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重阳节古诗四句七言149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2-28 09:06:09

重阳节的古诗四句

1、重阳节的古诗四句小学

(1)、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因为“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故又称为“重九”。

(2)、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重阳宴集同用寒字(唐)张登

(3)、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九日酬颜少府》唐·高适

(5)、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唐·李嘉祐

(6)、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7)、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8)、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9)、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10)、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11)、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12)、说到重阳节的诗句,首推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九日题涂溪(唐)白居易

(14)、花笺旧事流年里,纸上消磨,心上婆娑,一盏清愁醉梦柯。

(15)、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王逊《西夏重阳》

(16)、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7)、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和卢照邻,在外地已经呆够了,想要回老家,但却回不去,只能靠鸿雁来寄托思乡之情,希望能早点回去。

(18)、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唐)司空图

(19)、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20)、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2、重阳节古诗四句七言

(1)、炎节在重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2)、谁道他乡异故乡。泉江风物似湄湘。钗头缀糁萸偏紫,杯面浮金菊倍黄。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5)、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6)、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7)、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8)、年年羞见菊花开,十度悲秋上楚台。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丝管阑珊归客尽,黄昏独自咏诗回。《九日》唐·李群玉

(9)、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10)、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11)、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12)、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3)、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14)、风急登高野客伤,悲笳声里过重阳。正须击剑论《孤愤》,何暇携壶举一觞!白骨不埋新战恨,黄花空发旧枝香。寒烟冷日东篱下,西望柴桑路更长。《至正戊戌九日感怀》元·叶顒

(15)、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6)、同为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王维思念家乡,思念朋友,而孟浩然则写秋收农家乐,欢乐之情溢于言表。

(1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8)、《唐诗别裁》:即《陟岵》诗意,谁谓唐人不近《三百篇》耶?

(19)、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20)、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九日登高》

3、重阳节的古诗四句诗

(1)、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2)、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沉醉东风.重九(元)关汉卿

(3)、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4)、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5)、思往事,泪盈眸。共嗟日月去如流。短歌谩寄乡邻友,写入新笺字字愁。

(6)、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写重阳菊花,饶有趣味。“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黄灿灿的花海中,偏有一丛白菊,它孤零零地站着,显得格格不入,又让人觉得惊喜,甚至亲切。

(7)、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8)、秋树风高,可怜憔悴门前柳。白衣去后。闲却持杯手。一笑相逢,落帽年时友。群知否。南山如旧。人比黄花瘦。《点绛唇重阳》元·李俊明

(9)、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10)、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1)、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玄》

(12)、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唐)独孤及

(13)、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绪淡无情。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漂泊》唐·郑谷

(14)、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唐·严维

(15)、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16)、冷落寒芳一径幽。无诗无酒若为酬。一生几得花前醉,两鬓难禁客里秋。

(17)、粲粲黄花手自持,登高聊答此佳时。纤云不作看山祟,斗酒聊宽去国思。落日楼台频徙倚,西风鼓笛倍凄悲。彭城戏马平生意,强为巴歌一解颐。《重九会饮万景楼》南宋·陆游

(18)、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唐·卢顺之

(19)、解释: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20)、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九日北楼宴集》唐·权德舆

4、重阳节的古诗四句小学三年级

(1)、今共古,几重阳。休将往事更平章。舞衫歌扇姑随分,又得掀髯笑一场。

(2)、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3)、王维的这首诗,通俗易懂,一句“每逢佳节倍思家亲”,写出了年少离家的王维,在他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4)、(55)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5)、以上就是关于重阳节比较有名十首诗句,为便于对重阳节的诗句的理解,下面扩展介绍一下关于重阳节的小知识:

(6)、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7)、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重阳阻雨》唐·鱼玄机

(8)、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9)、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0)、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11)、去年同醉流霞。醉中折尽黄花。还是黄花时候,去年人在天涯。

(12)、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出自唐代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13)、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14)、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唐)李颀

