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农事谚语的句子77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4-01-03 08:50:52

关于农事谚语

1、关于农事谚语和科学道理

(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水稻根的颜色直接反映了根系的活力,白根多指的是根系活力强,黄根多指的是根系只能够存活长势却不好,黑根多指的是秧苗的质量差,灰根则直接意味着秧苗将要死亡。

(3)、棉花土肥雨水多,正枝打杈好收获。棉花不打顶,桃少枝叶盛。

(4)、秧苗耨得好,谷子长得高;挑谷挑断仙人腿,谷子堆得有山高。

(5)、气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可谓细致,所以人们又总结到:

(6)、小麦在冬前苗期苗体小,根系所能够伸展的范围小,施肥量少,浇水少,所以应当顺着麦行呈线状来集中施肥浇水。而春季的麦田群体生长量都较大,根系发达,拔节肥、拔节水的量应该加大,肥水要浇足浇透。

(7)、 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

(8)、葱蒜类的蔬菜都是百合科葱属植物,这类蔬菜要求较为凉爽的气候及较高的土壤湿度,不耐高温和强光,所以要在白露后种植大葱,寒露后种植大蒜。

(9)、下面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有关植物物候的谚语:

(10)、气象类,如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蚂蚁搬家,大雨唰唰。

(11)、谷锄八遍饿死狗,麦锄三遍面充斗(籽粒饱满)

(12)、这里说的快打就是说的快点打场的意思,而快扬就是以前扬麦子,用木制的锹将麦粒与一些杂质一点点通过微风或者向上扬起的作用分离,然后紧接着就要放入到粮仓,这些步骤讲究的就是一个快,这也印证了抢收、抢收这个意思。

(13)、这说的是玉米刚出雄穗而尚未开花散粉时,就隔行或隔株把雄穗去掉,促使异株授粉,并调节植株营养更多地向雌穗运输,增大叶片的光合能力,减少病虫害,使籽粒饱满,增加产量。

(14)、农事谚语,因地区间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耕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而略显不同。老农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农事说法,总结成了一些谚语,这都是老农们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验与智慧。

(15)、一年打俩春,碌碡慌了心。注:碌碡(liuzhou),农具名,圆柱形,用石头做成,用来轧(ya)谷、麦粒或轧平场院。有时农历一年当中有两个立春(一般是有闰月的年份),年景会很好。

(16)、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17)、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作物长势更好。

(18)、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19)、黄土压上沙,好似孩儿见了妈,黑土掺黄土,增产一石五。

(20)、谷花养在泥洞里,麦花养在裂缝里。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2、关于农事谚语的句子

(1)、有钱难卖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注:农历五月麦收,需要旱天晾晒,夏季作物需要蹲苗也不需要过量雨水;六月夏季作物需要雨水生长。

(2)、做好防旱抗旱及防暑降温工作。注意防范局部暴雨、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灾害及阶段性的高温热害。

(3)、“江南水乡春风早,北国阡陌花开迟”,充分表达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物候现象的不同。南京桃树一般在3月31日开花,北京的桃树要到4月19日才开花,相差19天。

(4)、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5)、谷子高梁顶破瓦,麦子耩到黄泉下(有的说“犁镜下”)

(6)、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7)、立镰芝麻卧牛黍,高粱就得四遍锄。高粱锄三遍,麦子都不换。

(8)、厚盖谷子薄盖麻,不薄不厚把麦压。种田要抢先,收割要抢天。

(9)、三月清明榆不名。二月清明老了榆。(榆:指榆钱)

(10)、“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物候。

(11)、安徽: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棉花。湖南:立秋处暑天渐凉,玉米中稻都收光。福建:八月立秋处暑快,边种蔬菜边管粮,防害治虫田管理,水稻防倒要烤田。云南:立秋处暑八月天,棉花整枝烟短剪,白薯翻蔓秋荞播,拔草捉虫保丰产。

(12)、跐(ci)着麦穰垛看荒花儿。注:麦收以后,将麦穰垛起来的时候,棉花就要开花儿了。

(13)、由于海拔高度平均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因此,一般来说,海拔越高的地区,物候也就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是对这一物候高低差异的描述。

