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一位作者,代表作品是:春秋大义、孟子他说、周易江湖。
2、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
3、本书里绝对没有故作高深之语(这是《周易》类图书最常见的问题),每一句话都能让大家看懂,对古代文献里算卦的案例作者更是不厌其烦地深入讲解,即便是古人故弄玄虚的地方,也会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讲得清清楚楚。看完本书,你也能小小算上一卦。
4、这个怪诞的理论确实不合理,但在当时相当合情,是针对“知”和“行”彻底脱节的虚伪风气所下的一剂猛药。不过,事情的另一面才更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那就是这剂猛药到底收效如何呢?
5、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csWOqpvYaW29oUMk9Df8A提取码:smuc书名:熊逸书院(套装共8册)
6、如果你喜欢“一日五游”或者“五天欧洲十国游”这种项目,习惯了打卡发朋友圈的程序,那么在旅途当中,你只需要一个腿脚麻利的领路人,完全没必要花高价去请资深导游。
7、熊逸:“在李白的诗里总能看到醉酒和咆哮,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他。”
8、对于多数人来说,听熊逸讲传统文化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他总是站在云端,环抱双臂,笑吟吟的,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无论飘到哪里都是一个局外人。
9、这本书首先是一本更新换代型的《老子》读本。作者结合的考古材料和前沿海内外研究成果,以缜密的考据和分析破旧立新,把所有重要的疑难问题都推到了证据和逻辑所能达到的极限,并力图扫清每一个思维死角。这还是一本充满思辨趣味的书,一本丰富的文化史。
10、风格即人,读者可以从这样的风格里看到一个真正怀着超然态度的局外人。
11、又如果:这镜子一会儿是凸面镜,一会儿又是凹面镜,一会儿这里被贴了张招贴画,一会儿那里被记号笔涂了几句友情提示……又如果:这镜子不再成其为镜子,而变为巫婆手里的水晶球——你能从这里面照见什么,那就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12、(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字“江苏文艺出版社”关注
13、本书更多地把《老子》拉到形而下的层面上来作辨析,重点着眼于它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并以缜密的考据和分析破旧立新,把所有重要的疑难问题都推到了证据和逻辑所能达到的极限,并力图扫清每一处思维死角。
14、虽然名为《贫女》,实则是作者凭空塑造出来的形象,因为作者只是想借助这个形象来做自我映射。该贫女出身贫家小户,一直穷困潦倒,甚至买不起好衣服,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她很清楚自己虽然有各种出色的品质,但这些品质都不是这个社会所看重的。就像在说“我的打扮是风流高格调的,格调虽然高但却过时了,现在流行的都是时世妆,谁能欣赏我的美呢?”这其实也是对怀才不遇的一种解释:个人能力是个人范畴里的事,成功是社会范畴里的事,两件事既可以搭界,也可以不搭界。
15、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16、【熊逸】《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圣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经典的种种所谓正解与误读不断地冲突、互补、融合、灭亡、新生,许多由不靠谱的考据引申出来的“大义”真实地在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又不断衍生出新的义理与新的政治思想。
17、溥仪的人生,因登上帝位而与众不同——从帝王降为平民,从绚烂归于平淡,他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18、爱醉酒的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19、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他没有热忱,甚至没有温度,仅有的只是旺盛的好奇心。
21、我最喜欢熊逸那种既高屋建瓴,又釜底抽薪的本领。
22、另外,这本书保持了熊逸作品的一贯风格,他会帮你打通社会风俗、典章制度、修辞艺术等各个门类的知识,让你重新认识唐诗。
23、于是,最容易成功的人恰恰是那些最能够把内心一分为让“知”和“行”彻底脱节的人。
24、如果把幸福当成结果来追寻,即入得与失的轮回,因为幸福永远在前方,当下永远是苦难。人受“失去”的恐惧而行动,而“得到”永远在前方,所以是轮回。
25、乃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
26、忧愤,顾名思义是人们的负能量,没有人喜欢负能量,但谁都不可避免地会发出负能量,怎么派遣掉呢?有文化的人借助艺术,没有文化的人则借助酒精。毫无疑问,唐代的诗人们都选择了借助艺术,艺术创造或许是最好的宣泄!
27、王阳明的成功非但不是由他的学说带来的,两者甚至南辕北辙。
28、还有《模拟与拟像》讲我们的意识是怎么被拟像(联系上面我说的“结果”)欺骗的,我觉得说到了解脱比较核心的问题。目前我只找到英文版:http://zhidao.baidu.com/share/a370bd9728645df263c61c179e8b90de.html
2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6mG7INCA1I7pVvgCXvsZw提取码:bsd7书名:孟子趣说2
30、我自己已经把这本书放在随身包里一个星期了,每次打开都有奇妙的收获。
31、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2、何为善?何谓恶?杀一百无辜之人,行一百不义之事,换得天下大治,可行否?
