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6-27 09:39:22

1、【孔子语录】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译文:子游说:“丧事做到尽哀就可以了。”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7、《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8、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10、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1、译文: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是抛弃他们。

12、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1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4、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15、·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16、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只是想要速度,却往往达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会出差错,反而适得其反。

1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用不仁义获得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

1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9、听其言而观其行。

20、孔子语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沉怨矣;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言必信,行必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21、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22、释义: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23、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2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25、(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26、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

28、·生无所息。(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生是没有什么休息的。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30、解释: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31、(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32、译文: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噫!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4、【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君子要说话要谨慎,但做事要行动敏捷。

35、(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36、译文:子贡说:“商纣的恶行,不像现在传说的这么严重。所以君子讨厌处在下游的地方,以免天下一切坏事都算在他身上。”

3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9、译文: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40、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43、(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44、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45、 孔子的名言还有许多,不胜凡举,孔子的儒家文化是崇尚以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同时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繁衍产生了源远流长的影响。

4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7、解释: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理。

48、(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49、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50、译文: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5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53、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5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名分不正,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55、·当仁,不让于师。(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如果是行仁义的事,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56、(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5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58、(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59、译文: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6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61、·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62、(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63、《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

64、译文:子夏说:“各类工匠要长期留在市场,观摩比较,才能善尽他们的职责。君子则要靠努力学习,才能领悟他的理想。”

65、(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66、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67、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68、释义:孔子说: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6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70、译文:腐朽的木头在怎么精心雕刻它也会很快滥掉无法成为雕像。

71、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2、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7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第一句是:学习。学习要踏实,不可逞强,燥进。第二句是:修身。人要学会自我反思,向贤者看齐。第三句是:学习要学会举一反灵活变通。

7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

7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76、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7、·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78、·君子忧道不忧贫。(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贫穷。

79、·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

80、出自:春秋孔子的《大学·第一章》。

81、译文: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

8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83、(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84、译文: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你在折磨他们。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劝谏,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85、(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86、喜欢就是有很多种~有朋友之间的喜欢,也有男女之间的喜欢,但是男女之间只有喜欢,那就是一种好感~

8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88、·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有毛病不改,他这一生也就改不了了。

89、孔子说:“财富和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凭正当的方式取得的,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困和卑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是由于本不应该贫贱而贫贱了,君子是不会摆脱这种境况的。”

9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9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9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93、(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看见利益要能想到是否合乎道义,见到危难要敢于献身。

9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5、(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9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97、白话译文: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98、·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君子崇尚义。君子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惹乱子,小人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成为强盗。

9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0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