(14)、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

(15)、分享一些我国古代流传至今关于清明的农事谚语:

(16)、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17)、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注:五月十三是雨节。传说关公磨刀杀曹操。

(18)、春天干得强,秋后有余粮,春天多刨点,秋后多收点。

(19)、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三道犁头三道耙,穗子长成狼尾巴。今年不翻冬,明年粮仓空。

(20)、这是我们老祖宗多年生产总结出来的玉米追肥的三个经验指标:分别对应于玉米的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抽雄开花期。

3、关于农事谚语大全

(1)、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指施肥)农事谚语大全抢收快打,免受糟蹋。

(2)、早中耕,地发暖;多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抗涝旱。早耕有三好:烂泥、杀虫又死草。

(3)、 卫生类,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社会类,如人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等。

(4)、春打六九头,吃穿都不愁;春打五九尾,穷命使煞鬼。注:打春即立春。六九头即六九的第一天,五九尾即五九的第九天,每年的立春都是这两天其一。穷命使煞鬼喻指年景不好。

(5)、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

(6)、沙土花生黏土麦(宜植)密倒秫秫稀倒谷(倒,即倒伏)

(7)、六月看谷秀。注:农历六月初六前后谷子就要秀穗。

(8)、这句谚语几乎在现代已经很少用到了,主要是有了联合收割机的原因,以前收割麦子都是使用的镰刀,而麦子收下来有秸秆还有麦壳,那么就需要扬场(找个空地去壳),一般白天收麦子,到了晚上其实才是最忙的时候,因为麦子收下来了要紧接着要脱壳。

(9)、麦过芒种谷立秋,豆过天社(秋分前后)用镰钩

(10)、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1)、麦喜三月三场雨,有钱难买四月旱。麦湿梢,收得好。

(12)、三月清明榆不名。二月清明老了榆。(榆:指榆钱)

(13)、蛤蟆打哇哇,还有六十天吃馉馇。注:馉馇guzha,一种面制食品,即面疙瘩。当春天听到青蛙叫哇哇的时候,离收割小麦还有六十天左右。

(14)、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注:初一下雨不要紧,初二阴天可能半月内要有阴雨天。

(15)、打了春的雪,狗也撵不上。注:打春即立春,指立春以后下雪融化的速度快。

(16)、清明秫秫谷雨花。注:秫秫指高粱,花指棉花。

(17)、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

(18)、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19)、处暑相关谚语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处暑收黍,白露收谷。处暑见新花。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处暑开花不见花(絮)。处暑花,不归家。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处暑长薯。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处暑拔麻摘老瓜。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打枣吃。

(20)、种子换,产量变。一年平,二年增,三年、四年就不中。

4、关于农事谚语的句子有哪些

(1)、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2)、芒种大家都知道,在节气中也有这个词语,芒种这段时间天气也是比较炎热的,而这句谚语说的是关于天气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农民在农忙的时候需要注意天气情况,如果在芒种的时候出现刮起南风,那么今年的夏天雨水就相对比较多,就好比刮北风会冷一个道理。

(3)、春打五九尾,花子(讨饭的)跑断腿(歉收年)

(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5)、庚桃、伏桃收白花,秋桃好坐常秕拉(指棉花桃)

(6)、下面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有关植物物候的谚语:

(7)、谷子上垛麦进他,豆子找在肩膀上(丰收到手)

(8)、三打三不打:脚叶打嫩不打老;腰叶打熟不打青;顶叶打老不打嫩。叶打老不打嫩。

(9)、伏雨歪,伏雨抠(读k6u),有了伏雨收愁。

(10)、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芒。

(11)、这些农谚是长期实践的总结,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12)、一二九不山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何开冻,八九燕归来,数九尽耕牛遍地走。

(13)、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注:五月十三是雨节。传说关公磨刀杀曹操。

(14)、茬口换好,米面吃饱;茬口不换,丰年变歉。种地不倒茬,十年九抓瞎。

(15)、早稻栽插时,气温和水温较低,需要保持浅水层,提高土温和水温,可以浅栽,促进早发。而晚稻栽插时,则刚好相反,气温和水温都较高,移栽后,需要深水降温护苗,为防止漂秧,要适当栽得深一点。

(16)、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17)、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