33、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并不是说让“知”和“行”保持一致,而是说“知”和“行”是一回事。
34、【熊逸】第三站穿越到遥远的中世纪,从《有闲阶级论》到《科文特加登广场女士的哈里名录》,一览“哲学问题和贵族精神”的风貌。
35、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百度阅读里有免费全本)
36、苏缨,女。熊逸表妹。曾担任编辑,后开始自由撰稿。苏缨08年以来出版的作品有:2008年05月,《纳兰词典评》2009年01月,《纳兰典评宋词英华》2009年09月,《纳兰容若词传》2009年06月,《一生最爱纳兰词》2009年09月,《人间词话讲评》2010年01月,《诗经讲评》2009年11月,《唐诗的唯美主义》2010年07月,《王国维点评红楼梦》2010年10月,《卿须怜我我怜卿》2011年01月,《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37、《正义从哪里来》一书由熊逸所著,2015年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逻辑思维独家定制版。
38、恰童鞋骚年,风华也许不再正茂,但却仍想挥斥方遒。
39、答:说话其实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你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会有不同的效果对吧
40、再次,“经常”后悔,只是抑郁倾向的特征之一。不能因为有了“后悔”的感觉,就认为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的“后悔”,是发自内心的,是不知不觉的,是身不由己的。而你的“后悔”则是来源于对自己的“没信心”,或考虑不成熟、准备不充分、条件不具备等。这是由于“事”所引起,而非由“心”引起。即你的“抑郁倾向”是由现实问题引起的,你明白了吗?
41、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想做一个成功者,于是成功学就像保健品一样大行其道,也像保健品一样,见不见效,至少九成取决于信仰。而实际上大部人要想成功,都得保持自律努力奋斗过很长一段或者一辈子苦逼的日子,但我们可能会说“这样的生活和活受罪有什么区别?”李白的《行路难》第三首就直面了这个问题:“生前一杯酒”和“身后千载名”哪个更重要?
42、无论如何,张翰的活在当下的态度,影响了后世无数失败者奉为经典,在倾诉忧愤的诗词里多次提到,李白就是其中一位。
43、熊逸作品集.zip文件大小:64Mhttp://pan.baidu.com/s/1bnsy6WB网友分享的,借花献佛。
44、熊逸的书总是这样,解答完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带出更多的新问题来。这个系列的另外几本书,《道可道》、《逍遥游》和《思辨的禅趣》,都是同样风格的延续,也常常能从我们习焉不察的观念里发现波澜、玄机,甚至惊悚。
45、熊逸:“生前一杯酒和身后千载名哪个更重要?”
46、一提到《我的前半生》,今天的读者很容易怀疑内容的真实性。
47、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作者以强烈的个人视角为切入点,从思想角度解读艺术名作,进而剖析伟大艺术作品背后指涉的社会问题,从而让艺术在社会学和哲学的维度更增添了新知色彩。该书为当代著名思想隐士熊逸的唯一一部艺术文化随笔,有极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48、另一方面,孟子的标准虽然严苛,但仍然不失为君子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原因无他,孟子是从盈利的角度做出描述的。但只要我们不怀有“得天下”的无法遏制的雄心壮志,只要我们不对这个目标孜孜以求,总还是可以要求自己不行一件不义之事,不杀一个无辜之人。如果沿着孟子的思路,却不从盈利而从损失的角度重新表述这个命题,那就会真的有点令人为难了:如果不行一件不义之事,不杀一个无辜之人,我们就会亡国灭种,在这种极端情形下,究竟怎样做才是对的?
