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的造句和意思
1、不求甚解,造句
(1)、6)你这样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什么的。
(2)、源源不断yuányuánbùduàn: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
(3)、(解释):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4)、(解释)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5)、读完后,不明白的地方,再去查一下,但是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受到小障碍的影响。
(6)、(解释)相当的有名声,形容名人或名物有很大的名声。
(7)、大显身手(解释):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8)、(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不求甚解。”
(9)、我对地球为什么总是要绕着太阳转不求甚解,结果妈妈上网查了才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10)、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11)、我觉得课文应该分析的咀嚼;“讲解”若是这个意义,似乎正应该详尽些。固然,我们日常读书看报,只求了解主要的意思就够了,偶然一两个不识的字、不明白的词语,大概总放它们过去,懒得去查字典或辞书。这或可以叫做“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不求甚解”而能了解主要的意思,还得靠早年的训练,那一字一句不放松的、咬文嚼字的工夫。若没有经过这种训练或用过这种工夫,而也取那“不求甚解”的态度,便往往不能了解读物的主要的意思;这种人自以为了解,其实往往只是望文生义罢了。(《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12)、(解释)一:完全;既往:从前,已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13)、(造句)爸爸说;我们应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14)、明代黄宗羲《张仁庵古本大学说序》:“道暗读书不甚解,任怀得意,融然远寄。”比朱国桢的提法要确切得多,因为陶渊明的原文,下面接着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都没有把“不求甚解”作为事情的结束,而是说没有再去在字面上多作分析,把困惑之处仍旧记在心上。一旦遇到其他的诗文,或生活中的某些感受,有了新的感悟,触类旁通,就把悬疑解决了。这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每有会意”,黄宗羲所说的“任怀得意,融然远寄”。
(15)、受用不尽;解释;某件事、某个道理对我的益处很多、很大。爸爸的教诲,我一生受用不尽。
(16)、(造句)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很少能有篇与众不同的,这就是平时的练习太少了。
(17)、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18)、如果大概能理解,你就先往下看。看完以后体会一下,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19)、忐忑不安;tǎntèbùān: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造句;她的表情实在让我忐忑不安。
(20)、造句:同学们用震耳欲聋的掌声欢迎新同学的到来。
2、不求甚解的意思简短
(1)、(解释)奇:稀奇;珍:珍宝;异:不同;宝:宝物。珍异难得的宝物
(2)、反义词:穷原竟委、寻根究底、格物致知、追根究底、深钻细研、刨根问底
(3)、看到小朋友落水,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
(4)、(造句)整个民族团结奋斗,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5)、(造句)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6)、如果总是分神去了解不知道的知识,造成阅读间隔,读书的兴趣和乐趣就被打破了。
(7)、古人的精华所在,我一知半解的理解就是要平静地面对,也许是我不求甚解。
(8)、再说,读《山海经》有深切体会,写了诗,是一种情况。另一方面,读其他的书,有了深切体会,却不一定写诗。他的《饮酒二十首之五》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指对生活中的感受而言,当读书时,情况基本上应该也是如此,有时感受到了“此中有真意”的“真意”,也可能一时之间没有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9)、16)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10)、(造句)他们俩表面上不来往,但实际上是藕断丝连
(11)、(解释)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12)、平时学习不认真,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
(13)、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14)、为人之大道全在懵懂,最好不求甚解,单是望望,看天,看星,看月,看太阳。也看山,看水,看云,看风,看春夏秋冬之不同,还看人世的痴愚,人世的倥偬。静默地看着,乐在其中。
(15)、我对地球为什么总是要绕着太阳转不求甚解,结果妈妈上网查了才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16)、在丰富的读书经历中,作者体会到阅读的好处,明自己在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作者用亲身的经历、真切的体会,说明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阅读厚积薄发的作用:大量的阅读拓展了作者的想象力,因此作者的写作出心裁、与众不同;阅读大部头的小说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既能丰富积累,又増强了记忆力和理解力,使作者作文的时候能恰到好处地借鉴和模仿,并用呕心沥血的创造打动人心。
(17)、(解释)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18)、造句:小明做了坏事,自己还一副出心安理得的样子。
(19)、(解释)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20)、众志成城 zhòngzhìchéngchéng
3、不求甚解写一段话
(1)、(造句)小明考试进步了,老师让他再接再厉。
(2)、(解释):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3)、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不求甚解的同学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4)、(造句)我们的老师为培养新一代而呕心沥血。
(5)、(解释)气象:景象。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
(6)、陶渊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7)、32)每当爸爸在叫小明做事的时候,小明总是不求甚解,做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
(8)、(造句)爸爸说:我们应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9)、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10)、造句:他们不屈不挠地前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11)、(造句)我们做事要小心翼翼的,不要马马虎虎的
(12)、(解释)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13)、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4)、(解释)一:完全;既往:从前,已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15)、(解释)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16)、(解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7)、(解释)玲珑:精巧细致;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18)、(解释)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也是努力谋求富强之意
(19)、 2;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20)、(解释)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4、不求甚解的造句和意思解释
(1)、(造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2)、(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3)、小明学习非常努力,刻苦钻研,从没有不求甚解的现象。
(4)、24)看来经理对这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5)、临危不惧línwēibùjù(释义)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
(6)、众星拱月 zhòngxīnggǒngyuè
(7)、念念不忘niànniànbùwàng(解释):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8)、译文: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9)、(造句)我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安然无恙的回来。
(10)、(造句)小强家做的香油香飘十里,名不虚传啊
(11)、(造句)秋冬只穿一件T恤,总是感觉凉飕飕的。
(12)、小明读书不死记硬背,也不会做不求甚解的事情,所以,他只要他理解能力很好。
(13)、(解释)相当的有名声,形容名人或名物有很大的名声。
(14)、(解释)估量:估计,推算、计算。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15)、不可估量(bùkěgūliáng)(解释):估量:估计,推算、计算。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16)、朱国桢、黄宗羲二人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也有其共同点,即“不求甚解”决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浅尝辄止”的同义词。
(17)、(解释)某件事、某个道理对我的益处很多、很大。
(18)、(造句)今天的晚餐真丰富,小明吃得津津有味。
(19)、(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20)、毫不犹豫;áobùyóuyù:意思;做事果断,很快拿定了主意,一点都不迟疑,形容态度坚决
5、不求甚解的造句和意思怎么写
(1)、(解释)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人等。
(2)、(解释)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3)、(造句)同学们用震耳欲聋的掌声欢迎新同学的到来。
(4)、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5)、(造句)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建设国家而努力。从此以后,皇帝发奋图强,立志要做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6)、(解释)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