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道家语录经典语录大全13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2-19 10:42:13

道家语录经典语录

1、道家很有仙气的诗句

(1)、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9)、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1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4)、第三洞天: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陶弘景(456—536年)所撰《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850—933年)则认为在蜀州;

(1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6)、2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17)、天行不已,终而复始,故能长久,轮复其所转,故能致远,天行一不差,故无过矣。

(18)、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道家语录经典语录大全

(1)、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4)、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25)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7)、1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8)、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9)、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10)、这是道家文化的基础思想,详细阐明了万物产生的根源。

(1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15)、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1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7)、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9)、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2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道家经典语录100句

(1)、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6)、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7)、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8)、我们很多人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的时候,都觉得特别的荒唐,因为庄子的妻子离开了,他不但没有痛哭流涕,反而敲着盆唱歌。

(9)、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12)、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

(17)、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18)、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9)、清静之治者,和顺以寂寞,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同乎义;其言略而循理,其行悦而顺情,其心和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4、道家语录经典语录摘抄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阳气中的浊而浊者,依旧会下沉;阴气中的轻而轻者,也一样会上浮。而这两股阳气和阴气,在天地之间相互冲突,相互碰撞,最终会达到一种交汇融合的状态。

(5)、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6)、(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7)、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10)、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庄子·天地》。

(11)、1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2)、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13)、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14)、(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1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16)、就是说道这个东西,原本是混沌一体,因此被称之为“一”。而在天地初开的时候,在这片混沌中,轻而轻者上浮成为天,也就是“阳”;浊而浊者下沉成为地,也就是“阴”。

(17)、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1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0)、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5、道家修心的诗句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第七洞天:罗浮山洞,号“朱明曜真天”,位于广东增城和博罗两县之间的罗浮山;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8)、凡物皆始于无。三国魏·王弼《老子》一章注。

(9)、潜藏:魏晋南北朝后,虽然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治国的急救包,也是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但它绝大多数只能在哲学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唐宋时期道家又发展至鼎盛,故学者言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处“伟大时期”,但其间道家实力却压倒二教。到了元朝道家变为缘化状态。另外,道家思想曾和佛教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禅宗,且道家对儒家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

(1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1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3)、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14)、(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15)、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

(16)、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17)、大意: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18)、以前的每一个承诺在以后都会成为不愿揭的伤疤。

(19)、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2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5)、大病自救法:不要怕死,决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保证长寿。因为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相信不用医药或靠何种营养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从今日起,我决定不许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许想著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许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在这修理期内,不许想念工作,也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和工作,专心一致,否则又迟误了。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1)、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3)、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1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15)、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1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7)、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18)、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2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3)、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4)、大意: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6)、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7)、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9)、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微末。

(11)、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