49、△中国思想史系列,联合读创出品
50、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51、没必要等什么,其实《易经的智慧》也对六十四卦讲解的很透了,很多书籍不过是复述一下而已,我觉得自己多参悟,有一两本好书就够。
52、作者以《庄子》的文本为线索,从历史上复杂的阐释与实践中勾勒出道家学说恢弘的文化版图,而跨学科的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社会科学的眼光,以当代的人文素养,反观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53、秦韬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54、(文章节选自:《治大国》,熊逸著)
55、而这样的超然,在一些情感丰富的人看来,简直就是可恨的漠然,而无论超然还是漠然,都会造成经典神圣性的消解。
56、世界上最大的熊是生活于北美洲的科迪亚克棕熊,就连来自北极的巨无霸北极熊也无法和这些棕熊庞大的身躯相抗衡|一只成年科迪亚克公熊站立起来,高度能达到3米左右,体重超过680千克。以上的统计还只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数字。科迪亚克棕熊有记载的最大体重达到1吨以上,这只1134千克重的大家伙后来被送往柏林动物园。
57、熊逸著作的长处也是可贵之处在于领悟和摆脱,领悟还好,就怕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摆脱。其实,他是对某种习惯成自然的思维方式的摆脱,为此,抱守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人会感到很愤怒。他个人对佛学感兴趣,对其错综复杂也困惑。这是一个带着光环的圣物,他却分析出光环怎样构成的,所以那些神秘兮兮的人就愤怒。因为,人家不需要明白,需要有一个东西崇拜。而他干的事儿,正是与他们背道而驰。
58、“恐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和山岳一样古老,和人类一样古老,它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故事要讲。但是你必须懂得倾听它的艺术,在那倾听之中有着巨大的美。事实上只有倾听,而故事并不存在。”
59、《道可道:的要义与诘难》更多地把《老子》拉到形而下的层面上来作辨析,重点着眼于它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
60、读熊逸的文章让人想到令狐冲,那个武侠世界里的自由主义者,独孤九剑以无招胜有招,破尽天下招式。他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受哈耶克和波普尔的影响甚大。他的真知灼见在思想界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熊氏书,想见其为人……”
61、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纵兵屠城,窃夺他人战功,散布异端邪说蛊惑人心,以邪教教主的姿态享受着信徒的阿谀与供奉。
62、《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豆瓣6分
63、用王阳明心学的观点来说,良臣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只有在其位,才能谋其政,心怀天下和国家,而非某个皇帝,这样的良臣在古代应该是越多越好,只可惜,皇帝们最先需要的是忠臣,于是文人士大夫都被三纲五常所困,没有了自己的价值观,这才是读书人的悲哀。
64、PS:我理解的这种轮回之所以在人类文明里一直存在,我觉得是因为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个体死了之后,他的意识对群体中其他个体的影响却流传下去了。
65、义利之争实质上往往就是私利与公利之争。平民社会有一种相当普遍而略嫌自相矛盾的观念:为了私利而侵夺他人是可耻的,为了公利而损害私利却可以理直气壮。君子之所以强调原则的重要性,之所以不肯为了利益而放弃原则,深究起来的话,所有这些原则有哪个不是以利益为导向呢,只不过导向的是深层与长远的利益罢了。照此说来,设若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对原则的坚守会导致任何利益——包括一切深层与长远的利益——通通丧失的话,那么这样的坚守是不是为了手段而放弃了目的呢?换言之,这样一种坚持原则的高尚者,是不是因为在义的旅途中走得太久而忘记了旅行的目的呢?
66、亲情与国法孰先孰后;法律面前是否应该人人平等;法律条文是否应该向全社会公开;特权制度是否应该受到道德表彰;敌人阵营里的起义者是否应该受到我们的热情接纳;一切的侵略战争是否都是非正义的;在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见利忘义是否才是惟一合乎道德的选择……
67、孙盛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史官。阳秋指的是孙盛的《晋阳秋》。异本的意思是不同的版本。后面一句好理解的。
68、得到《熊逸讲透资治通鉴》《熊逸书院》《熊逸·佛学50讲》《熊逸讲莎士比亚》《熊逸·宋词10讲》《熊逸·唐诗必修50讲》主理人。
69、他不会帮你提升民族自豪感,也不会从古人那里帮你发掘待人接物的生活智慧,换言之,他既不会满足你的情感需求,也没有任何工具价值。
70、大概四年前看了熊逸的《春秋大义》,是在天涯连载的,已经出版了,其文汪洋磅礴,颇具思辨性,人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现在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后来与罗振宇合作在得到app上讲过一些国学和西学的知识,网上对他的猜测很多,偏偏他又喜欢换笔名,换来换去人们总以为熊逸不是一个人,而是好多人,分工合作,主要是因为此人什么都写,写的东西用的材料很多,其《春秋大义》有两部,我曾将其参考书目抄下来,足足六张16开的纸,而且语言通俗,有时候可能会漫开去讲,讲着讲着就不知道讲到哪里去了,但是很有趣。
71、获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原著,我的前半生(全本)首次精装修订版本。溥仪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72、其学识之渊博,驾驭文字能力之高,思想之深邃,知乎上几乎无人可及。他在007年混个一段时间天涯,留下一些帖子,题主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网名是好熊熊逸。2018年12月15日,成为中国舞蹈家协会认证的注册舞蹈教师。
73、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74、通过网络搜素,我们并不能找到任何关于熊逸个人的真实准确的信息。只能查到他的很多作品以及一连串的笔名。显然,他是个隐士,一个活跃在网络空间,活跃在出版界,却又不为人知的隐士。下面我就梳理一下,在网上查到的有关于熊逸的信息。
75、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
76、《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77、《逍遥游》是一部研究庄子学说的书籍,作者熊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78、楼主说的应该是这次五周年活动带徒弟出师送的骑宠精怪吧.绑定图标是黑色的....那是不能解绑的;....因为是系统送的.....
