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子名言】解语:人无完人,对待自己的缺点必须要改之,敢于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精益求精;对待他人的缺点,必须用宽容的心去分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只对他人严苛,而不以身作则的人,绝对称不上君子,而宽容并不是绝对的,必须怀有负责的态度待之。
2、解析: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事情就要坚定的实行,有害于国家、人民的事情就要坚定的铲除。
3、战国·墨子《墨子·尚贤中》。党:袒护。偏:偏爱,偏私。嬖(bi避):宠爱。颜色:指女色。这几句大意是:不袒护自己的父兄,对有钱有势的人不讲私情,不宠爱女色。这种待人处世的态度,体现了公正无私的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可以借用以表彰那些公正的掌权者。
4、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5、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七患》。虑:计谋。卒:同“猝”,指突然事变。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无事之时备有事,平素就要对可能突发的变故准备应对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在事变发生时才不至于慌张,才能避免忙中出错。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6、释义: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也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用身心戴道而行。
7、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8、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墨子.尚贤》
9、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10、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墨子经典语录
11、释义: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必定会关爱他;给别人利益的人,别人也必定会给他利益;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必定憎恶他;残害别人的人,别人也必定残害他。
12、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13、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14、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
15、译文:现在(您)重于攻伐别国,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
16、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墨子·非儒下》
17、甘井近竭,招木近伐。——《墨子.亲士》
18、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19、书名。旧本题宋墨翟撰。凡十五卷。实当是墨子之门弟子辑述其师之言行而成者。中又有名家及兵家之言,非尽墨子之本旨。《墨子》书多误字,文义晦昧难读,近人为之校注者,有孙诒让《墨子间诂》,最为详审。是书《非攻》、《明鬼》诸篇,亦有少数神话传说资料,散见其中。
20、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21、志不强者智不达“志不强者智不达。”语出《墨子·修身》释义: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赏析:许多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意志、天才与勤奋的结合。坚定的意志在其中犹如统帅,意志强,才能充分地发挥智慧。如果没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即使有超人的智慧,也难以有所作为。
22、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23、解语:沉默的时候能够深入思考,说出来的话能够对别人有所帮助,用符合道义的行为成就事业,做到这三点就离圣人的境界不远了。
24、(释义)善不是出自内心的,不能保留;行为不能从自身辩明的,不能去做。善不是出自内心的,只能够勉强支撑一时,必然不能长久。所以也只能使伪善。
2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子.兼爱》
26、(释义)言:言谈。称:称扬。汤文:汤,成汤,商朝的建立者;文,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领袖。行;行为。譬:比如。豨:猪。这两句大意是:言谈必称扬商汤周文,行为则比如猪狗一般。这两句以言美行恶的反差对比,十分典型地概括出那类言行不一的人的低下品格,可用以形容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虚伪可耻的两面派人物。此处还有一个成语:行同狗豨,意思是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
27、地点:洛阳高新区奥阳康城15栋2门101
28、墨子,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技术专家以及宗教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家的经典著作,提倡兼爱、非攻、尚贤的精神,传说是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29、辅修:茶道香道书法篆刻绘画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武术古琴古筝
30、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1、释义:最好是不失败,其次则是败了却还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用人。
32、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救宋
33、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34、还没有加入我们墨学爱好者?
35、感言:一个人如果志向不坚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他自性本具的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那他做事情就很难获得成功。
36、战国·墨子《墨子·大取》。这两句大意是在好处中要取大的,在害处中要取小的。在生活中会遇到好处,也会遇到坏处。对好处,无疑应择其大者而取之,以获取最佳利益;对坏处,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则择其小者而取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是普通的道理,多用于生活中对利害的选择。
37、解语:谋略之人,要有大局观念,也应藏有观微之能,成败来自对于细节的观察。前瞻性是成功的必备思维,而掌握事物因果联系,则是具备前瞻性思维的首要条件。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和必须的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必然产生。
38、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
39、释义:根基树立不牢的人,不要期望有茂盛的枝叶。
40、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41、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42、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43、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
44、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兼爱中》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交相利: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夺斗争。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交相别”,即亲疏远近,彼此利益之别。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须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45、墨子: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国防之患:不修国防大兴宫殿粉饰太平外交之患:大敌当前外无盟友孤立无援财政之患:分配不公铺张浪费穷尽民用内政之患:仕皆渔私修法禁言不问国是国君之患:闭门自大标榜先进坐以待毙团队之患:用人不当小人当道离心离德政权之患:民无食用国无贤能赏罚失威
46、【墨子名言】在中国人眼中,学问虽然重要,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就不能算学到了真本领。这种观念就是传统的“知行”观。这种强调知行统一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反对本本主义,克服教条主义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47、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词句注释:而,表转折,却。译文: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指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词句注释:仁:对人亲善,友爱。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却不对楚王进行劝谏。译文: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明智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谏诤,不能说是忠心的。
48、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49、使三者代御,必为圣人。
