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古代诗词的六种描写手法介绍:
2、(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3、律诗一般分为两层,前两联是叙事写景,后两联是抒情言志。
4、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5、(2018年全国II卷)古代诗歌阅读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7、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8、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9、以小见大设悬念埋伏笔首尾呼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对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顺叙倒叙插叙贯穿线索(双线)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10、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11、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
12、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3、答题格式:词义+手法+描述+作用
14、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15、诗人们善于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因而,使诗中的景物明显地带有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从而形成情与景的和谐统也就有了古人追求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和表现方式。
1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7、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18、(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19、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20、不会用术语答诗歌题,是你的硬伤
21、唱出我心声,也唱出我愁楚。
22、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
23、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24、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25、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
26、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
27、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28、(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29、【诗歌鉴赏】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30、鉴赏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31、题目类型不同答题方法不同
32、贾岛《暮过山村》“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黄鹤”、“猿猱”、“不得过”、“愁攀援”侧面写出山的高险。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
33、③大量引用古诗词名句,典故(旁征博引,典雅韵味)
34、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35、(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36、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37、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8、再分析诗歌作者想要抒发的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39、(注)①元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40、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41、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42、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43、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44、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45、带你真正了解古人的生活
4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7、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48、(11)其他的表达技巧:
49、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50、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51、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52、【诗歌鉴赏】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53、从“意象”入手。“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它包括抽象的主观的“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个方面。它是“意”(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与“象”(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生活的景物、事象和场景)在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中和谐交融和辨证的统一。
54、(2)意象是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
55、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56、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57、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58、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59、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60、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6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2、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63、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6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21*cnjy*com
6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6、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67、分析诗眼时,就注意从整体内容分析诗眼,把炼字和炼意结合起来鉴赏。
68、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晴却有晴”是诗眼。
69、本题考查的是对手法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选项的理解只有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鸟雀之声”“思乡”。世纪*教育网
70、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入手。
71、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7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7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74、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75、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76、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诗人们善于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因而,使诗中的景物明显地带有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从而形成情与景的和谐统也就有了古人追求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和表现方式。
77、(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78、(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79、物象一旦进入诗歌,打上诗人的感情和思想的烙印,这种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是意象。
80、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末段及段落的首句和末句
81、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82、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83、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84、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85、答题格式:概括(特点+名称)+具体表现+回扣特点
86、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87、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88、诗歌的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或是诗眼,或是统摄全篇,或是收束全诗,或是线索,或是烘托、对比、衬托。在高考篇章结构的考查中,命题者往往着眼于关键词语在结构上的主要作用,从各个角度设置题目。
89、韵脚:押韵是4压韵(第1句可不押韵),第3句一般不押韵。
90、②句式选择(长句短句,整句散句,整散结合,其他反问句、感叹句等句式)
91、看你的灵感是不是“唰唰地”往外冒
92、概括描写(总体,抽象,轮廓)具体描写(局部,确切,细致)
93、(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94、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95、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96、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97、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
98、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
99、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
100、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似曾成为一种思潮。
101、⑤行文结构:线索,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埋伏笔、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