拔的主干、层叠的枝叶和稠密的花朵,描绘得淋漓尽致。

(9)、湘江河中的龙子听说此事,十分嫉妒,派龟相加害他们。结果,仙子将龟相化为石龟,压在南岳庙御碑亭的大石碑下面。又提起书院一只石鼓,压在湘江龙宫的出口,化为石鼓山。

(10)、2020年国际配画流行色发布,你一定要掌握的生活美学!(独家视频)

(11)、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12)、剪一条粉霞做成红绶带装饰着天女们的藕丝仙裙,笑语喧哗她们飞到南海青洲采仙草,又来赏早春。快看呀东边,羲和驾着天马,车里载着太阳又奔来了,焰火纷纷,人间,石山下的海水又一次退去变成陆地,飞起灰尘。天上一天就是人间百年,让我,怎能不伤怀摧心。

(13)、桂花的花语是什么?秋桂如金,代表“收获”。桂花的花语——“吸入你的气息”,永伴佳人。桂花的象征意义——“吉祥”的象征。桂树可是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室树,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征。因“桂”谐音“贵”,所以桂花又有荣华富贵的寓意,有些地方的习俗新娘子要带桂花,则是寓意“早生贵子”。在“桂花酒”的传说里,善良的仙酒娘子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花酒传向人间。所以桂花又有了“收获”的寓意。

(14)、译文:由于当初鹊鸟误传了相会的日子,牛郎和织女至今仍是愁苦不已的神仙。鹊桥在天上的银河岸边形成,人则在轻歌曼舞之中。

(15)、心术不正的人ا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ا使他感到难堪ا从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ا是她的善行ا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ا才把桂子酒传向人间ا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16)、每逢中秋节,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和谐、社会安宁、国泰民安的渴求,恰当而真切地折射出一种民族心理,并由此显示出文人士族的家国情怀。

(17)、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还得考量一下陈亮的生平履历,陈亮忧心国事,直抒胸臆,多次给朝廷上书,著名的政论文《中兴五论》就是陈亮的作品,但陈亮的建议并未得到朝廷的采纳,于是他回到家乡教书讲学,传播知识,但陈亮内心多少有些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18)、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当时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19)、并刀翦叶,一枝晓露,绿鬓曾簪。惟有别时难忘,冷烟疏雨秋深。

(20)、(释义):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1)、李商隐《月夕》中的嫦娥,正应了李清照的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你看,广寒宫里,兔寒蟾冷,哆哆嗦嗦,桂花则冻得煞白,寂寞嫦娥,情归何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