50、感言:任用官员,不可不慎,要考察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不仅要听他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动是否言行一致,然后还要考察他是否具备一定的才能。
51、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52、墨子,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53、(释义)卒:同“猝”,指突然事变。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
54、君得之,则必用之矣。——国君得到了我的学说,就必然会采用。
55、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战国·墨子《墨子·大取》。这两句大意是在好处中要取大的,在害处中要取小的。在生活中会遇到好处,也会遇到坏处。对好处,无疑应择其大者而取之,以获取最佳利益;对坏处,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则择其小者而取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是普通的道理,多用于生活中对利害的选择。
56、战国·墨子《墨子·尚同上》。上:君主。情:真实情况。这几句大意是,作为君主管理政事,能得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社会就能治理好,得不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社会就会发生动乱。要治理好社会,就要有正确的措施,而正确的措施来之于对下层真实情况的了解。了解下情,有的放矢,措篇就有针对性;不了解下情,盲目制定政策措施,轻则生怨,重则生乱。这几句用于说明国家要治理好,首先要了解下情。
57、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墨子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墨子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58、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墨子·七患》——墨子经典语录
59、诈不欺愚。圆,必兴天下之利,言不信者行不果。有能则举之,富不侮贫,无能则下之,贵不傲贱。天下之人皆相爱,形之所以奋也,淫佚则亡,染于黄则黄。力。名不可简而成也志不强者智不达。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染于苍则苍。节俭则昌,除天下之害。仁人之所以为事者,众不劫寡,强不执弱,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
60、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61、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
62、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63、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64、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墨子·尚贤中》
65、今重不为不义攻国。
66、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67、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68、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69、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下》。这两句大意是:凡是于天下人有利的事就去干,帮助它兴办起来;凡是对天下人有害的事,就把它除掉。墨子学说的核心是兼爱,爱天下的人。为天下兴利树除害就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这两句可借以表述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宏大志向。
70、俭节则唱,淫佚则亡。
71、(释义)所以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平庸的人却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72、释义:善不是出自内心的,不能保留。
73、解语:生活中,处理问题不能一直锋芒毕露、鲁莽行事,否则容易打草惊蛇。处理前必须看透事件本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探寻利益的根源,利益是什么、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究竟能够使得谁获取最大利益,知道这两点,就离成功不远了。
74、战国·墨子《墨子·辞过》。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墨子主张“节葬”、“节用”,他认为一个国家,从国君到百姓,整个社会风气祟尚节约俭朴就民富国强,走向兴旺发达。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国弱民困,国家必然会走向衰亡。这两句用干说明国家要尚节俭而戒淫佚,以保证昌盛久安。
75、释义:名声不是凭空产生的,赞誉也不会自己增长,只有成就了功业,名声才会到来。
76、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77、(释义)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
78、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79、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80、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墨子主张“节葬”、“节用”,他认为一个国家,从国君到百姓,整个社会风气祟尚节约俭朴就民富国强,走向兴旺发达。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国弱民困,国家必然会走向衰亡。这两句用干说明国家要尚节俭而戒淫佚,以保证昌盛久安。
81、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82、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墨子·尚贤中》
83、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
84、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85、墨子名言(“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说明了做事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这和成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
86、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87、释义: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
88、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译:是不失败,其次则是败了却还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用人。
89、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90、解语:人生就是一面镜子,你给它投射了什么,它便会回报给你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是,如果你每日给别人留下的是快乐、是希望、是积极的能量,那别人也会将好的东西分享与你,用爱去换爱,用信任换取信任。
91、解语:说到做到,才有可能得到。这两句以言美行恶的反差对比,十分典型地概括出那类言行不一的人的低下品格,可用以形容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虚伪可耻的两面派人物。
92、战国·墨子《墨子·亲士》。非:不是。一源:一个源头。镒(yì义):古作“溢”,古以二十或二十四两黄金为一溢。“溢”今写作“镒”。裘:皮袍。白:此指狐狸腋下纯白的皮毛。这几句大意是:长江、黄河的水,不是来自一个源头;价值千镒的裘皮大衣,不是一只狐狸的纯白皮毛做成的。江河之所以成其大,是因为汇百川之水;白裘之所以成为袍,是因为采百孤之皮。所以人要聪明与贤达,也必须集众人之长。可用以说明集思广益的道理,也可说明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发展而成的。
93、解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不同的环境所形成的氛围是不同的,所拥有的资源是不同的,所展现的状态是不同的。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就是一种风气,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为人处事的态度,从而影响到我们的行为。环境对人的塑造性极大,我们要尽量结交优秀的人或者将自己置身于更文明向上的氛围中,这样更容易受到好的影响。
94、解语:遇事不怕事,人是要有些胆量的。拿得起、放得下、有担当,不逃避,才能直面凛冽的人生。有些事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要发生,有些人不论喜欢不喜欢,都要面对,遇事不能逃避,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95、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非乐上》
96、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墨子·公孟》
97、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98、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99、(释义)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100、战国·墨子《墨子·非乐上》。利人:对别人有利。乎:语助词,表示停顿。这两句大意是:有利于别人的事就做下去,不利于别人的事就停止不做。这两句不仅语言平易浅近,而且所说的道理也很朴实。如果人们行事时都能作到~,那会避免多少争端,消除多少麻烦!可供论述建设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时引用。
101、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