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学而篇朗读拼音及注释62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2-20 09:37:53

论语学而篇朗读

1、论语学而篇朗读专业播音员

(1)、 (国学经典)   《菜根谭》1-36 篇合辑

(2)、《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1-54章合集(全书完)

(3)、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谨认真地工作,国家恪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爱护百姓,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4)、23(好文分享)最舒服的关系,是可以说“废话”

(5)、(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8)、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9)、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0)、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宕磨光后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

(11)、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2)、yǒuzǐyuē:“xìnjìnyúyì,yánkěfùyě。gōngjìnyúlǐ,yuǎnchǐrǔyě。yīnbùshīqíqīn,yìkězōngyě。”

(1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4)、(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15)、(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16)、子zǐ 曰yuē :由yóu ,诲huì 汝rǔ 知zhī 之zhī 乎hū 。知zhī 之zhī 为wéi 知zhī 之zhī,不bù 知zhī 为wéi 不bù 知zhī ,是shì 知zhī 也yě 。

(17)、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8)、读后感:在现代社会,如果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就要时刻以孝、忠、信来要求自己.

(19)、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20)、(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2、论语学而篇朗读拼音及注释

(1)、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ào):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鲜(xiǎn):少。    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前。     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都写作“与”。

(2)、(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3)、(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4)、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20(好文分享)最高级的修养,是不动声色的善良

(6)、 7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7)、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8)、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9)、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10)、16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1)、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2)、(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13)、6(好文分享)人生最理想的状态:有前程可奔赴,有岁月可回首

(1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7)、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8)、(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19)、(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20)、而后十篇中的《先进》《颜渊》等篇,答大夫之问也皆作“孔子对曰”,故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去圣未远,礼制方明;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故不能无异同也”。

3、论语学而篇朗读停顿划分

(1)、子zǐ 曰yuē :温wēn 故gù 而ér 知zhī 新xīn ,可kě 以yǐ 为wéi 师shī 矣yǐ 。

(2)、266(唐诗三百首)刘禹锡:乌衣巷267(唐诗三百首)刘禹锡:春词

(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9)、zǐgòngyuē:“pínérwúchǎn,fùérwújiāo,hérú?”zǐyuē:“kěyě。wèiruòpínérlè,fùérhǎolǐzhěyě。”zǐgòngyuē:“《shī》yún:‘rúqiērúcuō,rúzhuórúmó’,qísīzhīwèiyǔ?”zǐyuē:“cìyě,shǐkěyǔyán《shī》yǐyǐ,gàozhūwǎngérzhīláizhě。”

(10)、孔子弟子中,有子代孔子,以所事孔子事之,称子并不奇怪,子指老师,对儒家学子除了师承之外亦有掌门人之意。除了孔子,有子,曾子,冉子、闵子亦称子,冉子、闵子早逝,故师承的儒家掌门,只能是曾参,故代有子者只剩曾子有可能。颜回,虽然被尊奉,但由于早死,没来得及收徒,不是弟子记载,故不称子,可能是家人所记。原宪,膝雕开,虽然收徒,世称子思子,膝雕子,但论语所记,亦不是弟子记载,故亦不称子,多半是师兄弟偶而提及。

(11)、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12)、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那是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谦让得来的。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大概是不同于别人的吧?”

(1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4)、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概括: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严,知道学习就不会固执己见.为人要以忠厚诚信为本,人都有优点,不能认为别人不如自己,谁都会犯错误,知道错了,就要勇于改正.

(15)、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16)、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过去君主治国,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不论大事小事都按照这个原则处理。遇到行不通的时候,只是为了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17)、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18)、(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19)、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20)、zēng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wèirénmóuérbùzhōnghū?yǔpéngyǒujiāoérbùxìnhū?chuánbùxíhū?”

4、论语学而篇朗读音频

(1)、 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基础吧。”

(2)、从治学的方面看,从一开始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讲究的方法及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这些方法和态度沿用至今对我的启迪也很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