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2、质素洁洁自有神,水殿幽明丽。
3、听雨一般指《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4、幅巾归去江南好,长卧东皋听雨声。听雨(宋)陈藻逋负关心籴谷偿,麦苗准拟贴春粮。
5、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6、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7、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8、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9、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10、瓦沟收拾残零水,并作檐间一滴声。
11、楚楚净出尘,杳杳浮香气。
12、烟雨飘飘气涧湿,平湖渺渺已春时。
13、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14、欲上青天揽明月,无奈须当借高楼。
15、雨打残荷涟水浒。亭亭弄影,
16、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7、审核通过的稿件会在二周内回复,未回复即视为不予采用。
18、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19、多元艺术家邓作列一诗一画之《听雨》
20、【一个人听雨的古诗】稀雨丝丝缕,听雨声声语。
21、《西江月(春晚)》·宋代·辛弃疾
22、好花铺案为谁开,帘外熟音入雅斋。
23、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
24、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25、老年乐事莫如闲,午睡醒来梦已阑。
26、天池霡霂飘烟雾,放远目、观飞鹭,
27、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8、春意朦朦落两江,鸭喧水戏绿清凉。
29、(作者)蒋捷(朝代)宋代
30、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31、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32、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
33、云鎖素波仙子,烟销清气莲乡,
34、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35、暮春花落空余枝,此别再无相会时。
3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7、【一个人听雨的古诗】江南景,荤开水墨抒思绪。
38、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39、若是通身钢骨在,来年依旧惹人迷。
40、耳边愁听雨萧萧,碧纱窗外有芭蕉。
41、燕翎谁寄愁笺,天涯望极王孙草。新烟换柳,光风浮蕙,余寒尚峭。倚杖看云,翦灯听雨,几番诗酒。叹长安倦客,江南旧恨,飞花乱、清明后。堤上垂杨风骤。散香绵、轻沾吟袖。曲尘两岸,纹波十里,暖蒸香透。海阔云深,水流春远,梦魂难句。问莺边按谱,花前觅句,解相思否。
42、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43、回忆往事江边上,江水中映着美人的倩影和秀丽的远山。我俩同船共听滴滴答答的雨声,各自孤宿,竹席衾被单薄,默默地忍受着严寒。
44、芳湖烟雨,杳杳浮香郁。
45、三更不寐凉如水,清愁宛转秋风起。
46、点“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47、——宋代:陆游《冬夜听雨戏作》
48、星光一点难分辨,月下群芳花满枝。
49、▼多元艺术家邓作列:“他山之石可攻玉”之北美山水黄石情
50、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
51、邓作列,祖籍广东云浮,1962年1月18日生于广东湛江市,毕业于广东政法学院。广东侨联海外委员,美国华州中华美协主席,天津商大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十二届人大海外代表。
52、——宋代:杨万里《不寐听雨》
53、放下忙迫是当今世界的特色,要忙由我,要闲亦由我,多少自在在从容,禅宗教人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不疾而速是中华文化上的一项哲学高标,是治疗当今忙迫病的特效良药。老庄之学“无为”,儒家之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兵家更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这都是论人生的最高艺术。
54、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55、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56、书生生无快意事,天公覆手为办此。
57、《浣溪沙》·宋代·晁补之
58、高楼迢递冲霄汉,明月依旧柳梢头。
59、“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60、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61、太子李贤被武则天逼死前,写下了一首诗,揭开了千年疑案
62、何曾粉黛去争艳,质朴素心情自同。
63、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
64、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65、适合念给宝宝听的古诗:《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日歌》—钱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66、来稿如不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视为可以做形式上的修改,字数控制在300——1500之间。
67、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宋度宗成淳十年(1274)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他还写了一首《贺新郎·兵后寓吴》词中所写情事,可以与这首词互相印证。这两首词,可能都写于宋亡以后。
68、落红四月化成泥,毕竟曾经香满堤。
69、败衲依然湖海阔,老来无喜亦无忧。听雨(宋)胡仲参听尽灯前细雨声,声声总是别离情。
70、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此词在结构上运用时空跳跃,以“听雨”复沓串连,上、下片浑然一体,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71、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72、梦里今朝到九华,寻山觅水宿田家。
73、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74、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7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6、▼多元艺术家邓作列油画系列之《游戏在中西绘画艺术》“美丽华州”
77、清代 邓廷桢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钱骑。
78、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79、客应嫌酒尽,花却为诗开。
80、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81、暂却鹜行容退食,秋声先已到枯葭。淮南听雨歌(宋)陈杰前檐看雨如银竹,后檐听雨如泻瀑。
82、(关注“峰语文”听编辑老师讲诗词)
83、白话文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84、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钱骑。思量旧梦,黄梅听雨,危阑倦倚。披氅重来,不分明出,可怜烟水。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而今剩了,低迷鱼艇,模粘雁字。我辈登临,残山送暝,远江延醉。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
85、老去同参惟夜雨,焚香卧听画檐声。
86、词中之帝李煜诗词全集: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句句写透人生的本质
87、——宋代:徐瑞《听雨》
88、兴衰一度消芳馥,落尽红尘素如故。
89、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90、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91、晓风杨柳绿荫凉,絮花烟雨春江。
92、▼多元艺术家邓作列一诗一画:《大气苍浑荷世界》之二
93、与其怨恨人情冷,莫如奋发图自强。
94、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95、2009年,华盛顿金郡郡长郎森士签署政府公告,定每年2月28日为“邓作列日”,以表彰他在文化艺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96、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97、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98、一天一个成语:纵横捭阖
99、别魂迢递为君销,一夜不眠孤客耳。
100、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101、▼赏读旅美书画家邓作列彩墨锦鲤画作品有感|作者:艺海、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