(15)、寒食吊之推,端阳悲郢客。如何重九日,不祀陶彭泽。《九日杂咏》清·赵与楩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17)、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重阳日至峡道(唐)张籍

(18)、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19)、《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20)、清尊黄菊红萸佩。两度云岩醉。帽檐今日更清狂。冷雨疏风、著意过重阳。

5、重阳节古诗四句大全

(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老怀多感惊佳节,病骨宜寒喜薄霜。玉脍齑中橙尚绿,彩猫糕上菊初黄。几年虚负登高兴,何许重寻落帽狂?浅酌易醒归薄暮,又成支枕独焚香。《壬子九日登山小酌》南宋·陆游

(3)、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重阳日即事》唐·赵嘏

(4)、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重阳日示舍弟(唐)赵嘏

(5)、老觉人间岁月遒,愔愔窗户一灯幽。读书已废虚长夜,护塞无共负盛秋。病齿何堪食粱肉,残躯惟念制衣裘。重阳卧看登高侣,满把茱萸只自愁。《秋夜》南宋·陆游

(6)、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重阳日酬李观》唐·皇甫冉

(7)、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8)、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9)、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唐)宋之问

(10)、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11)、汉末孔融为北海相,时称孔北海。融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常用作典实,以喻主人之好客。

(12)、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重阳日荆州作(唐)吴融

(13)、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月下风前愁不少。谁语笑。吴娘捣练腰肢袅。

(14)、独掩衡门秋景闲,洛阳才子访柴关。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

(15)、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九日作(唐)王缙

(16)、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17)、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18)、落帽风,登⾼酒,⼈远天涯碧云秋,⾬荒篱下黄花瘦。愁⼜愁,楼上楼,九⽉九。

(19)、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20)、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1)、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2)、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月下风前愁不少。谁语笑。吴娘捣练腰肢袅。

(3)、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唐)武元衡

(4)、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5)、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6)、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7)、雨阻龙山会,云荒戏马台。且看黄菊放,休待白衣来。事业书千卷,功名水一杯。登临聊复尔,吟啸漫徘徊。《漫兴十八》元·王冕

(8)、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9)、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唐)李适

(10)、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11)、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2)、届时,人们拿着酒水和美食,一边登高,一边欣赏美景,一路下来,心情舒适,登高之处,望向远方,表达着自己对许久不见的亲朋好友的思念!

(13)、玉露霏凉木渐酡,每逢佳节惜年华。青山叠叠多归梦,白发萧萧不在家。触景漫思千古事,无钱空对一篱花。相知相见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九日书怀》元·王冕

(14)、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唐)樊忱

(15)、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16)、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重阳》南宋·文天祥

(17)、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8)、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19)、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20)、重阳节早已不是简单的自然时令,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等都是在话重阳。时至今日,它也成了颇富人情味的节日——老年节。

(1)、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2)、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唐)李乂

(3)、江总的“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思乡之情在淡淡的相问间流露出来。

(4)、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5)、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6)、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8)、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9)、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10)、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评。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11)、天涯重九。独对黄花酒。醉拈黄花和泪嗅。忆得去年携手。去年同醉流霞。醉中折尽黄花。还是黄花时候,去年人在天涯。《清平乐》宋·石孝友

(12)、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重阳夜旅怀(唐)郑谷

(13)、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14)、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唐)杨衡

(15)、因为它好似一个参与了少年歌舞会的白发老人,他与“少年”一起载歌载舞,活力四射。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趣味。

(16)、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17)、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

(18)、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

(19)、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0)、重阳尤怯登高处,雁字飞过,帆渺长河。风送黄昏落寞多。

(1)、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2)、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3)、《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4)、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 

(5)、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6)、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7)、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赋诗。忽逢重九日,无奈菊花枝。《九日示大圆洪智》宋·陈与

(8)、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9)、去年同醉流霞。醉中折尽黄花。还是黄花时候,去年人在天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