79、群号:904555609密码:manybooks
80、"一花一世界",这句话若要作为一个纯粹的哲学命题,可以被我们以下述方式来理解:从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或片段里,无论是一朵花、一片叶,还是一个细胞,只要探究得足够深入,都能够从中窥见全部宇宙的奥秘。本书就是对这样方法论的胆大包天的尝试,试图从经典文献的寥寥数语中推衍出整个波澜壮阔的传统中国的思想世界,并且,正如作者在书里一贯所做的那样,从一些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观念中梳理出若干令人不快的“为什么”和“凭什么”的问题。
81、回复“028”,可收到“中国首位‘荷赛’获奖者陈庆港的冒险青春”。
82、古语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当你完全把握了眼前的事物,而且也做好了充分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准备,怎么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呢?
83、“以史为镜”这话谁都知道。可问题是,这面镜子真就那么可靠吗?灰尘擦干净了没有?镜面是不是平的?如果我们对着一面哈哈镜穿西装、打领带,大摇大摆地出门而去…
84、3速幻灵熊坐骑1E左右.精怪2500W。3介逸鹿坐骑1E左右。幻灵和逸鹿都是稀少的坐骑,外形好看,价格偏高。但是属于盗版坐骑,实用性不强,遇到喜欢的买家,能卖个好价格。在我们区(沧海一笑)5速盗版坐骑128级内8E难呢过买到,大飞盗版3E左右。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85、礼拜三幻化的啊,怎么还没有好呢。昨天你说是地精和虚灵的科技衔接不好,但我不管,我知道勇猛无敌,温柔可爱,善良纯洁的飞熊大神一定会有办法的,一定的。要是我回来发现还没有解决问题的话,飞熊,你就再不是我的偶像了!!!
86、也就是说,王阳明在军事上的攻无不克是一回事,阳明心学的理论建设是另一回事,前者靠的是机关算尽的巧妙谋略,不仅针对敌人,同样针对盟友和同僚,这里边当然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欺诈手段;
87、《罗辑思维》第七季正在得到App独家更新。今天罗胖将为你讲述:草原帝国为什么消失了?
88、《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89、同样,如果你只想花最小的时间成本,用最不动脑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二三你应该果断地把熊逸的书扔出购物车。
90、后者却是“君子坦荡荡”的极致,凭着这套心法,人在险恶的局面里大概率上会成为杨涟、左光斗那样的义士或烈士。
91、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92、一般我们要想了解一个人,肯定首先百度,然而他竟然连百度词条都没有。只会蹦出他的很多作品。就连维基百科上的介绍也是极为简洁熊逸,网名好熊熊逸,近年来活跃在网络上的作家。然后下面列了一个关于他的作品的书单。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他最早活跃在天涯论坛,很多作品即是从天涯开始连载。
93、“不幸福”“成佛解脱”“随波逐流”,“灵魂不灭”“追逐财富”。。。万事万物都能化作我们要追寻的那个“结果”,但也能成为我们当下安住的状态。前者入轮回,后者得解脱。
94、熊逸书院(套装共8册)作者牛·视野大·看得懂·有启发·值得读——用知识勾连产生的化学反应理解,用极具个人魅力的语言解读。
95、刚读完这本书,看到楼主的评论,楼主的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最近有些新的感受,说一点我的浅见:
96、(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97、但是,假如没有这个颇显突兀的光明的尾巴,祖国与所有同胞因为这几名使者的妇人之仁而遭受灭顶之灾,那么我们该如何领会这个故事里所蕴含的道德意义呢?功利主义者会说:“道德是源于人的,人都灭绝了,还哪里有道德可谈?所以人的生存理应排在所有道德谱系的第一位上。”这也就意味着,假如我们只有遵循弱肉强食的原则才能生存的话,那么弱肉强食就是第一位的道德原则,只有弱肉强食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符合道义的生活方式。当然,原则主义者一定不会赞同。设若孟子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他也许宁愿亡国灭种吧?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则舍鱼而取熊掌;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而取义。
98、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似乎没有任何值得讨论的必要,然而古人的深思熟虑往往能使我们大吃一惊,而在我们认真听过他们的理由之后,又不得不承认在这些看似荒诞的理由之中确实饱含着真知灼见。
99、这就很容易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后人因为仰慕王阳明的成功而钻研他的心法,这真的有用吗?
100、李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1、与本系列的其他作品不同,这是一本轻松诙谐的小书。在如今这个“禅”已经被无数的励志读物打扮成心灵鸡汤的时代,本书势单力薄地以《坛经》为经线,厘清“禅”乃至整个佛学的本来面目,并为《坛经》清晰梳理出其印度佛学的理论背景,有理有据地挑战着“禅宗是中国本土佛教”的传统看法。